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塔困情深

中原四处风动,千里之外的柔然其实亦不平静。

长靖自晋封为王后,众部族心态各异,眼见元月即将流逝,而派遣使者至王城恭贺的部族竟不过三分之一。柔然女帝异常恼火,面上虽依旧豁达从容,私底下却是雷霆手段,先从云中战场果断调回阿那纥,又将朝贺之日借鬼神之说推后至二月中旬,并在暗中分遣能言善辩的大臣游说中间观望、举棋不定的部族长老,明中利诱、暗中威迫,不少部族经不住此间压力,元月二十五日之后,到达王城的部落使者已经是络绎不绝。宫城外弯顶朱墙的高穹之下,每日皆可见诸族使者锦裘穿梭的盛景。剩余诸族见形势大转,虽有强硬之辈矢志不移分毫,但多数却是使臣虽未至,折子已纷纷递上,恭贺祝愿之词洋洋洒洒,自是昭明一番耿直忠心。

夭绍在柔然皇宫为女官已有五日,每日陪在柔然女帝身侧,亦高居明殿之上望着诸族伏地叩拜、听着他们朝礼颂歌,只觉这泱泱之众、四方朝拜的盛世气象,一丝不输大国威仪,心中也是暗暗吃惊和佩服。

“已站了一天,累了么?”又一批使者退出朝堂,柔然女帝接过夭绍递来的热羊奶,和颜悦色问道。

她的汉字咬音颇为清晰明润,正如她秀雅端丽的容颜一般,极是能打动人心。夭绍来她身边多日,在遍布陌生异域话语的柔然宫中,每每听到这般干净纯正的汉语,总是忍不住生出亲近的渴望,闻言轻轻摇头,笑道:“不累,承蒙陛下提携,能让夭绍见识到这般的赫赫威严。”

“中原自是见不到的,”女帝话语骄傲,皎若明月的面庞上浮现出的笑容一如既往地似骄阳无双的明艳夺目,“南方礼制束缚,尊卑迂腐,行举古板。谁说天下女儿不及男人?”

夭绍抿唇一笑,也不回答,接过女帝递来的杯盏,示意一旁的侍女拿下。

长靖坐于龙座下首,一直默不作声地看着。夭绍身着女官的彩衣,午后的阳光斜洒入殿,灿烂的金辉正与她脸上嫣然的笑意相映,钟灵毓秀,清美如斯,让长靖也忍不住有些微微的晕眩和沉迷。待回过神来,却望见夭绍正对自己微笑,长靖立即掉开目光,寒着脸吩咐侍从道:“传白檀六族使者入殿。”

“是,”侍从展开清亮的嗓子叫唤,“白檀使者入殿觐见。”

一拨又一拨的觐见仪式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直到日暮时分,女帝方揉了揉额角,疲惫道:“今日便到此为止。长靖。”

“是。”

“酉时宴请诸族使者的宫宴朕就不去了,由你主持。”

“女儿……”长靖有些讶异,本能便要拒绝,但抬头时看到女帝坚定目光间含着的那丝轻微笑意,分明是对自己的信任与慈爱,不由心生鼓舞,起身应下,“母皇放心。”

“朕的女儿,朕自然放心。”女帝笑声明朗,搭着夭绍扶过来的手,款款起身,离殿去向后宫。

夕日下万束斜晖,照得女帝那身灵凰王袍璀璨无比,熠熠光彩中风卷裙裾,沿途未融的积雪在她的面前无尽延绵――刺眼的辉煌中不经意流露出这样的无力和苍白,长靖长久呆望,似乎在这一日的黄昏暮风下终于领悟到了母亲多年来一直努力掩藏的孤独寒凉――那仿佛,也正是自己未来的命运。

万幸之命,却偏偏有着万万不幸。母后,天下女儿不及男人的,或许正是没有熬过此间孤苦的铁石心肠。

“都退下吧,”女帝拐过夹道,摒退身后迤逦追随的仪仗,只携了夭绍的手,“随朕去个地方。”

夭绍不知究竟,但看她在前殿时犹是仪态万千的雍容,此刻却任由倦色添上眉梢眼周,面容淡淡,不辨喜怒。只那一双素来波澜不兴的微蓝瞳仁间这时竟似闪亮着一团光火,破出冰雪凝封的深远幽谧,显得犹为明粲照人。

