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风口上的猪

7月,前一轮在江右省爆发的“猪无名高热症”开始在越省和江南省露头,反映到市场上就是猪肉价格有所抬头。但无论是业界还是政府相关部门,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从目前爆发的案例来看,猪瘟来袭,最先倒下的是这些中小散户。他们大多用泔水喂养、卫生条件差,也没有足够的钱来建生物安全设施。

但和几百头、几千头的规模场相比,散户至少不是重资产,把家养的十多头或最多上百头猪抛售后,可以迅速变现,提前脱身。

面对不明疫情,很多养殖户更加不愿补栏。

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这轮持续爆发的疫情都加速了中小散户的退场,也加速了整个养猪业的洗牌。

“茅草房已经不能住了,现在必须要住进‘高楼大厦’。”嘉谷农牧的李东亮综合各地新出现的疫情后说道,“我越来越相信,这轮疫情还远远达不到结束的时候。”

齐政毫不意外:“每一次猪周期波动都是行业的一次升级。周期低谷和疫情会让弱势企业和散户彻底退出,但对优势企业来说是盈利和发展的机会。”

优势企业自然是指规模化养猪企业。

纵观市场,温氏股份是当之无愧的养猪龙头企业,排行第二的,竟然就是新养猪场建成后年出栏规模达到近200万头的嘉谷农牧了。

每个行业都有每个行业的门道,养猪也不例外。

养猪容易,但养得“多快好省”很难。

养好猪无非六字真言:“多生、少死、快长”。

在这一行里,通过对极致的追求,优秀的公司往往殊途同归。

“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内,把不同的商业模式做到极致,温氏和嘉谷农牧,将有机会成为国内规模化养猪业的典型代表。”齐政鼓励李东亮说道。

在齐政眼中,走同样道路的牧原股份,很难赶得上占据先发优势且背靠集团支持的嘉谷农牧,日后国内养猪行业的双强,其实在当下就已经奠定了格局。

养猪其实同大工厂一样,通过管理、技术降低成本;成本足够低,才扩张的快,从而进一步降低成本。

作为行业老二,要想翻身,当然要向行业老大虚心学习。

但是,温氏的优势,嘉谷农牧很难复制。

前面说了,“公司+农户”的中规模分散式养殖,是温氏商业模式最显著特征。

这套模式的关键,就是可以实现轻资产运营、扩张,从而优化资本配置于科技研发、综合经营等高附加值项目。

“但我研究过温氏,要玩好这种模式,前台要有高素质的一线员工,后台要有同样高素质的技术员工。在这方面嘉谷农牧逊色不少。”李东亮坦言道。

齐政也理解。要知道,温氏作为国内最早一批承认知识具有资本价值的企业,调动各方人员积极性,是其成功崛起的奥秘。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温氏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仅占1/4左右,员工持股覆盖率超1/3,而且未来还将进一步扩大,股权极度分散。

李东亮敬佩地说道:“将公司和农户连接在一起的,就是温氏千千万万的基层员工,他们天天面对三农,要解决各种各样的具体问题,为提升生产效率服务。”

这就是典型的自下而上的分权决策体系,也是嘉谷集团开始推行的管理模式。

而温氏通过养鸡的经历,已经锻炼出成熟的体系——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来呼叫炮火,前台有权灵活地调动后台资源对业务进行支持。

这不仅需要扎实的经验技术,更需要高度的责任感,大家持股当老板绑在一起,每个基层员工都像一支队伍,有人企合一的气质,才能爆发惊人的战斗力——无怪乎温氏被称为养殖业的“华为”,在农业领域上具有这样的气度的,独此一家。

“我们嘉谷农牧也是有自己的优势的。”齐政也不能灭自己志气。

嘉谷农牧的模式,直白说,就是工业化养猪,所有环节一手包办。

这样做好处自然很多,比如完整产业链利于产品质量控制、利于疫病防控、作业标准化、规模化。

“嘉谷农牧由大股东绝对控股。通过运作良好的生产型工业化组织,降低基层员工数量,并且只需基层按照流程、标准坚决地执行,同样战斗力不俗!”

“坦白说,两种模式没有孰优孰劣之分,要想与猪共舞,都要扎扎实实做好事情,风口一来,才真的是养猪也能飞起来。”齐政笑着道。

李东亮点头称是。

齐政没有说出口的是,嘉谷农牧除了有灵阵的开挂,还有自己超前的眼光,什么时候才是风口对他来说,根本就是单向透明的。

现在无疑就是一个风口了。

齐政提醒李东亮说道:“还记得我们之前赚得那笔快钱吗?”

