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8章 自毁长城

郫县,府衙。

夜已深了,府衙内灯火通明。

诸葛亮法正彻夜未眠,黄忠严颜赵云等人,更是严阵以待,在大堂内徘徊。

“启禀两位军师,他们退了!”

郭奕走进厅中,如释重负般向众人禀报。

这也让厅内所有人,都长出一口气。

‘他们’,是曹军。不过并非曹朋的手下,而是西川一干降将,如张任冷苞等人。同时,张郃所部兵马,在神不知鬼不觉中,出现在郫县和绵竹之间,隔断了驻守绵竹大将郝昭的路途。如果郝昭出兵,必然会在第一时间,遭遇张郃阻击。而这一连串的行动,无不刺激着众人神经。

诸葛亮说:“此必是针对公子所为。”

“那怎么办?”

沙摩柯立刻就急了,“我这就点起兵马,杀进成都,将公子解救出来。”

“沙沙,休要莽撞。”

法正连忙阻止。

“你这时候若动,也就坐实公子罪名,则公子必死无疑。”

“可是……”

“你莫担心,公子早就猜测到了这一天会来,所以早有准备。此次公子在成都,有惊无险,必无大碍。不过,怕公子再难继续滞留于益州了。”

法正和诸葛亮两人的阻拦,以及黄忠与严颜的劝说,总算是稳住大家情绪。

随着曹军退走,所有人都松了口气。

诸葛亮仿佛自言自语道:“公子已化险为夷,不过十天之内,咱们也将启程离开。大家都去准备一下吧,用不了多久,咱们也该离开了……”

是啊,曹朋已经走了!

诸葛亮这些人,也就没有必要,继续留在益州。

不过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事情,无人知晓。所有人的心头,都沉甸甸,有一种压抑感觉。

真的是狡兔尽,走狗烹吗?

正春暖花开好时机,山花烂漫。

凉风徐徐,拂在身上,格外舒适,总令人精神振奋。

曹彰阴沉着脸,显得很不高兴。

倒是曹朋看上去很轻松,一路竟似在游山玩水般,显得格外逍遥自在。

“太子还在生气?”

见曹彰不高兴,曹朋笑了,“这春色正美,何故闷闷不乐?这次咱们离开巴蜀天府之国,下次就不知何时才能再来。入川时,未能欣赏美景,此时欣赏,倒也正是好时候。你看,那漫山春色,何等的动人。”

“四哥,这件事真不是我所为。”

“我知道。”

“父皇他……”

“子文,慎言……你而今是太子,也是这大魏朝的继承人,说话时要三思才好。陛下如此作为,是为你好,也在情理之中,没什么好生气。

你我相识,已有多年。

从师生开始,直到而今手足。

你的心思我很明白,这个情,我也记下了……只是这关乎国体大事,陛下谨慎很正常。换做是我,说不定也会如此,你莫要再去责怪陛下。

你为储君,当多留意国事。

而今西川已定,荆襄也逐渐恢复元气。水军历经近五载光阴,想必也有了一战之力。我想,收复江东,不过早晚,到时候陛下必然会以太子为主帅,征伐江东。你与其在这里生气,倒不如好生琢磨,如何打江东吧。”

要征伐江东吗?

曹彰顿时兴奋起来……这家伙果然是个好战的性子,一听打仗,立刻没了先前的表情。

人群中,黄权刘巴郑度三人则默默的观察着。

三人相视一眼,无奈苦笑。

曹彰对曹朋的依赖,而曹朋对曹彰的了解,都不是他们三人能够清楚。

这曹朋,若品行好时,可为栋梁;若品行差时,必祸害甚大。

可两人之间的关系,又不是他们可以挑拨。

曹朋现在虽手中无一兵一卒,若要取他三人性命,也易如翻掌。三人私下里,不约而同做出了决定:可以与曹朋交好,尽量不要去招惹……对曹朋,要防备,但不能使曹彰知晓,否则必然会惹来杀身之祸。

但愿得这位曹‘大将军’,能如他在陋室铭和爱莲说中所写的那样,是一个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品德高尚的人物。否则,太可怕了!