这般的异样……夭绍想了想,一时醒觉,不由悄悄扬了扬唇。

“你笑什么?”女帝目光犀利。

“没什么,”夭绍装作不在意地昂了昂头,指着西边天际,“这日落美得惊人。”

“确实如此。”女帝亦是微微一笑。

夭绍此言虽是搪塞,倒也不是虚话。极北之地的日落景象素来气势磅礴――长空寥廓,烟岚没霞,东方天际更有星河流动,若隐若现间宛若玉带飘卷。日与月一时交锋,天地易色的一瞬涌出万道华彩,如同神光降临,普照人间。如此壮阔绝伦的黄昏下,让居高而筑的柔然皇宫也似凌云驾雾,俯瞰着整个塞外蛮荒,那样的秀丽绝尘,远非中原钟鸣鼎食的富贵可以媲美。

比之北朝、东朝占地千顷的华贵宫阙,柔然皇宫并不算大,也不算精巧。前朝殿阁的构造一律仿照中原古制,大开大合,肃穆端庄。直待到了后宫,冰天雪地、琼装素裹之间,一汪湖色凝碧深深,岸边点缀着几座圆顶殿阁、白石寺塔,这才让人感觉有异域胡风扑面而来。

女帝领着夭绍越过湖上铁索长桥,在那座白石寺塔前止步。寺塔庄严,高达八层,塔顶上盘踞着一只由红色晶石雕琢的硕大鸢鸟,展翅翩翩,神态灵动。寺周侍卫来回巡逻,看守严密。听闻女帝驾至的呼声,守护白搭的侍卫统领忙自一旁殿阁里疾步而出,跪迎道:“陛下今日怎么来了此处?”

女帝挥袖让他起身,漫不经心道:“他还好么?”

“这个,”统领脸色有些为难,斟酌一番,才道,“陛下嘱咐臣等不可进去打扰,臣也从不曾见过华公子出塔,只有那小侍从日日出来传膳……应该还好吧。”

女帝冷笑:“还是这么倔犟!终日不见阳光,他是真想当自己已活埋在了地狱不成?”

统领闻言大惊,虽慌张但又不敢辩驳,涨红了脸小声道:“陛下,这塔里……可是保护柔然王室的神灵所在。”

“神灵?朕活了数十年,可惜还不曾见到神灵的模样,”女帝的笑声娇妩而又清澈,看了一眼身旁的夭绍,不紧不慢道,“你替朕传话,就说故人之女求见慕容华。”

统领却有些不情愿,言词悻悻:“陛下若要见他,让臣带人押出来即可,何必要对那个不识抬举的人这般客气?”

“朕自有道理。”

“是。”

统领在女帝凛然的颜色下失去了坚持的立场,大步入了白塔,半响后出来,若有所思中略带一分不敢置信,望着夭绍:“华公子请这位姑娘进去。”

夭绍虽听不懂他说什么,但观其神态,已猜出他话里的意思,心中欣喜,眸间亦不掩期盼,只是脚下却驻足不动。女帝瞥着她,淡淡道:“你入宫来的原因之一不就是要见他么?怎么这会倒不去了?”

“夭绍现在是陛下的女官,自随着陛下同进同出,不敢擅离半步。”

“聪明的孩子。”女帝赞叹,由夭绍扶着一起入了白塔。

慕容华被软禁于塔阁第六层,夭绍搀扶女帝一路攀登,到了第六层转弯的狭道,遇见一模样清秀机灵的小侍从蜷缩在阴暗的角落里,口中念念有词,神色却似乎很是气馁。听到有人走近的脚步声,侍从没好气地抬头,自昏暗的光线里依稀辩明女帝的华衣,不觉一个激灵,忙扑过来跪地,抖嗦青白的嘴唇道:“陛……”

“住嘴,”女帝低声打断他,蹙眉道,“为何不在里面伺候?”

“先生不让。”

女帝观察他的脸色:“你做错了事?”

“没有,没有,”小侍从慌得乱摇双手,哭丧着脸解释,“先生嫌弃奴婢身上有股味道,他受不了。”

女帝诧异:“什么味道?”

