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3章 再次东行

汉国的中榜名单,在很多人的意料之中,大部分中榜者都是各地的名门子弟,这也是名门子弟的优势所在。

尽管有人怀疑科举有舞弊嫌疑,但主流的声音却认可这次榜单,这是所有人心知肚明之事,寒门子弟不可能和名门子弟竞争。

对于大多数寒门子弟,他们也渴望中榜,但他们更愿意接受现实,进入国子学读书。

而放榜的第一名还是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不是来自荆州或者益州世家,也不是陇西或者关中名门,而是来自河北常山郡,一个叫做卢琮的士子,据说此人是卢植的孙子。

一时间,关于卢琮的各种猜测铺天盖地而来,有人怀疑他是因为同乡赵云的缘故而得以高中,也有人认为这是因为汉国要笼络河北世家,还有人神秘地四下传言,这次卢琮带了一万两黄金来长安。

总而言之,自古文人相轻,谁拿到第一,必然要承受各种流言蜚语。

天还没有亮,未央宫勤政广场上,一百名高中的士子都已沐浴更衣,换上了白色的峨冠博袍,聚集在广场上等候入殿。

所有人的兴奋,充满了对未来的仕途的渴望,姜维快步走过人群,找到了卢琮。

这次姜维高中第二十四名,虽然没有能进前十,但作为这次年纪最小的上榜士子,他也颇为引人瞩目,才十七岁,便科举中榜,让很多三四十岁的老士子为之汗颜。

“卢兄!”姜维找到了卢琮,兴奋地远远向他打招呼。

卢琮也看见了姜维,连忙走了过来,有些埋怨道:“我也在到处找你,还以为你没来,你到哪里去了?”

“我换衣服稍微慢了一点,刚刚才好。”

卢琮将姜维拉到一边,低声道:“我得到一个消息,这次可以自己选去向,可以去地方为县官,也可以留长安为书佐,还可以去军中历练,你打算去哪里?”

“我打算从军!”

姜维这个决定并不让卢琮奇怪,姜维本来就是赵云的徒弟,他选择从军很正常。

“卢大哥,你呢?”姜维也问道。

“我打算去地方为县官,虽然很多人劝我留在京中,可以认识更多人脉,可我一心想为民做点实事。”

“前三名可以自选郡县,卢大哥准备选哪里?”

卢琮低头沉思片刻,“我想去河西或者灵州,要么河湟地区。”

姜维默默点头,他知道卢琮是一个有远大抱负之人,不会贪图眼前的利益,“我支持卢大哥的决定!”

这时,卢琮又想起一事,低声笑道:“第三名叫王志,还记得我给你说过的事情吗?

姜维点点头,他当然记得,王志真名叫张志,是张昭之侄,没想到他居然高中第三名,不愧是张氏名门子弟。

这时,忽然有人喊他们,“卢兄,姜老弟!”

两人一回头,却见顾翰挤了过来,他兴奋地笑道:“原来你们在这里!”

顾翰这次考中第七十七名,也中了榜,可惜张庭却落榜了,考到两百名之外。

虽然卢姜二人和他交情不是很深,但毕竟认识,又曾住在一起,他们二人也笑道:“恭喜顾兄高中!”

“我是比不过你们,惭愧,陪添末榜。”

顾翰又低声道:“听说可以自选去向,你们有打算吗?”

卢琮和姜维对望一眼,皆摇摇头,“我们暂时还没有想好。”

姜维问道:“顾兄的打算呢?”

“我当然要留长安,这也是家族的期望,这次八名江东上榜士子都一致决定留在长安。”

卢琮倒能理顾翰的决定,他们顾家在江东不缺名望,惟独在长安没有人脉,留子弟在长安,也是为了在长安逐步建立人脉。

这时,远处有礼官高喊,“列队进殿!”

百名士子纷纷列队,迎着晨曦,两支队伍进入了勤政大殿,为了避嫌,目前未央宫的三座主殿都没有正式启用,只是为了举办一些重大仪式才临时启用。

今天百名中榜士子集体觐见,便启用了这座未央宫最大的殿堂,百名士子在礼官的引导下鱼贯而入,大殿两边坐着数十名汉国的文武高官,望着这些年轻士子,纷纷交头接耳议论,在高高的台阶上,端坐着汉王刘璟。

士子们已事先受过礼仪训练,他们一起上前行礼,“参见汉王殿下!”

刘璟笑着摆摆手,“各位才俊免礼!”

众人站直身体,刘璟起身走到台阶前,对众人缓缓道:“这次有五万人参加科举考试,最后却只录取百名,五百人中只有一人中榜,你们都是人中俊杰,是最优秀的士子,也将成为我汉国的栋梁,在汉国,你们会有机会一步步走向成功,但也可能没落,一切都在于你们自己的努力。”

说到这,刘璟一招手,两名名三十岁左右的官员从旁边走出,向刘璟行一礼,刘璟指着他们道:“左边这位是刑部左丞崔实,是当年襄阳科举第一名,右边这位是御史中丞荀志,也是当年襄阳科举第七名,相信大家都听说过,短短五六年时间,他们便成为了两千石高官,他们做过县官,当过郡丞、太守,去各地巡视监察,尽管资历不深,但他们却凭着卓越的政绩一步步高升,最终成为汉王最年轻的二千石高官。”

摆在眼前的榜样让众士子们的热血都要沸腾起来,他们都渴望着自己也能像崔实、荀志一样,仅用五六年时间便走上高官之位。

刘璟又笑道:“崔、荀两位使君虽然是襄阳科举中的佼佼者,但并不意味着别人就混得不好,事实上,在襄阳科举录取的一百二十人中,只有三十余人还在县令之位上徘徊,其余八十余人担任了郡官甚至太守,各位和他们一样,都面临着我大汉王朝中兴的机会,只要你们努力奋发,清廉律己,就一定会获得成功。”

众士子激动得一起鼓起了掌,他们激动得甚至要高喊起来。

........

