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问题重重

“王七,你怎么搞成这个样子,这样下去不行,大家都会得烟尘肺的。”

看着从一片烟雾中走出来的王七,巴根台不由得喊道。水泥厂大量的工作是原料手工研磨,造成粉尘弥漫,工作环境极其糟糕,这也是水泥厂耗费大量人力,但是产量迟迟上不去的原因。没有人能在那种环境里呆1个时辰以上,工人干一个时辰就得换班。

王七苦笑着说道:“咱们益都人口越来越多,到处都在盖房子,天天伸手向我要水泥,都快把我逼疯了。我也明白,不盖起房子来,这冬天就过不去,除了加班加点的干还能有什么办法。”

巴根台埋怨的说道:“那也不能不要性命啊。我刚从过船岭的煤矿过来,那里也是天天出事故,矿工死伤甚多,这样下去还了得啊。你们这里也是这样,这要是得了烟尘肺,这人也就完了,没救。”

工作环境恶劣,工具简陋,安全意识差,缺乏必要的机械设备,造成大量的工伤事故。巴根台头疼不已,照这样下去,工业生产的士气会越来越低,这可不行。他转过头,对身边的衡水人刘真槐说道:“你立即回老营,找杨四娘要一批棉布,安排被服厂生产一批口罩,用最快的速度送到杏山水泥厂里来。”说着,他画了一个简单的图样交给刘真槐。

衣食住行,是人类最基本的生活要求,巴根台和杨妙真等,在凤凰山老营已经建立起了一批作坊,满足益都起码的生活要求。瓷器坊,木器坊,被服场,鞋袜坊,织染坊,砖窑场,铁器作坊,造纸坊,篾匠坊等等,整个凤凰山老营,成了物资集散,和生产的基地。

王七看着巴根台画的口罩,说道:“这就口罩,干什么用的?”

巴根台简单的比划了一下口罩的用法,然后说道:“这批口罩来了,每个人先发10副,工作的时候必须戴口罩,不然不允许上岗。口罩要一刻钟一换,换下来的脏口罩要集中清洗,再统一发放。”接着,他转过身对刘真槐说道:“真槐,昨天让老营为矿山做的一批藤编安全帽,还有劳保手套也送一批到杏山来,这里也需要。”

刘真槐过去是账房先生出身,战乱使他家破人亡,随着流民大军流落到益都。杨妙真发现了他识字,会记账,就让他统一负责凤凰山老营的账目。为了让刘真槐转变传统观念,认识复杂的生产流程,巴根台经常带着他走遍各个矿山工场,让他熟悉各种工业作业。逐渐的,他成了巴根台在管理方面的得力助手。

王七笑着说道:“这可是个好东西,有了这个小玩意儿,工人干活儿就省心了。”

巴根台说道:“我今天找你,不单是为了口罩的事情,主要还是水泥产量的问题。环境太差是一个问题,另外煤炭材料更是大问题。现在每天过船岭煤矿送过来的煤炭有多少?”

王七苦着脸说道:“也就1500斤上下,赶上刮风下雨还总是断顿,根本就送不上来,这是造成水泥产量上不去的根本原因。现在水泥厂一点存料都没有,三天两头的停产,老营天天催逼水泥,愁的我头发都白了。”

巴根台说道:“你也不要抱怨,从过船岭煤矿到咱们杏山水泥厂,50多里的山路,全靠肩挑背扛,就这点煤还是几百号人拼着性命送来的。这个问题必须要解决了,我已经安排老营成立了一个车辆作坊,咱们现在缺少大牲口,我们专门制作独轮车。一辆独轮车就能拉500斤煤,运力可以提高10倍。另外煤炭的挑拣和破碎工作,我也交给矿山那边给你们做好,送过来的煤就能用,这样就省了你们的大力气。

但是光有车辆还不够,这么难走的山路很多地方独轮车都无法通行,一到刮风下雨就没法走了。我打算修路,第一条路就是从过船岭到你们杏山水泥厂的道路。现在给你们送煤的运输队要走两天,第一天出发,第二天才能到,这不行。这条路路基是夯土,路面是水泥硬化路面,要能够保证车辆方便快捷的行驶。所以,就需要大量的水泥,我要你每天的产量至少一半要供应筑路队。这条路修的越快,你们的产量提高的也就越快。

现在老营大力的支持你们,就是为了迅速的提高你们的产量。目前益都人口每个月都要增加2万多人,还会越来越快,我估计到冬天的时候,我们益都的人口有可能到40万人。我们必须在冬天到来之前,修建10万套住房,否则这个冬天就要冻死人的。所以,你现在担子非常重,你必须要保证水泥供应,你有把握干好么?”

