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冤家路窄(4/4)

无名英雄齐政将江右省的稻螟虫害来了一波“团灭”之后,留下一批研究人员摸不着头脑。

幼虫,好像都死了;成虫,半个都没剩;虫卵,貌似也不孵化了……

这农药的效果简直是见鬼了吧?

齐政可不管研究员们做什么猜想,在解决了稻螟虫害后,水稻生产方面的问题应该不大了,他也就将注意力放到钟华志的嘉谷商贸上去了。

嘉谷农资和嘉谷农业协调水稻种植生产,保证了粮源;嘉谷商贸就一头扎进了水稻仓储和物流的建设上。

我国好像无论是哪种资源,都存在着生产地和消费市场之间的不协调,稻米亦如此。

国内多省存在稻米消费缺口,需要从供应过剩的地区调入,譬如江右省作为早籼米主产区,其大米流向为沪市以及隔壁的江南省和岷省。

中晚籼稻品质比早籼稻要好,是南方主要的口粮。中晚籼稻农民一般除了满足自己的口粮外,剩下的基本作为商品粮出售。中晚籼稻产销区位明确,贸易流向多年来也比较稳定。

国内稻米的运输分为短途运输和跨省的长途运输,短途运输以公路包装运输为主;跨高官途运输主要是铁路运输、水铁联运、公路水路及水路方式运输,其中铁路运输为主要的运输方式。

如果说公路运输和水路运输还有一点搞头,在国内,嘉谷对铁路运输是插不上手的——当然,除了“铁老大”,也没人能插得上手了。

所以,钟华志也只能将目光先放在仓储上。

同样,在国内的粮食仓储上,也有一个不得不与之打交道的庞然大物存在——国储粮。

目前来说,我国粮食市场放开不久,本土真正称得上大型粮食企业的,也就是国粮和国储粮了。

我国大型粮食企业基本属于国有企业,在体制及运营机制方面存在一定的弊端——无论是国粮还是国储粮,都还没有完全实现粮食物流运作供应链的一体化。国储粮在粮食储备方面具有优势,但也存在管理分散,产销不能协同,各粮食仓库各自为政,不能发挥企业整体交通的特点

国储粮原本是为了“粮食安全”的目的而生。从本世纪初诞生始,这个国家的“大粮仓”就一直执行国家托市收购政策,负责国家政策性粮食收购和储备,收储国家战略储备粮以及用于调节粮食市场的托市收购粮、临时储备粮。

从去年开始,国家为了解决农民“卖粮难”等问题,实行托市收购政策。执行这一政策的主体就是国储粮。

国储粮以托市价从农民手中收购粮食,留下战略储备粮之后,再将剩余部分以市场价格销售给各类粮食企业,粮企再向市场销售。

嘉谷要启动主粮战略,国家的政策不可忽视。针对粮食托市收购政策是好是坏,嘉谷内部还专门讨论了一次。

最后的讨论结果是,粮食托市收购政策对农民来说是好事,但对粮食企业来说,就不见得是好事了。

“托市”,顾名思义,即把粮食价格“托”起来,稳定粮食价格。

首先,托市收购政策毫无疑问会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促进了粮食增产。

由于托市价格高于市场价,大部分农民和粮贩子就更愿意将粮食卖给国家粮库,粮食便源源不断地进入了国储粮体系。

而在嘉谷这样的粮食企业看来,这样的托市政策无疑是干扰了市场,使价格不能反映价值。

“最初制定最低收购价,是因为市场价格比较低,为了防止谷贱伤农而制定。不过这个价格说是最低收购价,但从一开始执行就成为了市场的最高收购价,这实际上是把价格拉起来了。”王昱业习惯性地直指本质。

“虽然这样调节了市场,但是已经没有市场了。”钟华志补充道。

齐政自是最清楚不过了。

确实,因为市场价格的扭曲,托市十多年后,“卖粮难”再次成为了社会性问题。

从国家的角度来看,现在的政策目标,是确保粮食安全,保障农产品的有效供给。说得直白一点,就是为了保证农产品的增产。

但增产后的粮食,一方面价格不断走高,另一方面,市场主体都不收了,只有国储粮来收。“后果就是严重扭曲了市场,商品流通部分的粮食也进了国储粮的粮库。”

这样一来,嘉谷这样的民营粮食企业,就要和国储粮发生事实上的“抢粮”了。

当然,如果比库存量,嘉谷拍马也比不上有国家支持的国储粮。

国储粮到底有多少粮食库存,没有公开信息披露。但有消息称,“全世界最庞大的库存已经建立起来了。”

如此巨大的收储量,仅仅靠国储粮一家企业肯定是完不成的。事实上,八成以上的收储量是委托收储,临时收储的粮油分散储存在全国的基层粮库等地方。国储粮自己的直属库仅有三百多个,委托收储库点数量是国储粮直属库数量的三十多倍。

嘉谷也不需要跟国储粮比库存量,只需要能储存粮食的粮仓。而在这其中,嘉谷就看到了机会。

机会来自粮食流通体制改制后,基层粮库面临的困境。

去年,国家进行了一系列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在改革中,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四级粮食储备体系。县级储备粮库与其他三级粮库一起构成国家粮食储备体系,承担着调节市场供求、平抑年际间粮食产量波动等多项重要任务。

