第三一二章 连环冲击

乾顺并没有打算等他派往塘沽的使者回来以后再决定攻守的打算。在使者出发了半个月以后,他就传命让已经到达前线的嵬名察哥,许他便宜行事。嵬名察哥也没有等,得到命令以后马上发动进攻。不过和宗翰一出手就雷霆万钧不同,嵬名察哥只是传令边疆诸军各部同时在陕西和秦凤十一个边界州县发动规模或大或小的骚扰,而他的大军则直接开到边境和刘锜的大军对峙,作出一副即将大举进犯的姿态来。

刀在将斩下而未斩下的时候是吓人的。刘锜虽然不是一个会轻易被吓到的人,但汉廷现在是什么状况他比身处中枢的大部分文官武将都清楚,所以对于嵬名察哥的来势不敢掉以轻心。

“嵬名察哥在搞什么鬼!”刘锜的总参谋李永奇精于方面奇谋,但在放眼天下的全局战略思考上却还有所欠缺。

不过,已经身负方面之责的刘锜,却似乎已经看破了嵬名察哥的意图:“他派人骚扰,是要看看我们边境军力是否空虚;他以大军逼进,是要看看我们大汉的态度是软是硬。”

李永奇道:“将军的意思是,若是我们边境空虚,他马上就会乘虚而入;如果我们示之以软弱,他们马上就会大举进犯!”

“不。”刘锜道:“如果我们边境空虚,他们确实会乘虚而入,但如果我们示之以强硬,他们也未必不会进犯。”

李永奇道:“这又是为什么?”

刘锜道:“眼下陛下北征,大汉内部空虚我们也如此强硬,等陛下凯旋,他们夏人还有谯类么?”

“那我们究竟该如何办才能遏制他们?”李永奇问。

“很难说。”刘锜道:“在强硬和缓和之间也许还有一条很小的通道可以走,不过这希望已经十分渺茫了。至少在我看来这一战已经不可避免。而且对夏人到底该用什么态度已经不是我们能决定的了,必须看朝廷如何决断。不过我怕朝廷为了稳住眼前的危局而答应不战而退,割地求和,那就危险了。那样只会惹来夏人贪得无厌的垂涎。”

李永奇惊道:“割地求和?这种事情朝廷再怎么糊涂也不会做吧?我可不相信七将军、三将军他们会作出这样窝囊的决定!”

“如果陛下还在,这种事情绝不会发生,但现在,朝廷的情况实在很危险。”刘锜叹道:“我更担心的是云中、河南甚至大宋也来趁火打劫,那样朝廷为了保住两河,也许会收缩兵力,甚至舍弃陕西、秦凤也未可知!”

李永奇道:“这怎么可以!”

刘锜道:“其实他们这样做我也可以理解,因为如果能拖到陛下从漠北回来,那就算陕西丢了也可以重新打回来,只是那样的代价未免太大了。不过,如果中枢真的这样传令,我也会领命暂时放弃陕西。”

李永奇骇然道:“将军!”他只叫了一声而没有说其它的话,可见他内心的震惊达到何种程度,因为他想不到刘锜竟会说出这样的话来。

刘锜叹了一口气道:“其实这样做,我也不知道对还是不对。”

李永奇叫道:“不可以!不管对不对都不能这么做!这种事情……你让我们怎么跟下面的人说?”

“不错!不管下面的人怎么决定,我们都得跟他们表明我们的决心!”刘锜脸色沉重,说道:“永奇兄,我想你火速往塘沽走一趟,万一朝廷决定退让,你就据理力争,告诉那些想苟且的人:我们临夏兵将宁愿战死也不愿看见大汉重蹈旧宋积弱之局!”