王七惊的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他惊道:“10万套房子?!那得多少水泥啊!”

巴根台不耐烦的转过身,对身边的治安队长棘七说道:“马上从老营调徐德兴过来接替王七,把王七押到矿山去开矿。”

王七急的双手乱摇,大喊起来:“我保证干好!只要老营大力支持我,我保证水泥供应!”

巴根台脸色这才和缓下来,他说得:“不是我不讲情理,实在是形势严峻,我们每个人都得拼命的干。你我身上肩负着几十万人的生死存亡,谁都不能拿困难当借口,你不能干,我就安排别人干。益都有的是敢于承担责任的人!”

王七低头说道:“王将军指教的是。”因为巴根台是杨安儿亲封的大司马,抚国将军,更因为他在益都建设中形成的巨大威望,益都百姓都尊称他为将军。他是山东东路之主杨安的心腹朋友,是益都除杨妙真之外,实实在在的第二号人物。

巴根台没有在水泥厂吃饭,就带着10几个从人赶回老营,傍晚时分赶到老营的铁器作坊。众人都是在路上就着凉水啃的干粮,巴根台时间太紧了,他根本就没法坐着吃饭。一进铁作坊他就找到铁匠组长陈松,现在铁器作坊连学徒共有70多人,由陈松和他的两个儿子陈大安和陈四强负责。

铁器坊有一个大食堂,就是在作坊旁边搭建的大棚子,老远巴根台就闻到了肉香,巴根台的从人都兴奋起来。尽管来自宋国的海船送来不少粮食,但是益都人口增长太快了,还是只能保证两顿粥饭。万般无奈,杨妙真大力发展家畜养殖,一般一个月能保证益都百姓有2-3次的肉食供应。每到开荤的日子,都是益都的节日。

陈松是个满脸褶皱的中年人,头发半百,满脸的沧桑看不出真实年龄,你说他40岁也行,要说60岁也有人信,其实他还不到40岁。见到巴根台等人到了,他高兴的迎上来,说道:“将军来的好日子啊,正好是开荤的日子,来,先吃肉再说。”

他对这个冷冷的少年佩服的五体投地,因为巴根台给他打开了一扇大门,见到了做梦也想不到的东西。过去他打一把铁锹要3天,一把铁镐也要2天,而巴根台给他带来牛拉的锻锤,打一把铁锹就是1个时辰的事情。巴根台设计的畜力冲床,做好模具,加工小五金件就是一次拉伸成型,一盏茶的功夫都不要。还省时省力,质量极好。巴根台对钢铁的知识,可以说是深不可测,他一辈子都赶不上。学到他一丁点的手艺,就足以终生受用,他从心里尊敬、喜爱这个少年人。

他家老二陈四强在旁边却显得郁闷,一个月才吃两次肉,每次也没有多少。再来这10几个,那到这些铁匠嘴里还能剩下肉渣么。

巴根台哪有闲心琢磨他们父子的心思,坐下就摆手说道:“先不忙,你们先吃,我和陈老师傅说两句。”铁匠们心里乐了,暗道:等你们动手的时候,就剩下肉汤了。随后就是一片噼里啪啦的咀嚼声。

巴根台对陈松说道:“陈老师傅,我们的作坊产量实在是太低了。我们的开矿队,我们的建筑队,修河队工具太缺乏了,我们马上就要组建筑路队,这生产工具就更不够用了。很多人拿石头掘土伐树,用双手刨石,这怎么行啊。我看那些犁、锄头等等耕作工具是不是放一放,先紧着生产工具啊,这才是当务之急啊。”

陈松不高兴的说道:“王将军,咱这70多人的铁场,老师傅就10几个。可是每月出产各种工具2千多件,就这还少啊。就算是南京汴梁大师傅的铁场,也没有咱们一半强吧。咱们人手就这么多,你是打铁的大行家,你怎么会不懂,这都是一锤一锤打出来的,不可能像种庄稼一样,撒下种子就出东西啊。”