小侍从泫然欲泣道:“说是……妖孽的味道。”

“什么!”女帝目色猛然一变,面容煞青。

妖孽――眼前塔里的一切都似在奔腾的回忆中倒流回九年前那个冰冷无情的黑夜,他的双目刚刚被人害瞎的时候,她千辛万苦将他救出,心疼地擦着他脸上的污血时,却被他狠狠推开,咬牙切齿地骂――“妖孽!”

他那时刚从牢狱出来,身上遍布伤痕,气血不足,连带声音也是低沉沙哑,微微颤抖。即便是如此,“妖孽”两字却似晴空霹雳般闪过她的脑海,惊得她全身冰寒。他话里的恨,他心里的怒,她不需去想,也知道两人之间从此是天涯海角,难以挽回的断崖深渊。

可笑的是,她虽心如明镜,却还是止不住去幻想。这些年他一直活在她的掌握之中,无论是劝、是辱、是远隔万里、还是近在咫尺,无论她作甚么,都已换不回他对自己的一分顾念。那样冷冷淡淡、不理不睬的漠然,比之当初的痛恨和愤怒,更让她觉得心如刀割。然而六天前,他却派人送来一封信,虽字里行间仍是冰冷疏离如陌生人的口吻,却毕竟是求着她将夭绍放离柔然。

夭绍――她抚摸着信帛上的那个名字微笑,于那一刻明晓,原来自己身边还是有能让他牵挂的地方。她早该料到,当年他们那群人年轻时的情义该是多深。她几乎没有经过任何思虑,立即将夭绍召入宫中,她知道,只要夭绍在自己身边一日,终有一天他会低下头向她俯首称臣――二十二年前她能做到,二十二年后,也一样会得到。今日带了夭绍来此处,她心中本存着志在必得的信念,这样幼稚的想法一如年少时初见他的怦然心动,欢喜而又紧张,却是多年冰封的心底从未遇到过的暖流。

只是不曾想刚到此处,他便毫无留恋地将一盆冷水兜头浇下,让她瞬间狼狈,险些便要失了分寸。

“怎么了?”夭绍小心翼翼开口,不得不懊恼自己对柔然话一窍不通的障碍。

“无事。”女帝秀眉飞扬,青白的面容一霎镇静,方才因怒火而起的锋利戾气也在明媚的微笑下荡然不存,亲手推开面前的厚重石门,步入里间。

白塔石壁为墙,无处可通光。慕容华又是瞎盲之人,自是不用燃灯。四周暗黑不见五指,夭绍凭借内力视物,只见正北方的书案后隐隐约约有人端坐,当即扶着女帝上前,轻声唤道:“华伯父?”

“夭绍。”慕容华声音清冽,似乎含着笑意。衣袖猛地一扬,案上灯烛遇风而燃。

夭绍这才看清案后的白衣男子竟已是华发披肩,灯下他微微仰着头,漆黑深沉的双目映着烛光,似琉璃灼火,漂亮得惊人。虽看不见,那双眼眸却又准确望着夭绍的方向。室中诸物都是白玉所制,然而他的肌肤却比周遭的玉色更为雪白透明,不见血色的空灵。

“许多年不见,你该长大了,”慕容华放下指间棋子,招了招手,“过来。”

夭绍看了女帝一眼,女帝一言不发,渐渐松开了紧握住她的手指。夭绍望着手腕上那一圈深深红印,苦笑无奈,走了几步坐到案边,看着棋盘上疏落有致的黑白棋子,“咦”了一声道:“华伯父是在自己下棋?”

“觉得无聊,便借此打发时间。”

“如今夭绍也在宫中,华伯父若觉得无聊,夭绍可以时常来陪你解闷。”

“可以么?”慕容华依旧微笑,似是自言自语。

“当然可以,”女帝这才轻轻开口,声音一出,其中的幽怨和深情连她自己也吓了一跳,忙正了音色道,“这丫头我也很喜欢,会在宫中再留一段时日。”

慕容华黯然摇了摇头,并不与她说话,只摸索着揉抚夭绍的长发,黑眸眺望远处,一片朦胧:“我还记得,当初在东山第一次见你,你才七岁。”

“是,夭绍也记得。”

“当时你和阿彦合奏过一首曲子,叫……”

夭绍笑道:“月出。”

“对,月出,”慕容华声音低柔惘然,似乎已沉沦于当日听闻月出一曲后难以忘怀的感触,“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那时你们小小年纪,技艺已很了得。”

