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玩意?天和!袁总督,你这么想很让朕失望啊!如果朕真是上天派下来的,那就该把全世界都交给朕管理,何必再分成几十几百个国家,由不同的皇帝、国王分管呢?
这么做和你我刚刚商议的办法如出一辙,最终的结果除了让皇帝和国王互相打架、老百姓生灵涂炭之外,没有半点益处。
你身为大明臣子,每日所想必是如何让大明百姓吃饱穿暖,否则就是渎职。朕是大明皇帝,不是全天下的皇帝,就算想为全天下人操心也要等被他们承认之时才可以。
现在朕唯一的工作就是想办法让大明百姓吃喝不愁,让大明边疆不受外族威胁。至于说它国百姓,在朕眼中与牛羊无异,除了杀了吃肉就是套上缰绳干活。
伱的海军就是来帮朕去它国杀人抢地盘的,那么朕要问你了,以后是要心怀全天下,还是为了大明百姓杀遍全天下呢?”
如果是别人来问,包括李贽和袁应泰,洪涛都不会直言相告心中所想。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与自己完全不同,可以部分认同,遇到太冲突的观念依旧无法更改。
但像王安、王承恩,包括袁可立则不同,他们也有原本的三观,却不是非常牢固,比较容易受到外界影响而发生改变。
尤其是袁可立,可能是由于工作的关系,他比王安和王承恩的变化更大,几年间已经完全脱离了明代士人的思维定式,从一个理想主义者大踏步的向着实用主义进发。
到底该不该呢?洪涛也不知道,但他知道每多一个袁可立自己就能轻松一分,距离目标也更进一步。所以先别管对不对了,上吧,干了再说。
“与全天下为敌?”
和洪涛预估的一样,袁可立并没被这番离经叛道的说法吓住,而是更加关注可行性。道义上的正确并不能为百姓带来更多实惠,这是他多年总结的答案。
如果不要道义却可以让大明富强,试一试倒也无妨。不过有个前提,那就是必须看到可行性,别弄到最后成了众矢之的,最终身败名裂啥也做不到。
“理论上是,实现起来并不会。天下太大,各国之间相距很远,语言文化都不相通。我们没必要一上来就和全天下为敌,而是先去征服最近的。每征服一个就会多一分助力,以此类推,如果顺利话,我们应该是得道者多助。”
到底能不能做,洪涛还真不敢现在下结论。但是有个前期的小目标应该可以实现,先把东北亚和东南亚控制住,逐步剔除伊斯兰教的影响。通过海上贸易获取巨额利润,在大海上挡住欧洲人东进的脚步。
已经进入大航海时代,并尝到了足够甜头的欧洲各国,肯定不会心甘情愿缩回去的,如果确定了在大海上无法突破,必然会想其它办法,比如通过陆地。
但只要欧洲人敢来,就中了圈套。到时候不光远征军回不去,屁股后面还会跟着铺天盖地的大明军队。洪涛正好可以借此为由说服朝臣,向中亚各国发起战争,一举扫平西去的道路,把沿途各国全都纳入大明版图。最终目的就是奥斯曼帝国,那里有充裕的石油和煤炭储备,还扼守着亚洲和欧洲最近的海上交通要道,即便眼下用不上,也得为子子孙孙留着。
“……如此一来,陛下岂不是成了蒙古人口中的天可汗?”洪涛是拿起嘴就说,毫无半点心理负担,袁可立听着却艰难万分,每句话都要仔细琢磨之后才敢提问。
“不一样,蒙古人像草原上的狼群,没有祖国没有土地,凡是有猎物的地方都可以是家。所以他们不善建设经营,吃光了就走,没吃的只能饿死。
朕无法带着大明百姓四处迁徙,所以必须要建设经营,并把圣人教化传播到全天下去,让所有人都能按照大明的规矩各安其所各得其乐。”
尽管洪涛骨子里极富侵略性且极度冷酷,但他真看不上成吉思汗的所作所为,也从不认为成吉思汗属于中华文化史。蒙古的崛起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和文化原因,既无法复制也不该学习。
不管侵略也好、殖民也罢,总要为当地人带去更先进的文明,推动历史向前发展。一路走一路杀,最终灭绝了文明啥也没留下,是文明的倒退。用这种人来比喻自己不是赞美,更像侮辱。
“……就是不知道全天下的人是否愿意。”啥把圣人教化传遍全天下,放在几年前这么说袁可立肯定内心激荡向往不止,现在不灵了。
他深知皇帝口中的圣人教化与真正的圣人教化相去多远,根本没兴趣当这个传播者。不过要说让百姓安居乐业,皇帝确实有这个本事。
“那就要看礼卿你的本事了。古人不是说过嘛,先礼后兵。朕不给的不能抢!朕给的也不能拒绝。别忘了,朕是天子,天所授,凡人岂有不纳之理,雷霆雨露皆是天恩……嘿嘿嘿!”
随着年龄增大,也可能是地位变化,洪涛能明显感觉到体内有股力量正在觉醒。不是超能力,而是前世本体的精神力。想问题、说话、办事,越来越像原来的自己。在大明耳濡目染了小二十年基本等于白费。
“安南百姓苦矣……”见到皇帝露出了诡异的笑容,袁可立头一次觉得老天爷很不是东西,雷霆雨露皆是天恩,还不能不要。
“还是先替你自己多想想吧,马上带朕去仓库看看,若是发现了问题,雷霆雨露第一个就要落在你的头上!”只要袁可立没有明确反对,剩下的问题就不是问题。
但是在海军建设方面,自己得给予更多关注,尤其是存储弹药的仓库。那玩意如果炸了,必须有人出面负责。当年借着王恭厂爆炸免了工部尚书,做为直接管理者袁可立肯定也跑不掉,千万不能出师未捷身先死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