“四哥,此次回长安,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

曹朋骑在马上,听曹彰如此问,突然勒住马,用马鞭遥指前方山岭。

“我记得那山上有一座亭,站在亭中欣赏景色,极美。

这时候,正是桃花盛开时节,子文何不与我一同登山,欣赏一下景致呢?”

正晌午头,阳光也很烈。

曹朋突然改变了对曹彰的称呼,让曹彰先一怔,旋即醒悟过来,忙使人在前方山脚下驻营。

“公衡、子初、伯年,你三人也一起来吧。”

黄权三人一怔,旋即点头,躬身应命。

在安顿好后,众人沿着山间小径,登上了这座不知名的山岭。孙绍和邓艾两人捧着茶具,在大家都走进小亭之后,两人在亭外生活,烹茶。

茶香弥漫山间,合着那山风,令人心旷神怡。

“陛下登基,而丞相一职,随着出缺。

陛下在时,君权必盛,但……自有汉以来,相权始终是一大隐患。子文他日在朝,还需对此多加留意。我以为,君权至上,相权不可以过大。而今朝中制度,相对混乱,令出丞相府,少不得将来,会出现动荡。”

曹朋这番话,直指曹彰弱点。

曹操是一个个性极其刚强的人,他活着,则相权必弱。

可是曹操身体一直不好,很难说还能坚持多久。而曹彰性情也很刚强,却又有些柔弱。比如在处理吴懿的事情上,就显得不太利索。他在位时,也还好……但如果曹彰去世,谁又能保证日后相权不会再次做大?

君权至上,但需要节制。

相权,始终是一种辅助手段……曹朋一番话,直指而今的政治制度。

一旁黄权等人听得,也是颇为赞同。

“此前,文若他们搞出来了一个九品官人法,甚好!

然则再好的律法,也需要合适的人推行。而今官制混乱,职权混淆,并非一件好事。这段时间,我在郫县和孝直孔明,也有讨论这件事……我想出一套官制,不过还需要再推敲,如此一来,则可以职权清晰。”

曹彰闻听,顿时来了兴趣。

“四哥,愿闻其详。”

曹朋笑了笑,招手示意邓艾取来一本册子,递给了曹彰。

“这里面是我的一些想法,子文可以拿回去作为参考。

必要时,可与公衡子初伯年三人商议讨论。公衡子初伯年,皆为人杰,是智谋高深之辈。子文将来要多多向三位请教,必然能获益甚多……”

曹朋说着,突然轻轻叹了口气。

“至于我这边,子文回长安后,休要再管。”

“啊?”

曹朋拍了拍他的肩膀,起身走出凉亭。

他带着孙绍和邓艾走了,却留下曹彰几人,相视默默无语……曹朋所书的官制,是参考后世明代阁部制度而成的法规。这套制度是否完善?很难说的清楚……就像他说的那样,在完美的制度,也要合适的人选执行。也许在这世上,根本就没有真正完美的制度,只有合适的人选。

曹朋可以想出来,此行返回长安,恐怕在短时间内,再也无法离开……亦或者说,曹彰一日不登基,他就难有出头之日。

正如他所猜想的那样,抵达长安后,曹操并未召见他,而是让他在那座修建得美仑美奂的新武侯府中等候召见。名义上,曹操拜曹朋为骠骑大将军,可实际上,已经罢免了他的兵权,犹如软禁一般,把他关在侯府之中。

随后,曹操又把无当飞军调走,前往荆南。

沙摩柯任长水校尉,王平任步兵校尉,留守长安。

本来,曹操对黄忠严颜赵云三人也有任命。不过三人却推辞拒绝,在新武侯府安顿下来。法正和诸葛亮,也一起住进了新武侯府,算是一同囚禁。

而郭淮,因征伐西川之功,拜射声校尉。

此外还有孙绍,拜荆南大行府少督……孙绍不愿任职,却被曹朋劝阻,让他前往武陵。孙绍无奈之下,只得同意。

曹朋,要倒霉了?

