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章 海外来客

过了十五,邓稷和邓芝动身前往许都。

同时,曹楠也开始收拾,准备和邓稷一同前往东郡。不过,她把邓艾留在荥阳,继续跟随曹朋就学。孩子毕竟已经大了,有了自己的主见。邓艾不愿意去东郡,而选择了留在荥阳,只因为他觉着留在荥阳,可以学到更多东西。言语之间,已透出了一丝小大人的模样……

邓稷最终是否劝谏成功?

曹朋并不是特别清楚。

不过从许都传来的一系列举措来看,曹『操』动心了。

建安十一年二月,曹『操』命徐晃率部突袭,攻取了壶口关。而这个举措,也许在他人眼中看来无关紧要,但是在曹朋看来,曹『操』确实采纳了邓稷的意见。而接下来的一系列举措,更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

建安十一年三月,张辽自渤海郡跨滹沱河,进驻参户亭。

同月,乐进率部,兵临高阳,而张燕则从北平县换防,屯驻葛城,呈三路进击之势,虎视幽州。

只不过,这种兵马的调动太过于普通。

在建安十年中,不知上演过多少次……

许多人仍坚持认为,曹『操』的目标是并州,而非幽州。原因非常简单,徐晃屯驻壶口关,而曹仁兵进通天山,其兵势已显『露』峥嵘。就连高干,也显得格外紧张,向刘豹借来两万匈奴兵,并集结三万乌丸突骑,再加上并州三万兵马,共八万大军,做好与曹军决一死战的准备。

与此同时,袁熙请辽东乌丸突骑,向并州移动,随时准备支援。

一场大战,即将拉开序幕。

随着时间的推移,局势已一触即发。

铁庐里,一座高炉,烈焰熊熊。

火红『色』的铁汁,顺着高炉的出口流出来,迅速填满了模具。

曹朋在打铁炉前,赤膊轮锤,叮当之声,不绝于耳。庞德等人则在一旁帮忙,或是拉动风箱,或是在准备淬火『液』,铁庐中忙成了一团。曹朋箭步而立,沉甸甸的大锤,随着他手臂的舞动,忽快忽慢,颇有节奏。身上的肌肉,随着他每一个动作,而产生各种各样的颤抖,透出一股子雄浑阳刚之美。火焰,熊熊,而打铁炉上,一口略带弧形的钢刀,渐渐成型。

东汉时期,所造出的各种刀具,多以直刀为主。

而曹朋如今打造的这口刀,却是带有一个奇异的弧度,看上去颇有些古怪。

刀胎上,裹着一层黑乎乎,特制而成的泥土。是曹朋经过一年时间,才调制而成的覆土。『露』出刀刃部分,经过反复锻打之后,进行淬火处理。当然,淬火『液』,也是经过特殊的方法调制。

“水淬火,速度最快,硬度较高;油淬火,速度较慢,硬度偏低;而风淬火,速度最慢,硬度最低。关键是要看你需要打造什么样的兵器,而后进行选择。当刀胎火红时,若没有全部投入水中,只有局部浸水,那么未入水的部分,会因为缓慢降温,而产生不同的硬度。

这叫做局部淬火!”

曹朋小心翼翼,夹起刀胎,慢慢放入水中。

而后抬起头对周围的匠人道:“我用覆土包裹,其实就是一种局部淬火的手段。

你们看,覆土部分的刀身,因覆土隔离,就如同未投入水中一样。一把直刀,在经过局部淬火后,人口的硬度、体积都会增加,于是就产生了刀背反向弯曲的效果,增强了刀的切割力。

大家,都看明白了吗?”