李永奇领了将领后便启程前往塘沽,每日只在马车上睡两个时辰,醒来后便骑马继续上路,这日渡过黄河,便听见云中、河南都已经兴兵来犯,黄河、燕山处处烽火,才安稳了不到一年的大汉竟给人岌岌可危的感觉,心中更添忧虑。

而在他到达塘沽之前,夏边的十二道警讯便已传到了行宫和相府,甚至外面坊间也听到了消息。这年的二月春风,吹来的都不是对汉廷有利的吉兆,接踵而来的危机,就连杨应麒、欧阳适这样的人也感到难以应付,何况折允武?塘沽眼下的局面,论危险也许还没有超过当年折彦冲“失陷”后津门的危局,但复杂程度则尤有过之,因为汉zf虽然已比当年的汉部更加强大,但内部的局势也暗藏着危机。

“韩大人,安排一下吧,我要见西夏使者,现在!”西夏使者李寿来到塘沽有一段时间了,这段时间里都是由欧阳适和韩昉派人去交涉,欧阳适还在塘南设宴款待过他。但李寿却没有透露任何威胁的信息来,和欧阳适、韩昉派去的人说的全是毫无意义的外交辞令,似乎仍然愿意奉守藩国的本分,欧阳适一时摸不透夏人的意图,便没有允许李寿见监国,但现在折允武却等不下去了。

韩昉劝道:“太子,现在召见他,未必合适。这个李寿来塘沽的意图,我们到现在还没弄明白。”

折允武道:“他不是一直都要求见我的么?也许他见了我之后就会说。”

“那就更不能轻易让他得逞了。”韩昉道:“夏人所欲,必是于他有利,于我不便之事。”

折允武哼了一声道:“其实嵬名乾顺欺的还是我年轻不懂事,所以他的使者在四叔和韩大人跟前不敢弄鬼,却想来我跟前弄鬼,是吧?四叔和韩大人也是担心我在他面前示弱,坏了国家大事,是吧?”

韩昉其实正是这样担心的,但这话却不好出口,一时谔谔,只是道:“绝无此事!”

折允武道:“无论如何,这次夏人犯边,来势不小。若是只他一家也就算了,偏偏云中、河南也都出事……”说到这里忍不住惊道:“难道宗弼派往云中那个使者的话是真的,宋夏和宗弼宗翰已经联合,那……那……”说到这里喉音忍不住微微颤抖,不知是担忧,还是害怕。

折允武说的情况,韩昉其实也早就想过了,他也觉得这件事的可能性很大,因为根据那个投诚使者的招供,宗弼派出的使者并不止一个,也许在汉廷得到消息之前,他们四家就已经达成反对汉廷的联盟也未可知。而且从眼下各方的反应看来,四家联盟已经达成的可能性很大,否则面对汉廷的挑衅不会来得这样连环紧密。

不过,不用折允武提醒,欧阳适在听到夏人犯边之后,马上召见西夏使者李寿,怒火冲冲地责问他西夏为什么“胆敢如此!”

可惜,此刻的汉廷已不是折彦冲出塞前的汉廷,李寿在欧阳适的暴怒下竟然半点不惧,来塘沽也有一段时间了,虽然没能见到南宋的使者交换消息,但塘沽人心惶惶的气氛他还是感受到了。这时一听欧阳适责问他夏军为何犯边,马上知道西夏军方已经展开了行动。

李寿并不是第一次进入大汉境内的人,深知汉廷标榜仁义,两国相争斩杀使者的事情,在行政中心是说什么也不会发生的,所以现在欧阳适虽然一句话就能杀了他,但他却半点也不害怕,因为他知道在这场博弈中夏人已经占了先手。所以他站了起来,若无其事地道:“西夏虽是边陲小国,但敝国使者三番来朝大汉皇帝,大汉皇帝都是立刻接见,从没拖延过三天以上。如今皇帝虽然不在,但既有太子监国,元帅何不引见?”

欧阳适哼道:“太子见不见你,朝廷自有决断。你一藩篱小国的使臣,何敢过问!”

李寿道:“只是我主有一封国书要面呈监国,不见到太子,元帅所问之事,李寿便没法说。”

欧阳适不悦道:“既有国书,为何不早说!罢了,有什么国书,且交给我,由我转呈监国,也是一样。”

李寿问:“元帅要做曹操、王莽么?”

欧阳适怒道:“你这是什么话,公然挑拨么?”

