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有机肥,厚待你不容易(2/3)

大有机肥计划?

王昱业首先就苦笑了:“一听就知道是一个赔钱计划了。”

齐政闻言喷笑:“不至于吧!”

王昱业就说了:“有事实证明啊,嘉谷农资不就是因为有机肥业务持续亏损吗?”

嘉谷农资的杜为民笑了笑:“还好吧,牺牲我一个,幸福整个集团……再说了,我们已经在向盈亏平衡线靠拢了。”

直接受益的嘉谷农业的谢开济和嘉谷农牧的李东亮等人都笑了,调侃着感谢杜为民的“牺牲”。

所谓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嘉谷农资负责整个集团的农用物资供应,为了配合集团的生态化发展战略,嘉谷农资大力发展有机肥生产业务。从规模上来看,嘉谷农资已经是国内最大的有机肥生产商——虽然在产量上还比不上无机化肥的零头。

我国的化肥尤其是磷肥和钾肥,生产原材料在海外,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国家对进口权实行严格管控,占大头的是国有资本大佬。嘉谷农资想要在肥料行业内出头,也只能另辟蹊径,在市场前景良好和国家大力支持的有机肥上下功夫。

嘉谷农资的有机肥生产原材料来源主要是两种,种植业废物如秸秆等;以及养殖业废物,主要是禽畜粪便等。

每一个嘉谷牧场以及生猪养殖场,都有嘉谷农资的有机肥制造厂;而在南方水稻主产区以及东北玉米主产区,嘉谷农资也有七八家秸秆有机肥制造厂。

嘉谷农资生产的有机肥主要供应嘉谷体系,除了嘉谷自有的农业基地,相当一部分供应给合作方比如水稻生产合作社以及大豆合作社。

“其实,就算集团没有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投入,我们的有机肥生产规模也需要扩大了。毕竟,即使是嘉谷体系以及相关合作方,我们的产量也是远远跟不上需求的。”杜为民坦诚道。

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化肥和农药每亩用量持续增大,很容易就陷入了一种困境:因为长期使用化肥和农药,产生了“药物依赖”,不逐步加量就可能减产。

经常可以听到一句话,能够让13亿人吃饱,就是中国对世界最大的贡献。

但是这个贡献背后,是我们为此付出的沉重代价。

为了控制病虫害,农田里大量喷洒农药,严重污染水土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多少人记忆中,“晚霞中蜻蜓飞舞,夏夜里蛙声一片”的画面,已经成为回忆。

而且,为了增加粮食产量,我们使用了全世界1/3的化肥。过量施肥破坏了耕地的土壤结构,造成土壤板结和盐碱化。

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

耕地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但我国的耕地质量实在不容乐观。

就以东北为例,黑土地是世界公认最肥沃的土壤,“插根筷子也发芽”。东北是全球三大黑土区之一,是我国重要的粮仓。但这些年,在粮食增产的同时,黑土地也被过度开发利用,土壤明显退化,疲惫不堪。

黑土层已由上世纪50年代的60厘米~70厘米,下降到今天的20厘米~30厘米——黑土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形成1厘米黑土层需要几百年的时间。过去黑土层丰厚,脚踩上去就像踩在海绵上一样。现在土层变薄,营养不足,不得不多施化肥。化肥越用越多,又导致土壤板结,踩上去甚至看不到脚印。

就嘉谷与农民合作的经历来看,其实农民们不是没有看到这些问题,也不是不想改变。恰恰相反,农民们渴求改变现状的心思比想象中还要强烈。

问题只在于,一来他们确实不懂得科学施肥用药,很多时候是根据感觉来的;二来也没有条件让他们进行改变——为了生活,为了保证粮食产量甚至增产,不多用化肥又能怎样呢?

但是一旦与嘉谷达成合作,一方面农民们在嘉谷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学会了合理施肥以及用药;另一方向,嘉谷农资生产的有机肥,在有集团补贴降低价格后,大受农民们的欢迎。

土地是农民们的命根子,如果可以精心呵护,谁又愿意伤害命根子呢?

但即使如此,嘉谷农资也并不好过。

丁显代替杜为民说出了难点:“有机肥发展存在两个典型瓶颈问题,效用和成本。”

“与化肥相比,有机肥不但用量大,而且费功夫。比如一亩地用几十公斤化肥就可以,但是一亩地用有机肥则需要施上吨的量才能达到同样的增产效果——有机肥主要是为了培肥土壤,对当季作物的增产效果并不明显。”

“不过这个问题现在基本不是难题了。”

发展有机肥,并不是完全拒绝化肥。作物生长需要氮磷钾等养分,有机肥在这方面的养分比较欠缺,而无机肥负责提供作物的矿质营养,可以弥补这些不足。

“在过渡阶段,我们是把有机无机肥料相结合。也就是以有机质为主,里面掺加了一些氮磷钾的无机肥料。既能满足作物快速增长的需要,也能满足土壤增添有机质的需要。结果表明,有机肥替代50%化肥处理后的土壤肥力较化肥处理得到明显改善。”

“紧接着实验室又取得了重大进展……”

