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政令推行

由于只是统治阶层的官职调整,涉及人员也不是特别多,所以仅仅三日的时间,整个朝堂就彻底改头换面了一次,杨沐再次上朝时,也更加得心应手,再也不用担心叫不出哪个奇奇怪怪的官职名称,搞不清所属职责,闹出什么尴尬。

与此同时,另外两座城池也在大刀阔斧改革,从传回来的消息来看,一切都还顺利。

剩下的,基本上就是六部之间的磨合了,以苍国的体量的来说,过个十天半个月,各官员基本上就能够适应这种制度,整个苍国从此以后,就按照这种方式运转下去。

一切平稳之后,三大政令终于开始提上了日程。

早朝时,杨沐与右相把拟定的政令草本交予群臣商讨,最后决定,率先推出这几个政令的基础——功勋爵制度。

整个国家,划分为六个阶层,分别是王、公、侯、伯、平民、贱民,其中前面四个阶层是贵族,后面两个阶层则是老百姓和贱民奴隶,每一个阶层中又划分五星,加起来刚好三十级。

之所有这样的划分,是因为目前国内的门阀大族中,主要的人物都有爵位在身,保留公、侯、伯,其实就等于是让原本有爵位的贵族们爵位不动,有安抚性质。

相比于之前简单的勋爵制度,这种为三十级的明显更有活力,这也是杨沐参照商鞅变法拟定出来的结果,就譬如一个游戏中,必须要层级分明,让玩家有升级的快感,才能让玩家欲罢不能。

当然,最重要的并不是爵位的数量和形式变化,而是其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历来,在各国之间,一直是皇族封爵,受爵后必得禄,普通百姓世世代代都如牛羊草狗一般,与爵位无缘。而改革后,皇族封爵与功臣封爵并存,就是说不仅皇族子孙可以凭借身份封爵,就连普通百姓也可通过立功获取爵位。

可以想见,此勋爵制度一旦推出,对于整个苍国,一定会造成翻天覆地的影响!

由于整体国民素质不高,普通老百姓中几乎没有几个识字的,所以当天上午,各个官员下朝之后便匆匆忙忙回到本署驻地,动员部门中所有的闲散官吏,下乡宣读政令,要求三日之内,整个苍国直辖的三座城,每一个民众都要将三大政令以及新的功勋爵制度理解透彻。

中午,皇城之中出现了罕见的一幕,平日里张扬跋扈的官吏和差役们,像是挑担卖货的商贾一样,敲着锣鼓,手里拿着一张张盖着官府大印的布告,走街串巷,四处张贴,并且组织民众,如同开会一般,耐心的解释。

这样反常的举动,引起了许多人的恐慌。

在大家的认知中,如狼似虎的官府只有在每一次征收赋税的时候,才会这样兴师动众,只要是聚集民众开会,准没有好事。

眼下,秋收时节还没到,田地的水稻也还刚刚抽穗,很多家庭的粮仓已经空了,一顿两餐都难以为继,官府莫不是要在这个时候加收赋税?如果是这样的话,恐怕等不到秋收,又要饿死很多人,又有很多家庭妻离子散,老人自杀,易子而食。

怀着这样的心情,各家各户,包括青壮、妇女、老人和孩童,都怀着忐忑的心情聚集在布告之下,听听官府到底闹什么幺蛾子。

很奇怪的是,敲锣聚众的小吏并没有向往常一样,冷着脸凶横,而是笑盈盈的,偶尔还和大家打趣,看起来心情很不错,仿佛碰到什么喜事一般。

“官老爷,看您这一脸喜相,莫不是新娶了个婆姨?”有胆子大的泼皮,捧着个笑脸打趣,在平民的眼中,这种在官府中当差的小吏就已经是大人物了,纳一房小妾也不是什么稀罕事。

“去去去,你这厮就知道婆姨!”小吏笑骂,又道:“各位父老乡亲,街坊邻居!我今日来,是来宣读诏令的!”

诏令?

所有人都疑惑不解,眼睛瞪得老大,纷纷看着小吏,毕竟都是皇城中的子民,多少也知道一些规矩,普通的官府布告就叫做告示,只有皇帝发布的敕令才能叫做诏!

“官老爷,莫非是皇帝陛下要增加赋税?”一个老头子,颤巍巍的问道。

“老人家,何出此言?”小吏讶异,自己这都还没宣读诏令呢,就有人敢妄自猜测,而且还是恶意揣测皇帝陛下,实在是大不敬。

老人颤巍巍的叹了一口气,眼角流出浊泪:“前几年也是这个时节,官府突然要加收赋税,家中无钱,我那独子只好卖身为奴,给富贵人家当牛做马,前些日子被主人家活活打死……如果这次又是加收赋税,家中那可怜的小孙儿……”

小吏没有出声,老人家一开口,他几乎就已经猜到了结局。

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他每年下乡收赋税都会遇到几次,比这老人家还惨的比比皆是,仅仅是去年,因为交不出赋税被活活打死的人,整个苍国至少有一百多个,卖儿卖女,家破人亡者不在少数。

譬如现在的人群中,就有一些人正在悄悄抹泪,显然也是触碰到了伤心事。

“官老爷,到底是什么诏令,可否给我们说说?这次又要征税几成?”人群中,有人大着胆子问道。

小吏神复杂,扫了一眼这几百个平民,全都衣衫褴褛,骨瘦如柴,汉子们大多是袒胸露背,全身黝黑,老人和小孩也都一脸菜,女人们穿得稍微整齐点,至少遮住了关键部位,但也都一脸麻木,只有一双双偶尔转动的黑眸子,还证明是个活物。

“唉,都不容易呐!”小吏叹了一口气,道:“你们莫要担心,我此次来,并非是征收赋税的……咦,我都说了不征税,你们还不开心吗?为何一脸苦?”

