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建编制 新院动工
综治办 拆庙正风
农场敬老院迎来了新的曙光。前不久,他们收到由红旗镇党委、镇政府转来的公函。市委、市政府对农场敬老院需重建的请示给予了批复。大致内容是,重建敬老院是利国利民的大事,政府正着手考虑相关事宜。当下需做好重建敬老院的准备工作。经研究决定:
撤销市农机局在明县红旗镇开办的农场。所占用的土地、房屋和所有农机具等设施,划归红旗镇政府所有。暂由农场敬老院使用;市农机局与农场敬老院签订的承包合同等相关协议同时废止。农场敬老院不在向任何部门交纳承包金和费用;根据农场敬老院请示中所涉及到的党员关系、机构编制、体制性质等问题,镇党委可先派出组织部门去农场敬老院帮助组建临时党支部。书记、副书记及委员由党员选举产生。党组织组建后,立即把党的活动开展起来;所有党员在原单位的党员关系,全部交由临时党支部存档;入住老人中的党员也要照此办理,统归临时党支部领导;镇政府派人事部门,协助农场敬老院理顺人事关系。所有的干部职工由镇政府登记造册,为下一步重建敬老院干部职工的人员确定,奠定良好的基础。此函主送红旗镇党委、政府,抄送农场敬老院。
郑方同和李丽蒙他们接到镇党委、政府转来的公函后,又相继接到上海孟林打来的长途电话和明小姐弟弟明老板的挂号信。得知上海市新兴区以对口帮扶的形式向北阜市农场敬老院重建敬老院资助人民币一千万元以尽微薄之力;明老板为重建敬老院,捐资五百万元人民币,以表爱国之心。
郑方同、李丽蒙他们心情无比激动。重建敬老院的宏伟目标有望实现。他们必须做好思想上和实际行动中的充分准备。特别是郑方同拿出他当领导干部时的超前意识。他考虑到不要等镇政府来人帮助他们整章建制了,他们要提前做好党员建档、人事理顺的筹备工作。先把基础打好,人家来了,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
郑方同对李丽蒙说:“我负责党员的调查摸底工作,把敬老院员工和养员中的党员汇总到一起,登记造册,拿出一个像样的党员状况基础资料来;你负责把所有员工、包括咱俩的自然状况、以及所有人员原有职业的情况,分门别类的登记。把咱们这里的负责同志都编入干部系列。其他人按照不同工种进行登记,让咱们这个农场敬老院,进入正规的企事业人事管理。到时候拿出资料来,让人家一目了然。也好在下一步重建敬老院时做个参考。”
他们分工后,分头进行了准备。郑方同的党员调查摸底工作似乎很好做。他通过开小会、找人谈话等形式,很快调查清楚党员数。每个人都写了简历。注明入党时间、担当职务、缴纳党费等情况。他按照党员写的简历材料和自己掌握实际情况,把党员分成四个类别:在工作岗位上积极发挥作用的;党性强、思想上进的;党的信仰淡漠、起不到带头作用的和年龄大、身体差、不能发挥作用的各成一类。共计七十五人。这些党员,入住敬老院的老人党员占了一多半。
李丽蒙的人事编制整理工作可犯了难。首先是干部的认定。原来谁负责干啥事,说完就拉倒了,也没有给啥官称。就这么一堆一块,没说过分几个部门,也没有明确谁是部门负责人。现在需要细化,纳入档案管理,这就要仔细斟酌。
李丽蒙找郑方同共同商量。他们把敬老院的管理机构分为五个部门:行政办公室;治安保卫室;后勤保障室和医疗卫生室。除了医疗卫生室外,其他室的负责人,全都由原来全民所有制企业来的人员担当。小李、于凤琴、马向锋、庞云分别担任了主任,小郝做了院长助理,杨末丽是党员,由党组织统筹安排。干部确定之后,工作人员的人数也很挠头。按照敬老院的养员数和管服人员的比例,他们属于缺员管理。
