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封地和报纸

地图摊在朝殿中央,顿时引起了朝臣们的争相观望。

这,是一块新的土地?

朝臣们的兴趣很大,这个世界上,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对土地的渴望都像是生命一样,发现这一块未被开发之地,如同饿狼发现了一块鲜肉。

相反,少数一些听闻过风声的人,则是兴趣缺缺。

一个离岸岛屿,有什么用?

人口迁移,垦荒建城,都不是一个小工程,等到能够获取利益的时候,都不知道要何年何月了。

而且,听陛下的意思,似乎是要将之作为申国皇族的封地。

就连一向沉着稳重的范宏济,也皱起了眉头,奏问道:“敢问陛下,是要将此地全部分封?”

“没错,凡是向我苍国归附之君王,都是深明大义之人,应该被善待。不过,此地有一县之大,足以养民三十万,不能全部封予一人。”

“陛下是想将申、郑两国的皇族,都安置在内?”范宏济有些明白了。

“不错,不仅是他们两国。”杨沐道。

朝臣们皆对视了一下,心里明白了杨沐的意思。

不仅仅是两国,也就说还有更多的国家?

陛下的心,很大呀……

杨沐道:“此地,就叫做归义岛吧,众位爱卿来讨论一下,这二十五个乡镇该如何分封。”

怎么分封?

又是一个很敏感的问题……

众臣交头接耳,也纷纷建言。

有人认为,应该将整座归义岛分隔开,然后分封给郑国和申国的君臣,有人认为应当将整个岛屿设为一个岛屿,所有权归两国君臣共有,日后若是分封其他人,则可以直接划归上去。

众说纷纭,就连杨沐都难以抉择。

这时,礼部尚书王膺站了出来,手持笏板,道:“臣以为,应该效仿户部的田丁制度,从两国迁移的人口着手。”

“哦?爱卿请讲。”杨沐一下子来了兴趣,听了这么久的扯皮,还是第一次听到了一个不一样的观点,也算是耳目一新。

王膺顿了顿,道:“陛下曾说,岛屿上并没有民众,需要大量迁移人丁,臣以为此事非常不妥。一则,岛屿太大,需要的人丁巨大,非三五万不可达成。二则,我苍国百废俱兴,户籍制度刚刚建立完备,市井乡野难觅流民踪迹,百姓们安居乐业,官府也有相应的计划,贸然迁移人丁,之后的部署就会被打乱,户部几个月的幸苦付诸东流,又将重新组织人手登记核验。”

“那依爱卿之见,该当如何?”

“我朝廷只管派人筑城,城池之权归为朝廷管辖,派官府管理。二十五乡镇,可对外分封。而人丁之事,则是各国的皇族自带。”

“自带……”

杨沐呢喃了,不由得灵光一闪,总算是明白了王膺的意思。

各国的皇室必然有宫女太监等附属人员,以及死忠护卫和家人,可以允许他们随各国皇族一起进入封地,即可解决人丁问题。

待到各封地内的人口一多,城池必然也将繁荣起来,陆岸上的民众,才会慢慢自主的迁移。

而对于封地,王膺表达的意思也很简单,划分出一块地盘之后,各国皇族只能在自己的封地内开垦,其余的乡镇维持原始状态,以后要是再有人被赐封,也是同样的步骤,不用再腾出地方。

“爱卿言之有理,不过……封地该赐封多大为好?”

“臣以为,一个乡镇足矣,太大则生乱。”

“臣以为,十个乡镇,方能彰显我皇恩德。”

“臣以为……”

说到封地大小,臣子们纷纷各抒己见,皆言之有理。

“依朕看,两国就都赐封三个乡镇吧,其余一切事宜,由礼部王膺处理。”杨沐大手一挥,也懒得再听了,这一次晚朝的作用就是给诸臣子吹吹风,为接下来的两国归附做一个铺垫,并没有多少实质意义上的利益较量。

第二日,除了科技部和医药部,其余的各个部门皆派出了人去申郑两国,就连工部都带着一大堆工具,去归义岛上进行二次绘测,准备开工建城。

当然,科技部和医药部也没闲着,近期在民间招收了大量思维敏捷的年轻人,开设一个个研究小组,钻研杨沐传授的《本草纲目》《千金方》《齐民要术》《梦溪笔谈》《天工开物》等著作。

据说,科技部尚书欧冶,已经一个月没回家了,直接在官衙里铺了张床,除了吃饭睡觉,一门心思扑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

苦心人,天不负,这段时间来,取得的成果也是非常丰硕的,多项研究都稳步进行,其中几项秘密技术杨沐见过,正在暗地里筹划,为苍国接下来的发展积蓄力量。

……

十一月初六,在第二期《大苍时报》上,出现了有关封地的内容,很快被抢购一空。

值得一提的是,《大苍时报》从第一天发行开始,这种新奇的事物迅速在皇城中传播,无论是好奇也好,真正感兴趣也好,也不管认不认字,几乎每一个家庭,都争相购买。

甚至,还出现了哄抢的现象,一张报纸的价格,一度涨到了五文钱。

卖报纸的商铺和小贩,简直赚翻了,仿佛活在梦里一般!