“敢问官老爷……莫非,是要征兵?”人群中,有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小心翼翼问道,他的眼里充满了恐惧与不安。

此话一出,人群中亦有不少附和之声,大家一脸紧张的看着小吏。如果家中男丁被征兵,且不说安危如何,最直接的就是家庭中失去了一个主要劳动力,基本上可以宣告一个家庭厄难的来临,比突然加赋税好不了多少。

“不不不,绝对不是。”小吏苦笑的摇头,然后摆摆手,道:“大家听我说,不要七嘴八舌的问了,我也不是什么官老爷,或许一段时间之后,你们当中就有人当的官比我还大!”

“呵呵呵……”

“官老爷可真会说笑,我们都是牛羊草狗般的贱命,祖宗八辈以上都是被人欺负的猪狗,怎么可能当官呢!”

“对对,礼不可废,我们这些贱东西怎可与官老爷相比。”

民众们纷纷哄然大笑,摇头不止,千百年来都是如此,平民就是平民,能平平安安过一辈子就已经是莫大的福气,哪能奢望当官老爷呢,就说一百多年前,村里的那个傻娃子,因为偶然救了一个大官,受到了赏赐,不也只是在官府里当一个跑腿的,老了之后被赐予了钱财,在村东头买下了十几亩地,至今还被人口口相传,当成传说一般,他不也没有当成官老爷吗?

平民,哪怕只是当一个跑腿使唤的小吏,没有贵人相助,也基本是不可能的,要说比小吏还大的官老爷,简直就是在做白日梦。

“大家安静一下,让我把诏令宣读完,你们再议论也不迟!”小吏见此,高声呼喝,他今天可不止这一个任务,待会半个下午的时候,还要去一趟乡下,到另外一个村宣读政令。

这一呼,几百人立即安静了,没人敢在官老爷的面前放肆。

小吏满意的点点头,然后从头至尾,将政令宣读了一遍,看到大家的眼中多有茫然之,他又重头到尾,对一些难以理解的地方,稍稍做了解释。

“各位,大家可听明白了?”小吏问了一遍,他发现尽管自己重新解说了一遍,但是大家还是一副没听懂的样子。

终于,有一人先反应过来,语气中充满了不信,道:“官、官老爷……您说的这些,都是真的?”

“当然是真的,千真万确。”小吏点头。

人群中开始响起嘈杂的声音,无论是男女老少,都纷纷低头议论。

免除人丁税,鼓励垦荒和农桑,奖励战功,人人都有机会做贵族……

太阳是打西边出来了?那些高高在上的老爷们,该不会是脑子烧坏了?...“”,。

第551章 杀使臣第55章 绝望中的曙光第391章 祭天第231章 大混乱!第59章 会面第279章 各方的反应第258章 卷轴第442章 天子玺第436章 沉寂还是出击第50章 慰问伤兵第503章 战书第549章 筵席第144章 龙辇入城第512章 撤退吧?第175章 机械纺织第10章 强推政令第79章 毒瘤第507章 惨剧第347章 大朝会第450章 增加关税第146章 对皇族的处置第216章 国富论与货币战争第541章 炮弹?天雷?第101章 青龙救驾第185章 玩点情调?第356章 不简单第378章 机关第376章 拒绝邀请第340章 工业污染第371章 阅兵进行时(三)第409章 皇帝爱听故事?第280章 王畿之变第228章 大战落幕第268章 见面第154章 皇后露陷第339章 伐晋终结第152章 聪明的女子第540章 排兵布阵第207章 败逃第44章 构筑营寨第36章 疯狂的战歌第598章 打响第473章 主动出击第85章 落魄母子第360章 跪下第507章 惨剧第123章 义军出击第574章 莽军士气第426章 六十亿第170章 皇帝生病了!第189章 抵达晋国第346章 天子之剑第546章 端王使苍第289章 迎接仪仗第590章 东巡第527章 攻城第99章 现身第141章 驰援?第367章 诸国皇帝的震撼第66章 皇后会武功第317章 震撼和疑惑第217章 邦交等级第252章 修路和军粮第615章 比照谋反第207章 败逃第522章 父与子第164章 造纸厂和印刷厂第522章 父与子第555章 黯然第35章 御驾亲征第572章 秦堪麾下内讧第206章 决战!第46章 夜袭之前无标题章节第508章重骑覆灭【二合一】第545章 反应第70章 《周易》问世第190章 怠慢第321章 深夜探讨第333章 墙倒众人推第579章 晋国惊第379章 参观完毕第557章 功勋爵改革第359章 阮国女帝与天子第466章 轰动天下第612章 懵了第312章 魏军身负第492章 运兵船第535章 组成联军?第123章 义军出击第124章 围城第545章 反应第202章 进击的麒麟军第267章 辅政内臣第423章 身份曝光第150章 献美人第359章 阮国女帝与天子第540章 排兵布阵第283章 会盟之前的布置第293章 晋皇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