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三章 忧国忧民

见长生面露苦笑,几个将军多感辛酸,长生此时瘦的吓人,他们虽不知道长生是如何活下来的,却知道这段时间他的境遇必定极为糟糕,刚刚回返长安又遭遇李保和李茂贞逼宫,顾不得休养生机,恢复元气便带伤上阵,他们很不忍心将这一连串的坏消息告诉长生,但这段时间发生的全是坏事,任凭几人搜肠刮肚,也想不出有什么好消息来宽长生的心。

此时卫戍军已经占据了绝对上风,领兵将军做不得别的,只能催促长生早些回城休息,这里的战事交给他们。

长生也没有推辞,简单交代了几句便骑马回返,他之所以急于回城不是想要休息,而是想要知道这段时间还发生了什么事情,毕竟这些武将关心的只是战事,民生诸事他们知之甚少。

回返途中长生生出了强烈的无力感,气虚体弱是次要原因,主要是这一连串的坏消息令他万分沮丧,焦虑非常,他不但通民生还懂军事,知道大唐有多少家底儿,大唐本就风雨飘摇,难以为续,再这么一折腾,他真不知该如何挽救。

此前李茂贞大军围城,令城中民众惊恐万分,唯恐战事打响之后遭受池鱼之殃,不曾想长生回返之后立刻带领卫戍军反守为攻,力退叛军。百姓心中感激,长生进城之后便受到了城中百姓的热烈欢迎,所到之处百姓纷纷跪倒,以示尊崇。

长生的心情原本很是低落,见到跪倒的百姓心中再生感慨,自己身拥紫气修为,想要在乱世之中独善其身其实很容易,但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有多大能力就有多大责任,有能力做点儿什么而不去做,无异于苟且逃避,即便大唐此时已是千疮百孔,自己也得打起精神堵漏补缺,能补多少是多少,能堵几个是几个。

此时是上午辰时,长生进城时羽林军和律法三司的捕快已经开始到处抓人了,此番参与逼宫的官员人数不少,这些人不但有家眷还有党羽,逼宫等同谋反,这可是诛九族的大罪,会有很多人牵连其中。

皇上派了内侍自宫门外等候长生,不但派来了内侍,还将自己的汗血宝马也牵了出来,长生自然不会骑乘皇上的坐骑,而是选择步行进宫,实则皇上早就赏他皇城骑马,带刀上殿的特权,但他从未使用过。

等长生来到大明宫,发现参与逼宫的官员已经被全部抓了起来,五花大绑的跪在殿前的广场上,共有五十多人,其中文臣居多,武将不过十几个。

长生曾经主政御史台,对文武百官的情况很是了解,谁是谁的人心里也都有数,放眼望去,基本上都是钱钟林的清流党,钱钟林遇刺之后他们唯恐自己受到清算,于是便铤而走险,选择支持李保。

大殿的门此时是关着的,周公公一直等在殿外,见长生来到,急忙快步走下台阶,“王爷,皇上一直在等您。”

“李保呢?”长生随口问道。

“在里面装疯卖傻,”周公公低声说道,“唯恐受到严惩,便借口遭了奸人的厌胜迷魂邪术,做如梦初醒状。”

长生闻言眉头微皱,没有再说什么。

待长生走上台阶,殿外的禁卫便推开了厚重的殿门,此时早朝的其他官员都在殿内,长生快步上前,冲皇上深揖行礼,“微臣李长生,叩见皇上。”

长生有见君不跪的特权,便不需要跪拜,但该有的礼数还得有,叩见就是跪拜的意思,只是不用真的跪倒。

“爱卿免礼,快快起身,”皇上掩饰不住自己心中的激动,“先前惊闻爱卿以身报国,薨逝新罗,朕悲痛欲绝,如失手足,好在天佑大唐,爱卿遇难成祥,平安归来,实乃大唐之幸,社稷之幸,寡人之幸。”

由于今天叫的是大起,参加早朝的官员就很多,抓了四五十,殿内还有六七十人,人多眼杂,私密话也不便自这里说,于是长生便正色说道,“托吾皇洪福,微臣方得大难不死,继续效忠,让皇上忧心,令同僚挂牵,微臣愧疚惶恐。”

“爱卿言重了,你来的正好,”皇上手指惊怯的站在一旁的李保,“寡人素闻爱卿精通岐黄之术,吉王只道自己遭奸人暗算,中了厌胜邪术,之前种种实属失魂落魄,身不由己,还请爱卿确诊辨察。”

皇上言罢,李保和殿内百官纷纷紧张的看向长生。

长生何其聪明,知道皇上为何有此一举,皇上肯定是不想杀李保的,但李保的确有谋逆之举,如果赦免了李保,恐天下人效仿,也恐百官不服,请他出手辨察,实则是借他之手保全李保性命。

知道皇上用意,长生也没有犹豫,拱手应是之后迈步向李保走去。

李保此时已经吓的魂不附体,他与长生有仇,此前曾经拿刀追着长生跑了几条街,还曾经示好张墨,而今自己的生死只在长生一念之间,眼见长生冲自己走来,吓的六神无主,抖如筛糠。

长生走到李保近前,伸手握住了他的脉门,片刻过后松手转身,面向皇上,“启奏皇上,吉王所言不虚,其脉象确有厌胜表象,且奸人手段甚是毒辣,吉王不但五脏六腑皆有损伤,三魂七魄亦受荼毒,非数年静养不得康复。”

