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对马海战(三)

面对漫无边际的进攻线宗义成唯有摇头苦叹派出去的人不一会就淹没在人潮中。这次对方在兵器上作了精心的准备与之对战的不再是手拿钢刀的士兵了这些进攻的士兵手里拿的是锤斧等“重型”武器就是刀也换成了厚背的鬼头刀如此一来自己一方在兵器上的优势一下子被扯平了。而倭人矮小的劣势却凸现出来面对高大勇猛的敌人很多倭人几乎是在第一回合就被贯穿在地随后被斩下头颅或者是砸扁脑袋。

有鉴于倭人的所谓武士道精神及其冥顽不灵今次进攻时下达给士兵的命令是不留活口力求迅的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彻底瓦解敌军的战斗意志。至于这次担任主攻的一线战斗人员是专门从所有登6部队中挑选的使用这样种武器的多是女真人和蒙古人尽管数量不多可是都十分凶悍所以才会这样所向披靡。

很快的昨天阻挡我军前进的宗氏嫡系就被瓦解掉了彻底的从这个世界消失看得宗义成心痛不已手扶着垛口久久说不出一个字来。汹涌澎湃的登6部队趁热打铁重新集结整理队形再次形成若干个方阵缓慢的向二线主体城墙推进。这次由于准备充分伤亡较小其中弓箭挥了巨大的作用几乎是敌军刚一出城铺天盖地的羽箭就迎头痛击使得真正冲到阵前的倭人并不多。

即使冲到了阵前也被众人一拥而上切菜瓜一样剁得稀烂倭人讲究什么武士道精神我们可不需要人多力量大在这时体现的淋漓尽致。其实之所以如此顺利的消灭敌人就以因为昨天消灭了一线的敌军没有一线敌军的纠缠我军很条容易从容的应付冲出城来的敌军长短程武器搭配得当收效甚好。

宗义成为自己的愚蠢后悔不已他还以为自己的嫡系部队能像昨天一样成功的阻挡敌人的进攻可是这次他错了同样的战法不能两次的连续应用何况这时战场上的情形和昨天已经不同。

进攻部队在距离二线城墙不远处停止了前进随后分出一小波人马进行试探性攻击这些人都配有厚盾这种厚盾是特别加工的足足一人多高盾面以铁皮包裹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盾的上方和眼睛平齐处开了一个三寸见方的口子以玻璃镶嵌在内这样战斗人员可以躲在盾后一直的前进不用担心敌人的箭矢。这当然是我取自现代防爆盾的概念下令制造的并且是第一次投入战场。

在前一天之所以没有使用这种新型盾牌主要是数量不多此次随船带来的只有五百具厚盾本来是准备作为列阵冲锋时用的可惜前一天的战斗迫使我不得不拿出这种新式装备来因为尽管现在暂时解决了战刀上的劣势(这还是我借鉴抗战时期的大刀队的经验临时拼凑的重武器团起了作用)但是日军另一个优势不能不叫我将厚盾提前使用那就是日军的火器。

根据安东尼奥提供的情报日军装备了很多鸟枪这些鸟枪虽然不能及远但是近战时还是很有杀伤力的这也符合壬辰倭乱时的记载当时中朝联军与日军在朝鲜进行了几乎是所有兵种的较量。尤其在修建城堡并据此运用火枪的能力上比中朝联军高了不止一个档次。日产火枪的制造水平也占优势。而明军虽号称拥有庞大数量的火器对付日军的城堡并没什么好办法几次会战都是伤敌不及八百自己伤亡一千。这也可以从侧面反映出明军火器的确实水平战场上凭实力说话并非空喊“远程重炮”射程可及“数十里”便可制胜的。

非常遗憾的是尚未吸收消化朝鲜战争中得来的经验明军中的精锐便紧接着被派到山海关外对付女真人了。这就是史载的萨尔浒大战也是强调火器装备后的明军第一次与强悍的马上民族的军队展开对攻。此时的明军有战争经验兵是精兵将是良将火器装备充足人数上占优势。兵分四路俱非弱旅左右呼应齐进击。结果如何呢?努尔哈赤口占一偈曰“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八旗军队于是一路向前几天工夫明军被杀得干干净净。

