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内部会议(下)

谈完了财政,剩下的议题自然便是另一大重头戏--军事了!

蒋方震先开了个头,“目前已完成编练之新军还有第八混成旅,因为都督催得比较急,所以,先编练成了一个七千一百人的混成旅!”

“只有一个混成旅!”

李汉眉头微皱,旋即舒展开来,“百里先生辛苦了,按照目前的进程,五月中旬前还能再编完一个师的编制。西征西藏已经足够了!西藏不比陕西,自打二月我便命人往川边地区集结物资,因为路途困难,如今才不过勉强运完计划中的一半,况且藏地地势高悬,士兵多有不习惯者,倒是恐又将有大幅减员,经过参谋处的探究,战事最适宜安排在五到十月!”

在座诸位都是川鄂联合军政府之高层,这两三个月来,川鄂两省秘密往川边集中物资的事情,多数心中都有些数。不过现如今从他口中听到之后,心中沉甸却又重了几分。

站在西藏背后怂恿一群西藏贵族跟不安分的喇嘛们不是旁人,乃是如今纵横时间数百年不败的巨无霸---英国。

李汉一旦挥兵入藏,届时要面对的可能不仅只有来自英人的压力,甚至连北京中枢政府都有可能因为撑不住来自英国的压力而选择妥协!

“我等既为一方封疆大吏,自然有守卫国防的义务,我知道诸位之中不少都对军政府下令应备西藏战事有些疑惑。只是在其位谋其政,这些自然是我们应尽的义务!”

进军西藏是李汉早在拿下四川之时便定下的注意了,甚至为此他还顶住外界的舆论压力,力保在西藏跟西藏驻军之中有着巨大影响力的赵尔丰,其目的就是为了在进军西藏时能够借助赵尔丰的影响力。赵大屠夫当年在西藏大开杀戒,可是杀得当地敢反的藏人贵族、喇嘛不敢出声,在当地仅他的名字就能抵上五千平乱军。

吴兆麟没能从四川赶回,不过王安澜却参加了会议,他在武昌革命期间任兵站司令,总部粮台,在汉阳归元寺设总粮站,供应军需的过程中表现喜人。如今李汉更是任命他接管军需部部长,总管川鄂两省粮草、军需调度,没让李汉失望,这段时间来两省运往陕西、川边的物资在他的节制之下有条不紊,至今还没出现什么纰漏。

“军需方面速度已经提到最快了,二十五艘百吨大船已经忙碌了三个多月!”

李汉点头,看向了蒋方震,他在军事战略上的大眼光和远见卓识,都是对做决定很有帮助的。他还需要借助他的力量来整理下现在川鄂周边的战略环境。

蒋方震点了点头,李汉在会议前特别知会他一声,希望他帮忙在会议上提点下现在川鄂周边的恶劣环境,也好令这段时间来有些盲目骄傲起来的军政府高层知晓现在的周边恶劣的战略环境。

“百里是个纸上谈兵的说客,对于西藏战事,百里提不了多少意见。不过今天蒙都督不嫌弃,百里便来说下现在周围的情况吧!挡在我们前面的河南可以暂时不去管它,河南现在虽说集中了不少党人,但是周围山西、直隶、山东、皖北地区都在北边那位的控制之下,短时间之内河南只有勉强应付的手段,除此外再无精力南望。安徽局势已经逐渐明朗化,皖督孙毓筠去职就在近日,传闻柏文蔚已经获得了赣督李烈钧的支持,如今手上实力已经对孙取得压倒性的优势了。不过柏文蔚是个冲劲十足的军人,但是想盘活了安徽却有些困难。两淮盐务北京那位肯定不会放给安徽,所以才任命倪嗣冲为豫鄂皖边区剿匪督办,使倪军占据皖北合法化。不但能够对皖北造成威胁,甚至豫东、鄂东北地区造成威胁。柏部在与我交界之安庆原本置有四营新军,如今已经扩为九营,约莫四千五百人。百里认为,安徽柏文蔚可以暂且不管他,毕竟孙毓筠还在,大意不在于他。倒是那盘卧皖北的倪嗣冲需要警惕一些。不过倪嗣冲曾在皖北大开杀戒,本地统治根基不稳,军政府只需往麻城驻有四营新军在鄂皖边界做点姿态,倪嗣冲绝不敢主动进入湖北‘剿匪’的。”