李东亮来了精神:“你是说……”

“结合若隐若现的猪瘟疫情,在育种供给端的机会又出现了,这次机会更大。”齐政说道。

齐政知道,在这轮从今年底到明年初的猪瘟疫情中,能繁母猪和仔猪受到的伤害是最直接最严重的。

母猪的存栏水平最为关键,能繁母猪的数量多少对猪价涨跌的影响占绝对地位。

疫情过后,面对养殖户旺盛的补栏需求,母猪和仔猪的价格不可同日而语,仔猪的价格更是比现在翻了十倍不止。

生猪产业链利润也遵循“微笑曲线”理论,从养殖、屠宰再到零售,其利润最高的环节在于生猪直接销售和制成猪肉产品零售,生猪屠宰环节的利润最低。

第587章 从农家子到跨国经营新星(4000字)第69章 恶臭熏天第24章 老美的农业神话(周末求收藏!)第502章 不会是骗子吧第724章 大时代下的农民选择(3)第331章 小小蓝莓闯奥运第627章 钱常有,好参不常有(1/2)第442章 哥不在江湖,但……第480章 余波震荡(1/2)第173章 当大豆遇上百草之王(1/3)第730章 哭晕的同行(2/2)第712章 扣帽子的来了(1/2)第647章 你们的世界杯,我们的生意(上)第63章 身娇肉贵的“二师兄”(求收藏!)第462章 通胀时代?(1/3)第592章 利益动人(1/2)第71章 我家绿油油的猪圈不寻常(求收藏!)第677章 沙漠水库,后备耕地第66章 波谲云诡(求收藏!)第587章 从农家子到跨国经营新星(4000字)第526章 夏季海岛之行(1/2)第578章 全球最受尊敬的公司(2/2)第692章 聚宝盆(1/2)第228章 我建平台你发挥第352章 后粮食危机时代(1/4)第324章 打通治沙的“任督二脉”第193章 这么好的事?第694章 竞争与压制(1/2)第558章 肥羊一头(2/2)第282章 谁能问心无愧第676章 没有破绽(3/3)第441章 西北大粮仓之初现端倪第477章 我们要有大出血的准备(2/2)第615章 “豆”争(下)第658章 勾人(1/3)第434章 敢开发就敢回去(1/2)第728章 咱有钱,能花(4.3K)第710章 酸味(1/2)第643章 送上船(2/3)第575章 游说,以及对手的对手(1/2)第347章 第一战:吸金的仓储(2/4)第179章 从深山到参园第327章 非凡的固沙手段(3/5)第386章 嘉谷来啦!(2/4)第226章 教你打造水果潮品第70章 绝杀(求收藏!)第37章 纵论(中)第616章 当中国大豆冲击市场(1/2)第13章 灵阵初显威(上)第111章 难(9/10)第724章 大时代下的农民选择(3)第200章 避其锋芒第178章 老“参把头”(3/3)第204章 今夏,酸甜霸道第528章 试水的嘉谷海鲜(1/2)第413章 那就试一试(2/5)第587章 从农家子到跨国经营新星(4000字)第301章 次贷危机:雪崩的来临第603章 不服的国际大豆联盟(2/2)第294章 突如其来的曝光第81章 新灵阵与新产品(求收藏!)第55章 县委重视(求收藏!)第720章 国产小麦的契合(下)第227章 不合作才是傻子第169章 国际友人岛国人(4/4)第492章 未来是我们的第120章 一企对一国(2/3)第173章 油脂黑马(3/3)第97章 海滨绿色长城(上)第105章 这货是谁(3/10)第731章 你们愿意接受一个垄断的嘉谷吗第551章 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2/2)第542章 谁是大爷(1/3)第90章 两个村子(求收藏!)第39章 野心(求收藏!)第462章 通胀时代?(1/3)第323章 灰头灰脸的沙漠找水第243章 拥抱粮食大牛市第646章 要上市?(2/2)第206章 飓风之始,相信直觉第495章 天南地北大分红(1/2)第118章 唇齿留香(3/3)第37章 纵论(中)第216章 最后一千米的盘剥第399章 纷至沓来的矿业大佬(2/3)第666章 有牌面的盟友第244章 老天也不帮忙第95章 运气吗第483章 倒霉,报复,胜势(第二更)第454章 三年了,嘉谷依然在第49章 思想准备(求收藏!)第598章 一声令下,云而景从第343章 国家级沙漠水库立项(4/4)第47章 传奇(求收藏!)第279章 挣扎与被放弃第163章 人气爆棚(3/3)第622章 一“豆”成名(4)第389章 一触即发的食用油大战第442章 哥不在江湖,但……第520章 第一份答卷(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