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殿宇里是无边的寂落,众人垂眸敛眉,没有一个人抬起头来看我一眼的。

萧衍沉默了许久,我安静地凝视着他,等他回答我。萧衍的眼睑处一片乌青,满面疲色,像是很久没有入眠一样。整个人看上去有种强撑着的颓唐支离,手也在颤抖。

我自心底生出一丝悲凉,为何我要去怨他,他只是想要保住我和自己的孩子罢了,人已经死了,所有人默契地瞒住我,也都是为了我好。

“我想看一眼孩子……”我自己开口打破了这僵持着的静默,萧衍仿佛松了一口气,连忙宣召乳母抱孩子过来。

幼小的婴孩用红绫布包着,外面裹了鸾锦,被乳母送到我面前。萧衍极小心地接过来,抱给我看。

他的皮肤皱巴巴的,五官软繻平坦,看不出什么模样。粉雕玉砌的小拳头攥得紧紧的,不住的往前拱,好像要跟什么人较劲一样。眼睛半眯着,还睁不大开,但是能看见眼线极长,有些像萧衍,不知会不会也长出一双漂亮的凤眸。

嬿好搀扶着我坐起身,从萧衍手里将他接过来,抱在怀里就像托了一团霜雪,极软极珍,生怕稍微粗手粗脚了些就会融化。我有些哀悯地想,这就是我的孩子,为了他,我没有为父母披麻戴孝,没有守丧挂仪,也不知他们在天有灵,会不会怪我。

---萧衍下令在吴越侯府里建了祭祠,长生灯日夜不熄,供奉着沈氏的牌位。我跪在供桌前,看着黑橼木牌位上用白漆描摹出的字样,一阵一阵的恍惚。我与父亲因为尹氏而争执,与母亲商谈着意清的婚事,与意初打闹吵嚷,冯叔追着我的辇轿殷殷嘱咐我不要委屈自己,这一切都好像是在昨天。

现下,他们再也不会对我说什么了,他们化作了一缕烟,一尘雾,消失在茫茫人世里,哪怕穷尽碧落再也找不出这几个人了。

晚些时候,靡初来了,她穿着一身素服,腰间以银环扣着白练,沉静地将蒲篓中的果蔬贡品端出来,跪在了我身侧。

“我看见贡品都是新鲜的,碟碗又不像御制,原来是你……”

靡初沉默了一会儿,缓慢说:“我虽未嫁入沈家,但已将自己看做了沈家人,意清下落不明,我什么都做不了,只有替他尽孝。”

“下落不明?”我诧异地侧目看她,见靡初唇角勾起了讥诮惨艳的弧度:“皇后娘娘,你不会真得信了他们,说什么意清去兹兰山办案回不来吧。家里出了这样的事,就算是再不近人情,也该将他召回来了。何况薨殁的是陛下的岳丈,谁敢拦着。他迟迟不归,焉知是身不由己,命不由己。”

我攥紧了垂落在膝侧的缎纱,听靡初不疾不徐却愈加凄愤地继续说着:“兹兰山的案子原本听上去就十分凶险,可不管什么样的案子,意清如今已是大理寺卿,位列三司,出了案子总轮不着他亲自涉险去查吧。可恨那姜弥,他纠结了一群党羽在朝上暗中讥讽意清无功而受封,非逼得他亲去兹兰山查案不可。这一去已有一个多月没有音讯了……”

祭祠中刮过一阵阴风,将铺陈在地上的裙袂都掀了起来。外面是渐天如水,素月当空。我的心中总是有不祥的预感,难道姜弥预先知道了意清的身份,才故意针对他吗?可若是这样,直接揭出来不是更好吗?

尹家现在还是谋逆的罪臣,身为尹氏之子,即便姜弥不去害他,意清也难逃刑罚罪责,以此招还可以将祸患蔓延到庇护尹氏的沈家身上,姜弥,他为何要多次一举呢。

所以,他应是不知意清的身份罢,只是单纯地想要削弱沈氏,才将矛头指向意清。那么,我爹娘的死,又是不是他所为呢?

