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巨大的收获(下)

“哦,请总督大人明说!”

顾钦斯基知道军政府若是真跟日本再谈成了‘成渝铁路’的修筑之后,那么这一次只怕帝国很难从四川斩获什么了。因为德国人的野心,德国对于谋求在华势力扩张已经布局了十数年,可惜一直受到英法等国的打压,一直没能在中国南方尤其是黄金水道长江跟珠江流域获得与之国力相对应的‘影响力’。这一次国内收到远东巨变的消息之后,德国的那位威廉皇帝便亲自下令远东把握机会,在收到面前这位新川督的善意之后,德国人立刻感觉到了机会,因此对于这次将影响力渗入英国人的传统势力范围--长江中上游十分期待。甚至碰面之前,德国外交部便知会了帝国,希望这一次的中国之行,奥匈帝国方面能够配合一些。

但是,同为欧洲强国,尤其素来以神圣罗马帝国继承者自称的奥匈帝国,即便是奥匈帝国也明白德国要比帝国强得多,但是却也不愿意放弃这一次在远东扩充影响力的方法。

因此,这一次李汉才不过一邀请,顾钦斯基便会意的撇开了德国前来与他密会!

李汉看了看顾钦斯基,这个已经略显老迈的老人显然是装出来的询问表情,博德曼中校一直留在鄂中,后来他入川之时此人也跟着一起来了四川,军政府的很多举动,都不可能瞒得过他的眼睛。若论起准备工作,他认为奥匈帝国无疑要比德国准备要足的多!

“先生,把手上的报告给我!”

他也不点破,微微转过头去,用英语示意周善培将方才交给他的报告递给自己!

“是!”

周善培起身将手上的一扎资料递给了他,这些东西全都是李汉这段时间来亲手编写的东西,不多,不过要将这些东西转换成英语,也多亏了他将那台‘神舟军用笔记本’带在了身边,里面有随机装配的中英转换软件,倒是让他轻松了不少!

从一堆报告中抽出几份递给顾钦斯基。

“公使阁下,我军政府除了四条支线大铁路之外,还有零星三条铁路已经在案,不过因为都是用于军事用途,并且总长度都不超过两百英里,所以,阁下如果感兴趣,我方可以考虑跟贵方贷款修建,但是决不能拿这几条铁路路权做抵押,当然可以从其他方面给予贵方一些补偿。除此外,至今我军政府在未来一年内将采购三艘一千五百吨级的内江炮舰、五到七艘五百到七百吨级的内江炮舰,具体炮舰要求配备都在这里,光是这一笔炮舰订单价值就不下百万两白银。除此外军政府有意跟贵国采购一批最新的轻武器生产线,按照贵国曼利夏步枪的生产模具,具体我方只在枪口直径跟相关零件要求上有些轻微的区别,对于贵方来说难度也不是很大,我们的要求只有一个,需要拥有月生产步枪一千五百、满负荷上产两千上下的上产能力。根据租界区一些洋行给出的数据,总采购金额在三百七十五万两白银上下。除此外,我们还希望能够从贵国采购一批发电机组跟其余生产设备,相关资料都在这里,当然如果贵方愿意,我方也希望能够从贵方聘请一些专业技师。”

顾钦斯基身后几人中有对此十分了解的,他的书记官很快便计算完毕,在顾钦斯基耳边轻语了一句,他点了点头,道“总督大人,请恕我冒昧,您的军政府拥有原隶属湖北的汉阳兵工厂跟四川成都兵工厂,一旦重新完成组装复工后,已经拥有月生产过两千杆步枪的生产能力,为什么还要急于采购武器,用于扩充您的武装力量!”

“阁下...”

李汉打断了他的话,脸上微微有些不悦,“你我两方各取所需,我需要工业、铁路、武器,阁下则能从我身上获得数以千万甚至亿计的回报。所以,我认为跟这些问题无关的部分都不是我们该讨论的话题!”

