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南北转战(三)

1978年3月,张志宏的儿子已经一岁多了,已开始牙牙学语。看到可爱的小儿子,张志宏的心里充满的幸福感。可是儿子是怎么慢慢长大的,张志宏却没有很深的印象。张志宏的绝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飞行大楼、机场度过,只有晚饭后的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像厉行公事一样回家看一眼。

儿子出生以后,带孩子的任务全部落在了爱人李娟的身上,她既要上班,又要带孩子,不知道她是怎么忙过来的。李娟是一个独立性很强的女性,为了支持丈夫的工作,担当了所有的家务。邻居实在看不过眼,就劝她请一个保姆,帮助带孩子。在邻居的劝说下,李娟和爱人商量后,请了个保姆。

那时候张志宏和李娟的收入都比较少,两人加起来才80多元钱,请一个保姆要化去20多元,加上抚养两边的老人的费用和自己的生活费,每个月都是很紧张。更无法解决的是粮食问题,张志宏在空勤灶吃饭,每个月的口粮全在空勤灶,李娟每个月只有28斤粮,儿子有7斤粮,两个人加起来才35斤粮。请保姆要管保姆饭,也就是说35斤粮食要供3个人吃,每人只有10多斤粮食。

在那个一切都要票的年代,没有粮票,有钱也买不到粮食。为了解决吃饭的问题,李娟只好以菜代粮,自己多吃菜,省下粮食给保姆和孩子吃。一些好心的邻居,看到张志宏家吃粮困难,都把自己省下的粮票三斤、五斤的送给李娟。

看到这样的情况,张志宏的心里真不是滋味,但是却毫无办法,只有在星期天回家吃饭时尽量少吃一点,好省些粮食给他们吃。

这时,领导又交给张志宏一项到贵州接一架飞机的任务,这是一条最长的路线,从中国的西南到东北,横跨整个中国。因为是坐火车去,再飞飞机回来,有时间和家人告别。当李娟听说丈夫又有外出的任务时,显得有些欲言又止。

“怎么?是不是不想让我走?”张志宏看到这种情况,主动的问了起来。

“按说我不该拖你的后腿,这几年我也没有拖过你的后腿。只是——”

“你到底有什么事,快说吧。”

“你看今年你都出去好几次了,是不是跟领导说说,这次换别人去。”李娟最近感到身体不太舒服,但他不想把真相告诉丈夫,怕丈夫担心。

“你没有理由就告诉领导不去,领导是不会批准的。”

李娟看不说出理由是不行了,只好如实告诉张志宏:

“我最近觉得身体不太舒服,腰疼肚子疼。”

“那你怎么不赶快上医院去看一看!”

“我觉得不太要紧,吃点药就好了。”

“那我跟领导说说吧。”

张志宏把自己家里的情况告诉领导后,领导不同意换人,说这次任务距离远,南方的天气又比较复杂,只有张志宏能担当此任,换别人不太合适。至于爱人身体不好,张志宏在家也帮不上忙,有组织上可以

照顾。

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没有办法,张志宏只好告别家人,乘车向贵州奔去。

火车昼夜不停的向前飞奔,这次张志宏有了经验,除上身着飞行服外,下身着蓝军裤,尽量不要使自己显得有什么特殊,出现江城市的情况。

几天几夜的火车,一路上的辛苦不用表述。到了贵州的安顺,才知道要想把飞机顺利的飞走,不是件容易的事。

三月份,正是南方的霉雨季节,成天低云、大雾、毛毛雨,根本就没有什么可飞的天气。对于贵州评价历来就有三句话: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钱银。又说:贵阳,贵阳,就是太阳比较金贵,很难看到。

来这里接飞机的人已经聚集了20多名飞行员,500多名地勤人员,都因为天气不好走不了,在等待。

飞机早就修理好了,就等天气了。

20多名飞行员,住在工厂的招待所里,他们来自全国各地,虽然互不相识,但是相同的职业,共同的任务,使他们一见如故。大家都在等天气,每天都在待命,谁也不能远走,闲暇无事,大家便聚在一起,几个人一伙,打打扑克,下下象棋。

遇到三五逢集赶场的时候,也到附近的集市上去看热闹。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到了集市上,可以

看到各个民族的风貌,他们穿着各式各样本民族的服装,带着各种各样的农副产品,从四面八方赶来相互交换。张志宏不了解各个民族的特点,也分不出那种服饰是那个民族,只是觉得特别。有些情况在北方是看不到的,比如赶马车,车老板不是坐在车辕上,而是双腿分开,站在车辕上,双手拉着辕马的缰绳,像一个奔驰沙场的大将军,很有些威风。卖木头也有些特别,山民们从几十公里外用肩扛两根20多公分,4米长的原木,到了集市上,不是将木头放在地上或靠在什么地方卖,而是把木头的一头放在地上,中间靠在肩上,一个肩一根,大家排成一排卖。一排排木头和人整齐的排在道路两边,就像路边砍掉树冠和枝叶的树桩。

