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巡检

去医院复检,今天更新少一点,请见谅!一天基本上都在医院度过的!

1912年的夏季注定风云争起,蒙藏战火未息,政坛战云又起。月中旬,同盟会正式向全国通电改组为中国国民党,举宋教仁为国民党理事长。随后不过数日,章太炎与开封通电宣布统一党退出共和党,仍保留统一党的名号。章太炎的中华民国联合会势力一去,共和党等于被折断了翅膀,实力已经去了大半。就在南北乐得看到声势只比国民党稍差一些的共和党闹分裂而自损根基的时候。不想才不过几日,一直没能选出理事长的共和党宣布推选川鄂联合议会会长汤化龙为理事长,虽然遭到党内理事如伍廷芳、范源濂、庄蕴宽等反对,新任理事熊希龄、章宗元、那彦图甚至不惜以**威逼,最终还是在张謇亲自致电说服了同样倾向于稳重立宪派的伍廷芳、范源濂、庄蕴宽三位重要理事后,在理事会议上以一票的微弱优势获得通过推选‘汤化龙’为共和党理事长的建议。

9月1日,原共和党理事熊希龄、章宗元、那彦图等通电宣布因政见不同辞去共和党理事席位,与其同批去职的还有数位共和党干事。第二日,汤化龙与武昌宣布就任共和党理事长,同时宣布将自己新组建的‘共和建设讨论会’跟教育大师唐文治为名誉理事长的国民协会并入共和党内,以武昌为本部,苏州、上海、北京为主要支部,接管共和党党内事务。

汤化龙就任共和党党魁之后,虽然不少江浙籍的立宪派成员宣布**,不过四川、湖北两省的地方知名人士,纷纷宣誓入党,声势一时大振竟比共和党全盛时期还要热闹,并开始筹备年底的国会大选的准备事宜。明眼人都知道,这个党派无非是李汉搞出来的花样,作为参与全国势力角逐的工具。这个年轻南方第一强藩,之前一直在国内政坛上表现的十分低沉,以至于甚至不少民众只听说过‘天堂’一般免税的川鄂,根本不知道李汉这个人是何方神圣。尽管所有人都知道他不可能一直这么沉寂下去,早晚会有爆发而起在那民国政坛之上弄潮,却没想到他果然是‘三年不鸣鸣必大’,这一鸣而惊人也!

李汉知道只要他的势力一天没对袁世凯造成压倒性的优势,这民国政坛之上的声音还是他袁世凯的。因此倒也表现的十分放权,任由汤化龙去折腾共和党,反正按照历史大势,国民议会短时间之内在国内是成功的可能,莫要说袁世凯不会允许成立,便是他入主中枢也要先行把来自参众两院的声音压制一段时间,知道国力已经足够到供他们民主式的协商为止!

暂时扯远了,整个九月初的日子里,因为共和党的强势崛起,国内政坛风起云涌,甚至北京一度传出袁世凯也因为张謇的事情大怒,随后更是传出一些离开了共和党的立宪派成员开始向他靠拢,称袁本人也有意组建属于自己的御用党,以争夺参众两院的控制权。

九月的局势变化的很快,国内铺天盖地的都是国民党的消息,除了举国都在关注的北疆局势之外,很难在报纸上看到其他的消息能够压下来自宋教仁跟他的新国民党的新闻,即便是得到了中国之声报纸全面支持的共和党也不行。只是不少民众稍稍疑惑的是,缘何一直不间断报道西藏战事的‘中国之声’报纸,自从八月中旬之后便再也未见到报道过有关西藏的消息了。至于原因是什么,没有任何人知道。但是要说西藏局势已经平稳下来了吧,为什么川鄂两省军管到现在还没结束,军政府仍然扔出一笔又一笔的分量十足的订单?

这里面的复杂,恐怕不少人便是挠破了头皮也想不明白武昌跟北京之间的龌龊!

九月的天,武昌正当炙热!9日也是一个骄阳四射的天气,一般富贵人家都躲在家中避暑纳凉,喝些冰镇酸梅汤,吃些在冰水里泡过的凉西瓜。然而李汉却不能那么自在,因为今天的他还有要事在身,那便是巡检武昌码头建设跟岸防。

当然,这些都是明面上的介绍,事实上,今天他真正要做却另有其事,并且要会见几位许久不见的老朋友!