他说得兴起,竟然起身来到会议室内悬挂的一副地图前拿起了指挥棒指点了起来,“对于陕西,军政府已有腹案,百里这里不再提及。甘肃实力较弱,不过陕甘回民众多,历年来多有起兵谋反之故,却需要成都往北驻兵一师,最迟七月重新编练完成之后,十五师将常驻成都以震慑甘肃。江西乃是需要军政府重点防备的地方,赣督李烈钧手握水陆大军,麾下便有三师一旅,并未如北京政府要求裁剪多少。九江把我长江口,更有陆军一师一旅驻扎,武宁还有四营民军。而我湖北如今只在大冶驻有一旅,这无疑令我在战略上处于弱势,建议在年底前往大冶驻扎一师,武宁县驻扎一旅,则北可防安徽、东可御江西、南可望湖南,战略上方可不败!”

“再说湖南,我仔细想来想去。如今湖南虽有三个师的民军编制,但是湘督不能完全掌握湖南省,且与四川、湖北、江西、两广、贵州六省相接,因此可能来自湖南的军事威胁几乎为零。何况,都督只需要一计得当,未尝不能将湖南从湘赣皖三省联盟中拉出来。”

“当然,这些只是百里从战略上做出的分析。政治这东西百里学不来,就需要都督自己拿主意了。都督担心南方局势骤变不无道理,只是百里只有一个建议,当下国民思稳,都督纵有逐鹿之志,也需要考虑一下民心!如此而已!”

蒋方震将指挥棒放在地图前,点了点头回到了自己的位子上。能够说出这句提醒来,却是这段时间来他在湖北待得十分舒坦,李汉曾经答应给他百万筹建军校,一月多来他跟李汉讨要两次合计二十七万元,他都当场应了下来写了批条让他往西部储备银行取了现钱。其余他要征调四百劳工修建长江陆军军校,李汉也批准了,并且多调了两百多人过去。前几天他又要求将军政府从洋人中招募的教官团一并交给他来管理,李汉也点头应了下来。甚至前天新从洋人处采购的五辆汽车,其中一辆便送到了他府上。

李汉以国士之礼待他,对他要求尽皆批准,倒是令一月来接到的不少承蒙北京召集返回保定军校的旧识来信抱怨的他心中满意。自感自己留在湖北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所以,倒也对于军政府用心不少。

李汉带头鼓掌,他是听明白了蒋方震的意思了。知道不仅是他,军政府现在不少人都反对这个时候再起战事,不过他心中有数,知道现在的确不是用兵之时,但是有个上好的机会摆在他面前,只需要他把握住了,未尝不能缩短十年问鼎中枢的时间。

不过方才蒋方震提到湖南的建议倒是提醒了他,美国代表司戴德前段时间会见与他。在会上称美国方面希望能够重新获得‘粤汉铁路’的修筑权,并提到美国方面已经做好了准备,有关跟北京方面的交涉由美国驻华公使负责。他只需要点头并说服湖南同意,这一条铁路便能重新启动修建了。

粤汉铁路早在光绪年间便开始规划了,最初便是美国合兴公司遂乘机运动为铁路筹集资金夺取了建筑权,后来英德等国从中干涉,清廷则花费巨资将路权从美国手中抢回。初时清廷本欲自己修建,只是这一条两千三百多里的铁路修筑需耗费巨资,最终导致清廷无力支付,列强趁机组建四国财团威逼清廷将路权收归国有,最终导致四川保路运动跟武昌起义的爆发,结果清廷一命呜呼,粤汉铁路修筑的事情也就到此没了下文。