实验室头子陈建章微微一笑。

当其时,正赶上齐政对嘉谷实验室的大规模投入,他果断组建了有机肥研究团队,建立了生物有机肥制造新工艺,筛选出对作物生长具有显著作用的芽孢杆菌,并在国内外首次建立了芽孢杆菌生物有机肥二次固体发酵新工艺,使得新型有机肥里含有更多对农作物生长有益的“益生菌”,让庄稼长得快、长得好,当季增产效果能与化肥相媲美,从而真正提高了合作社社员施用有机类肥料的积极性。

“但成本一直是个难题,也是嘉谷农资持续亏损的主要原因。”

一般来说,有机肥生产的人工成本和运输成本都比较高。

由于腐熟时间较长,翻堆、干燥、粉碎、包装等操作过程人工投入量大,导致有机肥生产成本增加——这个对嘉谷而言倒不是问题。有实验室那群将微生物玩得飞起的挂逼们培育的发酵菌,嘉谷农资生产有机肥的发酵腐熟极为高效,而且重金投资的生产线对人手要求不高。

但是运输确实是个问题。

尤其是秸秆有机肥制造厂,秸秆原材料的分散让收集运输成本居高不下;而且,目前有机肥还不能享受化肥的有关运输优惠政策,导致其运输成本通常为化学肥料的2~3倍。

第538章 无心插柳柳成荫第493章 嘉谷猪肉东征记第118章 唇齿留香(3/3)第430章 粗大腿(1/2)第179章 从深山到参园第230章 闲棋冷子,疑神疑鬼第24章 老美的农业神话(周末求收藏!)第628章 我们福利发人参(2/2)第154章 国豆靠呐喊,美豆靠补贴(3/3)第636章 契机(1/3)第399章 纷至沓来的矿业大佬(2/3)第708章 散发着金光的合作社(1/2)第325章 代表沙漠予惩罚(1/5)第393章 走出国门,国际品质(3/4)第383章 我的最好猪肉梦啊,没了(1/2)第736章 我来负责(4k章)第17章 三顾茅庐(求支持!求收藏!)第385章 养猪何苦为难养猪?(1/4)第161章 组团参展(1/3)第373章 耕海牧渔:日益繁荣的渔场(3/3)第317章 追求美好生活(补更3/16)第204章 今夏,酸甜霸道第99章 把小子们叫回来吧第567章 “超级干旱”来袭(3/3)第320章 震惊世界的奇迹(3/3)第101章 乳业的生意经第32章 生日之夜(上)第648章 你们的世界杯,我们的生意(下)第612章 逮着日系粮商欺负(4000字)第359章 老丈人的决断第153章 终于被改变的历史(2/3)第453章 “小棒槌”终成“大产业”(2/2)第675章 生态贡献最大的企业(2/3)第488章 国人对嘉谷体系的信心第692章 聚宝盆(1/2)第81章 新灵阵与新产品(求收藏!)第604章 影响力的溢出(4200字)第297章 首秀:做有情怀的农业第525章 点燃的火种与守护(2/2)第513章 天上的太阳和人间的科学(4k章)第374章 大漠“风机之王”(1/2)第230章 闲棋冷子,疑神疑鬼第40章 说服(上)(求收藏!)第84章 火爆(下)(求收藏)第300章 猛将必发于行伍(补更2/14)第195章 多管齐下,技术攻势(1/4)第23章 休斯敦(周末求支持!)第351章 给央企的压力第729章 那家包围我餐桌的公司又在装穷(1/2)第385章 养猪何苦为难养猪?(1/4)第626章 投资争越山海关第371章 制造珊瑚礁(1/3)第464章 溃不成军(3/3)第635章 集体航向,世界让路第75章 选择(求收藏!)第250章 赚快钱的机会第194章 真·“嘉谷”第104章 乳业背后的军火商(2/10)第261章 高盛的黑手第360章 这个国家没有希望(1/3)第413章 那就试一试(2/5)第591章 老板威武(2/2)第510章 抢购潮与觊觎(5k章)第128章 我懂(1/3)第97章 海滨绿色长城(上)第192章 鱼米之乡的忧与喜(3/3)第587章 从农家子到跨国经营新星(4000字)第278章 无知与无良第482章 无声的反击(第一更)第680章 银行的态度(1/2)第269章 又一家掉坑里的外资第497章 变革无处不在(1/3)第484章 国际粮商的噩梦第328章 清水满溢,生命自来(4/5)第710章 酸味(1/2)第92章 头铁的科学家(求收藏!)第300章 猛将必发于行伍(补更2/14)第375章 颠覆专家认知(2/2)第688章 到沙漠去(上)第668章 得罪人第380章 自带“流量”的嘉谷猪肉(1/3)第163章 人气爆棚(3/3)第579章 呵,怕死的资本家(4800字)第433章 真的有点小期待呢(2/2)第45章 食品布局(求收藏!)第409章 让努力者致富(1/3)第321章 从贝加尔湖“调水”第488章 国人对嘉谷体系的信心第511章 报应来得太快(1/2)第159章 挂逼们的老大更牛叉(2/3)第319章 天地一抖(2/3)第29章 出油!出油!(下)第677章 沙漠水库,后备耕地第270章 向废弃矿区要牧场第331章 小小蓝莓闯奥运第103章 牛在天上飞(1/10,求首订)第221章 是金子哪里都能闪光第544章 能不能矜持点(3/3)第489章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二合一)第111章 难(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