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许都之谋

许都城北,在紧靠建安宫有一座气势不逊于皇宫的府宅,占地数百亩,雕梁画栋,飞檐斗拱,各种建筑上百座,规模浩大。

这里便是汉丞相曹操的府邸,自从汝南郡收兵北归后,曹军士卒疲惫,而北方袁绍则忙于平息河北内乱,无暇南顾。

曹操便掩旗息兵,积蓄力量,操练军马,等待着秋天发动对袁绍的再次战争。

不料一份河北情报的到来,令曹操的想法有些动摇了。

夜幕下,相府门前站在两排披甲武士,戒备森严,这时,一辆马车缓缓停在相府大门前,一名侍卫从台阶上奔来,拉开了车门。

程昱从马车里走了出来,微微笑道:“这么晚,丞相还没有休息吗?”

“丞相正在书房等候先生,请跟我来!”

程昱今年已六十出头,但养身有术,神清气足,行走步履矫健,依然可以骑马跟随着军队南征北战。

今晚是曹操特地派人将他请来,现在亥时已过,万籁俱寂,正是人们即将休息之际,丞相却派人将他找来,程昱隐隐感到,必有什么紧急之事。

他跟着侍卫进了大门,一路向曹操书房而去......

书房内,火盆里燃烧正旺,使房间里温暖如春,墙角放着一座青铜百兽香炉,袅袅飘着若隐若现的青烟,使房间里充满了一种淡淡的清香。

曹操坐在靠窗坐榻上,在他前面已摆了几张单人坐榻,此时曹操正和另一名重要幕僚荀彧谈笑风声。

荀彧年约四十岁,身高约七尺八,长得面如白玉,风度翩翩,仪容高雅而俊逸,是一个十足的美男子。

但曹操并非他仪容伟美而看重他,而是因为他才智出众,是曹操帐下最重要的五大谋士之一,被曹操誉为‘吾之子房’。

曹操和荀彧相谈正欢,这时,门外传来侍卫禀报:“振威将军来了。”

振威将军正是程昱的封号,曹操点点头,“让他进来!”

片刻,程昱走进了房间,跪下行拜礼,“属下程昱拜见丞相!”

虽然程昱封号是振威将军,但曹操一般都称他为先生,他是曹操五大谋士中最年长的一个,曹操也对他格外敬重。

“先生请坐!”

曹操微微一笑,摆手请程昱坐下,又歉然道:“这么晚还打扰先生休息,真是很抱歉!”

“丞相有事,程昱自然赶来,这是做属下的本份,丞相不必有歉意。”

程昱捋须笑了笑,又对荀彧点点头,心中却暗忖:连荀彧也来了,莫非是为袁绍之事?

这两天他们接到河北情报,袁绍病重,恐怕将不久于人世,袁绍几个子侄争位,明争暗斗已到白热化。

与此同时,曹操谋士们的意见也分为两派,有要求乘乱进攻河北,但也有求稳,家丧谋攻不是君子所为。

程昱也是主张按兵不动,不过他却不是为了什么君子之风,而是等袁绍病死,袁氏兄弟发生内讧,自相残杀,然后再出兵各个击破。

曹操从桌上取过一封情报递给程昱,笑道:“这是刚刚从荆州送来的情报,你先看看吧!着实有趣。”

程昱微微一怔,荆州来信?他心念一动,莫非丞相是想谈荆州之事,便笑问道:“可是那个刘璟又有故事了?”

曹操仰头呵呵一笑,“正是如此,这小子不把荆州搅得天翻地覆,他是绝不肯罢休。”

自从汝南收兵回来后,曹操一直在关注刘璟在荆州的情况,穰山之事给他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他还是第一次对一个敌方少年如此关心。

他已经收到了关于刘璟的几份情报,对他在荆州的情况了如指掌,没想到这小子又把水军校尉张允狠狠教训了一番,着实让曹操为之拍掌大笑。

程昱看完情报,眉头一皱,“刘表这是在借机清理曲部吧!”

“这个我知道!”

曹操对刘表不感兴趣,他现在对刘璟却兴趣颇浓,笑道:“你说游缴所这把火,是不是这小子自己放的?”