“伯父夸奖了,”夭绍取下腰间宋玉笛,一笑,“伯父若喜欢,我再吹一遍如何。”

“好啊。”慕容华欣然而允,唇边笑意的温暖终于使他的面容看起来不再如魂魄般缥缈。

女帝看着他二人一副享受天伦的安乐,也不出声打破,默默坐在一旁,清蓝色的瞳仁却是慢慢黯淡下去。宋玉笛纯净悠扬的乐声缠绵在耳畔,满含情意的曲调让她在伤感之余不禁也想起了往昔那些飞扬无忌的芳华岁月,忍不住朝慕容华望去,却见他双目怔怔对着烛台,仿佛是在无边无际的黑暗中正竭力寻找着光明的影子。

直到出了白塔,女帝犹在咀嚼方才慕容华冷漠神容间的那丝怅然,心中百转愁肠,万分难解。夭绍跟在她身后,忙着顾盼流连,暗中记下四周的形势和守卫分布。两人一路寂寂无语,回到女帝寝宫时,望见等候在玉柱旁随风飞扬的金色袍袂,才一瞬俱清醒过来。

沈少孤不动声色将二人的失魂落魄看在眼底,微微一笑,对女帝施礼。

女帝这时的面容已极其平静:“这么晚了,怎么还未回府?”

“正要回,不过……”沈少孤递上手中的卷帛,“姚融从凉州来了信。”

女帝展开阅过,肃容转身:“去偏殿谈。”

“是。”沈少孤望着跟随在女帝身后垂头低眸、看也不看自己一眼的夭绍,不由苦笑。入了偏殿,掩上殿门时,却见夭绍仍不离开,反而跪在案侧静静研墨,沈少孤不禁皱了皱眉,在一侧坐下来,良久不语。

“你不是说她听不懂柔然话?”女帝斜眸,“那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沈少孤暗自叹了口气,道:“鲜卑已然兵动十万赴往凉州边境,姚融来信请柔然出兵挟制,阿姐以为如何?”

女帝没有直接回答,抬起面庞,从回忆中感慨了一句:“以往他确实帮过我们不少大忙。”

“是。”

“可是如今局势却不同往日。”

“阿姐的意思是――”

“鲜卑与我柔然素来仇敌,有他无我,无法和睦并存。若是往日,与姚融联手夹击云中本正是好事,可惜,如今柔然也是内乱动摇,无法安定,”女帝缓缓道,“就算是要动兵,也必须等到下个月中旬,在长靖封储的朝贺之后。”

“那回给姚融的信该如何说?”

“实说,”女帝道,“他那样聪明通透的人,自该知道如何拖延战事。”又看一眼沈少孤,“此信便由你替朕写了,中原礼俗多得很,朕不耐费许多周折地委婉说话。”

沈少孤笑了声:“好。”

见他兀自坐着不动,女帝道:“你还有事?”

“臣弟听说阿姐将色楞格河开采矿石的文书已批给云阁了?”沈少孤不无忧虑,“那里可是柔然的龙脉。”

“龙脉?世人以为而已,”女帝在烛火下徐然一笑,注视着对面墙上的柔然地图,双目明亮,“不说那是一条假龙脉,便是真的,放在那里敬着守着,可以为柔然带来成千上万的财富么?柔然世代居在东北一隅,孤塞不通,商旅罕至,纵是我们有令兵强军威的精铁,也还是在贫穷的家国之下无法伸展。云阁掌控中原财脉,却素来和鲜卑交好,朕其实等他们踏境柔然、商旅来往很久,如今既有机会,朕自然不可放弃。”

“阿姐既想得这般明白,臣弟唯有支持。”

关于色楞格河,沈少孤心中那点隐秘的不安根本无法在此刻说与她知晓,遂撩袍起身,走到似乎仍在专注磨墨的夭绍身边,俯身在她耳边笑道:“送师父出宫,如何?”