李丽蒙提议,别让领导为我们缺员操心了,干脆我们自己招工吧。现在职工才六十多人,再找十个或二十个人,定员也不超。郑方同也同意自己招人,如果等上级安排人员,也不知道是否适合我们,还不如自己招聘。李丽蒙联系了几个村,招来了包括她妹妹,妹夫在内的二十几个人,并与他们连同所有在职人员,签订了聘用合同,充实到敬老院的各个岗位。
没过多久,镇党委书记带领组织和人事部门来到农场敬老院。他们看到敬老院的组织、人事管理井井有条,档案材料齐全,就组织党员选举出党支部的五名支委,任郑方同为党支部书记,李丽蒙为副书记,杨末丽,小郝和一名入住敬老院的老党员为支委。支部书记对几名支委进行了职务分工。镇上的几位领导吃了午饭,就带着资料回镇上去了。
北阜市委、市政府接到上海市新兴区政府给重建农场敬老院的汇款和明老板的捐款后,引起了足够的重视。他们发了公函以后,就组织了成立两个工作组:一个由市办公室主任签头,组织、人事、财务等部门人员组成工作组,前往红旗镇政府,调查摸底农场敬老院的具体情况。他们让农场敬老院提供准确的党员、行政管理人员和干部职工人数,特别是主要负责人的政治面貌,个人经历,工作情况等。工作组听取了乡镇领导的详细汇报;另一组由市城建局长签头,带领财务,水力,电力,地质,土地管理,农牧等部门人员配合的工作组。前往清水沟的现场调查论证,拿出建筑敬老院的可行性报告。两个工作组都在努力地抓紧开展工作。
城建局长带领的那一组,通过调研,认为清水沟宜居。建造楼房地基牢固,又不用开山破石。动迁这二十几户人家,用他们的房屋占地面积可建三幢大楼和敬老院的其他活动场所,可容纳上千名老人居住。交通运输也便利,不用重修道路,按原路线拓宽、硬化即可。工作组形成了调查报告,交给市领导;市办公室主任带领的那一组和眀县、红旗镇官员,一起来到农场敬老院,他们分别召开了全院干部大会,职工大会,和养员的党员的座谈会,查看了资料,清查了所有账目,进行了封存。并核实了所有设备。通过核查,和镇党委、政府掌握的情况基本一致。也打报告给市领导。
市委,市政府领导接到两个工组打来的报告后,召开了市委常委扩大会议。经过研究决定,立即开启敬老院的重建工作。由一名副市长签头施工建设。红旗镇政府负责农户的动迁安置工作。决定撤销红旗镇农场敬老院,成立北阜市清水养老院。企业性质为全民合同制,直属市政府领导管理。暂定为副处级单位。
市领导充分考虑农场敬老院主要领导原有职务的情况和在原单位的任职情况,决定免去郑方同原农场敬老院院长职务,聘任为北阜市清水养老院党总支书记兼院长职务,副处级别;免去李丽蒙原农场经理职务,聘任为北阜市清水养老院党总支副书记兼常务副院长职务,正科级别;其他科部室负责人由新组建的院委会讨论决定;新聘任的干部总数,不得超过职工总人数的百分之十。院长、副院长要参与清水养老院的建设工作。市委、市政府派员找郑方同、李丽蒙谈话后,把市委、市政府联合下发的文件和人事任免命令交给了他们。
郑方同接到文件和任命后。百感交集。他这前半生,一步一坎地走过来实属不易。他并不是因为自己提拔太快而兴奋。实际上,他在党校时就已经是正科级别了。到列车段后属于降级使用。算起来这么多年才提了半格。他所感悟的是人生。人只要活着就不能懈怠,任何情况下都不要放弃美好的追求。只要你肯奋斗,就会有结果。只要你坚持不懈地为党和人民谋利益,党和人民就不会忘记你。
