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河西攻略第一弹之红泽

这一夜,曹朋没有在兵营留宿。

他骑着狮虎兽,擎方天画戟,领着两名飞眊,信马由缰于苍茫的草原之上,感受着夜风中的一丝丝寒意。忽而,他纵马奔行,挥戟虚空舞动;忽而勒马横戟,犹如一尊古佛,矗立在草原之上……这一夜,他的思绪显得极为混乱……

河西的未来究竟是什么样子?

或者说,他的未来,究竟是什么样子?

曹朋自己也说不清楚,更多时候是一种迷茫和无绪的感受,充斥在他的胸中

河西,他断然不会交出。

但如果曹操像收回海西一样,将来要收回河西,他又该如何是好?

夜风习习,摇曳牧草沙沙作响。

月光下,河西牧原犹如碧波荡漾,在夜风的吹拂下,泛起碧绿波澜。好静谧的夜,总令得人心旷神怡。曹朋猛然催马,冲上了一座山丘,举目向远处眺望……

他似乎想要看清楚自己的未来,但在夜色中,未来却显得迷蒙而不可见!

不知不觉,天亮了……

曹朋返回兵营时,庞统在韩德的陪伴下,率百骑正要离开。

“友学,有心事吗?”

看曹朋精神有些憔悴,庞统忍不住问道。

曹朋笑了笑,“没什么,士元只管行事,我休息一下就好。”

“那……我告辞了!”庞统在马上拱手道:“多则月余,少则二十日,我必返回。”

“如此,我恭候士元佳音。”

两人在马上拱手而别,曹朋便径自进入大营。

邓范在军帐里,正在和两名检验校尉商议事情,见曹朋走进大帐,纷纷起身相迎。

这两个校尉,曹朋昨天已经见过,所以也不算陌生。

此二人是随邓范而来的部曲,曹朋在昨日已经与二人见过,所以并不算太陌生。

身材瘦高,脸色苍白的男子,名叫贾逵,字梁道,河东襄陵人。据说是家学渊源,其祖父贾习,曾为兵法大家,口授贾逵兵法数万言。贾逵少孤家贫,初为河东郡吏,后守绛邑。建安七年,郭援奉高干之命,联合呼厨泉出兵河东,贾逵坚守十余日,但最终还是被郭援攻破城池,被郭援俘虏。郭援本想要他投降,但贾逵坚决不同意。后绛邑百姓协助,在一高人的帮助之下,从绛邑逃脱。

逃离绛邑之后,贾逵遇徐晃。

又因他善于用兵,所以被派到了邓范手下协助,拜皮氏统兵校尉。

邓范要来河西,于是邀请贾逵同行。而贾逵也欣然应允,随同邓范一起到了廉县……

而另一个高个,名叫尹奉。

他个头比贾逵高,大约在八尺六寸左右,体态魁梧壮硕。

此人是雍州汉阳人,在钟繇入关中之后,举族前来投奔,如今和贾逵一样,也是统兵校尉

。不过,他长于北疆,骑术精湛,故而目前在军中统领骑军……

曹朋摆手,示意三人落座。

而后询问道:“怎样,可商议好了章程?”

邓范看了一眼贾逵,贾逵便立刻明白过来,忙起身拱手道:“回曹中郎,邓校尉刚才说,您不欲治于廉县,梁道也深以为然。不过,中郎不治廉县,廉县亦不可弃。所以刚才梁道与邓校尉商议,廉县必须修缮,而且还要尽力修缮稳固。

毕竟河西与漠北相连,一个石嘴山不足以保证河西周全。

而廉县的位置,又极其重要,且有灵武谷可为掎角之势,形成河西北面第一道防线。

梁道以为,廉县无需全部修复,只需要保证足够兵马即刻。

所以这规模也不用太大,但一定要坚固……梁道刚才建议,可将廉县缩小一半。”

曹朋诧异的看了贾逵一眼,轻轻点头。

“梁道所言极是,就这么办。”

他沉吟一下,又问道:“若我不治廉县,梁道以为,我需要在这里留多少兵马?”