没错,四川在保路运动之前的确拥有着在国内各省中能够排进前十的工业基础,这也是他为什么选择四川为根基的主要原因。因为湖北有‘汉阳造’,而四川也有四川兵工厂。

四川兵工厂原名四川机器局创办于1877年,到1909年四川及器具已经修建成新旧两场,共占地186万平方米,有机器设备661太,厂房1148间,员工1600多人。拥有制造步枪、马枪、子弹、炮弹甚至后堂钢炮的生产能力,并且能够生产部分机器。1909年,新厂改称四川兵工厂,旧厂则仍旧保留四川机器局的名称。1910年新厂全面建成,共用去经费200余万两,不过生产能力太低,比起汉阳兵工厂完全没有可比性。只拥有日产6.8毫米5响快抢20支、子弹一万发上下的能力。好在兵工厂机器大都是从上海采购,虽然不是国际上最新的但是至多落后五年的时间,工厂还拥有生产无烟火药、酒精、乙醚、硝酸强水的能力。

李汉知道汉阳兵工厂被拆卸运往重庆、汉川之后,未来三个月内没有了生产能力。因此这段时间内只能靠新占领的四川兵工厂来补给军资。但是根据他前段时间派遣军司处的专员过去审查得到的数据,令他对着这个全国排名前十的兵工厂有些失望。兵工厂的年生产能力只能达到生产6.8毫米口径的步枪5000杆,子弹300余万发,无烟火药12吨,克努伯75毫米重炮七门,6.8毫米口径机枪20挺的生产能力。一年的生产总量,甚至不够应付一场大仗的损耗!

这也是他为什么拥有了汉阳、四川成都两大兵工厂之后,还要继续跟洋人采购军用生产机械的原因,南边有蔡锷、西边有不安分要怂恿西藏不安分的英国人,西北有马家兄弟那杀起汉人来从来不心软的黑回势力,湖北还要应付着黎元洪、陕西不久之后可能要落入北洋军手中。四面皆敌的不利局面,令他不得不继续扩充自己的武力,坚决不能像孙黄等思想幼稚的革命党人,放弃了手中的军权之后,从此一挫不起!

顾钦斯基也不生气,笑着拿起几份资料看了看,因为是英文的,倒是没费他多少功夫。

瞧见顾钦斯基背后几人面上突然变色,李汉心中一警,他差点忘记了因为近百年来的战败,国人在洋人面前的地位跟奴隶甚至非洲人没什么区别,这种傲慢可能导致他们接受不了自己的那种不耐语气。到底是自己有求于人家,只好快速转动大脑,心中有了腹案之后,立刻选择转移话题!

“公使以及诸位先生,今天我四川军政府是带着莫大的诚意邀请贵方来继续谈判的。贵方之前跟德方一同提出了很多我方根本接受不了的条件,比如邀请全部军政府规划的四条铁路修筑权,比如要求在重庆开辟租界区,比如要求军政府以‘联合盐业’跟川鄂两省盐税为抵押向两国贷款一千万马克...等等等等,这些军政府都是完全无法接受的。但是随着时间的过去,你我双方的对于彼此之间的了解加深,我认为你我两方在今天必然能够达成一份庞大的合作计划,加深中奥两国之间的友谊。”

场面话说完,李汉迅速扫了一眼对面的奥匈帝国的“客人”,只见他们都在聚精会神地听着,他继续说道:“如今远东我中华民国国内的局势差不多已经稳定了下来,北方已经传来妥协之声,想必用不了多久,我民国将重新步入和平与快速发展之中。而在四川跟湖北我军政府所掌握的地区内,各项基础建设计划已经陆续开展,铁路也要继续修筑,矿产资源要开发,炼钢、兵工厂等制造工业也要逐步扩大,我们需要大量资金、技术,坦率地说,单靠我军政府自身的实力,恐怕便是再多二十年的时间,也很难摆脱贫穷与落后的帽子,重新跻身亚洲强国之列。因此,敝方急须在国际上寻找一个盟友。不可讳言,敝国许多人认为英、美两国是很好的合作对象,其中包括北方的那位袁大总理跟南京的孙大总统,甚至也有不少人认定唯有效仿日本跟德国的‘先强军后强国’路线,但是……”

李汉故意停了一下,见对面的奥匈使团成员脸上多了些思考,并且方才的不忿之色已经慢慢消去,才又继续说道:“但是鄙人并不认同这种观点。鄙人以为,英法美德四国集团并不能代表所有的强国,日本跟俄国与我国有宿仇,我方自然不能与之太够走近。反倒是同为欧洲强国的贵国,贵我两方存在着巨大的共同利益,因此我们的合作才是最为合适和愉快的,诸位先生,你们认为呢?”