我看了看跪在身侧泣涕涟涟的靡初,心里思忖了片刻,将嬿好叫进来让她去请大理寺少卿宋灵均过来一趟。

嬿好有些为难:“姑娘,今夜已宵禁,只怕宋大人……”

“你带上中宫令牌,若遇巡夜的金吾卫,他们必不敢拦你。至于宋大人,他若想来就将他带过来,他若不想来也不必强求。”

靡初沉默着看了我一阵,才嗫嚅着说:“皇后若要见外臣,靡初不便久留……”外面夜色深沉,她偏偏选了这个时辰来,大约是想避开耳目,将意清的处境遭遇说给我听吧。

如今沈家满门凋零,可是靡初还能一心向着意清,这份情却也是难能可贵。

我叹了口气,望了望祭祠外无边的夜色,对靡初说:“这个时辰早就宵禁了,你在沈府住一晚吧。”我想到几日前姜弥曾派人入英王府大肆搜捡,不免又有些担忧:“老殿下的身体还好吧。”

靡初的眼眶有些红,强忍着没有落泪,放低了声音说:“爷爷年事已高,本来身子就虚弱。可恨那姜弥……”她咬了牙,愤恨道:“竟直接让金吾卫入英王府搜查,说是爷爷和连学士勾结,意图不轨……若不是陛下百般维护,只怕爷爷他也免不了牢狱之灾。”

英王萧道衡是先帝的堂叔,在萧氏宗亲中德高望重,一呼百应。姜弥竟如此没有顾忌地去折辱他,想来,也是因为靡初和意清的这门婚事,他大约认为英王是意清的靠山,若要剪除沈家,少不了先对付英王。

外戚干政,权臣祸乱,竟已到了这个地步了吗?

我安慰了靡初一番,夜至子时,让她去厢房咱做休憩,而我,则跪在祭祠里等着宋灵均。

并非我全然指望宋灵均能做什么,只是如今局势颓危,我总得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才能判断下一步该怎么走。

意清,是父亲当年冒着满门抄斩的风险保下来的尹氏独苗,我一定要保住他的性命。唯有这样,才能安逝者的在天之灵。

身后响起了细微的脚步声,我侧耳听了一会儿,稍稍舒了口气。宋灵均铺开前裾跪在了刚刚靡初跪过的草蒲团上,他敬奉了三根烛香,才朝我躬身行礼。

“娘娘节哀。”

我深吸了口气,缓慢道:“宋大人自当上大理寺少卿,这还是我们头一次见吧。”

身边孤影稀落,似是亘古便有的沉静。

“臣承蒙沈大人提携,知遇之恩没齿难忘。”宋灵均微低了头,沉声说:“娘娘若想从臣这儿知道些什么,臣定当知无不言。臣虽然人微言轻,无力挽狂澜的实力,但一颗清正之心,一如当年及第之时,不敢有变。”

当年,是萧衍力排众议,要点寒族出身的宋灵均为状元,以期正朝堂之风气。现在想想,多么讽刺,朝堂的风气是一朝一夕能改变得了吗?

我强迫自己将那些激愤悲凉收起来,努力让神思清明,沉下心来问他:“意清入兹兰山办案后便音讯全无,这件事大理寺就没有过问过吗?堂堂朝廷命官,三司之一,便这么草率待之吗?”

宋灵均沉默了一会儿,才字正腔圆地回道:“娘娘有所不知,兹兰山这地方本就透着邪性……”

“兹兰山在长安城外五里,山道险峻,往来客商宁愿多绕路也不愿走这条道,据传是有一些不详的传言。月余前,一队运送驻军补给的卫队出了长安从那里走过,竟莫名其妙得连人带马凭空消失了。”

“起初是刑部接办此案,主管的是刑部侍郎温梁玉,案发后他便带了几个主簿入兹兰山办案,起初那里每日都有消息传回刑部,开始时是一天一次,后来三天一次,五天一次,直到半个月前,刑部连续十天没接到兹兰山的消息,刑部尚书崔明浩递了折子,请求派人入山找寻温梁玉。”

“陛下圣喻,派金吾卫去沿山搜寻,兼去附近村落探查,金吾卫传回消息,兹兰山附近从未有人见过温梁玉和几个主簿,细细查探之后也未见有任何刑部去查过案的痕迹,似乎人从未进过山一样。”

“一时之间,各种谣言甚嚣尘上。姜相以各种理由将此案移交给了大理寺,并且强行要沈大人亲自审理。臣当时就觉得个中有异,但又不敢不尊诏令,只好送沈大人入了兹兰山……”

我在一旁静静听着,随着言语,好似置身兹兰山,只觉周遭迷雾萦绕,千峦叠嶂,摸不清头绪。

“那么,意清失踪之后,难道没有找过吗?”

