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禅国大典

把这一堆商人丢给商务部,的确是杨沐的旨意。

因为,他没时间。

没错,随着时间的迫近,禅让大典已经临近。

这段时间,各地的官府的消息和奏报如同雪花一般飞向他的案头,朝野稳定,政令推行有序,禅让的时机已经成熟。

更加精准的说,应该是禅国大典。

杨沐不确定,这个世界的岁末是不是和地球上的大年是同一天,但是从天气上看,都是开春时节,也差不多。

岁末和岁首,在民间都是节日,并且也有相应的庆祝活动,不过各地的习俗都有不同,总之也倾向于一种祭祀活动。

其实,无论是哪个世界,都有一个相同点,那就是人性。

生活越是困苦,就越是重视祭祀活动,以此作为精神寄托,希冀美好生活。

今年,节日气氛格外的浓,距离岁末还有几天,各地就已经开始热闹起来。

因为,从今年开始,岁末叫做“大年”,岁首叫做“春节”,包括一整套过年的习俗,都在朝廷和官府的一连串宣传下,深入人心。

为此,邸报司特地印制了一期专刊,共计五十万份,免费发放给所有的百姓。

相传,上古时期华夏诸族的首领大舜,在这一天即天子位,带领群臣百官祭祀天地,于是就把这一天叫做岁首,也就是春节。

这当然是杨沐刻意的宣传,其实也就是一个象征意义,真正的古代历法几经变动,岁首也变了又变,但是关于这一天的文化源头,却是真实的。

构建一个文化,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从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节日切入,春节只是第一步,也是为禅让做准备,同样的文化背景下,更容易让人接受,也带有一种神秘色彩,普通老百姓会认为,两国的禅让都是天意。

文化是需要唤醒的,老百姓也是需要教化的。

思想像白纸一样的老百姓,对于这种文化灌输几乎没有任何抵抗,尤其因为这是伟大的皇帝陛下的指示,所以不仅全盘接受,还主动探究起来。

把岁末当成过年,岁首变成过春节,已经成了潮流。

当然,文化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的,过年文化深邃广大,不可能在短短时间内有模有样,但是也算是初具模型,眼下的禅让基础已经足够。

……

太鼎二年,正月初一,禅让大典如期而至。

苍城的主街两旁,人山人海,每隔三丈距离,左右两旁都有两名卫士站岗。

青龙军奉诏入城,从城门到宫门,禁卫森严。

郑国皇帝郑康、申国皇帝申子夫,率领群臣百官,身披龙袍,坐着辇车,在文武百官的随同下,进入苍城。

两国的队伍合在一起,无数的皇族人员,并上一车车的礼物,如同一条长龙,引起苍城百姓的争相观望。

从入城开始,两国皇帝与诸多大臣和皇族子弟,全都下路步行,左右太监捧着一个个锦布盖着的盘子,里面盛着一枚枚印玺。

宫门大开,苍国百官上朝。

一名太监,手捧圣旨,站立在宫们城楼上,宣读诏书。

接着,余下的臣子与随从全都跪在宫外,两国皇帝带领随行的太监,步入皇宫。

在礼部的操办下,整个外朝的氛围庄严肃穆,朝殿文武大臣尽皆朝朝拜。

少顷,礼乐奏响,宫楼上的一口大钟敲响。

一名身着玄色官服的老头子,捧着一块帛书,高唱:“吉!”

“吉——”群臣应和。

杨沐高坐龙椅,正襟危坐,开口道:“宣两国君主。”

“宣,郑国皇帝郑康、申国皇帝申子夫入殿觐见——”

“宣,郑国皇帝郑康、申国皇帝申子夫入殿觐见——”

“宣,郑国皇帝郑康、申国皇帝申子夫入殿觐见——”

……

一共是九声,传到朝殿外,两国皇帝在太监的带领下,步入到朝殿。

“郑康(申子夫)拜见苍国皇帝陛下,愿陛下社稷永固,福寿万年——”两国皇帝皆拱手。

杨沐脸色露出笑容,抬手道:“两位君王,请起。”

“陛下恕罪,外臣不起。”

“何事?”