顾钦斯基抬起头来,报告上的内容他已经大致看完了。笑着听完李汉的奉承话,他笑道:“阁下,你说与我帝国有共同利益,但是却没有说服我国缘何要与你合作。坦白的说,贵国数十个势力中,阁下的势力虽然排行靠前,但是地理位置却约束了阁下的发展,难道您不这么认为吗?”

李汉冲他微笑点了点头,端起旁边已经有些冷了的红茶,小抿了一口,道:“公使先生,英法德美四国几乎瓜分了整个中国,影响力覆盖整个沿海诸省跟附近十数省,恕我直言一句,我方本可以同美国、同英国、同德国进行跟进一步的交流,但是阁下知道我方缘何在一再再到贵方冷落之后,依旧坚定的认为只有贵方才是我方的最好选择吗?”

“请直言...”

“因为贵方没有能力打破美英法德俄日六国对我国各省实质上的影响势力划分,所以,贵方对于我国来说,无疑是最安全的盟友!”

李汉冷笑了一声,说得很直接,“我国需要崛起,需要购买数以十亿计的机器,数十亿计的军备,二十万英里的铁路,甚至更多更多的东西。因为我国的落后,这些东西大部分都必要从国外进行采购。我方可以允许一个国家在我国崛起的过程中赚取十亿甚至数十亿、百亿的巨额利润,但是绝对不能允许用我们的崛起的利润壮大了一个国家,而这个国家却觊觎我国的领土跟主权的完整!”

他直视着顾钦斯基的眼睛,“阁下,我们需要一个坚定的盟友,英法不可能、日俄也不会是、德国人如果不改变他们心中的贪婪我们永远不可能是盟友,而美国在世界事务上紧跟着英国脚步的做法让我十分担心,意大利不具备这份力量,剩下的便只剩下贵国一个势力了!”

顾钦斯基眼中闪过一抹精光,不过他却没接任何话,只是笑着冲他点了点头,不过奥匈使团的其余几人却跟着交头接耳,小声的用大多数他们都听不懂的字符交流了一小阵。

“我国不利的地理位置注定了重新崛起需要数十年甚至百年更多的时间,北有强敌俄国、东有日本、南有美国、法国、英国,家里还有德国等国在守着,混乱的局面决定了我国必须要付出数十年的努力,才能重新跻身强国之林。而贵国在欧洲遭遇着跟我国一样的局面,俄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甚至波兰(现在在俄国的统治之下)、奥斯曼帝国,环绕着贵国形成了一个势力集团,死死的卡主了贵国往任意地方发展的机会,我认为贵国若想获得快速的发展,必须将注意力从欧洲转向其他地方,比如远东、比如我所掌握的四川跟湖北!”

顾钦斯基惊诧的看了他一眼,这种见解,他这个多年研究国际事务的老人都用了几十年的时间才看清楚,没想到他竟然也跟自己有同样的看法,顿时心中对他多了几分认同感觉。他点了点头,显得十分赞同:“的确如此,但不知总督大人所说的能够令帝国获得满意利润的‘合作’,具体有些什么内容?如果只是这上面的几份,我想区区不过几百万克朗的利润,我本人虽然有兴趣为阁下劝说帝国政府,但是很难说服那些政客!”

他倒是坦白,比之前好说话的许多。

李汉早有准备,一看到局势逐渐朝着有利自己的一面驶去,连忙站起来,将手中周善培方才递过来的一扎文件,依次分发下去,给每一个奥匈使团的代表一份,自己手上只留下一份,然后做了个请的姿势,道:“诸位先生,请你们仔细看一下送到你们手上的这份文件,上面记载了我方打算与贵国合作的具体事项。”

“啊!”顾钦斯基只是翻开扫了一眼,就被李汉的大手笔震惊到了。

奥匈使团中的银行代表---罗德里斯克子爵惊诧的长大了嘴巴,直到好一阵才想起来这是什么场合,忙端起旁边的茶杯喝了一口,“总督大人,您确定您不是在开玩笑吧?”

他的脸色并不是很好看,挥舞着那份文件道。

李汉交叉着手抱在胸前,“罗德里斯克先生,您认为我哪里开玩笑了?”

“两年内向我国先后要求五批共计7200万英镑(约莫折合八亿银元、五亿两白银)贷款,这笔巨大的数目堪比贵国庚子年赔款,不是玩笑是什么?”罗德里斯克子爵是个标准的欧洲贵族,打心眼里瞧不起中国人。也是,自从十九世纪英国人用鸦片战争轰开了大清的国门之后,中国人原本在欧洲人眼中巨人的形象顿时沦落为跟非洲黑奴没有任何区别,同样成为了欧洲人眼中‘低贱’跟‘野蛮不开化’的代名词!