没办法,报纸的诱惑力太大了。

人类是群居动物,无论是身处何位,都是喜欢议论政事的。

以往,这个世界上还从未听说有什么报纸,老百姓与政事毫无关系,往往朝堂上的一道政令,十天半个月还没什么人知道,老百姓们闲暇之余议论国家大事,基本上都是靠臆想,皇帝扛着银锄头种地的笑话,也并不新鲜。

而现在,只要一张纸,老百姓们就能知道朝堂上发生了什么。

那些认识一些字的,大冷天躺在暖和的床上,摊开一张报纸,看完政事看知识,看完知识看小故事,看完小故事憧憬一下未来的美日子,惬意之极……

在这个娱乐和传媒匮乏的世界,报纸无疑成了普通百姓与整个国家和社会沟通的桥梁,一张报纸看完,似乎整个国家发生的事,都成竹在胸。

一报在手,天下我有!

当然,天下谈不上,至少苍国是跑不掉了,神秘的朝堂和上层贵族的活动,大家多少都能知道一些。

在看完报纸后,街坊邻居聚在一起,话题似乎也多了起来,围在一起指着报纸上的某个地方,不说个唾沫横飞,那是绝对不会罢休的。

报纸,成了一个现象级的物品!

所以,当杨沐看到邸报司的奏折时,着实吃了一惊。

第一期报纸,发行了两万份,被抢购一空。

第二期报纸,发行了三万份,还是被抢购一空。

杨沐有一瞬间的怀疑——苍国老百姓识字率和购买力,到这个程度了?

虽然,每一期报纸中,都有五千份被分派到郑申两国,但是对于苍国现有的人口来说,这个数据还是大得吓人。

诧异之余,杨沐更多的是高兴。

报纸,在统治者看来,控制百姓思想的作用似乎更多一些,也是一种极为强大的舆论宣传武器,以后的治国理政,都会简单很多。

同时,他终于意识到,自己的眼光和这个世界的人,隔着一条天堑。

在后世,由于互联网的冲击,传统纸媒已经没落得不成样子,大多数依靠一些机关单位死撑,半死不活,所以他也就一直没怎么在意,觉得报纸很普通,创立的初衷只是当作辟谣的工具。

但是在这个世界,报纸的出现拓开了老百姓获取消息的渠道,所有的信息不再局限于口口相传。

乃至于,报纸上一个非常简单的小故事,都会被人津津乐道。

报纸的出现,就犹如互联网刚兴起时的网络冲浪一样,让老百姓们沉浸痴迷。

据了解,城中的酒馆和客栈,就特地订了一些报纸,贴在显眼的地方,安排识字的人朗读给客人们听,当作一个揽客的手段。

第274章 闵雷禅位第206章 决战!第26章 谋划新军第349章 远交近攻第183章 取道之难第424章 竞拍第329章 天意北迁第91章 魔教妖女?第133章 农民起义第184章 烛光晚餐第10章 强推政令第500章 朱雀军团的奇怪举动第258章 卷轴第293章 晋皇态度第307章 孔明灯第473章 主动出击第191章 繁华晋城第34章 再次沸腾!第212章 报复性的战斗第284章 进击的火锅第38章 流匪十八寨第335章第486章 云国大乱第503章 战书第270章 妙曦的心思第438章 右丞相的人选第475章 楚国窘境第387章 谈条件第67章 太极第385章 深夜有事第563章 货币战收获第466章 轰动天下第179章 麒麟军第298章 诸项事宜第466章 轰动天下第467章 身份不够第288章 诸国态度第549章 筵席第279章 各方的反应第49章 接收降卒第95章 夺位阴谋第212章 报复性的战斗第68章 补偿第236章 惶恐的王膺第562章 通货膨胀和紧缩第30章 谈判结盟第15章 政令推行第225章 洞国与苍国的决战第358章 天子出现第305章 造船第84章 微服私访第459章 苍国真面目第444章 提审第224章 布局和变化第313章 惊天之变第43章 积分的威力!第464章 碾压二第366章 大阅兵第202章 进击的麒麟军第385章 深夜有事第23章 失职领罚第221章 杀他一个措手不及第593章 功勋爵改革第61章 班师回朝第203章 边关大捷第592章 海军正式建立第570章 康国大势已去第460章 苍楚宣战(二)第424章 竞拍第175章 机械纺织第55章 绝望中的曙光第208章 死志第242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300章 沸腾的魏国第369章 阅兵进行时(一)第529章 鏖战第228章 大战落幕第595章 阮贵妃第238章 汤饼第31章 奇人军师第413章 严华的猜测第287章 特殊的礼物第318章 不知情的万喜第164章 造纸厂和印刷厂第233章 押解俘虏第588章 灭魏第607章 大庆薨第357章 热闹的苍城第255章 一群女子第593章 功勋爵改革第218章 郡县第81章 教育部建立第345章 三种剑第115章 连弩试验第563章 货币战收获第219章 大结局第549章 筵席第558章 归义军团雪耻第411章 战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