“丞相,这信中有说,是他自己放的。”

“有吗?我怎么没有看见。”

曹操连忙接过情报,又仔细看了一遍,忍不住捋须大笑:“果然写得有,我没有注意到,不过和我想的一样,确实是他自己的苦肉计,不错!这孩子我喜欢,很合我的脾胃。”

程昱暗暗苦笑一声,丞相就是这样,不管是敌是友,只要自己喜欢,他都会毫不吝啬地赞许,当年对关云长也是一样,这么多年,一点未改变。

曹操仿佛明白程昱心思,微微笑道:“我只是看了这少年之事,觉得很有趣,今晚当然不是谈他,只是因为他引发了我对荆州的思考。”

程昱这才明白,便微微笑道:“估计丞相忘不了汝南之事吧!”

“嗯!上次在汝南郡,这浑小子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就像看书一样,吊起了我的胃口,总想知道他在荆州表现如何,迄今为止,表现得不错,很值得我再继续观望下去。”

说到这,曹操又有些遗憾道:“上次情报上说,此子身高八尺,相貌不凡,可惜我没有亲自见他一面,不过我已经命他们画像了,很快就会送来。”

旁边荀彧犹豫一下,劝道:“丞相,他毕竟只是一个少年,至少几年后在荆州还翻不起什么大浪,丞相何必把宝贵的精力放在他身上,属下觉得丞相对他太过关注了,甚至超过了袁绍,有点以偏盖正。”

曹操笑着摆摆手,“袁本初之事当然重要,不过平日里整天考虑军国大事,偶然有点小乐趣,倒也不错,先生不必多虑,这少年之事又牵涉到荆州,所以先谈谈他,实际上是想商量荆州之计。”

荀彧笑了笑,既然只是丞相私人乐趣,他便不再干涉,只是不知丞相为何忽然想到荆州,难道是想打荆州不成?

程昱沉思片刻,又接口道:“其实荆州的关键在于几大世家的利益,虽然北方未平,暂时无暇估计荆州,但有些事情我们可以先做起来,可以先和世家接触,承诺保护他们的利益,一旦北方平息,我们大军南下,荆州世家举降,荆州必将势如破竹,一战而平。”

曹操点点头,“实际上联系荆州世家之事,我们早就在做了,蔡、蒯两族都明确表示,愿意效忠于汉室,实际上就是愿意投降我的变通说法,只是刘表态度强硬,拒绝质子于许都,前年还险些杀了韩嵩,还有黄祖和刘备都是强硬派,现在荆州抗击声多,和缓者寡,我就在犹豫,要不要屯重兵于南阳,先铲除新野刘备,杀鸡儆猴,削弱荆州的强硬派。”

“丞相不可!”

荀彧在一旁连忙反对,“现袁绍病危,将不久于人世,必将引发诸子争位混战,这个时候丞相应按兵不动,虎视河北,等待机会,南方应安抚为主。

若丞相兵压南阳,必然会逼迫刘表和孙权合纵,或者联系河北袁氏,如果袁氏诸子和解,就会形成南北夹击之势,对中原战势不利。”

曹操沉思片刻,又问程昱,“仲德的意见呢?”

程昱很了解曹操的心思,就是因为袁绍病重,即将病故,袁氏诸子争位之势已成,必然会形成袁氏内战,所以丞相才想利用这个时机,南下剿灭刘表,然后再回师北上,收拾河北残局。

想得虽然很好,但很多事情并不是想的那么简单。

程昱微微一笑,“坦率地说,我支持文若。”

“这是为何?”曹操沉声问道。

他知道程昱一向谨慎,考虑问题周密,或许真有什么事是自己没有考虑倒,他注视着程昱,等待他的解释。

程昱不慌不忙道:“荆州北有汉水,南有长江,境内水网纵横,河流密布,不知丞相考虑操练水军否?”

“当然需要!”

“那操演水军至少一年,还有军队调动,荆州精锐之军约十四五万,丞相想势如破竹,一战而定,至少需要调动五十万军队,如果没有这么多军队,那只能打持久战,假如唇亡齿寒,孙权、刘璋来援,刘备再写信去西凉,请马腾出兵袭击关中。

这场战役就算最后我们胜利,那也必然是惨胜,如果那时,北方袁氏内部已经统一,那我们还有没有力量去平定北方?