李汉脸上一僵,庚子之耻一直是国人心中的大痛,罗德里斯克直言这个词汇,摆明了就是打脸。他的语气也跟着冷了起来,道:“阁下,报告上面已经写得十分清楚了,如果阁下还认为有什么疑惑,请往下面仔细看下去。不要只看了一个前缀,就认为整份计划可笑与无知。李某就算是再无知,也不会丢脸丢到了国际上,把我们中国人的脸都丢光了!”

罗德里斯克子爵被他顶得脸上一僵,刚要发作他旁边的中年白人戴维斯拉了他一把,笑着道:“先生,总督大人的计划宏大切十分具有可行性,请您往下面看下去,我认为十分不错!”

罗德里斯克子爵似乎对他十分忌惮,一看到是他拉着自己当下面上灿灿,点了点头也不说话,低头继续看了下去。

7200万英镑,这是李汉提出的一份惊人计划,为的就是在未来几年之内令军政府踏上快速发展的快车道,为此他选择的是透支未来,即,选择向未来借债来发展自己,用得却是改革开放之后的红色共和国所用的那一套。

李汉笑着跟一脸担忧跟震惊色望着他的周善培、陈耀祖两人点了点头,示意他们耐心的等下去,没有任何问题的,的确,他自己心中有六成的把握,仅靠这一份计划便能说服奥匈帝国选择‘投资’他!

果然如他所料的那般,奥匈使团全权特使顾钦斯基没多久便皱起了眉头,不过却很认真的一条一条往下面看了下去。而那位之前对待他表现的十分傲慢的奥匈银行代表,很快脸上也开始又惊诧变得略带兴奋与欢悦,结果自然不必多少了!

7200万英镑,这是李汉经过了两个多月的苦心思考,结合后世改革开放之后引进外资投资的经验,制定出来的一个计划。这个计划分为五个阶段,即第一阶段为合约签订之后的三个月内,奥匈帝国需要向他提供‘400万英镑’的借款,其中一百万英镑为等价的金银等贵重金属,其余三百万用于支付军政府向奥匈帝国采购的全部机械跟内江炮舰的费用,除此之外还剩余的四十一万英镑,将由军政府委托奥匈帝国,代为在国际市场上收购等价的粮食,也就相当于,这四百万英镑除了其中一百万贵重金属外,其余全部用于采购奥匈帝国的商品,即奥匈帝国借贷给他购买自己的商品,从中奥匈帝国不但可以赚取到贷款年息、还有采购中介跟运输费溢额,光是这一笔利润就在六十万英镑左右,还不算三百万英镑的机械采购对于奥匈帝国国内制造业跟农业生产的刺激所能创造的利润!

这无疑是个稍微懂点经济跟金融知识的人都会点头应下来的协议!

第二次借款为第一批借款生效三个月后,金额为六百万英镑,同样除了一百万英镑的贵重金属之外,其余全部为李汉的四川军政府向奥匈帝国采购机器、军械、炮舰等,跟之前一样。第三次贷款为第二次借款生效三个月后,不过这一次的贷款金额却提到了1200万英镑,同样绝大多数用于采购奥匈帝国的机械,后面的两次贷款各为两千万英镑,同样大多数用于跟奥匈帝国进行采购。

李汉微微一笑:“诸位先生请慢慢看,文件上已经写得很清楚。敝方以四川、湖北两省盐税、关税以及如今已经更名成‘重庆钢铁公司’的原汉阳铁厂一并抵达。贷款息金五厘,协议正式签订后前五年每年我方只返还年息,本金却要在五年后开始返还,预计将在十年内彻底还清,本金未还清之前,每年军政府所偿还之年息照付,阁下以为如何?”

顾钦斯基心中倒是十分看好这计划,不过他还是转头看向随行的奥匈使团中的银行代表---罗德里斯克子爵,示意他发表看法。

洋人这点的确比国人表现的药好得多,虽然他傲慢的瞧不起李汉跟中国人,但是,牵扯到自己的本职工作,他却很认真的点了点头,“计划无论考据跟可行性都非常高,帝国断然没有放弃这份协议的必要。只是,总督大人,您能确定您的政府能够代表湖北发言吗?恕我直言,湖北虽然大半势力都在您的统治范围之内,但是最繁华的地区却由贵国副总统管辖...”

