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0章 收得孔明

只见诸葛亮轻摇羽扇,微笑着说道:“如若士元没有出谋夺取汉中,子建和元直所言的确有很大机会实现。不过这里面有两个问题,其一便是荆州、江东必须联手,以抵挡曹大人南下的大军。荆州与江东乃是世仇,要他们联手恐怕不易,即便是刘玄德从中牵线,也未必能成。”

曹植听着,心中暗道:“这个不是问题,刘表差不多救挂,他死后再面对父亲强大的部队,孙刘不得不联合。”于是随口道:“假设孙刘能够联手,那第二个问题是什么?”

诸葛亮还是那副云淡风轻的表情,说道:“第二个问题就是孙刘必须打赢,而曹大人必须大败。”

徐庶闻言,皱了皱眉头道:“这个恐怕太难,不说其他,仅仅现在四公子在淮南的部署,就可以保证司空大人不会大败。甘兴霸的确是水战能够,于大海中训练水军,战斗力提升得很快,数月之前兴霸就曾率军悄悄进入长江,训练顺利无比。”

曹植听到之后,只是轻轻点头。如果甘宁训练的水军都不强悍,那么其他人都可以去投河了。

诸葛亮摆了摆手道:“亮不知道子建在淮南有何部署,但仅仅曹大人的心态,此战就不会输。”

曹植听得,起到:“心态?”

诸葛亮凝声道:“没有挟大胜之威而迅南下,反而是休养生息,恢复实力。不冒险,而是以本身强大的实力去击败对手,以至于不露任何破绽。若继续下去,此战再无悬念”

对于诸葛亮这分析,曹植十分认同,历史上荀彧等人赤壁之前就曾劝告曹操,不用着急,只需静待几年,再开战就一定能取胜。不过最终曹操没有听,才招致赤壁大败。

然而现在曹操的心态非常好,在夺取辽东之后竟然没有立即趁势南下,反而休养生息。据曹植所知,当初曹操其实曾升起过这样的想法,但最后被郭嘉劝阻了。想到这里,曹植却是有点明白,历史上赤壁大败之后,曹操会说:“郭奉孝在,决不使吾有此大失也。”

这句话并不单单指郭嘉的奇谋,更重要的是指郭嘉的“断”。谁都清楚,作为上位者,除了“谋”之外,“断”亦极为重要。历史上最著名的谋断之说,便是隋唐之交为李世民出谋的房玄龄以及断策的杜如晦。

曹操身边谋士很多,荀彧、荀攸、贾诩、程昱、董昭等等,但是一直以来为曹操断谋的则是郭嘉。袁绍为何会败,并不是说他麾下谋士不如曹营的谋士,而是袁绍身边缺乏了一个为他断谋的人。

刘备则没有这方面的烦恼,因为历史上的他最信服诸葛亮,不过当他不听的时候也就招致大败了。

由此可见,断策的重要性不在出谋之下。

曹操骤然失去了能为他断策的郭嘉,才使得他对荀彧、程昱等人的正确意见听不进去,故有赤壁大败。战后他所说的那句话,主要不是依赖郭嘉的谋,而是依赖郭嘉的断。因为曹操清楚,只要郭嘉在,凭他的见识以及与荀彧的关系,必会采取荀彧之谋,而自己又能听进去,不冒进的情况下定不会大败,这便是原因。

后***都看重郭嘉的谋,事实上在赤壁之战中,荀攸、贾诩、程昱等一帮人都有随军,周瑜的计策也几次被识破。曹操听不进去,更多的不是谋士的责任,而是他自己缺乏了断,就如官渡之战时,多谋少断的袁绍一般,又焉能不败。

现在历史已经改变,郭嘉没有死,还生龙活虎地在邺城妞,这也使得曹操没有心急火燎地南下。反而好好地休养生息,更利用开辽东的机会,大肆造船。曹植一看就知道,这是曹操的双重手段,开辽东,加强青州与辽东的关系之余,也在训练水军,做南下的准备。

从各个方面,以及自己所留下的准备来看,曹操重滔历史的复撤可能性都比较低。

这时,诸葛亮又继续说道:“然而就算曹大***败,不过刘玄德要进益州,现在也已经不可能了。”

曹植听得没有说话,只是望着诸葛亮。

诸葛亮轻笑答道:“益州地势险要,往往只要固守一座雄关,便能抵挡十万大军。这仅是益州门户,而益州之内关隘亦极多,层层设防之下,要强取益州必然是损失惨重。故此,取益州最好之法乃是用谋。以前,刘璋与张鲁有仇,刘璋经常与张鲁开战,若是用谋这一点可以利用。但是,如今张鲁已灭,刘璋再无对手,也就完全没有可以利用的人了。如此一来,谁想进益州,都必然会引起刘璋的防范。想取益州,除了强攻之外别无他法。凭刘玄德那么一点兵力,强取益州基本不可能完成。即便能成功,耗时也需要十年以上,就算夺来了益州,也损耗太多,非富庶之地。如此,又岂能再与占据中原的曹大人所抗衡。士元这次夺汉中手段厉害,然而却是因小失大了”