在平壤大学的军事学院这几场经典战例已经成为学生们的必学科目关于骑兵和火器的配合协同作战也不知道被研究了多少遍至今还没找到好的契合点但是日军火器犀利不容小窥已经深植于我的脑中。

正是因为这样我这次登6才如此注重火器忽视了日军的单兵作战能力和战刀的铸造水平。但是战争最终的决定因素包括双方军队的规模大小、后勤保障是否顺畅以及国力的强弱火器运用水平都在其中。

前一天的攻势由于远程火炮的参与打破了日军的常规作战方式而今天在消灭宗氏嫡系敢死队之后我军即将面对的就是经营了上百年的对马岛主体防御工事假如说昨天的一线作战是热身练兵那么今次才是大考全面考察我军的综合作战能力毕竟这是我军真正意义上的攻坚战。借鉴了明军在壬辰战争中的教训才有今日的厚盾尤其是研究了在一线阵地缴获的几杆鸟枪后更坚定了我提前使用厚盾的决心以防备敌人的火器。

说实在的小日本的那几杆鸟枪我还真没看在眼里要知道当年大学军训打靶的时候我可是使用过k47的(中国仿制)那家伙的威力这小小的鸟枪是没有办法比的可惜啊这时没办法仿制否则给日本人来那么一下子肯定过瘾。这不过是意淫罢了还得回到现实从鸟枪的试射结果来看它在百米内的射击还是比较有杀伤力的要知道在这个时代弓箭不是谁都能用好的考虑到风向和臂力等等因素一个熟练的弓箭手和一个熟练的枪兵在部队中是极不成比例的枪兵好训练但弓箭手却难训练。因此大量配备鸟枪的日军对我军的威胁不容忽视可喜的是厚盾在百米的距离是可以有效的阻挡鸟枪出的铅弹以及一切箭矢因此这次攻城我将厚盾摆在了最前沿。

手举后盾的士兵十步一停将厚盾重重的砸在地上齐刷刷的轰然作响动作整齐划一充分展示了我军的组织性和纪律性看似简单无用的动作其实里面有着大学问为了减少伤亡部队必须将间距拉大然而也不能过分的拉大距离这样进攻将变得无以为继后力不足。因此适当的调整是必要的在盾牌保护下的头几列士兵比较密集藏在盾牌后的多为弓箭兵当他们和城墙的距离达到弓矢的射程内后前排的盾兵停了下来后排则保持警惕距离拉开等待前排士兵的反应。

日军当然不会让我军从容布阵城头上的火炮(其威力和明军旧式火炮相若)开始反击稀稀落落的炮弹落在已经拉开间距的部队中除了掀起一些石块和造成轻微的损伤外如同隔靴搔痒。见识了我军的新式火炮威力的士兵不会为这种轻量级的武器吓倒而使军心涣散的相反的已经进入战斗位置的弓箭兵在盾兵的掩护下开始还击飞蝗一样的羽箭抛射如城中给敌军带来了不小的混乱没用多少时间几乎压制了敌人的火炮因为这些箭矢专门向火炮的射位置射去特别关照日军的炮兵。

火炮被压制后后排的士兵开始向前排集中并且将手中的箭射向城去随着盾兵的缓慢前进而不断的向前推进。直道将近城墙一百米的距离以后日军才开始用密集的鸟枪开始还击接战两天现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日军几乎已经放弃了弓箭的使用。而此时密集的鸟枪射击说明他们对火器的重视程度。

说起来这要得益于葡萄牙人1543年(日本天文十二年)三名葡萄牙人从澳门乘船去暹罗(今泰国)途中遭遇风暴被吹到日本九州的种子岛。海难使这些漂流至此的葡萄牙人有幸成为最先踏上日本列岛的西洋文明的代表而他们携带的鸟枪也立即被种子岛岛主时尧所接受很快便仿效制造出大批洋枪从九州逐渐向全国普及。鸟枪的使用真正在日本得到重视和推广也是在日本所谓的战国时代被当时的枭雄武田信玄所重视他组织起了规模空前的火枪部队在城池攻守战中挥了相当惊人的作用。攻城的时候百炮齐鸣可以震慑敌胆、削弱守方的士气;守城时据险向下齐射距离和精度的不足都可以大幅度弥补。