贾逵想了想,轻声道:“梁道觉得,不需要太多兵马。

中郎将大可效仿在海西的兵屯模式,兵农合一,兵牧合一。闲时为农,战时从军。中郎将不但可以获得大量兵源,还能够加强对河西的控制。廉县若缩小一半规模,倒不如变为军镇。中郎将择一地治河西,而后在河西各紧要之地设立军镇,如此一来,羌胡的活动范围必然可慢慢缩小,最终为中郎将完全掌控手中。”

曹朋蓦地一惊。

他觉得贾逵所说的这种方式,似乎和他在海西推行兵屯的形式大不一样。

兵农合一,兵牧合一……倒好像是借鉴了胡人的募兵方式。不过,让曹朋惊的,并不是贾逵所说的这种方式,而是因为这种方式,隐隐有一种熟悉的感觉。

好像在后世,的确有这么一种兵制存在,并持续了很长时间。

叫什么来着?

对了,府兵制!

贾逵所说的这种军镇兵农合一,岂不就是府兵制的雏形?

细想起来,曹操如今推行的兵屯政策,和府兵制颇为相似。所以如果曹朋真的在河西推行府兵制,也不会触犯了曹操的忌讳。毕竟,擅自修改兵制,那是杀头的大罪。曹朋感觉着,以河西目前的情况,倒也适合把府兵制逐步推广起来。

当然了,这还需要更加详细的斟酌和筹谋

曹朋也记不太清楚府兵制的具体内容,只是隐隐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所以,真要是想推广府兵制的话,倒也不急于一时。当务之急,还是要先站稳脚跟。

“梁道所言倒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不过这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去执行,梁道可以先完善这个构想,待时机成熟时推广。以目前而言,我还是会在廉县留下一校兵马,先把廉县军镇营造起来……梁道也曾为政一方,想必对政务也极为清楚,就由你协助严法,你可愿意?”

贾逵闻听曹朋认可了他的主意,心中顿时兴奋起来。

他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的才能,但由于家境不好,背后又没什么靠山,故而在绛邑为政多年,却迟迟不得重视。建安七年,他又丢失了绛邑,使得贾逵心中感到无比悲苦。他希望能有人赏识,但却找不到门路。邓范虽然对他极为尊重,却背景仍略显不足。所以,当贾逵听说曹朋出任北中郎将,而邓范要前往河西的时候,也是主动随行。开疆扩土,是所有大汉男儿梦寐以求的功绩;而最让贾逵心动的,还是曹朋的名声和背景。若得曹朋看重,贾逵也就算有了出头之日。

君不见,昔年追随曹朋的人,最差如今也是一个都尉。

更不要说甘宁这等人物,已独领一军,渐渐成为军中的悍将。

甘宁有真才实学不假,但如果他没有跟随曹朋的两载光阴,恐怕也难得曹操重视。

曹朋说的很有道理,他现在所要做的,是站稳脚跟。

在河西推广屯田,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这里没有盘根错节的豪族,而是羌胡肆虐之地。许多地方,都属于无主田地,早已经荒芜。只要能站住脚跟,才可以进行下一步计划。对付那些羌胡,即简单又复杂……胡人无信义,单纯的怀柔不可取;胡人性剽悍,一味的打压,也不是办法。软的一手要有,硬的一手也不可或缺。总之,这刚柔之间的平衡点,并不好掌握,需要仔细的揣摩。

贾逵所要做的,就是先在曹朋心里留下印记。

他也知道,曹朋的大队人马还没有过来……

一俟曹朋那些亲随亲信到达河西,他再向上前,可没那么容易。

曹朋,看着贾逵,也不可避免的露出欣赏之色。

只是曹朋并不知道,他眼前这个年轻人,也是个历史上颇有名气的角色。贾逵自身在曹魏最后做到了关内侯的爵位,政绩和战功都极为不俗。而他的儿子,则是篡魏帮凶贾充。同时,他还有一个极为有名的孙女,便是那一代皇后,贾南风。

不过,贾逵如今方二十四岁,比曹朋也仅仅大了两三岁而已。

加之他少孤家贫,所以至今仍未娶妻。现在,他到了曹朋手里,未来会如何?

