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4章 兔死狗烹

曹操如此痛恨汉军在曹魏的情报组织,是有原因的,前年合肥大战时,鲜卑使者前来曹魏,提出愿意用牛羊来换取生铁,后来便再也没有消息。

直到鲜卑再派人来质问,曹操才知道使者在幽州境内失踪了,他命令曹彰四处寻找,终于在一处废弃的水荡小道内发现了鲜卑使者的尸体,在仔细调查后,从驿站管事的口中他才知道,有人冒充曹彰骑兵,骗走了鲜卑使者,这无疑是汉军的探子假扮。

汉军探子竟如此得力,让曹操感觉到了威胁,汉军的探子已经不是刺探情报那么简单,还会有组织地暗杀、破坏,如果不及时铲除,会酿成大患。

曹操见儿子曹丕似乎有点心不在焉,便又重重哼一声,“你听见我说话没有?”

曹丕确实有点走神了,他在考虑如何向父亲说出丁令之事,父亲的呵斥令他一激灵,连忙低头道:“孩儿听见了,会立刻着手布置。”

曹操看了儿子片刻,他看出儿子有心事,便问道:“你有什么事要对为父说吗?”

“孩儿本来有一件重要之事,想向父亲汇报。”

“不要吞吞吐吐,什么事?”

曹丕只得硬着头皮取出他的报告书,呈给父亲,“请父亲过目!”

曹操接过报告书看了一遍,眉头不由皱了起来,“有这么多人辞官吗?”

“父亲,这只是河北,还有并州、中原,孩儿担心辞官潮会愈演愈烈。”

“哼!这样就能威胁到我吗?”

曹操不屑一顾,对曹丕道:“想当官之人多的是,从太学中挑选年轻才俊,正好趁这个机会换掉这些世家把持的地方官府。”

曹丕愣住了,父亲怎么会如此掉以轻心,他急忙道:“父亲,事情不是那么简单,他们还会挑起民众造反”

“你糊涂!”

曹操刚刚抑制住的怒火又再次燃烧起来,他拍桌子呵斥道:“你不就是想让我妥协,放弃出丁令吗?我这个要死的人了,还有必要做这种得罪人的事吗?还不都是为了你们,为了曹魏子孙社稷!”

曹丕再次跪下,“父亲息怒,请息怒,孩儿没有那么不堪!”

曹操只觉头脑一阵眩晕,他靠着身后屏风,慢慢闭上眼睛,过了良久才徐徐问道:“现在官府一年的税赋有多少?”

“回禀父亲,大约五百万石。”

“那我们现在有三十万军队,按每个士兵一年消耗十二石粮食计算,我们一年的军粮就需要三百六十万石,还要考虑鼠虫破坏,五百万石官粮换成军粮后,还有多少粮食支付官员俸禄,还有日常消耗,还要赈济灾民,这笔帐你算过吗?”

“父亲,我们可以用军屯。”

曹操轻轻叹了口气,“丕儿,汉军可没有军屯,军队屯田对训练影响很大,我估计明年会有战争爆发,不加强军队训练,拿什么和汉军作战?没有足够的存粮,战争能坚持多久,丕儿,合肥大战的教训你忘记了吗?”

“孩儿须臾不敢忘记。”

“你主管政务,应该明白我为什么急于推行出丁令,没有自耕农,就没有足够的粮食,这些士族储存了大量粮食,打击他们,我们短期就可以得到军粮储备,长期则有稳定的财源,可谓一箭双雕,至于他们反抗、不满,那是必然,也没有什么可商量,要反抗就镇压,他们要投降汉国,那就随便他们,只要支持我们的根基不动摇,其他都无所谓。”

曹丕本来想建议父亲适当在权贵中推行出丁令,以平衡士族的不满,但父亲的最后一句话让他不敢再说出来,半晌,他只得无奈道:“父亲,孩儿并不担心地方上的官员空缺,正如父亲所言,可以从太学委派年轻士子出任,但孩儿担心邺都的官员,至新年以后,邺都官员普遍没有完成既定目标,政务运作缓慢,感觉官员非常消极,得过且过,孩儿很担心四月官职调整后,会引起邺都官员的辞官潮,恐怕就难以处理了。”

“你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吗?”

曹操冷笑道:“去年秋天官场清理太狠,后患渐渐暴露出来,若不是我极力保住钟繇,不知还会捅出什么篓子?”

曹丕原打算慢慢引到出丁令上去,毕竟很多官员都出身士族,或者是几大世家的门生,地方官府太远,他想用邺都官员来说事,没想到父亲却扯出了去年秋年的建安七子案,着实让曹丕有点尴尬。

“父亲,不至于吧!”

“什么叫不至于,人心是肉长的,那么多无罪之人被含冤而死,你以为别人会忘记吗?现在邺都所发生的一切,都和去年清理官场有关。”

曹丕不敢反驳,他心中暗恨,明明建安七子案是得到父亲默许,现在父亲又将责任推到自己头上,让他心中很是郁闷。

这时曹操沉默片刻道:“去年建安七子案,很多官员都是无辜而死,必须有人要出来承担责任,要给邺都官员们一个交代,我建议就拿杨添开刀,痛恨他的人太多,把责任推给他,也可以缓和邺都官员心中的不满。

曹丕脑海里突然跳出一句话,‘狡兔死,走狗烹’,现在杨添就是那条要烹杀的走狗,虽然杨添是自己的得力干将,但父亲已决定对他动手,曹丕也不想再阻拦了,他便缓缓点头,“遵父亲之令!”