尤其是在长筱之战织田信长用三千步枪部队粉碎了武田家勇冠天下的骑兵标志着在日本火器在战争中的正式运用以及挥的巨大的作用。自此日军中装备火器蔚然成风以至于忽略了弓箭的作用然而这时的火器却非常落后不但瞄准精度差、射击距离近、故障生率高而且最重要的是射击度慢得惊人。第一步先要打开火药袋取出一定份量的火药放入枪管再用铁钎舂实然后放入铅弹;第二步磨擦火石点燃火绳;第三步瞄准目标扣动扳机使火绳落下点燃火药。由此给进攻的敌军尤其是骑兵以极大的进攻时间来突破敌军所以在野战中火器的作用还不是很大可是守城就不一样了这也是宗氏采用火器的主要原因。

自从织田信长运用步枪三段射击技术即将步枪队排成三列一列填弹、一列瞄准、一列射击(这样可以最大限度解决当时的火枪射过慢的问题)并且以此击败当时日本第一的武田骑兵后这种作战方式和鸟枪受到了全日本各路军阀的追捧尤其是丰臣秀吉他在同一日本时大量的使用了鸟枪使得鸟枪成为日军步兵的主要装备宗氏从前一直跟随丰臣秀吉自然也将主子的本事学到了一些皮毛所以他在城墙上也采用三段式射击希望以此方法来阻挡我军的进攻。

可是尽管对方火力密集但是在厚盾的保护下我军并没有出现日军希望出现的那种伤亡。厚盾下的弓箭手不断还击不时有敌军从城上掉下来当然了我军也不是没有伤亡但是铅弹所造成的死亡率实在不高除非直接命中要害否则很难造成重伤大多都是受伤被抬下去治疗。整个战场显得井然有序我军就是停留在城下不断的以弓箭还击双方就这样一直对峙到天色渐暗才收兵。

就在双方对峙的同时对马岛岛面向九州一侧也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海战尽管九州的大内氏和宗氏因为当年的争夺九州大名而有间隙可是面临这种时刻还是义不容辞的出兵了不过可惜的是九州和对马岛6路上没有连接若想救援就必须用船运载这正好撞在安龙焕的炮口上也早就落在我们的算计当中。其实这场战役的出点固然是占领对马岛控制整个朝鲜海峡可是还顺带着一个作战意图就是希望能借此逼迫德川幕府开放港口和国内市场这才是我的最终目的同时也借此机会消耗日军的有生力量为将来全面征服日本作准备。

这次战役这有些类似围点打援所以在对马岛上我军的攻势并不猛烈而是逐渐的试探了解日军的战法熟悉他们的作战方式和火力兵器配置更像是在戏弄自己的猎物因为小小的对马岛实在不值得我这样劳师动众。因此在运送完部队后除了一部分负责运送粮食外其他的战舰都被派往九州一侧的海峡负责封锁和围歼增援的日军。

我军的战舰并没有招摇过市的靠近九州岛而是在距离对马岛不远的海域上静静等待直到这天下午才有报告数百艘倭人的战船扬帆而来看样子是增援对马岛的。

“总算是来了”江华号上安龙焕丢下手中的围棋对李哲说道。

“是啊若是倭寇再不来我实在是没有耐性和安元帅再下去了这已经是第九盘了盘盘皆输的感觉真的不是很好这些倭寇为什么不早点来我真是想死他们了。”李哲玩世不恭的说道。

“好了贤侄不要再郁闷了精神起来到你立功的时候了!”安龙焕拍了拍李哲的肩膀毕竟他可是李舜臣的后人柳德恭和安龙焕这时都着意培养李哲希望他有一天世袭祖业成为朝鲜海军的继任者。