众匠人齐刷刷点头,也有一些人,摇头表示还不太清楚。

曹朋把铁锤交给一个匠人,让他继续锻打。

而他则从蔡迪手里接过一块湿巾,擦了擦脸上的汗水,笑呵呵的说:“不明白没有关系,多试炼几次,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诸位都是这工坊的大匠,今日我将这覆土烧刃的办法告诉大家,也是希望诸位能造出更好的兵器。这种刀,我取名为‘小横刀’,随着各位技艺熟练,咱们再进行其他兵器的打造。但是有一点,我今日告诉大家的这些东西,不可以告知任何人,即便是工坊里的朋友,亲戚,乃至于儿子父亲,都不可以!若被我知道是谁走漏了风声……”

曹朋冷笑一声,“后果自负!”

“当然了,大家好好用工,我也不会亏待各位。

郭监令已经向朝廷呈报,将会在工坊中设立等级。只要能达到了要求,每个月就可以拿到额外的补贴。具体的实施办法,大概要在年底才能出来。所以,还请诸位多多演练,待到明年开春,除了可以拿到固定粮饷,还能获得补贴。相信不久将来,大家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我等,必尊公子教诲!”

十余个匠人,同时拱手高呼。

曹朋将这等技艺公开,让他们自然格外开心。

说起来,这些人在河一工坊,也快十年了。从曹汲开始,他们便在工坊中做工,算得上是曹氏亲信。不论是之前的曹汲,还是而今的郭永,待他们都极好。至于曹朋,虽是待罪之身,但却是享誉当今了名士。一个高士,愿意教授他们吃饭的技艺,匠人们怎能不感恩戴德?

曹朋软硬兼施,警告了众人之后,便让他们留在铁庐中讨论和练习技艺。

他披上衣服,迈步走出了铁庐,直奔官署公房而去。

庞德等人也穿戴整齐,紧随曹朋身后。一进公房,就见郭永正在整理帐表,看上去格外忙碌。

“丈人,可要我帮忙?”

郭永抬起头,笑呵呵的一摆手,“这些事情,那用得阿福你亲自来做?

不过是一些数目的整理,基本上已经清楚。这开春到现在,才四个月的时间,咱们就完成了去年近七个月的任务。本来单只是这三十万支曹公矢,就足够头疼。而今,却是绰绰有余。

呵呵,多亏了阿福那流水之法,才获得如此奇效。”

说着,郭永把算盘推开,站起来,拉着曹朋坐下。

“小肜和小林可好?”

开春以后,曹朋再获一子一女。

不过这一次,黄月英产下一女,而夏侯真则生下一子。

女儿名曹肜,取意快乐融融;而夏侯真的儿子,取名曹林,则是因他五行缺木,故而以双木代之。同时,郭寰又怀上了身子……曹朋越来越感觉到,如果继续留在荥阳,只怕要变成种马。这才一年时间,就有了三个孩子。若三年期满,岂不是儿孙满堂,着实有些头疼。

前世,一人只生一个好!

今生,确是儿女成群……

虽说当时也很快乐,可一想到将来,曹朋也暗自发愁。

这许多儿女,不知要『操』碎多少心思。曹绾方四岁,就显得极为活泼,在家中犹如一个小公主般的受到宠爱;曹阳三岁,是曹绾的小跟屁虫,整天跟着姐姐,倒也显得是无忧无虑……

每次回家,都要挨个的逗弄。

少了谁,都不太好。

有时候这逗弄孩子,比打仗还辛苦。

特别是当孩子众多的时候,更是令曹朋头疼。

“蔡大家,快到了吧。”

“嗯,据说已到了临洮,估计很快就会抵达荥阳。”

“都收拾好了?”