李寿道:“若元帅没有操莽之心,这等瓜李之嫌还是避一避的好。我主既已命我将国书面呈监国,李寿便不敢假手他人。我西朝秉承以小事大之礼,望东朝也遵圣人以大事小之义。”

汉廷为西夏宗主,折彦冲在时,西夏绝不敢自称“西朝”,这时忽然抬出“西朝”“东朝”二语来,分明是有分庭抗礼之意了。

所以欧阳适闻言怒火更甚,喝道:“好你个穷酸,你就不怕死么?”

李寿哈哈笑道:“人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元帅要杀我就尽管杀,但不见到监国太子,要我人头可以,要我主之国书却不行!”

欧阳适就要发作,忽然外边奔进一个侍从来,与欧阳适耳语几句,虽在李寿面前,但欧阳适也忍不住颜色略变。李寿冷眼旁观,也不插口,便听欧阳适道:“今日我另有要事,你且回去,好好修书劝你家主子,不要妄行妄测。我大汉国运如日方中,顺昌逆亡,天下皆知。若能谨慎恭敬,还能保住国王爵位,否则,哼哼!”说着一扬手,便令送客。

李寿微笑道:“究竟是我西夏妄行妄测,还是元帅色厉内荏,旬日之内,便见分晓!”

李寿走后,陈奉山忍不住问道:“贤婿,又出什么事情了么?”

欧阳适咬牙切齿道:“这个赵构,好了伤疤忘了疼!竟然也不甘寂寞起来了!”

陈奉山骇然道:“宋室也对我们动手了?”

欧阳适道:“他们不是犯边,不过……也差不多了。”

一切的事态都已经显示:汉廷正面临一次大危机。这次危机不但汉廷内部的人感受到了,连汉廷的敌人也嗅到了诱人的味道。在接踵而来的威胁当中,大宋出招的消息传到塘沽最晚,但带来的打击也最重!

和其它三家不同,赵宋毕竟是在某种意义上能与汉廷抗礼的政权,经济、军事、政治、文化的综合实力最为完整,宗翰宗弼的军事冲击能量虽大,论到后劲却不如南宋朝廷深厚延绵。

南宋朝廷在鲁南开始出现大规模军事调动的消息,这时已经传到塘沽,由于消息间隔的缘故,汉中地区暂时还没有传来警报,不过鲁南既然不稳,则渭南出现危机也将是迟早的事情。

“终于还是来了。”杨应麒摆弄着手中的棋子,为黑方落下了最后一颗要子,白方有四个地方要救,但无论怎么安排,却总会出现一到二个破绽:“要被吃下一块,还是冒险一博赌个大赢大输?”在找到答案之前,杨应麒拂乱了棋盘,喃喃道:“如果只计算棋面,那我已经输定了。不过如果把人心也算进去,那我还有机会。”

折允武心中同样有一个棋局,但这个棋局的规模却远不如杨应麒心中来得宏大,甚至可以说折允武心目中的那个棋局只是杨应麒心目中那个棋局的一角,其它领域对他来说就像笼罩着一层迷雾——尽管听政以来汉廷无论军务政务的消息有相府一份也必定有行宫一份,但不同的人能从同一份奏报上读到的消息毕竟是不同的。许多奏报折允武虽然读了,但限于阅历,他所能看到的真相却比杨应麒要少得多。在听说鲁南有变的消息后,他马上让韩昉去弄个清楚。

此时出使汉廷的南宋大臣刘豫就在塘沽,韩昉得到监国的命令后紧急召见,一向软弱的刘豫在这件事情上却表现得颇为圆滑:“啊!韩大人已经知道啊!”他脸上的笑容充满了善意:“我大宋受大汉恩惠甚多,无以为报,此次我主听说宗弼北侵,担心塘沽受到侵扰,所以派遣大军准备北上增援。我才收到朝廷的文书,正打算知会韩大人,不想韩大人却先一步知道了。”

韩昉黑着脸道:“宗弼北侵那是自寻死路,此事自有大汉的将帅处置,贵朝的大军还是安分些好,莫要越境,免得引起两国纷争。”

刘豫哦了一声道:“我朝乃是好意啊。”

韩昉截口道:“这番好意,我们心领了!还请刘大人速速修书,向建康说明我朝意旨。”

刘豫问:“韩大人这样决定,不会太过唐突了么?这事不用问过监国太子么?”

