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乾隆重器

纪小帆的东西一展示出来,便引起众人纷纷揣测,因为他所拿出的这个大罐子个头虽不小,但是通体却没有任何花纹图案,有的便是一片天蓝的釉色。

要知道,图案对于一个瓷器的价格影响是非常大的,没有图案就等于在价格的考量上少了一个重要的因素。

而且,元明清时期的瓷器已经发展到了高峰,手艺高超的匠师倍出,其绘画的工艺亦独具匠心。

不过,这罐子一出现,外行人揣测,内行人却是眼前一亮。

首先看这罐子的造型,颇似元代之物,元代的瓷器几乎都是以景德镇为主,其所使用的青花料分为两种,一类为进口料,颜色鲜蓝艳丽,一种为国产料,发灰较淡,多为民窑所用。

然而这一个罐子的蓝,却和这两种料都有所区别,其蓝宛如弧光山色,云霞雾霭一般,给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便有个老收藏家失声叫道:“钧窑瓷!”

赵卓微微一笑,暗道这收藏家眼力不俗,宋代的五大名窑只要少数在元代还有生产窑器,而且在景德镇已经占据主流,无论是青花还是釉里红都有大量生产,所以名窑之器也渐渐走入末世。

然而,人的名树的影,五大名窑之器地位仍然非凡,钧窑之器素来以独特的窑变技术闻名于世,有“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件”的美誉。

这件钧窑器的蓝色恰好就是窑变之物,看似普通的宝蓝色,然而细看之下,因为窑变而产生的万千变化聚于一体,让人越看越有味,越品越惊艳。

童费宇和方路二人眉头都同时一皱,显然没料到纪小帆竟然还能拿到一件元代的钧窑器,而且色泽所体现的工艺相当高超,在这样的万变蓝色面前,似乎连图案都显得多余,众人才豁然明白工匠的心思,此一色已能让万千图案逊色了。

钧窑器的出现引得场中一片议论声响,最终在评委的鉴定下,确定为元代真品,而且价格高达九百万!

这价格一定,纪小帆的嘴角也不无几分自豪起来,童费宇二人脸色都浑然一变,三小的比赛已是尘埃落定。

童费宇咬牙切齿的看着纪小帆,怎么也不能相信三人比赛中自己不仅败,而且还沦落为第三。

然而,当他目光落到赵卓身上时,连手都在颤抖着,这个年纪和自己差不多的男子,所拿出来的瓷器更是自己望尘莫及,这一刻,童费宇一直以来高傲的内心就象玻璃一样破碎掉了,怎么凑都再凑不回来。

方路也是颓废的坐在椅子上,长长叹了口气,虽然不甘心但是又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事实。

三小的争斗将瓷器的价格一下子提升到九百万的高度,后面上来的参赛者纵然有不少经验丰富的年长者,所拿出的藏品却离这个价格有颇长的距离。

时间飞快的流逝着,终于轮到了童冬阳上场,童冬阳的表情有些阴沉,显然也对于赵卓的前两次出手有些压力,毕竟如今二人的差距仅为一百万,这个数目在元明清三代器而言是非常微弱的,所以这一次对他而言也是背水一战了。

不过,他的脸色又充满了自信,甚至于还有一种轻蔑的态度,似乎是在告诉赵卓,虽然价格逼近,但是这东西一拿出来,便可谓一锤定音了。

看着童冬阳沉着脸走上台,会场里的气氛也为之一凝,少有人知道他和赵卓打的赌,还以为这拿上来的东西是相当有分量,重到作为收藏者本身都有着很大的压力。

童冬阳小心翼翼的将东西拿出来,全场众人的眼睛几乎一下子都瞳孔放大,眼前这个瓷瓶简直可以用惊艳绝美来形容。

此件大瓶胎体高大,足有七八十厘米高,堪称大件之物,然而拉胚却十分规整,白釉纯净,使得粉彩绘画建立在优质的白釉之上,更显料彩的艳丽。

大瓶撇口,束颈,方折肩,弧腹微敛,圈足,颈部堆塑兰料釉夔龙耳,大瓶外口沿绘灵芝纹,颈肩部通体以大片胭脂红色为地,折肩处以黄彩勾勒摹绘变体蕉叶纹,华美无比。

瓶身巧借山峦为界,苍松为栏,绘画群仙飞舞,将瓶身画面连为体,形成通境效果,连绵不断,气势磅礴。底施松石绿釉,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矾红篆书款。