武昌新渡口位于槐山不远,远在武昌城繁华地区之外,因为紧挨着军事要地槐山,这附近的地区都属于军管地带,没有军委会准确说是李汉自己的亲笔批文,任何擅自靠近的船只都要比以误入航道的名义暂且扣押审讯,甚至原本武昌薄弱的江防炮舰之中,有近半数都停靠在这里。

军政府如此紧张的作态原因自然无它,因为这里虽然打着新建武昌渡口码头的名义已经开工将近半年,实际上却根本不是要建造什么民用渡口码头,而是...内江舰队的专用码头跟武昌造船厂!

武昌造船厂,李汉规划于自己还在鄂中时期,本是打算建在荆州,后来又准备改到重庆。直到川鄂合并之后,他才挑选上了条件更加优越的武昌,是通过接受一套跟奥匈帝国采购的军方已经封存的二手机械组建的工厂区,这一处地区的负责人被李汉交给了一个人,那便是龚春台。川鄂军政府之中太多的军政府面孔外界关注的视线太多了,他挑选了许久之后,才找到了这么一个能力不错且外界关注不多的人。除了龚春台负责这里之外,还有不少情报司的探员秘密潜伏在军港跟建筑队伍之中,在他们的努力之下,这半年来虽然一直没能彻底的封锁住有关武昌造船厂跟军港的消息,但是至少目前关注这里的国家跟势力并不多!

李汉很早就想来这里看看建设的情况如何了,只是他本人的身份太过敏感了。现在国内盯着他的人太多了,要不是今天传闻那位极有可能是未来奥匈帝国的末代皇帝的叫做卡尔的年轻白人要来,随着而来的还有他同奥匈之间密议之后的贷款跟他用第二批贷款购买的四艘千吨级的驱逐舰,都是奥匈海军淘汰的战舰,四艘姐妹舰分别修建与1902、1903年勉强也算是比较新的战舰了!舰船长264尺、宽27.5尺、吃水12.5尺、排水量1071吨,功率虚数4000匹马力、实数7500匹马力、最大航速23节。四艘还未定名的驱逐舰共花去了李汉57万英镑的贷款,对于这些虽然已经跟不上时代,但是明显却足够让他在跟老邻居李烈钧的长江航线争夺战中夺回一定优势的战舰,李汉心中还是比较在意的。

当然了,今天他来到这里的主要原因却不是为了接受这四艘战舰,他最满意的就是等待了将近大半年之后,去年他便跟奥匈帝国协议请求派遣而来的十数位奥匈国内精通制造‘潜艇’这种上不了台面,被蔑称为‘水下棺材’的潜艇专家,终于来到了!

因为奥匈那边的人是昨夜深夜驶进的码头,李汉一大早又来的比较早,结果到来的时候,奥匈那边不少人都还没倒过来时差,正在休息之中。对此李汉也没有现在去打扰的意思,他在龚春台的陪同下,巡视军港建设。港务负责人是一个曾经东渡日本留学归来的快四十岁的中年人,名字叫刘坤,今天便是由他亲自为李汉等解说。

“经略使大人请看”刘坤用手指点到,“咱们选择的这处地方建设军港,是因为这里有一处山体延伸突入江中,造成这附近有一处天然的较深的积水潭地,适宜日后停住较大的船舶。目前军港已经建成的主体部分可划分为大、小码头。其中小码头居内,可两面靠泊,泊位总长约120米;大码头及防波堤外,共有五个泊位,单面靠泊,码头总长约600米。大码头可同时停靠五艘长50到0米,吃水2.5米到3.5米的船舶,小码头可停泊两艘长度在十米以下。吃水在1.5米以下的船舶。整体来看大码头是弓弦形,但在五、六、七泊位却取直线。既可增加艘数,又可停靠较大吨位轮船。总体来说,整个码头现在一共可同时停靠7艘船,总吨位在八千吨左右,最高可达一万一千吨,单个最大泊位为3000吨。”

“远处动工是在修建什么吗?”李汉连连点头,能够在半年内修建出一处军用码头,虽然现在大部分地区都还没弄好,但是光是这里面积累的经验就是一笔无价之宝。军政府不知道从中要收获多少的熟练工人呢。