徐庶听着,却是苦笑道:“孔明所言有理,然而士元的情况除此之外也没有太好的办法。毕竟到现在为止,曹大人都没有露出破绽,不夺汉中更无生存的机会。”这方面,徐庶倒是颇有言权,毕竟他曾经在刘备麾下呆了很久。

诸葛亮摇着羽扇道:“故而亮才说,天下必归曹家所有。”

现在对于这个问题,曹植和徐庶都没有太多的意见了,经过前面一番推演,确实天下诸侯没有一个有反击的机会,就连孙策也不能。毕竟孙策的情况与刘备类似,即便让他得了荆州,但是进不了益州,还是难以抗衡曹操。

曹植定了定神,微笑道:“既然天下为我曹家所有,那孔明以为我曹家能坐多久的天下?是如周、汉一般得享数百年,还是如秦一般匆匆而灭。”说完之后,曹植也露出了一点紧张,毕竟这个才是他今次来找诸葛亮的目的。

诸葛亮听到,轻笑道:“那就要看曹大人采取何法治天下。现在曹大人手下各州,都采取不同的管治方法,若是亮没有猜错,曹大人想来还在考虑试验中。”

曹植听得颔道:“不错,那以孔明看来,各州中哪地方之法最好?”

让曹植有些惊讶的是,诸葛亮缓缓摇头道:“在亮看来,没有一个好。”

不仅曹植,徐庶也有些惊讶道:“孔明,淮南在四公子治理之下,百姓生活日渐富庶,这不是很好?”

诸葛亮轻摇羽扇道:“淮南虽好,然有重大弊端若是亮没有猜错,子建管治淮南,应该是多头并重?”眼见曹植点头,诸葛亮接着道:“此管治之法确实不错,最起码百姓生活的确变好了很多。然而商人重利,这一点不能否认,子建大肆重用商人,现在刚开始还好,若长此下去不加以限制,商人即会侵蚀平民百姓所得之利。如此一来,商人即会滋长为新的世家。”

听到这个,曹植暗暗点头想道:“看来诸葛亮不仅意识到世家的问题,还意识到商人可能导致社会出现新的矛盾的问题。”

想到这里,曹植却是从怀中取出一叠厚厚的纸片,递给诸葛亮道:“孔明,此乃植与一众先生撰写的天下展纲要。”

诸葛亮平静地接过,继而慢慢地翻看起来。他看得很仔细,而遇到不明白的地方也立即问,曹植和徐庶二人没有出声打扰他,只是在其问的时候解答一下。而曹植注意到,诸葛亮的眼神从一开始的平静,到现在已经出现了凝重,甚至于严肃。

诸葛亮看得很慢,厚厚的一叠纸花了两个时辰才看完,茶水也是换了一次又一次。曹植和徐庶,更是轮流去了几次小解。

好不容易,当诸葛亮将纸片放下之后,他却是闭起双目再沉思。这么一想,又是大半个时辰,睁开眼睛之后,才曹植有些期待的目光中,道了句:“妙”

“呃……”曹植听得,愣在当场,最后却是试探地问道:“不知孔明有何意见?”

诸葛亮轻轻摇头道:“没有意见。”

“没有意见?”

眼见曹植不解,诸葛亮说道:“以亮之才,想不到比这更好的展之策,而且暂时也推演不出可能出现的新问题。方才亮所提法不全的问题,子建在此已经补足,仁治之余还添加了法治,并且剔除了很大部分秦代的严刑,如宫刑、削鼻等,又增添了社会服务、劳动等等,此更趋向于圣人所言之仁。而对于商人,亦有所限制,对百姓利益,亦予以最低保障。其中,建立防止贪墨的廉洁部,应该能起到不轻的作用。朝廷内部的架构,也分为六部细化,更利于管治并裁撤冗员。科举制则可以消除世家之根基,再加上农工商共同展,以亮之才,根本想不到这么多,子建不愧为天下奇才”

曹植听得,连忙谦逊道:“孔明谬赞了,此只是集思广益的成果罢了。”

这时徐庶却是笑道:“四公子不须谦虚,其实此策大部分为四公子所想,我们只是负责提供些详细资料而已,或是解答四公子的疑问,没做太多。”说到这里,徐庶转而对诸葛亮道:“孔明,汝常自比管、乐,如今可服气?”