李丽蒙接过郑方同交给她的任命书后,也非常高兴。她倒没像郑方同想那么多。只是觉着这个领导当的名正言顺了。她看了一眼郑方同,故意逗趣儿地说:“你看,我这个农场大经理也不知道怎么当的,倒成了你的副手了,你是不是故意开个敬老院,把我弄到你下面去的?”郑方同白愣她一眼说:“你可别在哪儿胡乱扯了,我还特意推荐你当大院长呢,我有个书记职务就够忙的了。”李丽蒙“噗哧”一声笑着说:“跟您老逗着玩呢。我一个一般干部,一下子提个正科级,都连蹦好几个格了。不像你压根就是大干部,提半格没当回事。我心里很知足了。今后还要仰仗院长大人多关照呢!”俩人扯了几句闲篇,就开始研究下一步工作规划了。
清水养老院究竟是什么样子,郑方同、李丽蒙他们心里一点也不清楚。郑方同还不像李丽蒙好歹去考察过一次。她大概知道能盖楼房那块地方的位置。郑方同可就一无所知了。他们打开领导留下的施工设计图纸一看,觉得新的养老院比他们给政府报告中,所设想的规模还要大。他们在报告中说,重建的养老院能容纳五百多位老人,图纸上的标注能容纳一千多位老人居住。他们想,还是上级政府站的高,看得远。就目前来讲,现在入住的老人就有三百多人,还有一百多预约入住的,已经近五百人了。按照原来的设想,重建的敬老院小了真就不成。
图纸上显示医疗卫生室已经成了一甲医院。小食堂变成了大餐厅。什么俱乐部、会议室、招待所、停车持场一应俱全,连储藏室都考虑进去了。俩人看完了图纸,就坐车去清水沟了。当他们刚拐向清水沟方向的土路时,就看见已经开始修路了。原来的路全部拓宽,一侧铺沥青,另一侧还可以通行。当快要到清水沟的时候,他们看到施工机械已经进入场地,围墙和护栏等工程已经开始动工。只是二十几户人家还没有动迁。
动迁户不搬走,主体工程无法施工,势必会影响施工的进展。镇政府领导早已到了现场。正在挨家挨户的动员他们到镇政府后院暂时居住,等候选址给他们盖新房。这些住户好像不太认可,不想就这样搬走。
郑方同见到后,给镇政府领导出了个主意说:“不如这样办。农场敬老院搬出后,土地房屋都闲着,让动迁户先住进那里,住进二十几户人家不成问题,再分给他们附近的土地,这样动迁户容易接受。”镇领导一听,很赞同郑院长的意见。就把动迁户招集到一起。郑方同把这个方案跟大家说了,并表示:“愿意留清水沟养老的,到养老院来,我们优先接纳,双手欢迎。”大家早就听说过农场敬老院,也听说过郑院长的为人,就同意暂住镇政府后院,等敬老院搬过来之后,去他那里居住,动迁问题得到了顺利解决。镇领导也体会到这个比他们高半级的郑院长工作能力了。
敖杆村的龙王显灵越传越神。人们把这件事传得越来越邪乎。传说每天拂晓时分,山南上空就有玉龙出现,来普度众生,这就吸引了一大批观景的人,观完景就来龙王庙祭拜,人们把龙王庙说得神乎其神。正在这个时候,也不知道是先前来过龙王庙的那个老道向有关部门反映了情况,还是有人告发什么问题。有一天,有两辆车停在庙门口,特别抢眼。一辆是带有警灯的警车;一辆是车身上印有综合治理字样的面包车。从车上下来七、八个穿着警服或是制服的人员,他们直奔庙门口。
看门的老头儿,一看这阵势,也知道轻重,没敢上前阻拦,就去找纪老大。纪老大早晨来庙后,见庙里面的人太多,一旦人们手忙脚乱碰坏了香案,损坏了龙图,那可不得了。正忙着维持秩序。
从车上下来的这伙人进庙后,二话没说,有两名警察走到香案前,伸手扯下龙图挂布,叫大家抓紧离开这里。公安执行公务,查封龙王庙。纪老大慌忙跑过来说:“各位领导,你们这是咋回事?”有一个夹包的中年人,像是个头儿,他对纪老大说:“老同志,你是这里的负责人?”纪老大回答说:“我是负责人。”夹包的中年人说:“你把大家先疏散出去,再把村干部找来。”他话音刚落,村长、村书记正陪着镇书记走过来。
