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9章 吴郡破局

郡衙大堂上,被俘的曹军长史张既向刘璟下拜,“微臣张既拜见汉王殿下!”

张既年约五十余岁,关中冯翊人,一直在关中为官,为钟繇长史,协助钟繇治理关中,安抚马腾,为恢复关中民生经济做出了重大贡献……

汉军攻克关中时,张既和钟繇一起撤离了关中,又被曹操任命为曹洪军中长史,协助曹洪掌管军务,其他书友正在看:。

贾逵因制止曹军掠城受伤后,就由张既暂代太守之职,汉军破宛城,张既也无处可逃,成为了汉军的俘虏。

刘璟连忙上前扶起张既,诚恳道:“张公不必多礼,我曾派人去太原寻找张公下落,没想到张公竟在南阳,刘璟不知,怠慢张公了。”

www ▪тt kΛn ▪c○

张既一怔,不解刘璟为何这样看重自己,刘璟微微叹道:“关中能从破败凋零恢复,全仗钟校尉和张长史之功,每次我巡视关中,看见一条条被疏通的灌溉河渠,看到一片片开垦的良田,我就会对左右,吃水不忘挖井人,这钟繇和张既之功,我等要铭记。”

张既没想到刘璟这样看重自己,他心中异常感动,又再次下拜,“若殿下不嫌,张既愿为殿下效犬马之劳!”

刘璟扶起他笑道:“我知道张公舍不得关中,张公可愿出任京兆尹之职否?”

张既大喜,他在治理关中三十年,将关中恢复为大汉盛世,他毕生的梦想,他怎能不愿意,张既心中激动万分,“微臣愿意!”

“好!请张公收拾行李,明日便出发去关中,出任京兆尹之职。”

这时,张既又想起一事,连忙道:“启禀殿下,贾逵因制止乱兵掠民而受伤,伤势很重,望殿下能宽恕他。”

刘璟笑了笑,“我已命军医替他疗伤,问题不大,将养两个月便可痊愈,到时他去留自由,我绝不会为难他。”

“多谢殿下宽仁!”……

这时,邓氏父子已从监狱里出来,身体都比较虚弱,刘璟探望了他们父子,让他们好好休养,随即又来到了黄府,倒不因为黄家在这次汉军夺取宛城中立功,而因为黄承彦诸葛亮的岳父,对刘璟有重要的利用价值……

内堂上谈笑甚欢,起当年之事,刘璟和黄承彦都忍不住大笑。

“当年殿下装扮成孔明来哄我,愿意娶小女,我还真相信了,事后蒯公向我起此事,我才知道真相,只那时木已成舟,后悔也晚了,孔明便成了我的女婿,前几天女儿月英写信来,还提到了王妃。”

黄月英当年曾和陶湛私交极好,但因为各自丈夫立场不同,最后各奔东西,刘璟也点点头问道:“王妃也常常提到月英,不知她近况如何?”

黄承彦苦笑一声:“她只生一女,便再无所出,前两年过继孔明兄长之子诸葛乔为子,去年孔明纳妾,生下一子,取名瞻,虽不己出,但她还很高兴,信中看得出。(更新最快最稳定)”

到这,黄承彦叹息道:“小女出嫁孔明,现在想起来,就仿佛昨天才发生的事,一切都还历历在目,可时间却已过去了十五年。”

“确实如此,我也发现若仅仅回忆一个人,就会感觉时光飞逝,但又想起这十几年发生的事情,感觉却又不同了,发生了太多事情,时间过得很慢,可见,对人和对事的感觉就不一样。”

“当年我才五十余岁,可现在我已近七旬了,不知蒯公如何?”

刘璟知道黄承彦指的蒯越,蒯良在五年前便因病去世了,蒯越还在,刘璟微微笑道:“蒯公已七十岁,现隐居祖地求道,不问世事,不过蒯家并没有没落,蒯祺出任光禄卿,蒯晔出任上庸太守,我记得还有几个蒯家子弟为县令、县丞之类,倒黄家,不能只有黄老将军一人啊!”

刘璟得很含蓄,暗示黄承彦要看清形势,黄承彦如何不明白,他虽清高之人,但他要为家族考虑,刘璟肯这样,就在给自己机会,他黄承彦若还不识势,那就迂腐了,其他书友正在看:。

黄承彦叹息一声道:“我听次子,殿下治理关中仅仅两年,关中便河渠修复、土地重垦,渐渐恢复了生机,这就大汉复兴的先兆,能在有生之年重见大汉复兴,虽死无憾也!”

刘璟微微笑道:“光看还不行,若黄公不反对,就让令郎在我帐中做个书佐!”