夭绍自小记忆力过人,方才他们的柔然话她虽听不懂,却一直凝神记了下来,此刻正在心中默默背诵,却被沈少孤突然而起的汉话吓了一跳,记在脑中的那些奇怪发音顿时失了大半,手中墨汁更是溅出几缕,污了身上的彩衣。

她抬头瞪着沈少孤,沈少孤抱起双臂,绕有兴致地欣赏她的怒色。

女帝不知其中原委,这一日下来她已疲惫至极,不耐烦地挥了挥手,对夭绍道:“你便送他一程,不必回来伺候了,自去休息罢。”

夭绍领命,行了一礼,随沈少孤退出偏殿。

出了殿门,沈少孤有意放慢脚步,夭绍无声无息走在一侧,夜风吹拂拽地彩裙,曼妙飞扬间,衬得那抹纤细的影子仿佛是在凌空飘行。直到这时,她似乎才从那张巧笑嫣然的面具下释放出来,这样漫不经心的敷衍神色,一丝也藏不住她心底里的忧虑忡忡。

行到僻静处,沈少孤轻声道:“你不是该有话问我么?”

“是。”夭绍一转目光,那明净眼瞳间的冰冷竟让沈少孤觉得自己心中在刹那升起一股无所遁形的恐慌。

夭绍道:“女帝寝殿里供奉了一朵红莲般的花朵,那是不是雪魂花?”

“算是,”沈少孤道,“不过雪魂花从来都是并蒂而生,一朵为白,一朵为红,红白一起,才是真正的雪魂花。一旦失去任何一支,另外一朵都不能独自存活。早年那牧人偶然得了两双,其余三朵都……用完了,如今只剩下阿姐寝殿里这一朵,却也是在九年前就已精华丧尽。阿姐将它放在匠人造的密封水晶里,才保持了花色的长久鲜艳。”

夭绍停住脚步:“如此说来,当年有意害我母亲的,是她?”

此言一出,沈少孤在前方亦停了下来,背对她站了半晌,才转身道:“我若说不是,你信不信?”

他眼中诚意分明,夭绍却摇摇头,茫然道:“我不知道。”

沈少孤叹了口气:“要是阿姐想害你母亲,当年又怎会把解药给我?别胡思乱想了。”看着她疲倦落寂的面庞,忍不住拍了拍她的肩,“不必送了,回去早些休息,为师明日再入宫看你。”言罢收手转身,金袍于雪地间飘然离去。

夭绍站在原地想了想,却未回寝宫,彩衣夺过黑夜,袅袅云烟惊如翩鸿,飞过秀海碧波时恰若浮光掠影,在白塔四周侍卫最放松的一刻无声潜入。

“华伯父,我又来了。”夭绍轻笑,随手点了靠在门边瞌睡的小侍从睡穴,轻车熟路燃了灯烛。

慕容华亦是一笑:“无论中原还是云阁的事都很急,我也猜想你等不到明日,今夜就会来。况且,”他抚摸着手上的宋玉笛,“你不该这么不小心,把尚儿送给你如此贵重的礼物遗忘在这里。”

夭绍提过茶壶想给他倒茶,谁知壶中已空,便在旁悠然煮茶,笑道:“若是明日来,怕还是和女帝一起,说不了什么。”

慕容华放下玉笛,询问:“你要说什么?”

夭绍道:“阿彦和伊哥哥目前都在柔然王城,华伯父若想离开此间囹圄,眼下正是时候。”

“离开吗?”慕容华喃喃道,“让我再想想。”

“好,”夭绍料想这其中的恩怨定然难解,也不勉强,只又笑道,“夭绍今日听了几句奇怪的话,华伯父见多识广,劳你一解。”

“但言无妨。”

夭绍认真回忆着方才女帝和沈少孤的谈话,因记得不完整,未免贪多出错,索性弃去那些模糊的,凝思一刻,择了脑中印象深刻的几个发音念了一遍。

“姚融……出兵……凉州……云中……朝贺……拖延……色楞格河……龙脉……”

慕容华在她断断续续的音节之后迅速说出对应的汉文,想了想,道:“这大概是两件事。凉州兵动和色楞格河毫无关系。”

“是,”没想到自己记住的东西是这般的乱七八糟,夭绍不禁脸颊一烧,尴尬道,“方才我们回去后,正逢融王来禀事,我在一旁听了,就记得这么多。”

“如此……”慕容华不辨她羞惭的神色,在案上敲着手指,琢磨道,“鲜卑胜了匈奴后,尚儿的身份必然已大白天下。姚融断不会任鲜卑如此复兴,一定会趁机发难。兵动凉州,是他迟早会走的一步,以此才能胁迫北帝如九年前般再次与鲜卑为敌。柔然和姚融素来暗通曲款,大概他们方才商量的就是这件事。依我猜测,想来是姚融要求柔然出兵助他一臂之力,不过柔然如今形势也艰难,女帝需要等到长靖朝贺之礼后,才能放心出兵。那句拖延,该是对姚融的回复之话。”