这件事儿动静很大。多少年来,敖杆村人没有见过村里来警车。冷不盯地来了辆警车,惊动了附近的老百姓,大家都来看热闹,把道路都给堵满了。镇党委书记对村书记和村长说:“你们先去把村民们疏散,把道路让开。”随后又对查封庙宇的负责人说:“请各位领导到镇上休息,有啥事好说。”这位负责人说:“我们是市综合治理办公室的,还有司法部门的,来这里查封庙宇。然后到村委会还有事要办,请镇上积极配合。”镇书记一听说:“那请吧!”综合治理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把院内所有人员都清理干净,把门锁紧,把庙门和院大门都贴上封条。就来到村委会。
综合治理的负责人,让村书记把庙宇的相关人员纪老大等人全部找来,派人谈话。让村长把村会计找来。会计拿出所有账本,开始清查。他们与纪老大等人谈话,了解到庙宇收费的大概情况。纪老大管理严格,卖票的,售货的,出货的都有明细,笔笔有宗,没有疏漏的地方。纪老大和村会计每天都要结账,交多少钱,纪老大有账,会计有收款签字。会计那里也有明细。
经工作人员核实,村会计存在两本账。龙王庙收费单独有一本帐。所有的收入,除庙宇的管理人员开支、加上建庙宇的围墙、仓房、大门等所有费用支出外,账面上显示,高达十多万元的收入去向不明。大部分都有村长的提款签字。也有一部分连个说明去向的白条子都没有。综合治理和司法的工作人员把村长、村书记、村会计、纪老大等一干人都带到了镇上。
经请示上级有关部门,与镇党委,镇政府共同研究决定:村长、村会计涉嫌贪污犯罪,交由司法部门处理;村书记党的信仰淡薄,带头搞封建迷信活动,对村干部监管不力,给予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留党察看一年的处分;纪老大虽没有截留收入等问题,但是党的思想观念不坚定,给予党内警告处分;决定立即拆除龙王庙,还敖杆村一片绿地。在全镇召开广播大会,镇书记,镇长做出深刻检查。
接下来,要在全镇大张旗鼓的开展树社会主义新风、破除封建迷信的活动。对党员,干部,职工普遍开展正面的思想教育,引导村民走向正确的康庄大道。要使广大党员干部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树立正确的科学发展观。要使村民们不信鬼,不信神,不信谣,不传谣,要相信政府跟党走,在红旗镇真正把社会主义的红旗树起来。
敖杆村的村长,村书记同时落马。一个村子没有领头人不行。镇党委,镇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来敖杆村坐阵,选举新的村长和村书记。纪老大的大儿子以超过半数的选票当选为村长,一名李氏家庭的党员、高中毕业生当选为书记。俩人随后就开展工作。
工作千头万绪,可眼下最挠头的事儿是拆除龙王庙。他们主要怕村里的老头,老太太不让。另外,拆除、清运垃圾的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但不拆还不行,村委会成员在一起合计这事儿。村书记对村长说:“这件事咱俩分头去做。你负责找你爸爸去做老人的工作。告诉这些老人们,他们建庙的集资款,日后还给大家,让老人不要阻拦拆庙。拆庙用人工的方法,肯定是不行的。老百姓的思想觉悟没那么高,恐怕没有人干这活。我去找张强,用他的铲车把庙宇铲走。日后跟他清算费用。”村长一听,这样虽然可行,暂时还能应付过去,但是过后资金缺口还是个大麻烦。可现在也没有更好的办法,拆庙要紧,就按书记说的办吧!