黄承彦大喜,连忙行礼,“多谢殿下厚爱!从黄府返回军营,刘璟命人把任平等人找来,重赏了他们,各记大功,又会见了投降的几名曹军大将,将他们一一安抚……

不过刘璟对曹军绝非一味宽容,他知道曹军士兵曾大肆抢掠宛城,杀人

,对宛城犯下滔天大罪,若不给宛城民众一个交代,他就很难获取南阳民心,这同时也他的一个机会,曹军自毁名声,却给了他刘璟收买民心的良机。

刘璟当即下令没收曹军士兵所掠钱财,能分辨钱财主人者,全部还给苦主,实在无法分辨苦主的财物则全部用来赔偿被曹军士兵所残害的家庭。

同时刘璟下令让曹军士兵互相揭发,抓出有杀人

者三千余人,将他们押赴宛城街头,让被害人前来辨认。

一时间,宛城上下沸腾了,数万民众纷纷上街,寻找残害自己的仇人,曹军士兵被愤怒民众当场打死者有数百人,街头人群涌动,哭声震天,很多人情绪失控,场面极为混乱。

刘璟只得停止了辨认,将这三千士兵全部斩首,用他们的人头来祭奠被害民众,刘璟这一举动彻底赢得了宛城乃至整个南阳郡的民心,宛城人家几乎家家户户供奉汉王刘璟画像,宛城子弟踊跃报名从军,仅仅三天便超过了万人,刘璟令聘从中挑选五千青壮编入荆州军,至此,南阳郡便正式成为荆州最北一郡。

但汉军并没有完全占领南阳郡,西北的叶县依然在曹军手中,曹军大将李典率一万军守住了叶县,五天后,夏侯惇亲率两万大军赶来救援南阳,而此时,南阳郡已经被汉军占领,夏侯惇不敢轻举妄动,在叶县屯兵不动,观望汉军动静。

尽管曹军并没有放弃南阳,但对于刘璟而言,打通南襄隘道只他合肥战役的一部分,他不可能把过多精力放在南阳郡。

刘璟随即令张翼率一万军赶去增援义阳,增强对义阳三关的防御,同时又令聘率三万军队驻守宛城,与叶县的曹军对峙。

安排完西线防御,刘璟随即率领五万大军离开了宛城,南下襄阳,向合肥方向推进

随着西线南阳的破局,而东线的江东方面也逐渐破局解冻,江东破局的力量来自于曹军,张辽奉曹操之令,率三万大军从溧水向吴郡方向挺进,并在阳羡一战击败东吴大将朱恒率领的一万军。

朱恒率数千残军向毗陵郡方向败退,正好遇到了南下的孙权大军,朱恒遂投降了孙权。

五月中旬,孙权率领的三万军和三万曹军在吴郡会盟,六万孙曹联军包围了吴县,此时吴县城内还有不到两万军队,由大司马孙瑜统帅。

吴县已百年没有战争,随着孙曹联军兵临城下,城内顿时陷入一片混乱之中,家家户户开始囤菜抢米,地窖成了藏身之所,物价暴涨,斗米涨至千钱,黄金、赤金已看不见踪影,城内上下人心惶惶,一向活跃的陆、顾、张三大世家也随即沉默了。

这时,一辆马车疾速驶来,在顾府大门前停下,张温从马车里下来,顾府门房连忙奔进屋禀报,片刻,顾雍的三子顾济快步迎了出来,深深行一礼,“让世叔久等了。”

张温摆摆手,“这个时候就不必多礼了,贤侄,你父亲在家吗?”

“在家,请世叔随我来,其他书友正在看:。”

张温也不多言,跟着顾济匆匆向府内走去,内堂上,顾雍正和兄弟顾徽谈论着局势,相对于城内的混乱,顾氏兄弟却十分冷静,事实上,他并不担心会有什么不测,无论孙权、曹操还刘璟,若想占据吴郡,就离不开吴郡世家支持。

吴郡又江东的忠心,吴郡世家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江东世家,当然,这几年因为迁都的缘故,随着丹阳郡的谢氏、步氏等家族在江东官场崛起,吴郡世家已渐渐被边缘化,也正这个缘故,陆、顾、张三大吴郡世家才义无反顾地支持孙策之子孙绍。

不过最后的结果却让他们失望,他们所支持的孙绍竟然只傀儡,真正军政大权被孙瑜独揽,这让顾雍等人极为不满,纷纷退出吴郡政权,坐观局势变化。

“二弟不用担心,孙权若想恢复从前的江东,就必须要礼待吴郡世家,否则江东三郡也不会再同心同德。”

“可,还有曹军!”