景瑶亦忍不住掩嘴失声道:“好漂亮的一件乾隆粉彩瓶啊。”

赵卓也是暗暗赞叹一声,清朝乾隆时期的制瓷工艺可谓是集大成者,也是清代景德镇烧制瓷器的颠峰时期,这一朝无论从数量、质量、创新还是传承上都是最为精美的。

而且乾隆皇帝本身热爱瓷器,所以甚至直接干预御窑烧瓷器,部分粉彩器的用途,行体,花纹等常有御旨,制作前须进呈木样,审定后才交景德镇压烧造成,器物款式,配衬纹饰以及题诗等在马事档中均有记载,如此严格乃至苛刻的要求使得乾隆瓷器至始至终均保持着精良,优越的品质,无可挑剔。

这一件胭脂红地粉彩瓶,色彩丰富美艳,以瓷代纸,借釉为墨,凡能用之彩,能施之色,无不用之,施彩鲜艳娇嫩,匀透纯净,墨线相勒,庄严肃穆,宏伟高大,更可贵的是瓶体如此庞大,仍呈色稳定,色彩饱和,造型规整,毫无变形。

此器一出,宛如镇国之宝一般,让所有人连呼吸都不敢呼吸一下,全都被这瓷器给震住了。

如此美态,宛如绝色天女,直让人连眼睛都不敢眨一下,评委们也都纷纷的站了起来,快步走到前面来,仔细的欣赏着这件精美绝伦的瓷器。

纪小帆忍不住小声说道:“赵大哥,这件瓷器太完美了,只怕价格能够超过一千五百万啊!”

景瑶也不由得捏了把汗道:“没想到童冬阳竟然能拿出这样的藏品来,这随便放在哪个博物馆也可以当作镇馆之宝了啊,这可该怎么办呢?”

赵卓却是不慌不忙的笑道:“你们放心吧,一山还有一山高,这件瓷器确实不赖,不过我要拿出来的东西却绝对不会比他差。”

二人不由都吃了一惊,不知道赵卓为什么这么有信心,上次他拿出一件汝窑瓷来,确实让所有人都大开了一下眼界,一千五百万的价格也算是名至实归。

但是这一件乾隆瓷器明显的有一争高低的意思,赵卓口中所谓的杀手锏莫非还没有出现吗?

二人心头犯着嘀咕,越觉得赵卓高深莫测得很,有种让人看不透的感觉。

经过评委们紧张的揣测之后,最终给出了一千九百万的高价!

这个价格一出来,顿时让场面沸腾不已,童冬阳的脸上也笑开了花,这样一下来,除非赵卓拿出来的瓷器能够值上两千万,那么便必败无已,然而赵卓上次拿出汝窑瓷已是强弩之末,如今又怎么可能拿出更高价格的东西来呢?

