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六章 穿甲弹

位于万山厂东南方一处被几座突兀的群山环绕的盆地内,坐落着几栋低矮的建筑物,笔直蜿蜒的铁路沿着山路隘口直通盆地之外的铁路主干线,就在宽敞的空地内则会不时的传出阵阵的轰鸣和爆炸声,身处安全区的工作人员则是脚步急徐,在安放在空地旁的各类检测仪器前往来奔波,一丝不苟的记录着仪器中的各项数据,而这不是别处,正是刚刚投入使用的武器装备检测试验场。

这是万山厂搬迁三林,并扩大规模后的配套项目,毕竟万山厂已经发展成一个省重点军工厂,随着万山厂规模的扩大以及研发的装备越来越多,无论是万山厂本身,还是桂溪国防科工厅乃至更高一层的国防科工委、总参装备部,都觉得万山厂需要一个专门的检测试验场。

尤其是在新式52倍口径155mm榴弹炮研制过程中,缺少独立的检验测试的局限性便更加凸现出来,于是在新式榴弹炮研制正在研发之际,作为万山厂扩建的配套项目,综合装备检测试验场便在万山厂东南方的盆地内破土动工。

与此同时,军队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的总体战略,优化兵力结构和强化战斗力,在几个试点地区进行有针对性的人员调整和改革,g军区作为试点之一,将部分单位和人员进行裁撤,这其中就包括设备日益落后的g军区装备测试大队。

只不过这支与万山厂各型武器装备渊源颇深的装备测试大队在整体裁撤后并没有丢到自己的老本行,而是整体调入万山厂,成为万山厂新建测试场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正因为如此,万山厂的检验测试场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具备了武器装备的综合检测能力。

然而随着新式坦克领导小组和相关项目在万山厂启动,这个落成不就的检验测试场便成为新式坦克研制团队重要的检验测试场所,只是整体从军队划拨过来的原g军区装备测试大队的检测设备的技术水平太过落后,无法承担更为先进的装备测试任务。

再加上兴建时的某些局限性,根本无法胜任新式坦克团队的全部测试要求,因此在新式坦克研制领导小组成立之前,卢嘉栋便提出检验测试场进行系统化的升级改造,经总参装备部的协调。

很快一个团的铁道兵和两个营的g军区直属工兵便进驻三林,开始对万山厂的检验测试场进行改造,与此同时卢嘉栋通过布洛姆贝格和巴基斯坦等渠道,购置了一大批先进的武器装备检测仪器和设备,短短三个月的功夫,整个检验测试场可谓是焕然一新:

“小卢,幸亏你花大力气改造这个测试场,还从国外引进一大批技术先进的检测设备,要不然呀,新式穿甲弹的进展根本不可能这么快!”赵如松与卢嘉栋并排在几个正在频频闪动检测设备前走过,兴奋的神色更是溢于言表,他如今可是检验测试场改造完成以来最大的受益者,毕竟他所主持的新式120mm反坦克系列弹药需要大量的实验数据作支撑,而引入一大批性能先进检测设备的测试场自然成了他极为强大的助力:

“咱们研制的新式全装药长杆次口径尾翼脱壳稳定脱壳穿甲弹的初速至少在每秒一千五百米以上,相当于几倍音速的高速,原先的设备根本无法检测,要不是新引进的那套高速探测设备能够准确的测量出初速和弹药在空中运行的姿态动作,新式反坦克弹药的研制进度必然要大大落后!”

“设备再先进,也比不上赵教授的经验丰富,反坦克弹药能够顺利推进,赵教授可是功不可没呀!”

当然,在新式反坦克弹药方面,光有先进的检测和制造设备是远远不够的,丰富的相关经验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要不然卢嘉栋也不会邀请在弹药和火箭推进系统方面的资深权威专家赵如松来领导和主持反坦克弹药的研制工作,只不过卢嘉栋的这番话让一同前行的赵如松的脸忽然沉了下来,进而停下脚步正色道:

“小卢,怎么你担任新式坦克的总设计师后怎么也开始官僚起来了!”

以卢嘉栋现如今在军工系统内的成绩和地位,这样的当面指责已经是不多见了,但赵如松却是个例外,除了他一以贯之无法更改的倔脾气外,他与卢嘉栋亦师亦友的关系也让他在卢嘉栋面前有一说一,有二说二。

根本不顾及卢嘉栋的职务和地位,而卢嘉栋也明白,要不是知心相交的好友,就算你去恳求赵如松多说两句他都懒得理会半分,就更不用说推心置腹的实话实说了,所以卢嘉栋对此也并不在意,就如同现在这样,见赵如松忽然面色沉郁,卢嘉栋并没有显得很诧异,反而依旧是带着淡然的笑意,进而反问道:

“我说得可都是大实话,怎么又成官僚了?”

“如果要说实话,那就应该把你对新式反坦克炮的贡献原原本本的说出来,我赵如松虽然年纪大,但也没老糊涂到不明事理,随意侵占别人成果的地步!”

“我就是提出几个不成熟的建议,抛砖引玉而已,怎么就成了成果了?”