长安城中,顿时议论纷纷。

否则,以曹朋的功勋,加上曹操对他的喜爱,怎可能出现这种事情?

不过又不像是倒霉……若真被问罪,断然不会如此。

虽说曹朋官职罢免,但爵位犹在。特别是他对河西郡的掌控,以及并州大都督邓稷,也没有受到任何影响。甚至曹朋自己,时常会带着他的白驼兵与飞驼兵,出城操演……曹操对此,也从未有过任何的表示。

建安十七年入秋,曹彰以副丞相之职,拜大将军,奉命驻扎荆南,整日操演兵马,做出与江东决战之态势。一时间,烽烟四起,天下人为之惶恐。

曹操终于要对江东用兵了?

江东上下,人心惶惶……而最使孙权头疼的,莫过于孙绍突然出现。

当年大乔夫人带着孙绍兄妹突然消失,令得孙权紧张不已。不过后来,乔夫人一家音讯全无,倒也让孙权渐渐放下心来。可而今,孙绍再一次出现。

而且是以荆南少督之身份出现,令孙权如何不紧张?

他一方面在调兵遣将,另一方面则疑神疑鬼。特别是对周瑜,孙权更是谨慎提防。毕竟周瑜和孙绍的关系太深了,是孙绍的姨父,更是孙策的连襟。孙权对周瑜本就有些提防,现在孙绍出现了,他对周瑜更就更加忌惮。

十七年末,孙权突然罢周瑜水军都督之职,任马达接掌水军。

此令一出,江东上下为之哗然。

许多人急忙上书,请求孙权三思而行。

周瑜经营水军多年,战功显赫,对于曹魏的威慑力,无比巨大。现在孙曹要开战,你把周瑜给撤了,岂不是自断一臂吗?那马达虽然也有本事,可毕竟比不得周瑜威望。鲁肃急急忙忙从丹阳赶赴建康,劝说孙权莫自毁长城。殊不知如此一来,孙权对周瑜的忌惮,又加深几分。

这里是周瑜的家乡!

时值三九,北方大地千里冰封。

舒县的气温很低,弥漫在空气中的水气,更多了几分刻骨寒意。

周府卧房中,摆放着几个火盆。

炭火熊熊,驱散了屋中寒意。

周瑜躺在榻上,气色显得有些不太好。自从被免去了水军大都督之后,他心中郁结,闷闷不乐,随后便病倒在榻,病情也始终得不到好转。

小乔夫人捧来药水,劝说道:“公瑾,把药吃了吧。”

周瑜挣扎着坐起,将那黑色的药汁喝下去,而后忍不住嘀咕道:“真苦!”

小乔则幽幽叹了口气,在一旁坐下。

“夫人,可是有话要说?”

小乔抿着嘴,半晌后低声道:“公瑾,可是怪伯文吗?”

周瑜脸色微微一变,却没有回答。

良久,他开口道:“当年伯符故去,我见绍年纪小,恐他无法担当重任,于是与子布商议后,假伯符之命,使主公继位。毕竟那时候,主公已展露才干,可为明主……若当时绍继位,只怕江东,少不得要动荡。”

“啊?”

小乔闻听,失声惊呼。

她这是第一次听周瑜说这件事,不免感到惊骇。

“夫人,可是被吓到了?”

“不,只是有些,有些,有些……”

小乔实在不知道,该怎样才能表达出他此时此刻的心情。

周瑜则是一脸的苦涩,轻声道:“这,却怪不得你!事实也证明,我当时选择并没错,主公远比小绍更适合这个位子。不过我也知道,他对小绍颇为忌惮……所以我只好冷漠相对,不敢与小绍,有半分的亲热。

哪料到,小绍他居然……”

“公瑾,这怪不得你!”

小乔见周瑜情绪低落,忙开口劝说。

周瑜,笑了!