夭绍在一旁听了,惊讶不已:“华伯父凭这几个字就能猜出这么多?” 话一出口,猛然想起他之前北朝丞相和首辅的身份,暗骂自己糊涂失言。

慕容华却不知她的心事,笑了笑:“女帝的心思,当前的局势,其实不想也可知。”他说这话时,清俊的容颜间一派淡然,指点江山,成竹在胸,却丝毫不见骄狂和浮躁。

小时候的记忆已经淡薄,夭绍对他模糊的熟悉到此刻才愈发清晰――残身之下竟是如此的心志和智慧,风姿奇如天人――不由让她想起了阿彦,心中对慕容华敬重的同时,悄悄添上几分亲切。

“还有别的事么?”慕容华见她许久不说话,忍不住问道。

夭绍沉吟一番才道:“我需要出趟宫,本想请长孙大人帮忙,却不知到哪里去找他。”

“是想去见阿彦么?”慕容华心中了然,从怀中取了一枚玉牌给她,笑道,“不必去找孙超。子时之后,出右银台门,持这张令牌,会有人领你进出自由。”

此时茶已煮好,夭绍给他倒了一杯茶汤,收了玉牌,谢过告辞。

慕容华拿宋玉笛敲击掌心,唤道:“莫又忘了你的笛子。”

夭绍脚下一顿,回身将笛子接过,默默执在手中。

“宋玉笛可不是能随意置放的闲物,”慕容华神色慎重,语气也格外冷肃,“我虽不知道尚儿为什么把这么重要的信物给你,但宋玉笛素乃鲜卑族中隐密的权令之一。旁人可能不知,可诸族老见到宋玉笛都会如见主公的尊敬礼拜。尚儿既将它给了你,你便要妥善珍藏。”

鲜卑权令?夭绍闻言心神发颤,唇间苦涩,突然间开始分不清自己对那个人还存着的那丝念想到此时究竟是为恨还是为悲。出神之际,指下力道一松,险些失手将玉笛落地。

呆立良久后,她才垂了垂头,轻声道:“谢华伯父教诲,夭绍知道了。”

慕容华叹了口气:“去吧。”

元月二十九日,萧少卿的密信由白鸽急飞千里送至柔然王城时,已过子时。那一刻的夜空乌云密布,柔然王城静谧如深渊下的冰潭,风声凛冽,寒霜凝冰,却不见一丝浪起。

采衣楼后内庭书房里此时依旧亮着烛光,钟晔在外望了一眼,知晓郗彦还未安寝,转身去找了些糕点,一路上神思有些恍惚,忍不住又念起白天自江左传来的那卷案宗,心中一会是心灰意冷,一会又是愤怒悲伤。

韩瑞……

他在心中念叨起这个名字,深深叹息。

“钟老!”冰冷刻板的声音陡然耳边响起,毫无生气的幽冷气息夹风扑面,惊得钟晔眉毛乱颤,回过头,才发觉云阁主事笔直站在道侧,正定定地看着他,怀中还不伦不类抱着一只冻得奄奄一息的白鸽。

钟晔勉强压下心中余悸,却克制不住话中的恼怒:“鬼一样的站在这里,什么事?”

主事垂头,恭恭敬敬递上一根青细的竹管:“钟老,安邑来信。”

“安邑?”偃真四周巡逻一圈,闻言闪了过来,“莫不是尚公子的消息?”

“大概吧,”钟晔心不在焉道,“却不知是好事还是坏事。”与偃真对视一眼,不禁俱想起今日江左密报里韩瑞的事,一时又是默然。

两人各揣着重重心事到了书房前,上了台阶,钟晔忽觉眼角有彩衣翩跹飞动,惊喜之下抬头,果见夭绍斜靠在栏杆上,正对两人微笑。

“郡……”钟晔如逢救星,刚张口,夭绍便将细白的指尖竖在唇边,嘘声眨眼,笑出狡黠之色。又上前接过钟晔手里的食盒,提步便要进书房。

偃真眼明手快,忙将她拉到一旁,塞给她一个竹管:“是安邑密信,请郡主一并带给少主。”又压低声音道,“少主今日心情可能不佳,还请郡主从旁劝解一二。”

夭绍讶异:“出了何事?”

