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一座城市的决心(上)

新年过后,嘉谷的总部驻地基本确定。

隔壁江南省的安市赢得了嘉谷的青睐。

“第一轮评选时,说什么我也想不到嘉谷总部最终会选择落地安市。”王昱业对齐政如是说道。

齐政略显得意地说道:“可不是,在北上广深这些大城市的夹击下,不起眼的安市差点在第一轮就被淘汰出局了,要不是我慧眼识珠啊……”

在国内,大多数雄心勃勃的创业者和管理者,公司总部可选择的地方除了北、上、广、深,顶多再加上杭城、长安、金陵等几个为数不多的二线城市。

嘉谷的高层刚开始也是同样的想法。

越往外走,越是看了天下,就越发觉得南开市甚至岷省的“狭小”。

如果是大鹏鸟,不会只在一角天空展翅;如果是真龙,不会只在一处深潭潜伏。

齐政知道,自己和嘉谷集团迟早要走出来,根据实际发展需要设置总部,同时淡化地域性,不做南开嘉谷、不做岷省有道,而是做中国嘉谷。

岷省境内峰岭耸峙,丘陵连绵,在交通上是一大劣势;无论是经济环境还是人文环境,都不适合做大企业的总部——尤其是人力资源。去年出于发展的需要,嘉谷进行了一次大规模招聘,结果岷省的人力资源劣势暴露无疑,优秀的人才不是北上长三角,就是南下珠三角,本省根本留不住。

但一线大城市真的好吗?

在我国,绝大多数的世界500强企业的总部都位于大城市,其中总部位于首都的就占了一半。

不像美国,不少大企业在选择总部时对小城镇情有独钟。沃尔玛总部设在一个只有不到三万人的小城本顿维尔;“股神”巴菲特的投资帝国总部设在一个内陆小城;微软公司的总部设在雷德蒙德市,美孚石油总部设在欧文市——两者的名气小得基本听都没听说过。

当然,这也有国情上的差异。

经过多年的城镇化过程,美国的城乡基础设施差别已经不大,很多在大城市能满足的条件在小镇也能满足。而且更重要的是,小城镇与“大城市病”基本绝缘,大城市缺乏的优美自然环境在小城则随处可见。

而信息时代的到来,城乡差别进一步缩小,足不出户即可“运筹电脑之前,决胜万里之遥”。

但在我国,优质教育和医疗等资源大多集中在一些大城市。所以,大城市生活成本这么高,生活压力这么大,大家骂归骂,却没看见几个真正逃离“北上广”的——不是不想逃,实在是无处可逃啊。

在国内的小地方,年纪轻的,孩子上学的问题解决不了;年纪大的,医疗保健的问题解决不了,你说谁还愿意去小地方工作?

嘉谷目前所在的普诚县甚至是南开市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地方。

但北上广深,水太深了,三六九等让人不自在。

齐政更希望的嘉谷总部所在地,可以是一个不大的城市,但要有现代科技带来的各种便利,又能最大化地融合进自然环境,草青树绿,花开鸟飞,一派田园牧歌的景象;如果再加上地方的人情深厚,地产便宜,而大城市又在一两个小时的车程之内,那就更是别无所求了。

当然,想的倒是挺美,但如果有这样的地方,那简直是天堂了。

直至江南省的安市进入齐政的眼帘。

……

安市在国内最多只能算一个三线城市。

那么是安市环境优美吗?

恰恰相反,现在的安市人,头顶一片乌烟瘴气的天空,鼻子呼吸着污浊的空气,脚下踩着沾染了污染物的土地。

但前世去过安市旅游的齐政知道,安市在以后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就从一个“全省十大污染城市”,蝶变成了一个全国生态宜居城市。

因此齐政力排众议,将安市列入总部进驻地候选之一。

随着深入的了解,嘉谷高层体会到了安市凤凰涅槃式的蜕变决心,也理解了齐政为何将其列入候选地之一。

安市的自然环境资源十分丰富,在上个世纪末全国“无工不富”浪潮的冲击下,安市发展心切、不甘落后,同样走上了一条工业立市的道路。

由于受到产业基础和科技能力等因素的制约,安市引进的多是建材、化工、印染等污染重、能耗高的行业,虽然效果显而易见,一举捧到了“小康”的牌匾。

然而,高强度的开采和资源消耗,排放严重的项目,让青山绿水逐渐变成了白山灰水,清清溪流开始变得浑浊不堪。

到本世纪初,安市污染达到了临界点:每年直接排放的上千万吨污水,造成水质变成了劣V类;乡镇林立的烟囱排出红、黄和黑色的烟气;林木矿产资源的过度开发,造成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发……

安市因环境破坏严重受到了国家发出的黄牌警告。

振聋发聩的警钟犹如醍醐灌顶,让安市人冷静了下来,开始审视自身的发展之路。

新一届的安市决策者经过反复研讨,安市的未来发展之路逐渐清晰起来:走生态立市之路,以生态提升区域经济。

安市决策者痛下决心,启动“蓝天碧水净土静音行动”,对全市的污染企业做出综合治理,强制关停污染企业一百多家,淘汰落后生产线近百条,复绿了两百多处矿山……

安市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系列化的关停行动对当地的工业和经济带来了致命的后果, GDP直接缩减了二十余亿元,财政收入的1/3化为乌有,简直是痛彻心扉。

但恰恰是这份“痛割二十亿元换取蓝天碧水”的决心,打动了嘉谷高层的心。

喊出“生态发展”口号的地方政府不少,但能有安市这样的决心并切实付诸行动的,着实少见。说到底,谁又不希望在一个山峦青翠、河流清澈、空气清新的地方工作生活呢?

