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冰雪世界(二)

这次东方大陆之行,准备还是比较充分的,登岸的一百八十人连同物资,分乘十八辆电动雪橇车一同向东方大陆内陆疾驰。

东方大陆与地球上的南极有类似之处,低温严寒,冰雪覆盖,但与地球南极大陆仅仅只有一些苔藓类植物的贫瘠不同,东方大陆植被茂密,人们之前一直在猜测这些植物是如何在厚厚的冰层上生长的,这次探索,应该可以连同这个迷题一起破解了。

长长的车队成一纵列行驶在平整的冰原上,其实雪龙号停泊的地点并不是真正的陆地岸边,而是从内陆延伸至海中的长长的冰川,据判断,这里距离陆地起码还有几十公里的距离。

冰原平整的没用一丝起伏,厚而松软的积雪使得连雪橇车的行进都有些困难,并且,这看起来平整无暇的冰原,其实并不是表面那么平和,在积雪下面,往往隐藏着或大或小的冰裂缝,窄的只有几厘米,宽的却足有两三米,深不见底,甚至可能直通几十米下的海面,即便是雪橇车,一旦落入这些裂缝中,也绝对是有死无生的局面,所以众人都小心翼翼,跟在有冰川学家坐镇的前导车后面,沿着车辙前进。

气温很低,温度计上的读数是零下三十八摄氏度,不过好在天气晴朗,碧空如洗,懒懒的太阳斜斜的挂在天上,洁白的雪面不时反射出一片片朦胧的彩色光晕。??这一片冰雪世界中,各种极地动物却相当繁盛。??各种各样,大大小小地不时成群结队的出现在视野中,和地球上的极地动物一样,它们多半都有着肥胖的身躯和厚厚的皮毛,不过在种类上,就比地球的南北级丰富太多了,在车队生物组的考察日记上。??目前已经有了近五十种动物地描述记录。

赵星移和林燕来坐在第一辆雪橇车上,车内很安静。??除了两名冰川学家指挥驾驶员选择道路的声音外,其它人都静静地坐着,透过车窗看着外面的景色。

赵星移穿着一件黑色羽绒服,如此低温,即便以他的体质,在不运用内力的情况下,也抵御不住。??所以穿的厚点还是明智之举。??而林燕来则是一袭淡黄色的绒皮大衣,绒绒的衣领将她娇艳地容颜衬托的更添三分妩媚。

车队以十几公里的时速向着内陆挺进,但是即便已经小心翼翼,但事故还是发生了,当前面的七八辆雪橇车都已经通过后,也许是因为震动,雪层下一个被薄冰覆盖着的隐藏裂缝突然塌陷,四米多宽的裂口将正在其上的一辆雪橇车瞬间吞噬。??不过万幸的是这俩雪橇车跌落到五六米地深度时因为车体旋转而被卡住,经过众人一番努力,车上的人终于全都获救,虽然有几个人受伤,但这实在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将这俩车上的人平均分派到其它车上,车和其上的物资只能放弃了。??后面的车辆绕过冰缝,车队更加小心地行进着。??没有探冰雷达,仅仅kao两名冰川学家的经验,这一路走的实在是有些惊险。

傍晚时分,车队行进到距离真正的岸边还有十几公里的地方,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夜间继续走会更危险,所以车队决定就地lou营,天亮后再行动。

平整的冰原上找不到什么背风的地方,众人拿下车上携带的装备。??选了一处冰面稳定的地点。??搭起帐篷,化开冰雪烧好开水。??简单的吃过来到东方大陆地第一餐后,便各自入睡。

夜里刮起了风,呼啸地狂风掠过空旷的冰原,呜呜地空洞声令人有些毛骨悚然,温度骤降到零下六十多度,即便躲在保暖性密封性都很好的帐篷里,即便穿着厚厚的防寒服,即便探索队的人基本都出身魔武训练营,都有着相当的内力基础,在如此低温下,也都有些瑟瑟发抖,人们第一次真正领教了极地低温的威力。

第二天,一夜都没怎么睡好的人们重新上路,风还在继续刮,并且越来越强,地表的浮雪被风带起,满天飞舞,视线中全都是白茫茫一片,能见度不到一百米,这种天气,在地球的南极被称为低空吹雪,是著名的灾害性天气之一,换到了这里,已经变得越发的狂暴。

车队艰难的行进着,翻卷的雪花隔绝了阳光,开着车灯也几乎起不了什么作用。??气温已经接近零下八十摄氏度,待在保暖性还不如帐篷的雪橇车内,部分体质相对较弱的队员已经出现了低温反应,昏昏沉沉的打不起精神。??不得已之下,车队只能暂时停了下来,想方设法,利用一切能够保暖的东西来抗衡这极端的寒冷。