只怕谁也无法说清

“中郎将,卑职有一言,不知当不当讲。”

“次曾但说无妨。”

尹奉站起身,插手行礼道:“卑职幼年时,曾随先父来过河西。当时我们到过一地,名为红泽,距此地约三百里,至休屠泽也不过两日一夜便可到达……那里土地肥沃,适合耕种。据先父后来说,那本是河西屯军重地,只因后来羌狄造反,才使得红泽随之荒芜……当年在红泽的屯民,已大部分离开河西,返回故里。不过尚有一些遗民留在那里,而且与当地的休屠各人相处的极为融洽。”

“休屠各人?”

曹朋听罢,眼睛不由得一亮。

东汉时,并州凉州幽州号称苦寒之地,但同时也是盛产精骑之地。

休屠各又称屠各,是汉末极为著名的一支骑军,号屠各胡骑。休屠各人被称之为杂种胡骑,世居休屠泽。西汉初年,武威本是休屠各王的属地,所以在后来,便以休屠各而呼之。不过,休屠各匈奴虽然也是匈奴人,但是和南匈奴人并无关联。后世曾有人言及五胡十六国之一的匈奴皇帝刘渊属于休屠各匈奴,但并无任何记载。休屠各匈奴自西汉以来,便属于归化匈奴,与汉室颇有联络。

当年董卓入雒阳,身边就有屠各精骑跟随……

曹朋对河西的了解不算多,却也听说过屠各精骑的名号。据说,在这河西地区,颇有几支精骑能征惯战。屠各精骑,烧杂种羌(也就是烧羌),武山狄,等等,这都是河西极为有名的骑军锐士。曹朋疑惑的看着尹奉,有些不太明白,他为何单独提起这休屠各人?

尹奉说:“休屠各人一直仰慕我大汉朝廷,故而与汉人相处非常融洽。

红泽休屠各人的首领,名叫梁元碧,与我汉人极为友善……卑职刚才听中郎将说,要另寻治所。所以卑职觉得,与其四处寻找,倒不如把治所就置于红泽……当年朝廷曾在红泽建红水城,只是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完工,但根基犹存。

中郎将在红泽设治,不但可事半功倍,更在河西迅速站稳。”

“有这种事?”

曹朋心中大喜,“那红泽有多少汉人?”

尹奉想了想,摇头苦笑道:“这个卑职就不是很清楚了!不过若按当年我所见到的规模,红泽地区的汉人应该也有数万人之多……或行商塞北,或耕种当地。”

数万人吗?

倒也颇令人心动!

要知道,曹操虽迁八千户于河西,也不过三四万而已。

若算上红泽这数万人,倒也勉强可以行事……不过,曹朋还有一个疑问

“我听说,休屠各人因休屠泽而名,本不在红泽,何故又离开家园?”

“这个……”

尹奉也说不太清楚。

一旁贾逵道:“说起休屠各,我倒是听说过一些事情。”

“哦?”

“如中郎将所言,休屠各本世居休屠泽。不过,自初平以来,羌胡势力日渐增强。特别是现今的羌王唐蹄,极为好战,吞并了许多羌胡,迫使休屠各人不得不离开家园。唐蹄麾下,有雅丹、彻里吉、越吉、蛾遮塞,烧戈等一干悍将豪帅,气焰嚣张。休屠泽如今好像就是唐蹄帐下六大豪帅之一的蛾遮塞所盘踞……”

也是个没落部族!

反正在曹朋的印象里,五胡十六国中,似乎没有休屠各人出现。

也就是说,当五胡乱华之际,休屠各很有可能已经被羌人或者匈奴人、鲜卑人所吞并。

“若是这样,却可以和休屠各人接触一下。

对了,那休屠各王叫梁什么来着?”

