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誓师夺关(下)

李汉拿过一旁被他摆放在自己办公桌上的帽子,点了点头,脸上表情十分严肃。

手在干净的帽子上轻弹了片刻,将它戴在了自己头上。

“打扰了,刘先生。我本以为要明日待你消消火气之后才会再跟你会面呢,如今看来却是不可能了!”

他抬起头,一双虎目盯着刘化欧的一张年轻面庞,“如果阁下心中还有怨念,我希望可以待战后再行发作,这时候,还以为万万以大局为重!不妨告诉阁下两个很不好的消息,军政府潜入信阳的探子刚刚送回信阳的情报,就在不久之前,信阳清军已经埋灶做饭,四万集结多日的大军就要南下了!”

“此话当真!”

刘化欧身子一沉,面上也随着沉了下来。不过他虽然口中询问,心中却已经相信了他的话,因为,他实在是想不到李汉有什么要欺骗他的理由!

“均州一路,襄阳一路,西线战场聚集了约莫一万五千清军进犯;信阳阁下比起李某应该还要清楚几分,这近三万大军聚集于此已经不止一日了,阁下在这县城之内多日,想必对于临府信阳多有了解才是!有消息称原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重新出山,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全力督署十数万大军平定我湖北之革命,原驻守信阳的第六镇王士珍部必是得了他之命令,要准备进犯湖北了!我知之前因我之疏忽,导致陈征此等小人得以一时猖狂,阁下跟阁下之同志白白遭受了皮肉之苦。只是此诚危急存亡之时,刘先生还应该以大局为重,助我拿下武胜关抵御强敌南下才是!”

他说得倒也诚恳,令心中本还有些火气的刘化欧脸上一阵青白,好一阵才开口询问:“阁下的意思是?”

眼下就是应下来了,想询问他该怎么做!

李汉、陈天祥相视一笑,他愿意合作那么军政府拿下武胜关的把握又多了一分。

“刘先生愿意帮忙就好,其实对于武胜关,军政府也是计划已久了。之前因为陈征封锁了县内的消息,对我之计划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不过我也已派遣了一人潜入武胜关之中,他同样乃是清将出身,不过比起陈征却要可信几分,等会我会派人立刻与他联系,晚些时候会以为欢迎南下清军着急关内军官,并安排心腹军官要来今天的守关之职。不过如今出了陈征投敌之事,我心中已对清军降将不敢深信,我知刘先生乃是文学社出身,在关内原湖北新军第四十二标两营中素有些威望,这二营虽说前番起义可能有些折损,但是实力尚在。何况如今国内革命局势一片大好,我等革命党人大有推翻鞑子统治之气势,这二营新军弟兄这些时日来听说日子过得并不自在,多少受到了关内新进驻兵敌视。因此,我想请先生为我走上一趟,联络营中的弟兄,我随后便派遣大军北上,最迟天黑便能抵达关下,倒是关内一乱自会有人帮助先生获得军火,还请趁机阻挡新进之军进攻城门,好放我革命军入关!”

这是好事,刘化欧自然没有拒绝的理由,只是微微想了一阵,他便点头应了下来。

“如果阁下真是一心为我革命,刘某愿意冒死进去招揽旧部!”

“多谢先生相助!先生请作暂歇,待我修书一封,与你带上...对了,陈副官,麻烦你吩咐下去,为先生等准备几条假辫子!”

“是!”

他能应下来李汉自然大喜,俯身奋笔疾书跟那孙国安写上一封书信,这段时日来他的繁体字功力已是学得不错,一封简短的书信还是没问题的。

派人随他一同前去准备些枪械防身,顺便叫人拉来几匹快马,当然了,李汉也不是对他完全放心,也叫了两个机灵点的情报司的人员一同。

两人走后,陈天祥开口询问道:“大帅,属下有几件事情不甚明白,能否询问一下。”

“问吧!”

“是,我们北上的消息军政府已经严令封锁了应城跟孝感、甚至应山县内,照理说咱们北上的消息不应该透漏才是?大帅缘何那么肯定清军已经收到了风声了呢?如果大帅是担心清廷的探子,李副官那里不是已经掌握了一批潜伏的清军探子名单吗?目前境内地暗探大都掌握在我们地手中。为何我们不把他们一网打尽?而要放任他们继续存在下去呢?”陈天祥皱眉奇怪的询问道。

“嗯!这好解释!”李汉点了点头,缓声问道:“那我问你,除了我们掌握的暗探。你能肯定没有其他未发现地探子吗?信阳清军南下之路只有走武胜关一段最是便利,不过这一段铁路也遭了破坏,仅有一段可行,剩余还要靠步行来代替。清军如不是得到了我们北上之消息,断不可能如此慌张。因为这两日的大雨,北边的信阳听说很多地方河水已经溢出了河道,到处最是泥泞不堪,以前五个小时能够走完的路程,现在只怕再走五个小时也不见得能不能到地方!未来几日看天气想必应该晴朗才对,清军兵力占优,缓两日南下也无不可。但是这一切都有一个前提,那便是清军南下的两处雄关---武胜关、平靖关必须掌握在他们自己手中!”