看到他们这么辛苦,问他们为什么不找个地方放下来卖,他们说没有地方可放,平躺着放在地上别人看不见,靠在别人家的墙上,主人不让,只好靠在自己肩上。可见他们卖出一根木头是多么的不容易。

生猪也是装进用竹皮编的框,两人从家里抬到集市上来卖。整个市场的东西都是人肩挑手提运到市场的,看不到多少车辆。

都说贵州的天麻比较有名,但据工厂的人讲,市场上出售的天麻大多都是假的,不识货的人千万不要买,以免上当受骗。

张志宏他们逛市场只是为了消磨时间,看看热闹而已。

北方人管长辈叫“大爷”,“大娘”,但是工厂里的人告诉外来的飞行员们,千万不能这么叫,他们听到你叫他“大爷”,会很生气,问其原因,说,当地的习惯,只有他们的儿子,外人才称呼“爷”,大儿子叫“大爷”,二儿子叫“二爷”,以此类推。问他们儿子的情况时,开口就是“你家大爷怎么,怎么”,“你家二爷如何,如何”。所以,叫他们“大爷”,他们会认为你是在侮辱他,把他们降低为大儿子。一般的称呼,对男性叫“老公公”,对女性叫“老婆婆”,这又是北方人的儿媳妇对丈夫的父母亲的称呼。

真是中国之大,各地习惯各不相同,这使张志宏大开了眼界。

第194章 礼花四放(八)第196章 礼花四放(十)第181章 空中遇险(二)第130章 炮声隆隆(九)第86章 空中银花(十)第202章 忠孝难全(六)第154章 西子湖畔(六)第147章 外场迫降(七)第39章 雏鹰练翅(七)第205章 繁星满天(二)第38章 雏鹰练翅(六)第114章 蓝天忠魂(三)第148章 外场迫降(八)第123章 炮声隆隆(二)第116章 蓝天忠魂(五)第212章 拨乱反正(二)第154章 西子湖畔(六)第21章 大风大浪(二)第49章 千锤百炼(一)第79章 空中银花(三)第181章 空中遇险(二)第202章 忠孝难全(六)第113章 蓝天忠魂(二)第166章 雷鸣电闪(二)第39章 雏鹰练翅(七)第75章 百尺高竿(九)第217章 拨乱反正(七)第144章 外场迫降(四)第67章 百尺高竿(一)第67章 百尺高竿(一)第111章 入闽轮战(十)第134章 南北转战(三)第18章 军人生活(六)第188章 礼花四放(二)第189章 礼花四放(三)第213章 拨乱反正(三)第24章 大风大浪(五)第96章 喜建鹊桥(一)第80章 空中银花(四)第167章 雷鸣电闪(三)第68章 百尺高竿(二)第4章 激战前夜(四)第15章 军人生活(三)第219章 西南之行(二)第90章 突发事件(四)第191章 礼花四放(五)第53章 千锤百炼(五)第97章 喜建鹊桥(二)第73章 百尺高竿(七)第45章 生死考验(五)第20章 大风大浪(一)第225章 西南之行(八)第117章 蓝天忠魂(六)第169章 雷鸣电闪(五)第121章 蓝天忠魂(十)第15章 军人生活(三)第22章 大风大浪(三)第77章 空中银花(一)第110章 入闽轮战(九)第35章 雏鹰练翅(三)第33章 雏鹰练翅(一)第165章 雷鸣电闪(一)第51章 千锤百炼(三)第45章 生死考验(五)第159章 能屈能伸(四)第8章 千挑万选(二)第38章 雏鹰练翅(六)第75章 百尺高竿(九)第30章 深入一线(四)第28章 深入一线(二)第25章 大风大浪(六)第5章 激战前夜(五)第94章 突发事件(八)第154章 西子湖畔(六)第173章 咫尺天涯(二)第51章 千锤百炼(三)第28章 深入一线(二)第154章 西子湖畔(六)第149章 西子湖畔(一)第173章 咫尺天涯(二)第152章 西子湖畔(四)第66章 沙漠风暴(八)第12章 千挑万选(六)第132章 南北转战(一)第96章 喜建鹊桥(一)第22章 大风大浪(三)第202章 忠孝难全(六)第213章 拨乱反正(三)第197章 忠孝难全(一)第2章 激战前夜(二)第138章 南北转战(七)第185章 空中遇险(六)第190章 礼花四放(四)第91章 突发事件(五)第50章 千锤百炼(二)第47章 生死考验(七)第175章 咫尺天涯(四)第59章 沙漠风暴(一)第8章 千挑万选(二)第18章 军人生活(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