“母亲和洪婶子盯着呢,想来不会有差池。”

在经过蔡贞姬一番劝说,年后更亲自前往武威说项之后,蔡琰终于决定,从武威迁来荥阳。

曹朋自然很高兴。

而张氏等人,也表示了欢迎。

说起来,蔡琰还是曹朋的救命恩人。当初曹朋杀韦端,激怒了关中士族之后,若非蔡琰挨个拜访,请皇甫坚寿、卫觊和杨彪等人出面说项,恐怕那事情,也不会那么快便落下帷幕。

当然了,卫觊等人出面,并非没有好处。

比如朝那皇甫,通过河西郡,走通了漠北商路。他们通过贩卖陶器和丝绸,而换取大量的财富。而在去年时,当听说河西郡和武威郡准备推行桑基鱼塘和果基鱼塘之后,皇甫坚寿立刻派人前去商议,在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之后,步骘将朝那皇甫家的田地上,也进行了推广。

以目前的状况来看,这桑基鱼塘,成绩显著。

若实施得当,皇甫家会大获其利。

而卫觊则通过曹朋,获取了福纸楼在长安与河东两地的经营权。

曹洪也参了一腿,可依旧万分后悔。当初曹朋邀请他的时候,他没有跟进……而今眼见这福纸楼的出现,利润滚滚,不管是钟繇还是陈群,包括孔融等人,都赚了个盆满钵满,眼红至极。所以卫觊一说要在长安开设福纸楼,曹洪二话不说,硬生生从卫觊手里挖走了三成股份。

为此,卫觊也是气得破口大骂。

好在河东的福纸楼,没有曹洪参与的份儿!

这也是曹洪万分失落的原因。他有心找曹朋,想要『插』上一脚,但一想到颍川钟陈两家,还有孔融那老东西,曹洪也只能罢休。他已下定决心,若曹朋再要搞什么事情,他定毫不犹豫的加入。这一年下来,他少赚了至少有万贯家财。以至于每次派人回许都,都要到荥阳看看。

总之,是皆大欢喜。

曹朋通过福纸,化解了和关中士族的矛盾。

但如果没有之前蔡琰的调停,断然不会有这样的结果。

蔡贞姬受羊续之托,请蔡琰返还中原。

可不成想,蔡琰开始是坚决不肯。后来没办法,蔡贞姬亲自前往武威,劝说蔡琰改变主意。

毕竟是姐妹,这亲情牌一出,蔡琰也不由得心动。

只是,她不愿去泰山郡。

虽然说蔡贞姬在那里,却毕竟不是自己的家。于是,蔡贞姬就告诉蔡琰,父亲当年在荥阳,曾留有一块田产。如果姐姐不愿意去泰山郡,可以到荥阳郡定居。田产就位于鸿沟水南岸,在敖仓附近。环境很优美,也很幽静。距离洞林寺不远,往虢亭,也不过一两个时辰。

蔡琰,不由得心动。

圉城老家,早已经成了废墟。

特别是黄巾之后,连蔡邕都不愿意回去。

但荥阳嘛……

听上去好像不坏。

女儿蔡眉,一天天长大,快十岁了。

难不成真的一辈子呆在西北受罪吗?虽然说,西北将来一定会发展的很好,却终究远离中原。

蔡琰有着很浓重的中原情节,内心里也想要回转中原。

可之前考虑到儿女,她没有回去。

而今,儿女逐渐长大。

蔡迪更随曹朋,前往荥阳。

一两日或许还好,可一年过去,终究有些思念。

所以,蔡琰最终下定决心,回转荥阳定居。反正是父亲的田产,若空置在那里,也是浪费。

殊不知,那田产根本不是蔡邕所置。

而是羊续让人,以蔡氏之名,在荥阳置办下来。并通过荥阳太守王植的关系,将田产归于蔡邕名下。这种事情,办起来也不难。首先,那田产并非屯田之地,有些荒凉;其次羊衜在司空府做事,官拜司空曹掾。只凭这个关系,王植也不会拒绝。更何况是真金白银的购买?