“您的意思是....属下愚笨,这才明白了大帅的意思!”

“明白了就好!”

李汉笑了笑站起来道:“我们对南下清军无比关注,清军想必也不会忽略收集咱们的情报。南下第二军主帅王士珍乃是北洋三杰之首,无论智谋、手段都在你我之上,不得不防。谁都知道,我们这次迎击南下清军定然必须倾巢而出!那么,鄂中一带跟军政府所占的其他地区给人地感觉就会变成什么样?兵力空虚,毫不设防!如果我们立即把这些谍探一网打尽,那么又会给有心人怎么样的错觉?他们会认为我们在害怕,他们会认为我们在心虚!记住了,即便是大战将起也别忘记了,咱们的敌人可不止南下的清军,武昌那边可一直对军政府这一亩三分地眼红不已呢。何况清廷的探子可以为他们服务,同时也可被我们利用,你懂吗?”

“我们利用?如何利用?”

李汉整了整军帽,走过去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帮我们传递一些我们想让清军知道的消息来达到迷惑他们注意力的效果,比如....”

他好像想起了什么一样,摇了摇头止住了这个话题:“算了,你只要知道,咱们有一个想要让清军知道的假消息正在酝酿之中,目前已经露出了一些腥味,让不少已经暴露的清军探子闻到了。只是这件事牵扯比较大,现在若是出现了纰漏可能会影响北线全局,过几日等应城那边传来鱼儿上钩的消息之后,我再详细告诉与你!”

“是,属下明白了!”

“你明白了就好,走吧。随我一起前往南城军营,亲自检阅即将前往最前线的战士们!”

“是!”

时间不等人,李汉等人随即出了指挥部,往南城军营赶去。

如此大规模的调兵遣将。想要躲城中的视线当然是不可能的!不过他有心趁机稳定县城民心,让百姓们见识到军政府的实力,因此也不去管问。

有些好奇的老百姓带着几分或兴奋、或恐慌的眼神,从四面八方闻听到了风声之后赶来围观,他也不去派人组织,只是命人严密巡查附近,不叫任何人携带武器过来。

跟他同行的还有两个‘中国之声’报纸的记者,虽然很尴尬,但是如今他主办的中国之声至今也仅仅招募到了三四个会照相的人,这一次都被他带领北上,便是为了趁着一次大战,彻底打响‘中国之声’报纸的名气。

接到了他的命令,第一标自然安排了几人带着两个只会照相的不合格的记者,在军附近架起相机,选取最佳的拍摄角度,等待在合适的时机,将他们拍摄好的照片寄回应城,然后编排成一份份的报纸,送到省内各处去。

南城军营内,第一标、第四标自接到了命令之后便往这里集合,这一会已经基本集合完毕,共计六营三千四百多人,全都整齐全副武装地立于南城军营内。第一标已经完成了新式军服更换,整整一个巨大的方阵都穿着华丽英武的新式军装,让人一看就顿感安心,叹道好一只勇武不凡的精锐之师。第四标虽然差一些不过也换上了原湖北制式的新军军装,崭新的曼丽夏1步枪、充足的子弹袋、放在队伍前一架架骇人地重机枪和轻机枪,当然最引人瞩目的还是那四十二门被推出来在队伍前排列整齐并且褪去了炮衣,排成了整齐七排的泛着黝黑色幽光地小口径山炮和重型榴弹炮!

生在乱世没有任何比置身于一个强大的势力统治之下更让普通老百姓安心的事情了。

还别说,军政府大军严整的军容,强大地武器战力。让见识过李汉武力的县内各势力再次感叹不已。有些想法之人纷纷暗自庆幸之前没敢露出来,否则没等他们想表忠心的主子南下,他们就可能被从这个世界上抹去了。

两个‘中国之声’报纸只会拍照的记者在场上忙个不停,他们两人不停的来回在各个位置上,一会时间便拍出了几组二十多张照片,也许在不久之后的那天,它们就会出现在‘中国之声’的报纸之上了!