或者南方之战打到后期,我们深陷泥潭,而袁氏已经统一,大军压境,我们何以抵挡?这些事情虽有夸大之处,但世事如棋,我们也难以事事预料。”

荀彧也劝道:“丞相,其实刘表胸无大志,守成而不知进取,这是我们的大幸,我们的当前之重还是河北,彻底平定河北后再南下,我们无后顾之忧也,若丞相不放心,可命夏侯惇将军率军三万屯于南阳,牵制刘表主力,这样江夏必然空虚,孙权岂不动心,一旦孙刘交战,最后是丞相坐收渔利。”

曹操是一个有雄才大略之人,他只是一时略微动心,想趁袁氏内乱的机会,挥师扫平荆州,但很多细节他都没有考虑到,尤其是北方士卒不习水战,需要耗费很多时间和精力操练,这和他速战速决的想法违背。

他也知道,一旦耗费时间太长,北方必然生变,这时候图荆州确实有点不智,还不如暗中扶植荆州世家,挑起荆州内讧,同时激发孙刘交兵,让他们两败俱伤,最后自己来坐收渔利。

想到这,曹操便笑道:“既然两位大谋都极力反对,那我只好听从,南下荆州之事就暂时放一放,不过文若说得有理,我不妨创造条件,让刘孙两家好好斗上一斗。”

停一下,曹操又自言自语,“如果能借机把刘备铲除,那无疑是替我拔去了眼中之钉,就不知元让有没有这个魄力。”

第672章 兵压渭谷第724章 骑兵出险谷第863章 匈奴奇兵第954章 地道攻势第277章 民心所向第883章 陷入绝境第611章 铜雀之忧第264章 贾诩建言第448章 解开心结第520章 仓促迎战第163章 一网打尽第802章 启程北上第605章 庞统心事第1056章 兵压苍梧第646章 邺都风起(上)第1122章 新主即位311章 迎头痛击第894章 迁都议事第504章 威逼利诱第120章 徐庶温酒话首谋第204章 初谈第121章 江夏左王第547章 巡视汉中第600章 夜夺历城第169章 斩马刀第415章 北路使者第125章 柴桑陶氏第65章 请君入瓮第611章 铜雀之忧第677章 致命弱点第70章 刘备的思虑第1090章 惊天剧变第771章 江东风云(十五)第37章 少女人质第76章 孙权野望第749章 三方角力(上)第882章 半渡而击第582章 木牛问世第1012章 汉国科举第396章 陶家自省第1061章 风云突变第36章 赤壁酒馆第402章 以武拒婚第71章 冤家路窄第235章 偷梁换柱第61章 紧急补救第1074章 货币之战第691章 关中收官(上)第1034章 唇亡齿寒第211章 紧急对策第759章 江东风云(三)第871章 两路出击第917章 贾诩献策第571章 攻城之战第493章 诸葛平南策第1章 绝地求生第63章 深夜急令第169章 斩马刀第1111章 邺都隐忧第899章 殿前议亲第121章 江夏左王第269章 得失之间第793章 杨崔之谋第796章 明暗两使第913章 合纵连横(上)第818章 生死一线第669章 上方谷(下)第723章 迎头痛击(下)第203章 一记响亮的耳光第544章 离间之计第434章 下雉危机第146章 蔡家的思虑第602章 视察汉中第796章 明暗两使第760章 江东风云(四)第427章 新的威胁第79章 刀下留人第145章 离别如江水第735章 出使汉军第321章 许昌战备第215章 人心难测(下)第637章 噩耗传至第27章 天造地设一双第501章 上庸失守第785章 相妻教子第1109章 中原大战(八)第621章 牛车渡江第983章 解开心结第1043章 小心掩饰第48章 离别又重逢第1064章 兔死狗烹第940章 意外发现第1032章 同室操戈第85章 火烧博望坡第924章 兵压南阳第454章 荆州使者第465章 交州插曲第585章 终进刘府第1078章 远到之客第734章 四郡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