广东段的铁路因为都是商办,所以至今还在修筑。但是湖北跟湖南段路权已被前任湖广总督--张之洞收回,现在一半在李汉手上,一半在湖南军政府手中。美国人倒是打了个好主意,趁现在跟李汉走近,希望能够借他之手重新争来粤汉铁路的修筑权。

历史上,一千多公里的粤汉铁路就是因为资本的不足导致修修断断断断修修,最终折腾了36年才修完。

李汉摩擦着下巴,如果有美国资本的进入,那么这条铁路完全可以在四五年内修完,届时必然盘活了两湖跟广东省的经济。只是,美国佬想要路权,这可是个麻烦的要求。如今民国新立,全国都在盯着新政府跟他们这帮政客身上,若是传出他将路权让给了美国人,只怕说不了要遭到全国的抵制跟反对,任他打得多好的算盘都不成!

“看来还要再跟司戴德会会面!跟德人之间的谈判陷入僵局,麻烦,德皇要价太高了,我这点小胳膊小腿的根本吃不起。看来要做好跟德人谈崩的打算,往美国方面多走动走动!”

心中打定了主意,李汉决定要在粤汉铁路上面动动脑筋,只要打消了美国对路权的要求,兴许还能将这一桩买卖做成四方获利的好事呢。美国赚到了钱,湖北、湖南走近未来未尝没有和平吞并的可能,国家早几十年修完这条工业大动脉,而他则进一步的强化在美国人心目中的友人形象。

怎么看都是一桩好买卖!

只是,真的那么容易就能谈妥吗?

这一点连他自己心中都不敢保证!

“对于军政府如今的情况,想必诸君心中已经了然。会议即将结束,李某在此只有简单的几句话要交代诸位。我川鄂乃是两省联合之势力,如今不但在北方眼中视为钉子,在南方一样有人畏我如虎狼。所以,随时做好应付战事的准备是妥当的。今年结束以前,军政府不会结束各地的军管,商品市场上也是一样。最近三月来两省联合收购了粮食合计大米30万斤,杂粮57.2万斤,白面19万斤。这些还不够,还需要更多。这一点我希望财政部做好准备。军事方面,咱们军队的配置情况,还有整合情况如何?”

蒋方震皱眉:“虽说新编的士兵之中九成都接受过至少三个月以上的新军训练,但是缺少足够的底层军官跟有经验的老兵,重新打乱编制之后,不算入陕的十四师跟第八混成旅,还有四个团级编制在月中就能完成,可以随时投入战事之中……”

李汉心中默默计算了一下,最后才松了口气,道:“也就是说,只要在月底前结束陕西战事,那么军政府手中就有两个新编师--两万二千接受过至少三个月以上新兵训练,并且底层军官配置相对完整的武装!我手上还有重新获得补给的原革命军第二协、原民军第五协、原革命军第四协三支武装共一万三千人暂未接受整编,合计三万五千人已经足够应付大多数变局了!在装备上,我们有优势!”

乱世掌兵方是维稳之策,因此李汉麾下的所有编制都在他的脑海之中装着。一旦局势生变,他就能立刻做出最合适的选择。

“财政上面,陕西战事所耗物资合计七十四万元,伤亡补给约二十一万。战事若持续到月底,正常军费维持还要再加二十七万,弹药等军需消耗暂时还未送到,无法估算!虽说都督之前提到,入藏战事开始从抄没资产中划,不过最好将战事维持在三月内,这样至多需花费四百万元!”

胡瑞霖心中也有一本帐,他知道自己这个财政部长地位没有下属陈耀祖来的稳固,所以,寻常倒是会在一些合适的场合里表示自己的存在。

“嗯!”