宋灵均叹了口气,忧悒着说道:“自沈大人失去音信之后,陛下连派十数队金吾卫入兹兰山找寻,可就是没有结果。臣本欲亲自入山,可想起沈大人临行前的嘱托,要在他不在时替他守好大理寺,这一方净土万不能再落入姜弥手中。”

我听着宋灵均的话,心里悲念,意清,意清。你可知沈家已遭受如此大难,满门尽遭屠戮……你到底在哪里,是不是还……活着。

我只觉心里哽了一道怨气,压迫得整个人几乎喘不过气,痛得仿佛钻肺剜心一般。

身侧传来衣料摩挲的声响,在深夜里显得清晰而刺耳。宋灵均面对着我殷殷说道:“娘娘,臣自知有些话说出来太过残忍,可不得不说。吴越侯和安阳公主已经走了,您再伤心也无法让死者回生。当今之际,唯有保全自己,保全皇长子。乱臣之祸,非一日之寒,许多事情都得从长计议。可只要大周的储君他身上流着清正之臣的血,一切就都是有希望的。”

他言之凿凿,掷地有声。满怀期望又目光炯炯地望着我,或许这并不是他一人对我的期望,是许多人的心声,恰由他说了出来而已。

---我只知后半夜自己孤身一人跪在祭祠里,守着不知何时归来的魂灵,念着曾经在这所府邸里的欢声笑语,品着如今全都成空的凄婉哀伤。却不知那一夜,对于萧衍来说同样难捱。

萧衍为我们的孩子取名景润,意为景平静好,温润如玉。太后对这个迟迟而来的孙儿自然爱不释手,捧着他宛如捧着珍稀珠宝。姜弥在康邺殿坐了许久,一直等到萧衍来向太后请安。

皇长子降生举国欢庆,萧衍着令大赦天下,并择期行立储之礼。此旨被凤阁驳了回来,姜弥亲自找上门,断言道:“一个不足月的奶娃娃,尚看不出什么,如何将大周江山就这么托付给他。”

萧衍敛着刺绣九章熏裳长袖,眼皮抬了抬,不沉不缓地说:“大周向来立嫡立长,润儿是朕的长子,也是朕的嫡子,且是朕唯一的儿子,那依舅舅的意思,这储君之位不给他,是要给萧氏的旁嗣斜支吗?”

原本端坐凤座的太后正含饴弄孙,对他们的争执已习惯了,但听到萧衍的一句旁嗣斜支,不免被戳了心病,皱眉道:“天家之子,只要悉心教养,有什么当得起当不起一说?”

姜弥面上笼起了一抹淡笑,“是呀,从前萧怀淑便是一出生就被封为了太子。从前尹相就对我说过,机关算计又如何,可到头来这萧氏天下该是谁的就是谁的。费尽了心力斗倒了尹家,斗倒了萧怀淑又如何,最后储君的身上还是流着沈氏的血,那与尹家交好多年的沈氏。若是尹相与尹皇后在天有灵,也该安息了吧。”

萧衍的脸色凝滞如铁,烛光盈然照亮了一殿的暗沉,却照不亮他这一脸的暗郁。

太后却被姜弥说得心中一动,但望了望儿子不虞的神色,又犹豫着说:“可衍儿就这么一个儿子……”

“陛下这么年轻”,姜弥霍然打断了太后的话,颇有深意地说:“若是充实六宫,广施雨露,还怕生不出健康的皇子吗?到时候,犯得上拿含着沈氏血脉的皇子当宝?可别忘了,当初陛下还是晋王时,那沈檀是怎么伙同尹相对付咱们得?绕了一圈,却要扶他的外孙登上储君宝座,不是荒谬至极吗?”

太后的心中也起了丝丝涟漪,多年来她的心病就在这里,那时与尹氏的争斗愈激烈,今日畏惧成败颠倒的心就愈强烈。她许久未言,看着怀中的孙儿也有些百感交集,微微欠手让乳母抱过去,一时失了兴致。

萧衍却是牵动嘴角冷笑了一声:“舅舅,不若朕给你写一道退位诏书,将这天下原原本本交到你的手里。从今往后,管他什么萧氏,沈氏还是尹氏,都烟消云散。九尺黄土,万里河山,彻底姓了姜,再无后患,你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