“恳请陛下,受我国疆土,佑我万民,请以国事相劳。”

“尔等两国,祖上世代为君,怎可儿戏?朕不受。”

“天有所寿,禄有所终,顺天应时,既当归附。”

“然,国乃君臣万民之国,朕不敢受。”

“陛下仁德,天地所附,臣民所依,当受此国。”

“天无预兆,民无所请,朕不可受。”

“上古圣贤有言,天地之大,有德而居,外臣有愧,人冤不能理,吏黠不能禁,而轻用人力,缮修宫宇,出入无节,喜怒过差……无德而怒上天,即当顺应天时,归附苍国,百姓安乐,天命所示。”

“古人言,天予弗取,反受其咎,既然天命在朕,朕岂敢推辞,定当殚精竭虑,上不愧于天,下不祚于民,顺天应时,兹尔受命。”

“善,从此国事托于陛下,我等叩谢!”

两国皇帝站立,两侧的太监各自手捧一卷诏书,到殿外宣读。

“顺天应时,郑皇禅国诏曰:郑氏祖辈九代,自立国以来,社稷荡覆,幸赖祖宗之灵,危而复存。然仰瞻天文,俯察民心,郑运之数既终,行运在乎大苍。夫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古有贤君禅让,名播於无穷。朕羡而慕焉,今其追其典,禅国于苍,依天之旨意。”

“钦顺天命,申皇禅国诏曰:申氏立国,百又八十,万民苦难,皇族之罪。天有预兆,协皇极之中,肆予一人,祗承天序,率循训典。苍国皇帝,勋茂于百皇,道昭乎万代,固以明配上天,光华日月者也。朕虽庸蔽,暗于大道,永鉴崇替,为日已久,不敢忘先贤之高义,今便禅国于苍,以天之旨意。”

朝殿中宣读完,太监又捧着圣旨前往城楼宣读。

四请三辞,三辞而诏不许,第四次接受禅让,再接着就是禅国诏书,当着文武百官和百姓万民,很正式地诏告禅国。

转眼间,一整套流程走了一大半,进入最后一个环节。

第318章 不知情的万喜第314章 亲临前线第499章 六国攻苍第253章 诡谲的局势第385章 深夜有事第133章 农民起义第590章 东巡第442章 天子玺第205章 决战之前第103章 行刑第547章 接见第607章 大庆薨第567章 降军成主力第214章 盛国使臣第79章 毒瘤第41章 投名状第413章 严华的猜测第474章 得重骑兵者得天下!第377章 工业城第410章 徐乐水第193章 软禁?第195章 逛青楼!第405章 宫中有变无标题章节第276章 烈火焚城第590章 东巡第383章 大苍币第16章 皇城沸腾第265章 平等的交易第228章 大战落幕第483章 密信第558章 归义军团雪耻第368章 军种与军团第321章 深夜探讨第372章 阅兵进行时(四)第7章 腐朽的世界第76章 炼钢法第289章 迎接仪仗第469章 接见第65章 毓灵宫赴宴第241章 化民三郡第501章 将计就计第477章 楚皇入苍第112章 内情第169章 禅国大典第340章 工业污染第238章 汤饼第166章 银票第314章 亲临前线第514章 激动的武国皇帝第145章 会见第500章 朱雀军团的奇怪举动第182章 霸主之争第37章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第380章 动人心的提议第219章 大结局第119章 袭营第385章 深夜有事第557章 功勋爵改革第536章 朱雀军败了第212章 报复性的战斗第546章 端王使苍第167章 《寓言故事》第二卷第556章 民心与离逝第307章 孔明灯第438章 右丞相的人选第542章 重创第496章 破城第459章 苍楚宣战第7章 腐朽的世界第294章 君臣之裂第178章 骑兵第132章 冬阳城陷落第377章 工业城第392章 矛盾第67章 太极第320章 劳军特使第441章 摄政帝姬第502章 焦虑的朱雀军团?第46章 夜袭之前第448章 熊敏讷的憋屈第111章 可愿归顺?第565章 士气第208章 死志第152章 聪明的女子第96章 民间反应第141章 驰援?第272章 乱局第144章 龙辇入城第270章 妙曦的心思第562章 通货膨胀和紧缩第539章 浩浩荡荡第597章 入侵第378章 机关第114章 义军第452章 楚国的无耻行经第457章 两军对垒第339章 伐晋终结第486章 云国大乱第70章 《周易》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