听完几人的建议,李汉应了一声,起身在这个会议室内转了好一阵,最终停在了挂在正中的全国地图前,皱眉陷入了沉思之中。

时间进入四月中旬之后,国内的局势越发扑朔起来。4月14日,山西第四师七旅入陕,第二日十四师回合河南部新军炮击西安两日后攻克西安,升允狼狈逃往咸阳。当夜叛军部新晋卫国大将军马安良反,斩杀升允全家老幼,携升允首级往富县迎入陕第四师第七旅,陆军第四师师长杨善德接受,第二日,北京任命降将马安良为甘肃精锐军统领兼甘肃提督,责令其即刻率兵退出陕西。同日,入陕第十四师将西安城防移交张宝麟部,帮其在当地招募三千民夫编练新军,并将缴获之马枪拨出一千七百杆转交于他。

同时在南方,四月初北京派往江苏督查苏州兵变的使团返回北京上交调查报告。北京借口江苏都督庄蕴宽表现无能最终导致苏州兵变的发生,同时江苏以张季直为首的一众立宪派在地方鼓动联名提议迎原江苏巡抚程德全重新出山。最终沸沸扬扬的江苏之乱持续了三天。4月15日,北京正式宣布解除庄蕴宽职务,任命程德全为新任江苏都督。这是其在离职区区两三个月之后第二次就任江苏都督!

同日,北京电令上海陈其美,请他迅速交卸上海都督的职务,往北京接任工商总长的职务。

未几,就在中山先生所携随众抵达武昌的前一日,北京表李汉于四川、陕西多有功勋,又之前南京军政府所授之中将衔,升一级以二十七岁领上将衔,并授予才方印制出的第一批一等文虎奖章。捧杀之意不言而喻!

北京那位已经越来越不满足只掌握北方大地,将他的影响伸向了南方。不过此时李汉却没有心情去关注这些了,因为一艘美国游船载着十数位曾经执掌这个国家最高权力的一群人,乘风破浪抵达武昌码头。

中山先生,来了!

中山先生来武昌做什么?对于这背后的目的,李汉还是极为在意的。只是他分析来分析去,打四月初便发动尚在南京的势力打听消息,至今也没能提前收到一点风声。

只是南京表现的越是严谨,越发证明了这件事情背后另有隐情,只是一时也弄不出个头绪,于是只好等待一行人的到来。反正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他手上的底牌明显不少。

中山先生一众的确是身负重任前来湖北的,虽说在作出这个决定之后,南京不少知情者都曾劝阻过先生。不过最终他还是坚定了欲要往湖北一行的打算,这一次带上日本密友--宫崎滔天、宋教仁、居正以及下面的十数位精通国术、枪法的好手,一路乘坐美国游船--维莎号,沿途也只在九江短暂的停留了两日,一路往湖北行来。

就如李汉对于快速腐化的同盟会多有瞧不顺眼,同盟会不少人也瞧他不起。许多人都认为他这个不知道从哪里蹦出来的混小子根本就是个唯利是图的阴险小人,尤其对他的算计感到震惊。任谁从一无所有,到现在手握湖北、四川两省,这一路走来也太过平坦、崛起的速度也太快了点。

旁人或许不知道,但是南京不少同盟会高层都知道前段时间闹得举国轰动的‘上海一夜’是个什么情况,仅因为其本人麾下的报社机器被砸了,就秘密派遣精锐士兵往上海,一夜之间几乎将陈其美赖以为根本的湖州帮断掉,数百条性命就为他几台机器抵命。这般暇眦必报的性子,还别说真吓到了不少人。连陈其美都恨得牙都咬碎了,都不敢再对他的报社动手,上海青帮不少大佬也是惊出了一身冷汗,连连下令下面小心点,万万不许去惹他的势力。

在外人眼中,许多人觉得这个川鄂经略使--李汉蛮横粗暴嚣张目无法纪。不过,举国都知道他李汉有钱,有很多钱。川鄂联合军政府富得流油,最近还有可靠消息传出,当初争夺湖北的时候,短短几天时间他便扔出了三四百万银弹收买了黎元洪麾下各部将领,才能一夜之间打得湖北军政府根本来不及反应,便被他吞并了整个湖北省。