而对于现代企业总部来说,交通通讯尤为重要。

在这一点上,安市也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安市地处长三角腹地,与沪市、杭城、金陵、苏城等一二线城市均在两三个小时的交通圈内,完全可以成为长三角城市的“后花园”。

安市同样在一边铁腕治理环境生态问题,一边大力发展接续替代产业。

因此,面对送上门来考察的嘉谷集团,安市决策者的眼睛都绿了。

……

第244章 老天也不帮忙第356章 天下无不散之筵席第490章 养猪造“气田”(1/2)第623章 我向前每迈进一脚第229章 记仇与敲闷棍第335章 沙漠“人造”风场(4/4)第501章 粮商“种”能源第601章 总是要改变一些东西的第707章 小麦大圈地之始(二合一)第305章 开年雪灾来袭(2/3)第138章 伟力?人定胜天(3/3)第217章 有些气不能忍第326章 不开发难道留着污染吗?(2/5)第704章 有嘉谷这么一个对手(上)第612章 逮着日系粮商欺负(4000字)第556章 哪来的底气(2/2)第520章 第一份答卷(1/2)第246章 高盛的眼光第575章 游说,以及对手的对手(1/2)第665章 能源林计划第644章 一群马屁精(3/3)第631章 颤抖吧(2/2)第458章 是谁让喝奶变平等?(3/3)第706章 小麦之变局(二合一)第305章 开年雪灾来袭(2/3)第619章 一“豆”成名(1)第626章 投资争越山海关第219章 分歧第434章 敢开发就敢回去(1/2)第448章 “国参”崛起依靠谁(1/2)第474章 总要有人付出(1/2)第34章 生日之夜第154章 国豆靠呐喊,美豆靠补贴(3/3)第304章 物价上涨带来的营收暴增(1/3)第290章 挺进新西兰第388章 我为国家储备猪肉(4/4)第229章 记仇与敲闷棍第16章 梅花鹿与驯鹿老人(求支持!求收藏!)第511章 报应来得太快(1/2)第468章 这将是我们的领域了(二合一)第701章 黑枸杞之殇(2/2)第626章 投资争越山海关第74章 啤酒和奶业(求收藏!)第611章 你走开!(4600字)第354章 白糖期货天才(3/4)第455章 嘉谷的“神仙牛”第708章 散发着金光的合作社(1/2)第540章 可以但没必要(1/2)第501章 粮商“种”能源第300章 猛将必发于行伍(补更2/14)第167章 为何这么吊(2/4)第131章 最“高贵”的粮食(1/3 求订阅)第523章 稳坐钓鱼台第446章 爽歪歪的超额利润(2/3)第654章 骗经费吗?第549章 正义不会缺席(2/2)第211章 一面地狱,一面天堂(新年快乐!)第578章 全球最受尊敬的公司(2/2)第652章 太张扬(2/2)第178章 老“参把头”(3/3)第289章 走出国门?第260章 本土公猪头顶绿第600章 要打翻身仗(2/2)第623章 我向前每迈进一脚第474章 总要有人付出(1/2)第669章 义不容辞(1/2)第672章 这是我知道的嘉谷(1/2)第50章 招揽(求收藏!)第123章 农民收入倍增计划(2/3)第633章 优越与幸福(1/2)第426章 和嘉谷做生意(3/3)第190章 他的世界(1/3)第393章 走出国门,国际品质(3/4)第384章 去他丫的养猪梦(2/2)第380章 自带“流量”的嘉谷猪肉(1/3)第430章 粗大腿(1/2)第673章 “铁杆庄稼”(2/2)第674章 何以使民卖命(1/3)第100章 当前的霸主,未来的对手第381章 养猪场火了(2/3)第723章 大时代下的农民选择(2)第155章 黑土地上的大豆(1/3)第313章 为作物加“营养餐”第323章 灰头灰脸的沙漠找水第736章 我来负责(4k章)第210章 再反转之狂风突飚(除夕快乐)第584章 对不起,滚远了(2/2)第190章 他的世界(1/3)第435章 这不,雨来了(2/2)第173章 当大豆遇上百草之王(1/3)第278章 无知与无良第514章 嘉谷实验室的王旗(1/2)第508章 巨额营收,巨头前行第635章 集体航向,世界让路第582章 补强短板(2/2)第67章 利益纠葛(求收藏!)第186章 嘉谷再整合(下)第19章 顶级香米第39章 野心(求收藏!)第161章 组团参展(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