顾钦斯基也跟着应了一声,“总督大人,我们也对这一点十分好奇,不知道阁下能不能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复呢!”

若是半个月之前,李汉自然不敢夸下海口来,但是现在,美国人的第一批资金已经到了他的手上,再加上在整个四川省内抄没满清旗人贵族的财富,他手上已经掌握了不小的一笔财富了!无论在什么国度什么年代,金钱都是最好的武器之一,对付湖北...他的先手已经用出了,想必也快到了收获的时候了吧!

想到这里,他的嘴角露出一抹笑意,“阁下不必担心,湖北全部落入我手已经不远了。如果阁下还不放心,那么我们的签约之日便定在武昌宣布接受我的统治的那一天,如何?”

他的目光深邃切清明,“如果阁下到时候对我方的实力感觉到不放心,那么,在第一批贷款到我手上,贵方完全可以单方面终止这份协议。毕竟,资金在贵方手上,想违约还是十分简单的事情!”

这话虽然说得难听,但是顾钦斯基等却认真的点了点头,的确,洋人擅自中断跟清廷之间的借款协议也不是一次两次了,这事正如李汉所说的,钱在他们手上,他们随时都可以选择给还是不给!

顾钦斯基跟旁边的其余几人小声交谈了几句之后,脸上带着笑,道:“总督大人,您的计划已经说服了我们,这份计划书我带走了,回去之后我立刻跟国内联系,我们很期待您能更上一步,请放心,您已经说服了我们,剩下的就由我们来说服国内了!”

李汉也跟着笑了起来,终于说服了奥匈代表了吗?

那么,该准备解决湖北的事情了!

黎元洪,我准备好了手段对付你了,准备接招吧!

第717章 不宣而战9第651章 决战唐努乌梁海3第515章 京汉陷落(上)第26章 此公---熊秉坤第337章 成都战役(三)第447章 大战(四)第103章 宋卿唱戏袁公登台(上)第209章 汤黎之谋(上)第703章 皇姑屯事件(下)第692章 重要2第550章 战车第647章 反攻2第229章 乱局第705章 要和平还是战争第567章 一触即发(3)第305章 荆楚新政(三)第72章 后手第532章 应对(下)第137章 拿下京山第698章 矛盾激化5第480章 打陆唬龙(上)第287章 都是名人第255章 小战第316章 大动作第169章 又见阴谋(下)第159章 鹜蚌相争、渔翁得利(5)第551章 妥协第228章 暗夜偷袭第589章 布置与阴云第427章 法西斯化(上)第62章 城内形势第389章 交底第647章 拿下比斯克第85章 宴请第420章 三年计划(下)第19章 暗杀奎盛第680章 苏俄第76章 紫禁城内(下)第400章 吞并甘肃(三)第104章 宋卿唱戏袁公登台(下)第57章 恩威并重(上)第680章 苏俄第218章 孝感集合(上)第364章 清廷退位第542章 过渡内阁(下)第621章 日本第150章 恶战一家岭(2)第397章 南进?北上!第六百一十章第571章 山东危机(3)第689章 沙皇一家的命运第450章 大战(七)第135章 肮脏的政治(下)第494章 尔虞我诈第699章 矛盾激化6第274章 武胜关大捷第235章 战起(4)第496章 驱朱运动第614章 外蒙危机第110章 杜家龌龊(1)第141章 三个坏消息(上)第六百二十二章第250章 三路人马第549章 国防与教育第80章 汉江之上第431章 刺宋案第711章 不宣而战3第537章 宣言第377章 靠拢第111章 杜家龌龊(2)第257章 夺关(中)第83章 击溃第八镇残兵第332章 就任川督(上)第358章 湖北变(上)第190章 一网打尽第31章 来自奥匈帝国的某卡尔(下)第五百九十五章第51章 恶战督署(下)第734章 嗜血狼群第五百九十四章第714章 不宣而战6第四百六十六章第331章 抵达重庆第332章 就任川督(上)第657章 决战唐努乌梁海9第343章 1912年开始的宰肥猪第626章 捷报频传1第629章 攻陷库伦1第274章 武胜关大捷第143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第四百六十四章第408章 盐政改革第253章 誓师夺关(上)第571章 山东危机(3)第四百六十八章第50章 恶战督署(上)第290章 变第303章 荆楚新政(一)第455章 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