听得长生言语,殿内众人瞬时恍然大悟,而皇上则面露喜色,他喜欢长生不是没有原因的,长生不但忠心能干,还能体察圣意,知道他心中所想,他的确不想杀李保,体念兄弟情义是一部分,主要原因是担心落人口实,要知道太宗皇帝虽然开创了贞观之治,却也逃不过残杀手足,逼迫父亲的千古诟病,他不愿步太宗后尘,又不想放走李保,而长生的这番话正好给了他囚禁李保的合理借口,随即顺水推舟,命禁卫“护送”李保往西宫“休养”。

在文武百官面前,长生无法跟皇上畅所欲言,而皇上说话也多有顾忌,于是长生便请皇上先往后殿歇息,待此间事了再前去奏报。

待皇上离开,一众官员立刻上前与长生见礼,长生知道他们最想听什么,便勉励宽慰了几句,只道疾风知劲草,国乱显忠臣,之前叛军逼宫殿内众人忠心护国,皆为忠臣贤良。

实则长生说的并不全是真心话,因为即便留在殿内的这些人也并不全是忠臣,在一众逆臣围攻皇上时很多人并没有出来维护皇上,都是些墙头草。

但是没办法,正所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有些时候真的不能太较真儿,别看大唐眼下有七千多万人,但官儿真不是每个人都能当的,若是将这些墙头草都杀了,三省六部连干活儿的人都没有了。

遣散百官,长生留下了几个交好的重臣往偏殿说话,他虽然得罪了不少官员,却也有关系比较好的,往偏殿主要是叙旧,得告诉众人自己之前遭遇了什么。

叙旧过后,长生送走众人,唯独留下了吴雨生,之所以留下吴雨生并不是因为此人是他一手提拔的,而是此人乃户部尚书,眼下他最关心的就是民生诸事。

这段时间吴雨生憔悴了许多,吴雨生也知道长生为什么留下他,不等长生开口,吴雨生便长长叹息。

“别叹气了,有什么坏消息全说出来……”

第四百三十五章 大唐才子第二百四十九章 赝品地图第五百三十四章 再生变故第八十五章 虚心求教第一百七十四章 半个时辰第三百五十二章 防微杜渐第二百一十五章 朝堂之上第二百章 恩威难测第五百三十六章 再得修为第九十五章 罗天秘法第一百四十九章 重重阻挠第八十二章 来之安之第三百五十七章 上古凶器第三百一十章 料理后事第四百四十三章 朝廷生变第四十章 西去途中第三百零二章 倒霉透顶第二百一十三章 忧国忧民第七十二章 混元心法第一百五十四章 带兵抄家第三百章 寺志所载第二百九十六章 千年古寺第五百二十九章 悲痛欲绝第四百一十四章 凌波踏浪第一百四十五章 一甲状元第八十二章 来之安之第三十八章 隐居山中第三百零一章 佛塔牡丹第五百一十四章 辜负错付第三百六十九章 鏖战强敌第五百一十章 千年狐妖第二百一十七章 神兵加持第一百四十二章 观战选婿第一百一十七章 比武招亲第一百四十二章 观战选婿第一百五十九章 推心置腹第三十九章 歧黄之术第二百六十八章 诱敌深入第十章 何来猴子第四百一十二章 敌军在前第五百三十三章 再现生机第五十九章 最后一程第二百九十一章 缜密计划第八十八章 兄弟重逢第四百二十七章 年轻母女第二百六十二章 长途奔袭第三百二十二章 乱世重典第一百六十二章 武举正试第一百五十七章 罚没充公第三百五十三章 强攻皇宫第四百八十三章 未知之数第二百一十八章 擅离职守第四十三章 今朝相遇第二百五十三章 气息有异第三百零六章 勇者无畏第一百二十章 圣旨皇榜第一百二十八章 瘸腿驼背第三百二十三章 苍天有眼第一百七十六章 再上擂台第三百一十三章 败家之子第二十三章 打劫驿站第五百五十八章 百密一疏第四百零七章 抢夺船只第一百零二章 你来晚了第一百二十四章 商贾作风第四百六十一章 解围救急第三百一十六章 南国烟雨第四百零三章 兵分两路第二百八十三章 如实相告第一百零七章 兄弟情义第二百二十五章 平安无事第二百九十四章 一路狂奔第一百六十一章 进时思退第四百九十五章 真真假假第一百八十二章 义薄云天第五百四十八章 降雨积洪第三百三十二章 收拾善后第四百七十三章 先行开路第四百二十四章 借用肉身第四百八十八章 同行夜下第一百五十一章 入主宪台第五百三十九章 回返中土第五百七十四章 神器陷阱第五百六十四章 两道圣旨第四百七十二章 初逢大战第四百五十二章 如何善后第八十九章 勤学苦练第五百八十四章 嫁祸于人第三百一十六章 南国烟雨第二章 回光返照第四十一章 民不聊生第四百八十九章 默契无声第三百二十二章 乱世重典第一百七十章 投桃报李第四百二十章 东海仙露第一百章 游击将军第三百零三章 事无巨细第一百六十八章 上清法术第五百六十三章 君臣秘议第五百六十章 设宴送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