又因为逐步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基层粮库不再获得国家财政补贴,完全自负盈亏。这使部分粮库生产经营艰难,负债沉重。

简单来说,基层粮库要执行代储业务,但国储粮分配下来的指标总是不太固定,有时很多,有时又很少,所以从国储粮那里收的代储费也不稳定。

但如果跟嘉谷商贸合作就没有这样的问题了。

嘉谷商贸初进军主粮贸易,没有多少自己的粮库,收购的粮食正好无处存放。

所以在嘉谷商贸进军的南方几大产粮区,在生死存亡中挣扎的县级粮库对于合作是求之不得,双方一拍即合。

但是除了嘉谷,那些外资巨头也同样极有眼力,嘉谷看中的机会,他们也看中了。

在江右省粮食主产区,先前跟嘉谷商贸一拍即合的县级粮库现在又犹豫了,因为有第三者插足。

益海集团!

当初在收购大豆压榨厂上想要与嘉谷联手合作的外资企业,被嘉谷拒绝后,又在压榨厂并购上被嘉谷抢去了最大的一块蛋糕,双方的关系一度势如水火。

天道好轮回,现在轮到益海集团过来抢嘉谷的蛋糕了。

真是冤家路窄!

……

第284章 大受追捧第85章 改变(求收藏!)第613章 亚马逊大火与大豆第120章 一企对一国(2/3)第436章 不要拦着我学习(1/2)第196章 虫害来袭(2/4)第684章 无声的报国(1/2)第322章 要真正进军沙漠了吗?第575章 游说,以及对手的对手(1/2)第674章 何以使民卖命(1/3)第339章 “捣乱”的不速之客第696章 嘉谷的土味创业军团(二合一)第159章 挂逼们的老大更牛叉(2/3)第284章 大受追捧第537章 我被套路了?(2/2)第123章 农民收入倍增计划(2/3)第147章 我们也不是好欺负的(2/3)第285章 荣获食品界“诺贝尔奖”第525章 点燃的火种与守护(2/2)第321章 从贝加尔湖“调水”第516章 行业整合之始(4k)第581章 功成(1/2)第477章 我们要有大出血的准备(2/2)第173章 当大豆遇上百草之王(1/3)第111章 难(9/10)第377章 看上嘉谷土豆的百事公司(2/4)第228章 我建平台你发挥第366章 我要结婚了!(4/5)第52章 嘉谷战略(上)第35章 俱乐部圈子(求收藏及推荐!)第119章 把最好的留给国人(1/3 求订阅!)第729章 那家包围我餐桌的公司又在装穷(1/2)第114章 规模决定地位(2/3)第253章 中草药养猪第488章 国人对嘉谷体系的信心第545章 从门庭若市到门可罗雀第443章 长远的目光(1/2)第220章 两个人的隔空对峙第215章 永远不可能超越第380章 自带“流量”的嘉谷猪肉(1/3)第78章 糖衣炮弹(求收藏!)第291章 中国牛奶世界造第597章 疯狂的大豆(2/2)第673章 “铁杆庄稼”(2/2)第245章 资本掌控远东大豆第604章 影响力的溢出(4200字)第421章 神奇套种,共鸣双生(1/3)第634章 不甘心啊(2/2)第125章 牛来了(1/3)第169章 国际友人岛国人(4/4)第546章 无穷的潜力(1/2)第298章 老板牌营销第696章 嘉谷的土味创业军团(二合一)第91章 被“腌制”的土地(求收藏!)第586章 蛟龙吞象(2/2)第528章 试水的嘉谷海鲜(1/2)第444章 他们必将实现复兴(2/2)第451章 品牌暗战(第二更)第427章 找到组织了(1/3)第406章 吾将加冕为王(4/4)第100章 当前的霸主,未来的对手第532章 海上养殖航母(2/2)第238章 国家层面的支持第403章 旌旗遍插南国(1/4)第646章 要上市?(2/2)第351章 给央企的压力第587章 从农家子到跨国经营新星(4000字)第583章 推心置腹(1/2)第260章 本土公猪头顶绿第10章 合股经营第362章 一份大聘礼(3/3)第117章 你还真敢叫天价啊(2/3)第624章 令人信服第13章 灵阵初显威(上)第94章 忆往昔(求收藏!)第560章 只待扬名的牛肉(2/2)第517章 为人父者(1/2)第187章 一座城市的决心(上)第504章 撼动能源格局?(2/2)第277章 唯有涅槃,方得新生第196章 虫害来袭(2/4)第573章 后起者向上爬有多难?(1/2)第341章 我们国产的节水技术啊(2/4)第77章 策略第646章 要上市?(2/2)第182章 人参拍卖会(2/4)第430章 粗大腿(1/2)第230章 闲棋冷子,疑神疑鬼第144章 为年轻交学费(2/3)第537章 我被套路了?(2/2)第635章 集体航向,世界让路第611章 你走开!(4600字)第498章 原来我这么强了?(2/3)第252章 猪若安好,便是晴天第411章 国有英才,幸甚至哉(3/3)第498章 原来我这么强了?(2/3)第94章 忆往昔(求收藏!)第57章 兵强马壮(求收藏!)第608章 嘉谷之鞭(2/2)第636章 契机(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