“有曹军在就更不用担心了,难道孙权要放纵曹军屠城吗?还要借曹军之手来对付我们,若真如此,顾家就真的要投降刘璟了。”

顾雍虽然在安抚兄弟,但他心里也明白,以孙权的本性,一定会对吴郡世家进行秋后算帐,就算家族不会被灭,但他们若想重返官场,估计也不可能了。

就在这时,顾雍三子顾济匆匆走到堂下行礼,“父亲,张世叔来了。”

张温来了,顾雍不敢怠慢,连忙起身迎了出去,这时张温上前行一礼,急道:“元叹兄,宫中可能要出事了。”

顾雍却很冷静,淡淡道:“惠恕不必紧张,请坐下再细谈。”

这时,顾徽也上前和张温见了礼,兄弟二人请张温上坐,又令侍女上茶,张温也冷静下来,坐下喝了口茶道:“我刚刚得到消息,长公子在吴王宫摆下了酒宴,请孙瑜前去饮宴,恐怕宫中要出大事。”

长公子就指孙绍,孙绍虽孙策长子,却丝毫没有其父的杀伐果断,而且还一介书生,优柔寡断,被孙瑜架空,沦为一个傀儡,令支持他的人都深为失望。

顾雍也对孙绍失望之极,才借病辞官回家,此时孙曹联军围城,孙绍还要发生内讧,这显然只为了泄私愤,顾雍冷笑一声:“天作孽,犹可违,人作孽,不可活,在这个时候还要发生内讧,我已无话可。”

张温叹了口气,“可他毕竟伯符将军独子,他若有三长两短,我们怎么向伯符将军之灵交代?”顾雍还摇了摇头,“这已定数,就算孙瑜杀不了他,他也难逃孙权之手,惠恕兄还不要考虑孙家之事,多多考虑一下自己家族!”

张温心沉了下来,“元叹的意思,孙权要对吴郡世家下手?”

“下手倒不至于,但一定会千方百计削弱我们,不瞒惠恕兄,我已决定将书院迁去豫章,先离开这个非之地。”

张温默默点了点头,陆家已经暗中投靠刘璟,顾家也准备西迁,这样看起来,张家也要有所打算了。

想到这,张温起身施礼道:“既然如此,我也不管孙家死活了,我先回府,召集族人考虑一下张家的前途!”

张温告辞而去,顾氏兄弟一直将他送出大门,顾徽望着张温马车远去,这才低声问道:“兄长觉得张家会有什么选择?”

顾雍微微一笑,“识时务者为俊杰也!”

第1033章 秣陵城破第253章 蔡瑁抢功第345章 初为人父第706章 太原失守第37章 少女人质第916章 魏吴结盟第715章 草原屠胡第1091章 进军函谷第1084章 各寻出路(下)第675章 痛击援军第924章 兵压南阳第934章 濡须破局(下)第270章 文聘抉择第484章 运筹帷幄第509章 汉中失利第918章 出兵南阳第978章 争粮事件第255章 二战于禁第592章 雷霆之怒第82章 小牛刀初试第655章 太史归兮第760章 江东风云(四)第124章 谁给谁下马威第878章 并州匈奴第373章 张机赴曹营第520章 仓促迎战第216章 紧急报信第627章 西瀛来客第47章 残酷的训练第748章 兵败豫章第187章 江东急报第108章 鹿门书院第278章 何以为州牧第836章 谈判初成第791章 监督之权第1045章 钟繇出使第1075章 虾道蟹路第458章 谁为鼓槌第464章 孙尚香的选择(下)第352章 贾诩会司马第422章 诸葛出使第101章 积极营救第1029章 大堂对质第6章 一路追杀第852章 激战区水(下)第601章 是降是逃第746章 反间之计第966章 王者之谋第543章 韩遂的心思第902章 丰盛收获第632章 荀家的硬骨头第322章 司马懿的建议第711章 商议迁都第995章 激战会县第912章 张辽之谋第419章 强硬反击(上)第999章 收复武威第429章 乱中寻机第1100章 攻克许昌第970章 重返合肥第174章 陶家的秘密第67章 竹林试刀第382章 东山再起第31章 黑裙少女第883章 陷入绝境第518章 三巴归心第18章 又见蔡夫人第811章 汉骑初至第1100章 攻克许昌第1章 绝地求生第417章 偷袭柴桑第57章 饯别送友第194章 武昌夺权第215章 人心难测(下)第479章 司马懿的第一战第683章 智取街亭(上)第458章 谁为鼓槌第116章 挖坑自埋第448章 解开心结第907章 双面间谍第467章 陶政升官第609章 血战西城(上)第1065章 小人出卖第360章 蕲春风云第1063章 诸葛亮的选择第321章 许昌战备第690章 收之桑榆第981章 回归长安第536章 人用其才第74章 意外来信第575章 危急关头第146章 蔡家的思虑第647章 邺都风起(中)第1119章 诱军出城第665章 断旗示警第343章 夜访诸葛第176章 我几时上任第49章 钱是大问题第276章 损兵折将第354章 蕲春风云(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