童冬阳显得异常的得意,虽然结局未定,但是早已认定赵卓是失败而归了,到时候只要在他面前将那金厢鹤顶杯砸掉,到时候看看他那无力的表情不知道有多痛快。

童冬阳只差没有大笑出声,他压抑着兴奋,故作平静的走下台去,而这两千万的高价也为他赢来了满堂彩。

之后的参赛者所拿出来的藏品纷纷黯然失色,别说这接近两千万的高价,就算能够达到一千万的也没有,这其中一千万的差距可谓巨大。

有几个很有实力的收藏家所拿出来的瓷器也仅仅是达到七八百万的高度,但是离一千万都颇有差距。

没过多久,便到了方右铭出场,方右铭所拿出来的东西初看并不起眼,是一件青花双耳扁瓶。

扁瓶的瓶身呈梅花形,青花很随意的勾勒出周边的纹路,在瓶身开窗中勾画着一只凤凰,整副画面颇有几分孩童情调,却又显出自然飘逸之感来。

在凤头之上,写着“大明宣德年制”的字样来,其瓶口也呈梅花型,瓶口为两条飞蛇,浑身染着青花料。

其造型颇为别致,并不是常见的瓷器,其造型丰满浑厚,古朴圆润,总体线条相当柔和,给人一种质朴而庄重之感。

再看胎体,相当的精细厚重,其青色浓艳,光从青料上看,应该是采用的进口青料苏麻离青。

再看纹饰,充满了写意的色彩,既豪放生动,又充满童趣,让人越看越有味道。

知识丰富的鉴定师细细看来,便可以判断出这应该是明朝时期的瓷器,明朝瓷器,景德镇占据了全国的主要市场,所以最具有时代特点的也就是景德镇的瓷器,而景德镇又以青花瓷为主。

这件青花瓷器看起来除了造型奇特外,并没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但是瓷器如茶,便重在一个品字,除看无常,但是越看越有味道,尤其是那画中的凤凰,飘然欲飞,蠢蠢欲动,活灵活现,足见匠师的手段之高超,非常人所能及。

方右铭显然也知道这件瓷器的价值,所以不慌不忙的将其对准摄影机,展示给所有的人观看。

(未完待续)

第四十六章 无价之宝第三十章 开拍第十一章 法诀第六十二章 假玉第六章 制药(上)第六章 如期而至第五章 合作第七章 脱胎换骨第五十章 名人用器第一章 震慑(下)第二十一章 游刃有余第六章 制药(下)第十五章 偶遇第十二章 流氓(下)第五章 合作第三章 伪善第五十四章 第一场落幕第十三章 围攻第三章 鉴定师分会(上)第六十一章 帮忙第四十三章 收文物第十六章 三大世家第十五章 下场第十五章 看透(上)第二十章 比眼力,谁怕谁第十六章 鉴定师资格考试第八章 过目不忘第九十二章 为博陵第平反第一章 震慑(下)第三章 逼问第四十七章 斗瓷节开幕第十一章 联谊(上)第十五章 第二场开局第八十三章 转换试验第九章 差距第十章 来自天才的挑战第十二章 单刀赴会第十九章 第三场开局第十三章 还是流氓第七十四章 又一个上当者第五章 击溃第十九章 鬼货第十一章 联谊(上)第七十一章 寻找元家大屋第九十章 争锋第八章 第一场开局(上)第二十七章 隋朝陶俑第六十三章 第三场开幕第三章 三辨古钱第二十一章 游刃有余第七十二章 地窖第十四章 拆穿(下)第十八章 鬼市之行第十九章 白城来客(下)第七十章 天国藏宝之谜第十六章 先机第五章 鉴宝大会(下)第十章 一块地皮的赌约第四章 雄辨第二十六章 偶得汝窑瓷第四十一章 元代墓室第十四章 拆穿(上)第八章 过目不忘第十六章 三大世家第三章 三辨古钱第十章 逆反第二十二章 再胜第十七章 过三关(下)第八章 套钱(下)第五章 鉴画(上)第十一章 联谊(下)第二章 天仙局第七章 完胜第十章 来自天才的挑战第二章 天仙局第十五章 看透(下)第二章 墨灵(下)第十二章 第二副套钱第二章 墨灵(上)第十三章 商务酒会第十章 质疑(下)第二章 拼酒第八十四章 名窑瓷器第五章 击溃第十七章 过三关(上)第七章 脱胎换骨第十一章 联谊(上)第五十六章 赛势如火第二十四章 状元村淘宝第三十九章 秘色瓷第四十八章 第一场开幕第六十章 第二场落幕第三章 伪善第十七章 补习第十四章 赌石第十三章 护花(下)第八十三章 转换试验第十八章 鬼市之行第十二章 奇力第四十八章 第一场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