偃真长叹道:“此事说来话长。”

原来在元月之初,江、豫两州屯守在汉阳江北的大军被殷桓骁勇精悍的水师逼退至江夏,此战况云阁三日内便飞报郗彦知晓。当时的急函中只言江豫二州虽败阵而退,将士伤亡却并不严重,又提及江州前线战马吃紧、粮草短缺、殷桓更借此战吞并了江豫二州大量船只辎重等等诸况。郗彦随即便传信与云濛商议,暗中命各地云阁筹措周转战马粮草诸事。至于韩瑞假借投降、暗中置毒引发了祸源,致使瘟疫横行,江州铁骑营几千战马旦夕而亡的事因被萧少卿严命压下,细作未曾探得其中事发突然的微妙,郗彦也无从知晓。直到元月十八日,自荆州军驻扎于乌林的帅营里竟陡然传出一条惊人喜讯:贺阳侯帐下的司马韩瑞立了奇功,贺阳侯异常开怀,传命于二月二龙抬头的喜日,将在军中操办其独女与韩瑞的婚事。消息不胫而走,迅速传遍荆州军所有营寨。云阁密遣荆州步兵营的细作掂量此消息,心中觉得怪异,当夜又发现原先为云阁收传密函的一处酒肆被人焚毁,这才紧张,借机混入帅营探得密实口风,忙将此间详情连夜报至邺都云阁。云濛收到密信后,思虑再三,只觉再隐瞒下去必然坏事,便将萧少卿先前告知的战马一事如实写出,与细作送来的密报一并传至漠北。

钟晔收到密报后是痛心与盛怒并存,郗彦看完后只淡淡搁置一边,似乎毫不动容的镇静。只是越是这样的云淡风清,却越叫钟晔与偃真心中难安,是以两人忐忑了整个晚上,直到此时亦是无限忧虑。

夭绍听罢,蹙眉怔思一刻,才轻声道:“我明白了,交给我。二位劳累一日,先去休息吧。”言罢,径自转身,轻轻推开房门。

书房里灯烛明燃,书案上卷帛堆积,这几日中原局势动荡,谍报自各方源源而至,郗彦几乎整日都在忙着查阅密函、复信各地主事,此刻听到有人入室的脚步声,当是如先前一般送密报进来,于是只管埋头疾书,不曾理会。那人跪坐一旁,毫无动静,等了半晌似乎开始不耐烦,竟大胆到将一碟碟糕点自作主张地推到案上,挡住了自己的视线不说,还将周遭的密函扰得一团乱。郗彦这才一怒抬头,岂料却望见烛火之间的盈然笑颜,不禁一呆。

“少主,”夭绍一本正经递上竹管,“安邑来信。”

郗彦叹了口气,不得不伸手将竹管接过来。密封其间的薄丝绡上字迹细小紧密,勾画间峥嵘嶙峋,透着几分咄咄逼人的骄傲潇洒。萧少卿叙事冷静沉着,将商之的用心和北朝的政局说得一清二楚。见他们谋划缜密、步步为营,手中又持有必胜的筹码,郗彦自是没有了牵挂,阅罢后便将丝绡送向烛火,刹那燃烬。

“是好事?”夭绍笑嘻嘻,料想北朝的事已无大碍,松了口气,这才将糕点捧到郗彦面前,“钟叔说你未用晚膳,不饿么?吃点罢。”

郗彦不动,看着她的目光分外严厉。

夭绍脸皮却厚,依旧笑容灿烂:“你别担心,是华伯父指引我出宫的。”

郗彦闻言神色一缓,夭绍对着他连连点头,扬眉间自是得意:“你猜得不错,我与他见面了,自然也知道他被囚禁在何处。不过――”她笑容中微微添了分无奈,摇头道,“阿彦,你想想,我今夜都是靠他的安排才能出宫的,依他在柔然王宫的力量和部署,若要离开也不会很困难,看起来……他似乎是心甘情愿留在宫中的。”

郗彦抿了抿唇,深思之间,自是不觉夭绍悄悄递来一块雪糕,那混在她身上独有馨香中的清甜味道似乎已微微触动了被自己忽略长久的食欲,情不自禁张了口,将柔软的糕点咬入嘴中。