“诸位革命同志们,各位英勇的战士们!”

李汉的话经过扩音器,传入每个战士的耳中:“告诉我,我们的信仰是什么?”

“革命!革命!”

还算整齐的呐喊声,让整个大地都在颤抖。

为了这气势,也不枉他之前派人先安排将口号通知了下去。

“战士们,告诉我你们的责任是什么?”

“保家卫国、捍卫共和!”

“以我之血、拱卫共和!”

冲天的口号声响起,惹得气氛顿时火爆了起来。

听闻着四周指指点点的称赞声,感受着一道道敬佩、艳羡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

一瞬间,即便是方才被军政府接管的第四标都感觉体内的一腔热血在沸腾。在那高声吼着。宣泄着内心的激动和热情!

“很好,我们要革命、要推翻鞑子强加在我们身上的苛捐杂税,要拿回鞑子窃取我汉家数百年的江山,战斗无法避免,我们也不愿避免。为了革命而战斗!我们没有退路。因为,在我们的身后,便是高高飘扬的铁血十八星旗!诸位兄弟,为了革命;为了不再有苛捐杂税;为了人人都有土地;为了百年后中华重新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同样也是为了我们的责任!出发!”

“战斗....战斗....战斗,听吧!战斗的号角发出警报

穿好军装拿起武器

革命战士们集合起来踏上征途

万众一心保卫国家”

是李汉编写的那首《革命者之歌》

不知道是谁率先起了个头,这一首备受军队所喜爱,甚至比那首《革命军进行曲》还要受欢迎的略带悲伤与激昂斗志的战斗歌曲响了起来。李汉一愣,旋即敬了一礼,也随着唱了起来,“我们自幼所心爱的一切,宁死也不能让给敌人,革命战士们集合起来踏上征途,万众一心保卫国家...”

在那略带悲伤与激昂斗志的战斗歌曲声之中,第一标跟第四标出征了!

第625章 三路开战4第306章 影响与实业第653章 决战唐努乌梁海5第554章 入京第51章 恶战督署(下)第224章 抵达第423章 乱第702章 皇姑屯事件(中)第287章 都是名人第479章 永不合作第219章 孝感集合(下)第271章 河水已浑、引鱼上钩第423章 乱第143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第33章 买枪(下)第518章 刺袁(中)第45章 攻陷楚望台3第369章 升官与报复第615章 应对第551章 妥协第38章 蝴蝶效应第402章 吞并甘肃(五)第304章 荆楚新政(二)第540章 过渡内阁(上)第94章 上海滩第330章 恶战第550章 战车第446章 大战(三)第243章 局变(3)第226章 密议(上)第131章 西进第693章 矛盾激化1第702章 皇姑屯事件(中)第602章 大选第711章 不宣而战3第490章 行动代号‘狩猎’第194章 刘家庙失陷(上)第106章 武昌之议(下)第9章 马贼来袭(2)第三百九十六章第267章 胜利了第508章 雷霆(4)第342章 1911年的最后一天第602章 大选第343章 1912年开始的宰肥猪第344章 阴谋与导演第364章 清廷退位第403章 吞并甘肃(六)第554章 削藩第583章 青岛之战(6)第147章 买卖(上)第14章 义庄(下)第423章 乱第363章 余波(下)第611章 一年第439章 出兵湖南第403章 吞并甘肃(六)第526章 归降第663章 亚瑟·贝尔福第138章 入城第750章 和谈(完)第546章 孙黄抵京第470章 结束第148章 买卖(下)第六百七十三章第729章 辽东恶战4第240章 第一协入城第459章 西部股票交易所第79章 发兵汉川第381章 西藏战事第45章 攻陷楚望台3第315章 整顿与联合盐业(下)第681章 刀第107章 摩擦第554章 入京第404章 飞机与假钞第542章 过渡内阁(下)第740章 抉择下第254章 誓师夺关(下)第95章 应城某处第581章 青岛之战(5)第9章 马贼来袭(2)第六百零六章第489章 扩兵与整军第161章 喜讯传来第84章 进城第701章 皇姑屯事件(上)第344章 交锋(1)第44章 攻陷楚望台2第314章 整顿与联合盐业(中)第543章 神秘来客第280章 内阁总理大臣第392章 拉萨战役(完)第648章 反攻3第44章 攻陷楚望台2第564章 重大事件第47章 吴兆麟第345章 交锋(2)第648章 捷报频传第616章 第二次远东危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