接见了中榜的士子,刘璟回到了自己官房,尽管他对这次科举很关心,但现在他更关心的却是出兵江东,现在是八月初,他们必须要在新年前结束江东战役。

留给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他必须要尽快行动了,回到官房,刘璟立刻将尚书省众相国找来,连同中书省左右丞一起参与了商议。

议事堂内,众人济济一堂,刘璟取出一份快报对众人道:“这是黄忠从柴桑发来的加急快报,目前七万大军已集结完毕,连同部署在建业北岸的两万汉军和会稽郡的一万军队,一共十万大军,灭亡江东的时机已成熟。”

司马懿也起身对众人道:“根据我们从江东得到的消息,几个月前孙权为应对危机,再次征兵三万,又强征十万民夫挖掘江南运河,税赋沉重,江东一片萧条,将整个江东惹得天怨人怒,民心不附,逃亡会稽郡的民众不计其数,豫章和九江两郡都表示愿意归附汉国,我们不能再允许江东继续衰败下去,否则就算统一,也会成为我们的负担。”

众人都已明白刘璟灭亡江东的决心,不是他们能阻拦,这时蒋琬起身道:“虽然我们财力还没有完全恢复,但今年各地夏粮丰收,官府粮食都有了一定的储备,目前荆州已调集二十万石粮食至柴桑,还有占领江东后需要至少二十万石来维持安抚,如果考虑到秋粮的收成,我们基本上可以应付这次江东战役,另外,江东战役不必合肥战役,我们也不会耗费太多的阵亡将士抚恤,关键是战役不能拖到明年春天,否则会对江东的民生恢复带来极大影响,我们或许就会支撑不住。”

刘璟对众人笑道:“事实上,合肥战役我只要两三个月就能结束,只是为了拖垮曹魏,才延续半年多时间,而江东则恰恰相反,我们已经在江东打下了极好的基础,我可以向诸位保证,两个月内结束江东战役。”

众人都笑了起来,徐庶却有点担忧道:“殿下一定要亲自出征吗?或许让黄忠和甘宁两位将军就能灭掉江东。”

刘璟摇了摇头,“他们虽然在军事上可以击败江东军,但在政治上他们却无法稳住江东,我从前就说过,夺取江东并不难,但要让江东心悦诚服地归顺汉国,就必须由我亲自出马。”

.........

,!

第542章 什么条件第943章 乌程激战第965章 顺水推舟第207章 风云聚襄阳第920章 宛城异动第441章 柴桑突围(上)第299章 急返江夏第407章 巴蜀消息第1012章 汉国科举第794章 北方来使第136章 夺权第199章 去还是不去?第636章 合肥激战(下)第463章 孙尚香的选择(中)第53章 张允蔡瑁第625章 江东失英第1090章 惊天剧变第662章 血战木门(中)第485章 兵危生疑第992章 最后通牒第620章 全歼氐胡第329章 张机建议第183章 江东主力杀至第957章 重镇沦陷第129章 飞来横祸第985章 隐患彰显第724章 骑兵出险谷第118章 第一次箭试第90章 血战突围第27章 天造地设一双第388章 赤壁大战(中)第779章 江东风云(二十三)第183章 江东主力杀至第193章 先兵后礼第1060章 贾诩毒计第436章 振奋军心第594章 另一个契机第611章 铜雀之忧第741章 出使失败第14章 初入刘府第972章 初次谈判第875章 困兽犹斗第528章 激战成都(五)第447章 陶湛探营第86章 初战于禁第12章 蒯蔡两族第328章 危机一刻第160章 放长线钓鱼第362章 兴袁八俊第849章 匈奴南下第334章 刘备之忧第907章 双面间谍第114章 下马威第336章 施压江东第1031章 何策破城第360章 蕲春风云第210章 孔明之妻第152章 主堂争执第415章 北路使者第992章 最后通牒第607章 木牛为饵第131章 婉拒第1125章 别样心怀第923章 骑兵伏击第465章 交州插曲第736章 身陷泥潭第737章 暗施奇兵第1126章 枭雄谢幕第881章 并州危急第8章 惊心动魄的一夜第361章 不稳定因素第480章 关羽失陷第748章 兵败豫章第598章 初步试探第1006章 失之桑榆第83章 进营第316章 上位者的心思第607章 木牛为饵第966章 王者之谋第1051章 难容政敌第797章 人情薄面第336章 施压江东第688章 杀一儆百第70章 刘备的思虑第741章 出使失败第847章 把话挑明第771章 江东风云(十五)第370章 叛逃之兵第82章 小牛刀初试第260章 曹丕之怒第1091章 进军函谷第1020章 兵压建业第167章 有客自江东来第514章 初见庞羲第675章 痛击援军第638章 被迫撤军第835章 家事烦忧第1129章 汉魏决战(下)第1028章 围猎丁奉第352章 贾诩会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