韩昉道:“韩昉此来,正是代太子传旨。”

刘豫又问:“不用问过欧阳元帅么?”

韩昉道:“元帅与太子本是一心。”

刘豫又问:“那杨相呢?他也是这意思?”

韩昉见他如此扯皮心里已经有些不耐烦,若在半年之前,南宋的使者别说在塘沽,就是在建康也不敢对汉廷如此惫懒,但今时不比往日,外交事务中得势者傲失势者屈,本来就是千古不易之理,所以韩昉也只是哼了一声,说道:“我朝上下,均是此意!”

刘豫笑道:“若是这样,那我朝便没办法了。我这就修书,不过看我主的意思,还是很希望能帮上大汉的忙。”说着向韩昉当面保证:只要汉军没有出现危机,宋军就绝不会过境,以避生越俎代庖之嫌。

但要是汉军出现危机怎么办?刘豫没有说,韩昉也没有问——在这种情况下问了便是示弱!

“哼!赵构的这招好毒!”折允武听了韩昉的回禀后恨恨道:“现在他们虽然不出兵,却已经牵制得我们在鲁南、渭南的大军不能动弹,不但不能动弹,还要追增兵力去防范他们!可我们现在还哪里能派出追增的兵力来!”

汉廷得到两河陕西未久,宋室在这一带仍有相当的号召力,如果军民对汉廷失去了信任,随时都有倒戈归宋的可能。从这一点来说,南宋虽然没正式进攻,但所产生的威胁却可能比其它三家加起来还大!

这个道理,折允武懂,杨应麒懂,欧阳适懂,西夏的使者李寿也懂!虽然因为消息封锁李寿不知道前线出了什么事,但汉廷对他态度的变化——无论是防范更加严密还是礼数更加周全——却让他觉得杀手锏应该抛出来了。于是他便在一日之内连发九书,要求得到监国太子的接见,文书中的字眼也越来越露骨,甚至质疑太子不见他乃是“不敢见”!事情闹到这个地步,折允武对李寿的处理便只剩下两个选择:一是驱逐出境,一是立刻接见。

如果折彦冲在,他当然会选前者,但如果折彦冲在,李寿也断断不敢如此公然叫嚣。现在折允武如果将李寿驱逐处境,那就是要和西夏断交,本来还有一点缓和可能性的夏边危局面将全面爆发,整个西北将彻底陷入战争的泥潭!

想到这一点,折允武连手心也沁出了汗水,到了这个境地,他才完全体会到谋国之难、谋国之险!

“准备准备吧。”折允武对韩昉道:“我见他一见!我倒要看看他有什么花招!”

折允武的意见传到欧阳适和杨应麒处,欧阳适当即表示赞同,并表示自己到时候会到场护驾,杨应麒却只是回复说:“是该见见的,迟早都要见的。”

折允武听到这个回复后却忍不住抟眉,问跑腿传话的侍从:“七叔只说了这么一句?”

“是。”侍从答了这个问题之后,想了想又道:“微臣到相府时,满屋子都是药香,传太子令谕时偷看杨相神色,似乎……似乎……”

折允武问:“似乎什么!”

那侍从道:“似乎杨相的病又重了!”

折允武大惊,一边派了太医去诊脉,一边继续处理军政要务。他心中烦躁,渐渐的那些公文上的文字符号似乎都飞了起来,变成一条长绳捆住他的脖子,勒得他喘不过气来,终于啊的一声大跳起来,滚在地上。

周围服侍的从人吓得魂飞魄散,七手八脚地急救,一边请太医,一边报皇后。完颜虎在后宫正看着折允文和林舆斗嘴,听到消息匆匆赶来时,太医已将折允武救醒。

完颜虎见儿子脸色苍白,急得乱问:“到底怎么样了?为什么会这样!”