“回中郎将,梁元碧。”

“恩,次曾与休屠各胡人当中,可有能在梁元碧帐下说得上话的人呢?”

尹奉连忙道:“休屠各人最敬重勇猛豪士。

我有两个朋友,都是凉州人,常年与这些胡人接触,倒是和休屠各人有些交情。”

曹朋心里一动,似乎明白了尹奉的真实意图。

“你那两个朋友叫什么?”

“一个是安定郡人,名叫梁宽;另一个与我是同乡,名叫姜叙。

此二人有万夫不挡之勇,更精擅骑射。中郎将若同意,我可立刻与他们取得联系。”

“立刻?”

曹朋一笑,看着尹奉。

尹奉的脸一红,轻声道:“梁宽和姜叙,如今就在红泽。”

曹朋不由得哈哈大笑,“次曾,我就知道会如此。

不过,若你那两个朋友有真本事,你大可将他们带来便是,何必如此拐弯抹角?

你去告诉你的朋友,就说让他们与梁元碧联系,就说我三日之内,必前往红泽,拜访休屠各王。若红泽果真如你所言,适合设立治所,那我就治于红泽有何妨?”

手机阅读:

发表书评:

第642章 虎豹如风第2章 生逢建安元年第248章 青梅煮酒(三)第661章 荆南(二)第286章 贾诩归降第525章 绯闻第227章 亲戚?第213章 陈登出兵第688章 置身事外第335章 活色生香第599章 夺宛城第558章 南阳太守第162章 班春第522章 福纸第146章 此仇不报非君子第346章 刘备入荆州第6章 大丈夫当杀人(三)第694章 赵娘子第311章 延津大撤退(五)第46章 宛城之选择第18章 父子夜话(二)第580章 祖宗法度第380章 宿命相逢第726章 曹操称帝第541章 唯才是举第一弹第535章 江水如龙第387章 病虎与恶狼第345章 颍川访友第374章 寸步不让第688章 置身事外第340章 曹冲拜师第649章 负荆请罪第690章 推心置腹第91章 做一辈子兄弟第644章 乱战第547章 冢虎今何在?第273章 命案迭出第412章 河西第二弹(一)第321章 张合第373章 寻衅第372章 不择手段第9章 风雪夜来人(二)第461章 凉州乱(九)第277章 中山苏氏第379章 鲜卑第108章 三喜临门(三)第219章 燕人第599章 夺宛城第431章 凤鸣滩大捷第431章 凤鸣滩大捷第519章 疏离第84章 名,妙不可言第467章 凉州乱(完)第486章 凉州大决战(五)第220章 初会刘玄德第153章 还没有结束第501章 生子当若小曹贼第280章 孰对孰错第109章 养成计划第二弹第17章 谁比谁高贵(五)第657章 赤壁不复第129章 雷霆手段第384章 河西攻略第一弹之西凉悍将第522章 福纸第194章 海陵尉第195章 驻马东陵亭第353章 悲愤诗第393章 一直在等你!第106章 三喜临门(一)第567章 南阳之大贤第410章 建安八年人口贩卖计划!第299章 斩颜良第296章 都亭候足矣第694章 赵娘子第132章 夏虫不可语冰第317章 延津大撤退第216章 狙击张文远第195章 驻马东陵亭第380章 宿命相逢第80章 疑窦丛生第148章 大地震之商屯(一)第327章 冲冠一怒第28章 荆襄豪门第366章 匈奴,匈奴(一)第196章 恩义第471章 谁为姑臧令?第455章 凉州乱(三)第282章 李文成初献策第276章 真相,初显端倪第69章 仇人第106章 三喜临门(一)第560章 张菖蒲第266章 出招第172章 丹阳一夜第307章 延津大撤退(一)第342章 一山不容二虎第438章 河西第三弹(四)第78章 初会第191章 莫欺少年穷第69章 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