“此前我还在高兴,笑那曹朋功勋卓著,到头来免不了那狡兔尽,走狗烹的命运。可没想到一转眼,就轮到了我。这也许就是当初我辜负伯符的报应,报应啊!”

小乔夫人,不知如何劝慰。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脚步声。

紧跟着就听人敲响门扉,小乔夫人顿时大怒,“什么人?跑来打搅?”

“夫人,是我。”

门外人连忙道:“大都督可有休息?”

周瑜一怔,忙撑着坐起来。

“可是周南?”

“正是!”

“进来吧……”

周南是周瑜的家将,也是跟随周瑜多年的老家臣。

门开了,周南走进屋中,单膝跪地道:“大都督,建康有消息传来……主公罢会稽太守贺齐贺公苗太守之职,并将其捉拿下狱,等候处置。

程普黄盖两位老将军一力阻止,却未得主公同意。

两位老将军一怒之下,挂印还富春去了。”

周瑜闻听一怔,顿时脸色大变。

“你说什么?”

“主公将贺公苗打入大牢,程普黄盖两位将军,挂印离去。”

周瑜不由得大叫一声,“主公,错了!”

只觉有一股气在胸中郁结,周瑜忽然间喷出一口鲜血,便一头栽倒在榻上。

第687章 封王第68章 郎陵第223章 只为那娇憨笑靥第5章 大丈夫当杀人(一)第181章 绾青丝(二)第537章 三荐第585章 羊衜第296章 都亭候足矣第250章 天下文章一大抄第296章 都亭候足矣第701章 斩将夺旗者,常山赵子龙第508章 曹公问策第194章 海陵尉第289章 举贤何需避亲第707章 建安十五年(续)第438章 河西第三弹(四)第527章 初论江东第256章 唇枪舌剑第656章 赏梅煮酒,再论江东第574章 荆州事,荆人治第240章 生擒第25章 洪娘子之请第637章 虎豹骑第203章 论战第591章 邓氏幼麟第392章 命案第443章 粽子美人(一)第518章 疏离第215章 奇兵第286章 贾诩归降第179章 指点迷津第695章 拂晓刺杀第105章 虎豹骑第554章 险死还生第442章 大场面!!!第572章 南阳之故交第151章 大地震之商屯(四)第489章 凉州大决战(八)第192章 锦帆随行第648章 为皇叔最后一谋第287章 一篇檄文引发的血案第315章 延津大撤退第679章 托妻献子第212章 声东击西第647章 迫降第497章 凉州大决战(十七)第523章 文化暴利第680章 东不羹第485章 凉州大决战(四)第248章 青梅煮酒(三)第461章 凉州乱(九)第31章 义阳武卒(一)第732章 噩耗第147章 祖水河畔论英雄第314章 延津大撤退第89章 曹二代vs皇二代第202章 曲阳第100章 宿卫之责第443章 粽子美人(一)第519章 疏离第678章 开府仪同三司第611章 生死一线间第382章 河西攻略第一弹第227章 亲戚?第138章 下邳第451章 食货志第134章 谁赞成,谁反对(二)第26章 拳名太极(二)第444章 粽子美人(二)第356章 最后一课第284章 曹贼凶猛第267章 投毒之谜第699章 小兵传奇第236章 大有来头第302章 月黑杀人夜第485章 凉州大决战(四)第707章 建安十五年(续)第139章 照夜白(一)第183章 绾青丝(四)第102章 恶来斗虎痴(二)第509章 稳定才是大道理第670章 序幕第325章 父子皆两千石第710章 师徒?父子?第453章 凉州乱(一)第366章 匈奴,匈奴(一)第326章 生死之间,曹朋回许都第436章 河西第三弹(二)第183章 绾青丝(四)第304章 虓虎重生第502章 枭雄归天第327章 冲冠一怒第1章 下辈子别做英雄第249章 方天画戟第5章 大丈夫当杀人(二)第322章 与五子良将同行第297章 风水轮流转第295章 贾诩做得初一第482章 世界有多大?第242章 虎豹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