诸葛亮还是淡定地摇着羽扇道:“天下之才不知凡几,在亮之上的并不出奇。”这句话,诸葛亮是间接承认自己不如曹植了。

但曹植却是自己知自己事,论基本功以及其他方面,自己可远不如诸葛亮,甚至乎不如徐庶。自己现在只不过是借着多了一千多年见识的缘故罢了,借鉴了后世经过时间沉淀,以及历代无数英才的智慧,才取得这般成果。其所做的,只不过是从将历代的精粹拼凑起来而已。

其实曹植倒是有些自谦,能将历代精粹拼凑起来,也证明他的不简单了。后世人无数,但为何就没有一个能想到。而且想到是一回事,真正将计划罗列出来,并经过许多智者查看都没有问题又是另外一回事。

这可不仅仅靠见识,还有就是经验。如若曹植没有主政淮南,也不会得到那么多的实际经验了,这都是他自己的本事。

曹植谦逊了几句之后,却是说道:“不知孔明可有意与植一同,为万民谋福祉,共建盛世”说完这句,曹植目光有些炽热地看向诸葛亮。如果能得到这个华夏五千载历史中都排在前列的大才相助,那么自己就更有优势了。

不过,诸葛亮微笑地婉拒道:“四公子好意,亮心领了。亮只愿苟安性命,不求闻达。”

徐庶听得,立即出言劝道:“孔明又何必埋没才华。”

诸葛亮轻轻摇头道:“元直不懂,若是出仕,那将面对很多的是非,再无宁日。况且亮并不求名,才学自知便可,何须显达。”

徐庶听得,只能闭嘴。曹植却是摇头道:“先生此言谬矣,出仕并非为个人,而是为天下万民。先生学究天人,如若将才华埋没,损失的不只是先生,还有万民。植以为,既有所学,就必须要负起相当的责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天下为己任,这才是我辈学有所成的读人应付的责任先生但求苟安,不施展本事,让百姓受苦多数年,这已经是为恶矣上天既然赐予了先生无穷智慧,先生就应该尽自己之责任,而不应只为一己之私苟安性命,而废天下之公”

听到这个,诸葛亮第一次不能保持平静,而露出错愕之色,苦笑道:“这么说来,亮一直所想是谬矣?”

曹植点头道:“所谓名声,不过是外人所想,只要无愧于心便够了,剩下的就交由后人评价。千百年后,总会有人给我等一个公正的说法。”说着,曹植一脸诚恳地望着诸葛亮。

那边诸葛亮沉吟了良久,最后才点头道:“亮明白了……”说着诸葛亮长身而起,向曹植躬身一礼道:“亮见过主公”(未完待续)

第472章 《二十孝》小人书第223章 《灵芝篇》第174章 文稷效忠第316章 收纳段煨第227章 新的家第417章 生擒匈奴单于第123章 虚张声势第294章 贾诩的毒计第306章 形势又变第9章 箭囊与酸梅汤(上)第262章 识破!董承结张绣!第106章 冷箭第281章 烧你宗卷第174章 文稷效忠第127章 战后(下)第141章 劫粮渡荒第278章 布局刺杀第70章 燕人张翼德第411章 多疑的韩遂第379章 疯狂,夺取幽州计划(上)第243章 神医华佗第406章 救援第150章 兄弟(上)第6章 郭嘉之思第213章 计成!花开灿烂!第131章 贼赃嫁祸第339章 防身暗器第485章 曹操的布局第259章 郭嘉的吩咐第271章 知识凌驾皇权第207章 司马懿出手第173章 文稷的决心第445章 寿春规划第五百十一三章 江东袭淮南第215章 遇刺(中)第117章 山洞过夜第349章 激战离狐滩上第280章 神秘文士第77章 陶谦应对(上)第197章 出使河北(上)第296章 虎豹骑换装第120章 文家(下)第205章 袁家长子第212章 诗才第375章 智取高邑第131章 贼赃嫁祸第113章 包围第192章 闪击汝南和《心术篇》的影响第304章 半路杀出个关平第194章 鲁班门前耍大斧第373章 双雄再斗第323章 科举之议第405章 大兄?第220章 青釭和倚天(上)第135章 “司马八达”之首(下)第25章 糜竺之谋(上)第381章 计引二将第152章 兄弟(下)第207章 司马懿出手第383章 田豫的计较第172章 司马兄弟密谈(下)第403章 大胜第280章 神秘文士第212章 诗才第98章 大旱(下)第428章 张颌暂退第454章 徐庶设谋第211章 初见甄宓第282章 全没了第78章 陶谦应对(下)第238章 祭酒人选第17章 淮南刘子扬第317章 出兵徐州第301章 才子!佳人!琴诗剑酒!第211章 初见甄宓第197章 出使河北(上)第465章 徐庶到来第512章 黄汉升箭射群雄第354章 生擒荀谌第65章 先声夺人第365章 先收二将第96章 有勇无谋第102章 不知死活第436章 悠闲的曹植第290章 吕布青睐第266章 格局大变第284章 取字第388章 天下震动第242章 谯县第34章 夜袭彭城·乐进第75章 算计陶谦第88章 让徐州(上)第480章 “阔”杨修之智第463章 定计引徐庶第340章 武装到鞋子第96章 有勇无谋第338章 攘外必先安内第73章 战书第162章 大事定矣第9章 箭囊与酸梅汤(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