可怕的寒风一直刮到第二天中午才渐渐停了下来,不过此时已经有二三十名队员出现了程度不同的冻伤,他们肯定是不能继续前进了,赵星移安排了三辆雪橇车,带着他们原路返回雪龙号,其它人员,则吃了一顿热腾腾的丰盛午餐,补充好体力后继续上路。

风暴过后的冰原积雪更加蓬松,雪橇车的行进也变得更加困难,再加上为了躲避冰裂缝而绕的弯路,十多公里的距离,车队用了好几个小时,直到天黑才终于穿过了冰原,真正踏上了东方大陆的土地。

陆地上依然覆盖着厚厚的冰雪层,相对于之前的浮冰层,区别仅仅只是这里有了一个缓缓向上的坡度而已。??人们是通过当初昆明号在太空上以合成孔径雷达拍摄的照片才判断出这里已经是真正的东方大陆陆地的。

东方大陆形状象一个不规则的鸭梨,地势北低南高。??北部海岸线,也就是探索队此时所处的地方地势平缓,向南,海拔逐渐升高,等到了最南部,则都是海拔五六千米的高峻山脉。??按照计划,探索队十八辆雪橇车将分成六个小队,每小队队三辆车,间隔一定距离散开,以一个相当大的宽度自北向南横越东方大陆,一直抵达海拔五千米的南部群山脚下后,再折返向西北,最终回到东方大陆西北角的海岸,雪龙号将提前行驶到那里等待。??这种路线安排,是考虑到如果拉萨号的人真的在东方大陆,也肯定不会居住在南部那些高峻的险恶的冰峰中,而拉萨号十万人,肯定会留下许多活动踪迹,十八辆车形成的横面如此一个来回,一定能够有所发现。??不够现在因为有队员冻伤少了三辆,所以剩下的十五辆车将分成五个小队出发。

事情太多,从早上到现在才写了这两千多字,现在又临时有事需要出去,今天只能这么多了,我甚至都来不及校对一遍。??。??。

明天继续吧。

第3章 迁徙(三)第2章 登陆(七)第4章 神树村(四)第6章 交流第5章 第一次探索(一)第6章 初具规模(二)第3章 迁徙(二)第4章 神树村(三)第5章 冰雪世界(七)第16章 变革(一)第8章 文明的碰撞(五)第5章 黑沼泽(二)第10章 铁矿谷猎杀(二)第3章 重聚(一)第10章 穿越死亡之海(二)第4章 神树村(四)第5章 冰雪世界(一)第17章 最长的一天(三)第4章 神树村(二)第2章 救援(四)第5章 黑沼泽(七)第1章 新世界(一)第2章 登陆(三)第8章 文明的碰撞(六)第2章 登陆(四)第4章 定居(二)第5章 黑沼泽(一)第3章 迷航(二)第1章 登舰(二)第12章 新华东区见闻(三)第11章 训练营第8章 文明的碰撞(一)第5章 冰雪世界(五)第13章 偏差(二)第5章 冰雪世界(十)第2章 登陆(二)第5章 黑沼泽(九)第5章 冰雪世界(八)第8章 文明的碰撞(二)第1章 登舰(一)第10章 穿越死亡之海(二)第2章 发现之旅(三)第4章 神树村(五)第3章 重聚(二)第1章 第三次探索(五)第3章 迁徙(七)第5章 黑沼泽(二)第4章 定居(三)第1章 无尽之海(三)第12章 新华东区见闻(四)第10章 穿越死亡之海(一)第6章 初具规模(一)第18章 哪里跌倒哪里站起(六)第8章 文明的碰撞(五)第15章 惊变(一)第2章 救援(四)第3章 重聚(一)第4章 神树村(四)第2章 救援(二)第18章 哪里跌倒哪里站起(六)第1章 无尽之海(四)第8章 文明的碰撞(八)第2章 发现之旅(四)第7章 第二次探索(一)第4章 迫降第2章 登陆(四)第5章 冰雪世界(四)第18章 哪里跌倒哪里站起(四)第12章 新华东区见闻(三)第3章 迷航(三)第16章 变革(二)第17章 最长的一天(五)第4章 神树村(二)第4章 迫降第3章 迁徙(六)第6章 初具规模(一)第17章 最长的一天(五)第4章 迫降第1章 新世界(二)第5章 第一次探索(一)第3章 重聚(四)第2章 登陆(三)第5章 冰雪世界(七)第13章 偏差(一)第1章 第三次探索(七)第4章 定居(二)第3章 迁徙(四)第5章 第一次探索(二)第5章 第一次探索(二)第2章 发现之旅(三)第3章 迁徙(二)第5章 黑沼泽(一)第12章 炼钢第16章 变革(二)第17章 最长的一天(四)第1章 新世界(二)第5章 冰雪世界(七)第4章 神树村(三)第8章 文明的碰撞(三)第12章 新华东区见闻(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