这种手段跟心机,着实震惊了不少人。

不过虽然下面不喜李汉的人很多,但是一心只为民国的中山先生在没能将袁世凯限制在南京之后,便做出了往湖北一行的打算。短短时间之内他跟袁世凯交手数场,最终无不以他战败告终。北伐如此、南北和谈主动权争夺如此、国都如此,虽说现在已经制定了‘临时约法’并建立了内阁,不过以这段时间来袁世凯的连连落棋来看,他明显的发现了唐绍仪跟内阁非但不能成为限制袁世凯的手段,反而为此令他丢掉了不少的内阁席位。

既然从中央跟法律上动手限制袁世凯有些危险,那么,剩下的就只能靠南北地方的这些心向革命的同志来齐心协力限制他了。甚至在同盟会的多数人眼中不可信的李汉,在他眼中,能够第一个在全国推行与民减税、并且制定了一系列的相关利民、助商方针政策,可以看出来,他虽然手段有些上不了台面,但也是个眼中有国家,有民族的责任感,并且勤政爱民的革命者。所以孙中山先生相信,只要他晓以大义,深明利害,李汉终究会为了革命事业,而加入他计划之中的限制中央的地方联盟之中。为此,这一趟的湖北之行,他必须走。

不得不说,中山先生虽然将人心看的太过美好,但是想法却是好的。

第329章 河南!四川!第434章 大战前的准备第256章 夺关(上)第196章 ‘中国之声’定刊第380章 最后准备第137章 拿下京山第370章 平陕第29章 来自奥匈帝国的某卡尔(上)第30章 来自奥匈帝国的某卡尔(中)第586章 海军出动第三百令七章 实业第223章 指点江山第358章 湖北变(上)第423章 乱第102章 鄂中革命军分政府第672章 俄国十二月革命第574章 山东危机(6)第611章 一年第470章 结束第189章 青太?情才?第314章 整顿与联合盐业(中)第258章 夺关(下)第563章 插手与中华民国宪法第166章 西安举义第235章 战起(4)第607章 和谈第183章 打草惊蛇(中)第216章 战时军事总司令第223章 指点江山第344章 交锋(1)第610章 宣誓第7章 指点第4章 方老先生第729章 辽东恶战4第569章 山东危机(1)第371章 风雨欲来第654章 决战唐努乌梁海6第96章 盐业(1)第169章 又见阴谋(下)第三百七十八章第68章 布局第700章 矛盾激化7第578章 青岛之战(2)第663章 亚瑟·贝尔福第662章 和谈第303章 荆楚新政(一)第665章 全歼远东集团军第341章 天下第432章 倒袁风起第448章 大战(五)第388章 来与去第六百章第741章 有限支持第209章 汤黎之谋(上)第493章 大铁路建设公债第164章 棋局第461章 桌下2第287章 都是名人第39章 控制工程八营(上)第17章 意外收获(下)第38章 蝴蝶效应第44章 攻陷楚望台2第13章 义庄(上)第705章 要和平还是战争第165章 应对第57章 恩威并重(上)第580章 青岛之战(4)第585章 发现第359章 湖北变(中)第550章 战车第522章 走向和谈(上)第163章 宜昌密信第313章 整顿与联合盐业(上)第616章 第二次远东危机(1)第521章 愚人节玩笑?第524章 走向和谈(下)第293章 会第587章 照会第92章 虎踞鄂中(2)第115章 扫平内患(1)第217章 尘埃落定第347章 谈判(上)第365章 分权与集权第127章 先行一招(下)第344章 阴谋与导演第200章 席家、李家第492章 拉开阴谋的大幕第554章 削藩第670章 新德里风云第92章 虎踞鄂中(2)第559章 本位与纸币第523章 走向和谈(中)第398章 吞并甘肃(一)第529章 和谈(三)第733章 新竹血战2第693章 矛盾激化1第557章 另一把刀第546章 孙黄抵京第310章 鄂西之变第136章 肮脏的政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