“是安将军我回船了咱们回头见!”说着快的跑到船舷准备下船回到自己的指挥舰上。要说李哲的指挥舰那可是刚刚造好伊丽莎白级新式战舰从来还没有参加过实战李哲早已迫不及待了。

“年轻人毕竟是年轻人我要是再能年轻几岁该多好啊。”看着李哲消失的背影安龙焕喃喃的说道。

海面上日军杂乱无章的舰队向对马岛驶来领军前来的是日本的宿将大石智久今年已经快六十多了当年他可是丰臣秀吉手下的一员骁将文禄庆常之役中表现极为活跃平壤战役的时候曾经只身一人率先登城而一战成名。派他前来足见对对马岛的重视程度。

“报告前方现朝鲜海军!”瞭望塔上的水手大声呼喊道。

“什么朝鲜海军!有多少?”大石智久急急得问道。

“大概有几十艘太远还看不清!”水手回答道。

“不管他冲过去!”大石智久命令道尽管知道朝鲜海军装备精良可是这点战船他还没有看在眼里毕竟他是见过大世面的。

日本战船张满了风帆向安龙焕和李哲的舰队没头没脑的冲了过来迎接他们的自然是无情的炮火了最先炮的是李哲的金刚号这艘战船居然以金刚山命名当真是李哲别出心裁。

照例头两炮是测算距离和角度但是即使是这样也太过于威猛了炮弹居然越过敌人第一艘战船的船头落在后面这让战船上的倭人具是下了一跳。由于要运送士兵战船上的火炮数目自然是要受到限制所以尽管倭船也有还击但是并不激烈几乎是同时江华号和金刚号双双从侧翼向日军船队包抄过去剩下的战船则从正面进攻。

“轰!”刚刚还庆幸炮弹从自己头上飞过的艘日本船这时就遭遇了厄运。

第16章 风云突变第23章 大海战(二)第31章 坑蒙拐骗第6章 争论不休第33章 圈套第18章 粮食和土地第34章 攻其必救第23章 惊艳(上)第20章 罢课第14章 反思(上)第16章 敲竹杠第24章 堂吉诃德计划(上)第2章 赌注(下)第15章 香艳旅程第13章 鼓动第5章 间谍第32章 围困(上)第7章 平壤第16章 战淮海(三)第29章 升官第11章 西学人才第13章 讨论(中)第1章 艰难抉择第16章 劫匪潘多拉的盒子下第1章 艰难抉择第27章 债卷(下)第10章 光海君第7章 城下之盟(二)第14章 反思(下)第8章 造反第4章 赌注第16章 劫匪第30章 自杀第28章 邓家(上)第8章 发展大计第11章 坎坷第15章 密谋第14章 噩耗第23章 弘光退位第16章 敲竹杠第23章 鏖战第2章 赌注(下)第15章 导火索第21章 战前第22章 大海战(一)第26章 军事改革(下)第16章 风云突变第32章 围困(上)第2章 地第21章 青楼争锋第28章 邓家(下)第16章 敲竹杠第24章 忙乱第30章 嫌隙第8章 发展大计第29章 大胜利第1章 艰难抉择第20章 水军第27章 牛顿的发现第24章 四正六隅第3章 有才军师第25章 别样的风情第24章 刺杀第24章 射马擒王第3章 治人第24章 堂吉诃德计划(中)第24章 堂吉诃德计划(下)第11章 香烟魅力第28章 传教士第18章 国殇第8章 军火买卖(下)第2章 两面夹击第8章 发展大计第20章 洞林惊魂(上)第18章 提亲第15章 激战第30章 嫌隙第8章 发展大计第27章 接战第7章 城下之盟(二)第19章 整容第6章 争论不休第31章 血清第11章 西学人才第31章 反叛(下)第24章 堂吉诃德计划(中)第30章 天花第28章 邓家(下)第18章 审问第10章 平壤大学第5章 天命汗第26章 新婚第7章 平壤第31章 反叛(下)第13章 讨论(下)第12章 兵临城下(下)第26章 郑和宝船第11章 对马海战(三)第4章 陷入困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