村书记就拆庙一事找了张强。张强别的倒没有说啥。他就是怕老人们阻拦。村书记告诉他,村长找他爸纪老大做思想工作去了。张强心里明白,这个工作不大好做。老人们拿血汗钱建的庙宇,你大张旗鼓去拆,恐怕不好操作。村书记给他出了个主意。让他半夜开动铲车,先把庙宇所有的建筑物铲走,铲到山沟垃圾坑里,然后再找人挑出有利用价值的东西,全部归张强所有。张强按照村书记的说法,出动两台铲车,没有等到天亮,就把庙宇拆完。
龙王庙拆除后,形成了一大片平整的土地。时间一长,杂草丛生。再加上土地肥沃,野生植物蓬勃生长,阻碍了人们上、下山的道路。由于这块绿地离张强的冷库较近,张强时常都能看到。他每次来这,都要到近前走上一圈。他反复琢磨,这可是一块好地啊。是不是风水宝地暂且不提,起码是一块有利用价值的土地。这样闲置下去,太浪费土地资源了。闲置这么长时间了,看起来村里也没有利用它的意思。
张强开始想,他来承包这块土地。把拆庙的旧砖瓦和门窗材料利用起来,再购买些新材料,盖一所集吃饭、住宿为一体的农家乐。可仔细一想,这样也不行。这个地方离镇上、县城路途遥远,城里的人来这里消费多有不便。再者说,很多人都知道这里的底细,这里曾是龙王庙的旧址,谁也不愿意来庙里吃住啊。可是这块地闲着太可惜了。实在不行用来扣大棚、种蔬菜也比闲着强。他找村书记商量怎么把这块地承包下来。书记告诉张强说:“你拆龙王庙的费用,村里一时半会的还不上你,你可不可以跟村长商量,用欠你的钱来抵承包这块荒地的费用。”张强一听,书记说的很有道理。
第二天,张强就找到村长把自己包地的想法说了。纪村长正愁着没钱付给张强的拆庙款呢!再加上村里根本没想利用这块地。觉着这事挺好。可又一想,这块地在我这好像没啥用,如果到他手里,说不定鼓捣出啥花样子来。承包给他就换个拆庙费,太便宜他了。
纪村长就对张强说:“这块地可以包给你。但承包费就抵个拆庙钱太少了,建庙时,咱村的老百姓凑了几万块钱,你都给出了,这块地就包给你。”张强听了没打奔地说:“行。那就签三十年的承包合同。”村长看了一眼张强,看出他真想要这块地,就挪纡地说:“张老板,你都知道村里的这点家底,现在连村小学老师开支的钱都拿不出来,你就再多掏两万块钱,咱就签订合同。”张强是知道村里情况的。他也不能因为这点钱放弃这块土地。就同意了村长的条件,和村长签订了土地承包合同。
别看张强经营上的事情很多。家里的事儿也不敢怠慢。老娘提出去敬老院的事情,他找了郑方同。说明情况后,郑方同对他说:“大婶来敬老院我欢迎,可现在不行。你看农场这点房屋场地,已经住了三百多位老人。还有一百多城里退休老人和其他乡镇孤寡老人预约入住。你只能在我这里提前预约,等清水养老院建成后,再住进去。他边说边拿出预约入住登记簿给张强看,张强接过登记簿一看,里面记载城里、乡里,男的、女的老人们自然概况非常详细,包括姓名、性别、家庭地址、政治面貌、原来职业、身体状况、联系方式等。
张强赶紧登记。可写老娘姓名时,就把他难住了。写啥呀?老娘没名,也不能写瞎寡妇啊!郑方同看出张强的心思,用手指了指姓名这一栏说:“婶儿的姓名你就写张强娘。这谁都能知道。其他的栏目你就好填了。”张强笑着登完记后,对郑方同说:“郑哥,你能不能把我娘往前排排,别到时候人多了,再去不成。我妈非跟我翻脸不可。”郑方同说:“这个事儿你放心吧!等哪天你有空到清水养老院看看就知道了,能容一千来号老人呢!现在入住的、预约的老人还不足五百人,没问题。
张强给老娘登完记后,就对郑方同说:“一、二天送老娘上这来一趟,你跟她说说。我回去这么一说,怕她不信,该着急上火了。”郑方同说:“你可别折腾老太太了,她眼睛不好,就是来了,也啥都看不着。明天李丽蒙院长回家的时候,到你家去一趟,把情况跟她说说,让她最多再等半年,就来新养老院,你看成不?”