一起跟来的林舆扶住了她宽慰:“姆姆,别这样,不会有事的,阿武哥哥这不是醒来了么?”

折允文则跑到床边抓住折允武的手道:“哥,你没事吧!”

折允武微微一笑,道:“没事。”又对完颜虎道:“母后,我没事。”但话声却有些虚弱。

完颜虎问太医,太医道:“太子殿下是用神过度,忧急攻心,只要休息两天,调理调理就好了。没有大碍,没有大碍。”说着开了药方,完颜虎忙令人去煎药。又上前问:“阿武,你……唉,这几天你就歇歇吧!军政上的事情,让你四叔七叔理会去。”

“不,不行。”折允武道:“现在我还不能倒下,明天还要见西夏使者呢。”

完颜虎的脚在地上重重地踩了又踩道:“什么西夏使者!让别人见去!”

折允武道:“不可以的,母后,我已经传令要见他了,若是失信,那会误了国事的。再说七叔也病了,若我再不撑着点,我们大汉怕闯不过这一关去!”

完颜虎惊道:“应麒也病了?”转头问林舆:“应麒……他怎么了?”

第二七一章 丧家之犬悔何用第二一八章 悼忠臣第一三六章 燕京变故第二一五章 演兵法第一零二章 相谋亦需道合第五十六章 林公子入港第二八零章 兰蕙之心常忧疑第二十三章 整军备第二五四章 究竟谁控制谁第九十九章 棋局谁是先手第一七六章 诏第三十七章 一村之治第一一二章 十万口头粮第一一七章 楚州传噩耗第一二二章 人死茶就凉第一六二章 讲演第四十一章 曷苏馆事第一章 瘟疫第一九七章 联姻第三四五章 辗转第一三二章 阴山战事第三零八章 华表的污点第二三九章 王者归故园楔子 终极游戏第三四一章 聚首第一八一章 责第四十一章 曷苏馆事第二七八章 无望之城竖降旗第一六七章 裂变第二四六章 良缘非良缘第一零九章 新官陈少宰第一二六章 童贯巡边第三十七章 一村之治第一六一章 民议第九十五章 难扶广厦将倾第一章 瘟疫第三三零章 秘策发第三三二章 金兰折第一四零章 扬帆济海第一六零章 利害第二六九章 虎率群狼万兽走第十四章 乌古第二一五章 演兵法第二十九章 再破辽师第三十五章 袭辽帝銮第二九八章 萧帅的大意第五十三章 枭雄之异志第一百章 且看各自机心第三四二章 议战第三一五章 兵来将挡第二二零章 汴梁一空第三五四章 审判第一五九章 针锋第二四七章 回首实有怨第二一九章 突围北上第六十五章 维吾尔族来客第四十一章 曷苏馆事第二七二章 福不单行祸双至第七十八章 汉部墙角窥伺者第三二二章 刀马佛经第一百章 且看各自机心第一七六章 诏第二四三章 熊鱼不可兼第三零四章 制衡与制肘第一一二章 十万口头粮第三五二章 勤王第三五六章 蝶梦第一六一章 民议第三二三章 修罗之战第二零四章 思良将第十一章 夜遁第六十五章 维吾尔族来客第二五五章 威胁下的团结第三五四章 审判第八十一章 咛咛阿嫂慰幺叔第三二三章 修罗之战第三二二章 刀马佛经第二三六章 连环计中计第二八九章 大汉新政新局第九十一章 东南东北乱局纷第二九二章 兄弟父子难言第二九零章 小辈新人新事第二六零章 却为谁家守土第六十八章 阿骨打的精明第一三九章 成败之间第二五六章 亲者痛仇者快第四章 过冬第二三二章 秦桧南行第二八四章 老成偶尔张狂第二零六章 学生潮第四十八章 寄篱的麻烦第三三八章 洗衣槌第三二零章 北征大军第一八三章 临第二六三章 威逼利诱和解第二四零章 一檄天下安第二一一章 激苍鹰第三十九章 渤海之叛第十八章 通商路第三十章 新编胡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