总之,一切就是这样,神不知鬼不觉,连曹朋也不太清楚。

以至于曹朋听说蔡琰要来的消息后,还专门去了一趟田庄,查看了一下周围的状况。包括他在内,也认为这田庄,是蔡邕置办,还连连称赞,蔡邕的眼光好,选了一块风水宝地。

黄月英早就听说蔡琰之名,自然欢喜。

才女对才女,就好像天才之间的关系一样,会产生惺惺相惜的感觉。更何况,蔡琰救过曹朋,这救命之恩,他也是万分感激。至于步鸾三女,和蔡琰早就认识,听说蔡琰来,当然是非常高兴。只有夏侯真,那女孩子天生的敏感,让她感觉到有些古怪。只是她不好说什么,毕竟蔡琰救曹朋是事实,她又如何阻止?人家住的是老爹留下来的田产,怎好去指手画脚?

总之,蔡琰将至的消息,让曹府上下,都忙碌起来。

郭永也是随便问了一句,便岔开了话题,和曹朋聊了一会儿覆土烧刃的事情。曹朋见郭永公务繁忙,也不好久留。聊了一会儿之后,他起身告辞。工坊一切步入正轨,而曹朋有属于那种特权人士,根本没人过问。所以,到中午时,他便离开的工坊,带着人,返回家中。

还没进门,就看到门口有一队军卒。

看装备,似乎是虎豹骑。

他感到有些奇怪,下马正要过去。就见姜冏从大门内匆匆走来,见到曹朋,连忙上前行礼。

“公子,许都有使者前来,请公子立刻前往许都。”

第662章 荆南(三)第291章 河北四庭柱第698章 汉军来了!第173章 梁上君子第160章 双姝(续)第451章 食货志第225章 遥想奉先当年第299章 斩颜良第344章 喜事登门第76章 家臣第564章 相逢一笑泯恩仇第652章 两个选择第705章 论道第399章 说曹朋,曹朋到!第317章 延津大撤退(十一)第235章 老妪第381章 北中郎将第350章 男人,真难!第106章 三喜临门(一)第438章 河西第三弹(四)第644章 乱战第142章 胆大包天(上)第117章 悍匪雷绪第285章 再会汉家犬第396章 乱(一)第18章 父子夜话(二)第165章 初闻东城鲁氏第294章 玄德何以证明?第489章 凉州大决战(八)第277章 中山苏氏第400章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第716章 辽东乱(中)第439章 河西第三弹(五)第329章 官渡战事起第23章 火神歌(二)第576章 幽州之战第210章 百骑突击第200章 邓芝第535章 江水如龙第478章 云动(五)第89章 曹二代vs皇二代第366章 匈奴,匈奴(一)第266章 出招第545章 不知天地,焉论天下?第696章 恩怨情仇第346章 刘备入荆州第15章 谁比谁高贵(二)第201章 水攻第307章 延津大撤退第352章 孟德相召第365章 周良第104章 河一工坊第503章 惊怒第666章 益阳之战(二)第593章 连环计第279章 李中郎第427章 凤雏初鸣(二)第452章 建安九年第436章 河西第三弹(二)第22章 龙形搜骨(二)第201章 水攻第75章 赌第163章 云山米行第26章 拳名太极(一)第63章 武卒已死第538章 尔一轻浮子第160章 双姝(续)第344章 喜事登门第135章 谁赞成,谁反对(三)第665章 益阳之战(一)第689章 西北风云再起第376章 瘦马大黄第534章 南阳太守第497章 凉州大决战(十七)第254章 汉时雒阳城第34章 义阳武卒(四)第375章 叼羊第521章 吕氏女虎第352章 孟德相召第273章 命案迭出第535章 江水如龙第462章 凉州乱(十)第191章 莫欺少年穷第617章 圈套(一)第253章 葛仙翁第412章 河西第二弹(一)第728章 自毁长城第700章 定风波第685章 曹朋家事第260章 学做人第386章 河西攻略第一弹之红水集第230章 虓虎归天第276章 真相,初显端倪第431章 凤鸣滩大捷第208章 第一日第697章 愿为红颜弃前程第87章 家事国事天下事第490章 凉州大决战(九)第335章 活色生香第562章 马氏五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