夭绍又说了姚融来信求助柔然一事,郗彦认真聆听,不知不觉间,竟将一碟糕点吃完。夭绍就此满意收了食盒,递上清茶给他,自己则执了笔,找出一张空白的藤纸,三下两下,便在上面描出一朵状似芙蕖盛开的千瓣花。不同芙蕖的清雅高洁,那花的叶瓣如流苏飘动,又兼深深浅浅的刺痕布满其间,美则美矣,却是媚姿百态的妖娆。

“这便是雪魂花了,”夭绍道,“不过只是其中一朵。师父……沈少孤说,雪魂花并蒂而生,一白一红。红色的正如画上这般模样,白色的我却未曾见过。不过两朵花总是生在一起的,如今认识红花的模样就不难寻找了。对了,”她抬起头看郗彦,“我们何时北上燕然山?”问过之后却不等郗彦回答,又问他,“三叔和离歌的下落清楚没?”

郗彦唇边微微一扬,自一旁抽了一卷信帛给她。

“伊哥哥的字?”夭绍皱着眉从那龙飞凤舞得不象话的狂草间辨别半日,终于笑出声,“原来是在融王府被烧的地下密牢里……他说他想办法――”她清眸飞扬,看着郗彦,“阿彦,我怎么觉得还是不放心呢?”

郗彦慢慢饮了口茶,才写道:“我会想办法。”

“甚好。”夭绍正容颔首,卷起沈伊的信帛,放到一旁时,目光落在案边锡火密封“邺都”二字的锦盒上,心念一转,便伸手去拿。

锦盒刚打开,触摸到帛卷的手指却被忽然覆来的冰寒手掌压住。

郗彦目色冷冷望着她,其中锋芒之凌厉深刻,让夭绍也忍不住毛骨悚然。

“阿彦。”她柔声道。

郗彦眸波一颤,看着盒中的卷帛,面色慢慢青白――那神色不是愤怒和恼恨,更不是狠心和绝情,而是无比的自责和后悔。夭绍以温暖的指尖握住他愈发寒凉的手,轻轻道:“江左的事,暂且还不见得明朗。即便真相的确如信中所说,这也不是谁的错,更不是谁造下的孽。人各有志,韩瑞他既然选了那条路,我们也不可以勉强。”

郗彦望着她,静柔的目色在烛火下显得异常地澄澈,但其中那孤远难测的意味,却又比素日不知深了几分。

作者有话要说:

序章.风起仁智得符何以解忧不速之行转身明灭长袖善舞(上)将初成百花宴第二章.逃亡进退皆真心分途月华沉香长河风浪华容问道篇外.胡骑长歌送别计中计谋兵摴蒱之戏请君入瓮华容问道费心苦筹谋子慕予明泉山庄相逢却已难相识月出曲流音玉笛流音飞怒江月华沉香第五章.浴血前尘难散,往事难尽正文开始更新:)江河无限清愁寒夜思进退云箎易成,孤心难断月出曲流音采衣捭阖局,凤雏凌云志云箎易成,孤心难断忆往昔,故如初月华沉香空山犹在,暗换年华云箎易成,孤心难断云箎易成,孤心难断寒夜思进退山重水复,柳暗花明将初成求剑试心,求策试诚辗转儿女事摴蒱之戏不速之行篇外.胡骑长歌云起进退皆真心长袖善舞(上)前尘难散,往事难尽绝地逢生长袖善舞(下)子慕予岁已晏,空华予月出曲流音不速之行曲外山河忆往昔,故如初请君入瓮幼无人怜,是以少孤仁智得符长别离幼无人怜,是以少孤归计恐迟暮第二章.逃亡长袖善舞(上)江河无限清愁相逢却已难相识数风波将至多事之秋纵横之局篇外.胡骑长歌何以解忧玉笛流音飞怒江风雨无常长别离一朝惊醒,不辨何人江山绝地逢生夜宴三变,君心难测请君入瓮明月共丝桐,挥辞丹凤曲外山河岁已晏,空华予天命难参幼无人怜,是以少孤孰能投鞭飞渡幼无人怜,是以少孤不速之行第二章.逃亡山重水复,柳暗花明何以解忧何以解忧分途费心苦筹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