“全装药长杆次口径尾翼脱壳稳定脱壳穿甲弹的理论技术是谁提出来的?钨合金钢芯的合金成分比例确定为90%的钨,7%的镍以及3%的铁又是谁提出来的?还有全装药的火药比例、轻质弹托的结构样式和分离原理、钨合金钢芯单体的十字尾翼的构成和飞行运动运算方程等等众多的新式反坦克弹药技术,你小卢还说是不成熟的建议,你还让我们这些搞弹药研究的人有脸再在这条路上走下去吗?”

赵如松见卢嘉栋依旧是气定神闲不以为意的样子,不免有些气结,要知道卢嘉栋在这几个月当中给了新式反坦克弹药研制很大的帮助,尤其是在相关的理论技术方面,提出很多极具开创性的建议。

每一条拿出来都可以让人在弹药领域成为开创性的领军人物,其中一些甚至可以单独开创一门学科,然而这些在旁人开来足以成师成圣的东西,卢嘉栋却把当做引出玉石的板砖,这让一直对技术很是看重的赵如松有种要吐血的感觉,直觉得卢嘉栋实在是暴殄天物,因此才会这般的严肃无比的说出这番话.........

第九百三十六章 诱惑:扩散的四代机技术第六百零五章 不同寻常的苏联将军第五百三十五章 无法弥合的分歧第七百五十二章 出击:中国航空兵第五百五十章 时不我待的新式坦克第三百五十二章 我只怕事情闹不大第八百四十七章 “阿帕奇”坠落第六十五章 提高班组支援火力第七百九十一章 新式防空导弹的构想第七百九十四章 来自伊拉克的意向第七百五十八章 软杀伤——金刚钻与瓷器活第四百六十九章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五章 万山军工厂第三百七十九章 赵成刚的想法第八十七章 调往前线第三十六章 沙子与泥浆第八十八章 火炮的故障第四百三十四章 真实的谎言第三百零二章 精准的反击炮火第七百一十八章 中国人有能力造出一流的战机第七百八十二章 红旗防务公司第八百五十一章 圈套(上)第一百三十二章 一切为了首发命中第八百一十四章 热发射与冷发射第二十五章 每一张纸都堪比黄金第十二章 抢人第六百四十七章 袒护第九百五十九章 南亚战云第六百九十章 南海的事,不能留给子孙后代第七百章 如火如荼的大势第四百六十八章 女儿的心思第六百七十章 烈烈东风第五百三十四章 幕后角力第八百一十三章 手工铸造VS日本机械(下)第二十八章 大厨罗胖子第二百零三章 拿下警戒阵地第三十一章 综合削减方后坐力的法第三百零九章 掀起52倍口径革命第五百八十六章 坑了日本“小媳妇”第二百七十一章 集成电路设计图第八百五十六章 击杀(下)第五百一十八章 战火燎原第二百八十四章 比规定的精确三分之一第六百九十三章 双三角~翼OR无尾三角~翼第七百五十三章 偷~~窥~~者第三百一十八章 未完成的嘱托第七百三十一章 序幕第二百九十三章 狂妄的越南炮兵指挥官第九十二章 测试开始第三百三十九章 艰难的选择第五百九十八章 用于进攻的红旗2防空系统第一百五十九章 苏联的美人计(求月票)第二百零二章 进攻第八百八十一章 王牌第五十八章 又见胡庆华第三百二十四章 与家人的电话第五百七十九章 灭“顶”之灾第五百九十九章 空军天生就是用来进攻的第十六章 厂长和书记来了第一百一十六章 耐着住寂寞的铸剑人第六百零一章 打造伊朗版的“野鼬鼠”第四百七十六章 为难的海军司令员第一百五十六章 第一份军售合同的签订(3/3更求月票)第四百九十二章 西方媒体的突袭第六百八十八章 风云变幻第七百一十五章 瞩目第五百八十六章 坑了日本“小媳妇”第六百五十二章 国家意志第三百二十二章 搅局者第五百四十二章 纠结的英国人第一百零五章 总攻第二百五十一章 力量倍增器第七百五十五章 刀尖上舞蹈第一百零五章 总攻第六百三十八章 来自远方的来信第二百九十一章 政治任务第八百零一章 反隐身技术第九百三十八章 轰然倒下的军火巨头第六百九十章 南海的事,不能留给子孙后代第二百一十四章 要一员大将第二百五十一章 力量倍增器第八十三章 谢谢你,小卢第四百五十六章 孤注一掷第八百一十九章 凶猛的“山毛榉”第六百八十二章 来自海军的厚礼第五十二章 碰炸引信第六十二章 爆棚的嘉浩餐馆第二百七十一章 集成电路设计图第六百九十四章 以成熟技术,打造一流战机第三百零六章 越南高层的反应第六百八十四章 美国人的图谋第八百五十四章 击杀(上)第八百二十九章 难以置信的拦截(中)第二百零三章 拿下警戒阵地第二百四十四章 面对失败第七百七十五章 雷厉风行第二百二十八章 确定方向第三百二十三章 幕后第二十二章 调研组第十一章 质量认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