张强谢过之后,起身要走。他好像又想起什么,就问郑方同:“郑哥,你们敬老院搬走,这农场干什么用,有安排吗?”郑方同很佩服张强的经济头脑,他这么一问就猜出来他想打农场的主意。哈哈一笑说:“你别惦记农场这个地方了,清水沟二十几户人家动迁上这来住。现在已经搬进镇政府后院等着呢。”
张强一听心里想,二十几户人家占这么大一个地方,也太大材小用了。他用探讨的口吻对郑方同说:“我要把这二十几户人家安排到敖杆村里,这个地方我承包能行不?”郑方同一听,这小子肯定有他更深一层的打算,想开发利用农场。就对他说:“农场这块地我说了不算啦。你得找镇上协商才行。这个事的难度可不小啊。”
张强离开郑方同那里,家都没回,直接去找镇长。把他想利用敖杆村拆庙宇的那块地,给二十几户动迁户盖新居,让动迁户到那里去住,按政策就近分给他们土地,他来承包农场的想法跟镇长说了。镇长听完张强的话,认真地想了想,张强是为红旗镇做出过大贡献的人物。他的想法倒也没啥问题,可就是动迁户的工作不好做。张强答应他去做,如果做通了,农场就包给他,做不通也就算了。动迁户真要同意了,镇长必须出面协调敖杆村,让敖杆村接受这些动迁户,使他们成为敖杆村的村民。镇长正愁这些动迁户归哪个村管理呢,就答应了张强。
张强早就看好农场这块地方,房舍看着似乎很旧,但有些古香古色,坚固耐用,背靠山脉,离镇上也不远。更重要的是农场敬老院旧址,远近闻名。如果开一个集餐饮、住宿、娱乐于一体的休闲山庄,那是再好不过。有这样的好地方它怎能放过。他来到镇政府后院,找到动迁的几户人家,让他们把大家召集到一起,跟大家说了他的想法,他说:“我是敖杆村的张强,你们没见过我,但也能听说过。我们村东南有一块风水宝地,依山傍水,可以建造几十户住房。附近都是水浇地,如果大家愿意前去居住,我给大家盖好砖石到顶的瓦房,圈好院套。按政策规定,在新家附近分给大家水浇地。一个多月后,就可以居住,成为敖杆村的村民。”
动迁户们都知道敖杆村种粮大户张强,又知道现在敖杆人挺富裕。就答应他先去看看地址。张强回村后,和村干部说了这件事情。村长、书记已经接到镇长的电话,对接纳动迁户,没有提出异议。他们考虑反正荒地已经包给张强,他愿意咋整就咋整吧!村上、镇上张强都已经运做到位,下一步就看动迁户的了。
第二天,张强把动迁户的代表,接到现场。大家看完绿地后,都很满意。张强把这一情况向镇长汇报后,就和镇政府签订了承包农场敬老院三十年的合同。合同的内容注明,敖杆村原庙宇地址由张强建造二十几户住宅,必须确保动迁户自愿居住。农场敬老院由张强承包,张强建造房屋费用抵承包金。随后,张强又与动迁户签订一个月入住新居的建房合同。张强正式破土动工,给动迁户盖新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