巴根台叹了口气,这个时代的机械加工效率实在是太低了,纯手工加工确实是太困难了。铁匠是个手艺活,一个熟练铁匠需要很多年,不是靠增加人手就能解决的。要是运河修建起来该多好啊,围绕着3个运河大坝,利用丰富的水利资源,他就能让益都进入一个水力机械加工时代,效率成几十倍的增加。

可是现在怎么办?钢铁加工能力已经到了极限,工具缺口依然巨大,那么多人赤手空拳改造荒山。如果运河修建进展缓慢,就赶不上明年的春耕,南宋的粮食支持毕竟有限,他拿什么养活这数十万人口啊。难道铁器加工能力,真的成了益都建设的瓶颈?

终于,巴根台抬起头,坚定的说道:“陈师傅,我打算把铁器作坊搬离凤凰山,搬到淄河岸边。”

陈松吃惊的看着巴根台,说道:“王将军,你是嫌我们做的不好么?要赶我们走么?”

巴根台一摆手,说道:“你想到哪儿去了。搬到淄河的目的,一个是离转子山铁矿,庙山煤矿近的多,运输和冶炼铁矿方便。另一个原因,就是我要在淄河上修建码头,筑造大坝,利用淄河的水利资源,建造水力机械加工设备,水利车床,水力磨床,水力铣床,水力锻锤,水利冲床和镗床、钻床等等,让我们的机械加工能力十倍百倍的提高。”

第六十三章 禹山之战第二十八章 大雨之夜第三十六章 顽强防御第九十一章 为雄请命第二十六章 庙算多胜第十九章 蓄势待发第八十八章 谈判专家第八十二章 一二一三第六十三章 冰上屠戮第五十四章 三路攻金第七十六章 先知坚忍第四十六章 威服奸雄第四章 分进合击第五十七章 堤下蚁穴第三十七章 开局不利第三十九章 攻坚利器第七十三章 内部瓦解第四十五章 斗智斗勇第八十一章 重回家乡第六十五章 蝮蛇行动第五十五章 初入楚州第九十一章 义无反顾第四十八章 策反埽兵第二十八章 股份公司第八十一章 现代军队第五十七章 纵火神器第二章 战争准备第六十五章 针锋相对第十八章 钳形攻势第八十八章 谈判专家第五十章 独闯龙潭第五十七章 堤下蚁穴第八十一章 现代军队第八十五章 强攻硬打第六十七章 一个弩兵第五十八章 杀出血路第七十九章 决定关头第二十七章 产业规划第二十五章 城下之盟第九十七章 悬崖边缘第十七章 威震世界第八十一章 生离死别第三十五章 艰难团结第十六章 奴隶之死第三章 虎视中欧第八十一章 生离死别第二十三章 血战浮桥第三十六章 舍生忘死第六章 两世兵王第六十九章 一鼓作气第四十八章 再战倒回第三章 战术飞艇第七十七章 轻装上阵第六十七章 初入虎穴第二十六章 心中有魔第四十八章 里加陷落第十一章 生死开拓第五十九章 破釜沉舟第七十二章 空中突击第八十一章 生离死别第一章 临行重托第三十六章 舍生忘死第六十八章 最后时刻第七十四章 外交战略第三十八章 秣兵砺马第三十七章 死有何惧第十五章 铁树开花第七十八章 巴特尔级第二十二章 埃森海战第六十九章 形势突变第五十六章 扫清外围第十二章 琼山屠凶第一章 拖雷监国第五十三章 岗位培训第七十五章 帝王心术第八章 问题重重第三十九章 决一死战第五十六章 对金开战第六十六章 暗中较量第五十九章 同舟共济第九十五章 幸福短暂第五十章 悄然变化第三章 剥茧抽丝第三章 生死归途第二章 斩首战术第八十四章 暗流涌动第七十三章 三虎争食第五十九章 同舟共济第四十八章 策反埽兵第一章 临行重托第十八章 生而何欢第八十九章 归家路长第十八章 大泽生死第二十章 强大益都第五十五章 真的勇士第八章 烫手汗位第六十一章 团长不死第四十章 军事独裁第四十三章 蛮族来了第五十章 独闯龙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