“去吧!早日给我把汉军的情报点挖出来。”

曹丕行一礼,慢慢退下去了,曹操的目光又落在交州情报上,他长长叹了口气,所谓内忧外患,他现在深深体会到了,汉军攻灭交州,留给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他要么在出丁令上做出妥协,要么就实施更猛烈一些,无论如何,他要在年底之前储存到两百万石军粮,以应对明年的战争风险

杨添最害怕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当天晚上,数百精锐的虎贲侍卫包围了他的府邸,将杨添从被子里抓了出来,侍中华歆向他宣读了调查令,弹劾他有贪赃枉法的不轨行为,当场免去他御史中丞之职,不等杨添叫冤,虎狼般的侍卫便将他抓进了铁笼马车,向大理寺狱驶去。

酷吏杨添被抓的消息是在第二天上午传出,顿时朝野一片欢腾,整个邺都也沸腾了,那些曾被杨添残害的家庭纷纷点燃了爆竹,庆贺扬眉吐气的一天。

曹丕也没有想到抓捕杨添会有如此巨大的效果,让他不得不佩服父亲的老辣,在关键时刻将杨添抓出来救场,从而大大缓解了官场上压抑的气氛。

不过曹丕也并不轻松,昨天父亲给压下了两个任务,一个是探查汉军灭亡交州的真相,他已派心腹侍卫赶赴番禹,这个问题不大,父亲没有给他期限,但另一个任务却让他有点难办,挖出汉军在曹魏的情报组织。

曹丕当然知道汉军在邺都以及其他地方都有秘探,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情报网,但要挖出这张情报网却不容易,他一直在想法设法寻找汉军的情报点,却始终一无所获。

去年夏天,他的手下破获了一个秘密组织,原以为是汉军的情报点,不料却是袁氏余孽,令他失望之极,现在父亲又要让他挖出汉军情报网,他又该从何入手?

曹丕负手在官房里来回踱步,这个任务他原来是交给杨添来做,现在杨添被抓,他得换一个人了,那么换谁更加合适呢?

正思考着,门外传来侍卫的禀报:“启禀世子,大理丞周元有急事求见!”

周元是大理寺的第二号人物,也是曹丕得力干将之一,年约三十五六岁,出身军队,曾出任曹仁的行军司马,精明干练,连曹操都对他赞不绝口,这次杨添的案件就是他负责审理。

曹丕精神一振,连忙令道:“带他进来!”

片刻,身着官服的周元风风火火走了进来,躬身施礼道:“参见世子!”

“周使君可有什么好消息?”

周元上前低语几句,曹丕一怔,“此事可当真?”

周元点点头,“他自己承认了。”

曹丕顿时恨得咬牙切齿,“这个吃里扒外的该死家伙,真该千刀万剐!”

他立刻披了一件外袍,对周元道:“速带我去大理寺狱!”

第765章 江东风云(九)第938章 虞氏倒戈第992章 最后通牒第97章 夜来风波紧第174章 陶家的秘密第890章 又见大乔第850章 围攻高奴第231章 来历不明的道士第14章 初入刘府第591章 烦心消息第856章 步步杀机第463章 孙尚香的选择(中)第212章 隔墙有耳第321章 许昌战备第897章 陶家抉择第807章 惊天大案第890章 又见大乔第433章 聚财之令第561章 子午谷相会第840章 会稽有变第39章 化解危机第982章 长安西市第570章 兵过祁山第495章 再见刘琦第436章 振奋军心第73章 获封新职第290章 拦路第130章 陶家的礼物第627章 西瀛来客第400章 荀攸四策第652章 大战合肥第994章 风起武威第1061章 风云突变第638章 被迫撤军第343章 夜访诸葛第462章 孙尚香的选择(上)第764章 江东风云(八)第403章 消息泄露第947章 声东击西第1122章 新主即位第276章 损兵折将第476章 收藏之器309章 扑朔迷离第351章 大获全胜第1031章 何策破城第721章 河曲设郡第98章 老将黄忠第364章 云梦之路第636章 合肥激战(下)第322章 司马懿的建议第122章 意外收获第287章 曹操使者第566章 张任首战第492章 再使巴蜀第534章 汉中风云(四)第405章 赵云归心第558章 马超归降第995章 激战会县第428章 周瑜到来第655章 太史归兮第1104章 中原大战(三)第390章 黄忠的忠告第435章 决战序幕第801章 无法回避第841章 祸及建业第252章 主帅之争第511章 益州内乱第633章 倒逼江东第705章 严密搜查第273章 兵不厌诈第505章 司马懿遇刺第686章 程昱出山第687章 反攻南阳第181章 黄祖之死第586章 紧急商议第1121章 惊天之变第948章 迫停东线第727章 南北夹击(下)第933章 濡须破局(上)第698章 最后的收获第619章 祁山道胡贼第58章 才高遮貌丑第933章 濡须破局(上)305章 阻截西路第917章 贾诩献策第1035章 江东末路(上)第849章 匈奴南下第453章 商人抉择第6章 一路追杀第728章 平定河西第1058章 正奇之争第30章 行春桥事件第582章 木牛问世第868章 困兽之斗第901章 突袭居延第1067章 叶城事件第1006章 失之桑榆第227章 刘备的远谋第748章 兵败豫章第865章 以身报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