“回大人,那里是计划中准备修建的一处中型码头,也是这里原本就有的一个老渡口了!我们在勘探了附近的水文之后,放弃了在原本就有的老渡口处扩建,因为那里由于修建的太早,到了现在码头下面堆积了太多的泥沙、碎石等,导致原本能够成为武昌少有的较深的泊位,升升上抬了两三米。现在港务处正在安排先行清理江底泥沙之后,再大量地修缮一番之后当成中型码头来使用。目前前期的处理已经完成了,现在开始地工程,主要就是在原有的码头基础上扩建修筑第九号泊位,此码头设计总长为500米,新建可停靠2000吨以上船舶的泊位4个,如果工程完成的顺利的话,可以考虑一下向外延伸再修建两个泊位,同时还将对泊位前沿和航道水深进一步加深。等所有工程完工后,总停泊吨位将上升至两万吨。不过咱们这里的机械不足,还用人力的话,工程至少要到明年春才能完成!”

机器不足...李汉叹了口气,国内没有合格的工厂能够生产,而军政府的每一笔宝贵的贷款都要用到更需要的地方去,只能选择用人力的量去代替机器作业,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加派些人手来能不能加快修筑速度?”

“这个恐怕很难再增加了,现有装卸工作都是人工完成,人员上目前来说现在的数目正合适,再多一些就恐怕会出现开小差跟偷懒的人了,人多了甚至还可能导致速度降下去。”

刘坤说得倒是诚恳!

李汉点头,这里面的专业东西他听得并不是很懂,有专业人士在,最好还是放权让他们去做吧!

李汉对他的介绍表示满意,又问道:“扩建工程预计多少时间才能全部完成?”

“根据规划,需要一到一年半时间,不过请经略使放心,我们一定会竭尽全力地加快速度。”刘坤说,“军政府不是新添置了几艘挖泥船吗?有了它们我们至少可以缩减去清理江底淤泥所需的两三个月的时间,赶赶工完全可以提前完工。”

“时间要抓紧,质量也要保证。如果两冲突,宁要质量不要赶进度。”李汉知道自开工以来,码头工人一直都是满打满的工作十个小时,这大热的天在太阳下暴晒,现在出现了数十位中暑昏迷的劳工了,酷热的天气导致现在的工作没办法进行,也不清楚现在下面的情况怎么样了!为了了解码头工人的实际生活,问港务吧,又怕他会掩饰。于是把一直站在旁边的警卫叫了过来,告诉他:“去,把在那里干活的工人请两个过来,我有话要问他们。注意,语气务必要客气点。”

第731章 金州破第181章 将回应城第402章 吞并甘肃(五)第344章 交锋(1)第134章 肮脏的政治(中)第684章 军事会议(中)第61章 张彪逃了第273章 喜讯!捷报(下)第647章 反攻2第352章 暗流涌动(下)第314章 整顿与联合盐业(中)第486章 孔昭绶案与国会第369章 升官与报复第599章 毒气第170章 二十三日第729章 辽东恶战4第239章 将北上第482章 打陆唬龙(下)第9章 马贼来袭(2)第403章 吞并甘肃(六)第409章 诉状与刺猬第179章 招募第518章 刺袁(中)第397章 南进?北上!第391章 拉萨战役(二)第522章 走向和谈(上)第450章 大战(七)第735章 今日之局第557章 另一把刀第679章 九月革命第683章 军事会议上第332章 就任川督(上)第381章 西藏战事第26章 此公---熊秉坤第522章 走向和谈(上)第424章 幕后第602章 大选第114章 内忧外患(2)第633章 中俄之战1第634章 中俄之战2第611章 一年第564章 重大事件第151章 恶战一家岭(3)第202章 韬光隐晦第145章 酒宴(2)第106章 武昌之议(下)第647章 拿下比斯克第216章 战时军事总司令第六百零八章第293章 会第671章 拖第727章 辽东恶战2第668章 国会第397章 南进?北上!第409章 诉状与刺猬第513章 河南糜烂第243章 局变(3)第648章 捷报频传第372章 应对第313章 整顿与联合盐业(上)第651章 决战唐努乌梁海2第427章 法西斯化(上)第369章 升官与报复第211章 特别军务会议第41章 控制八营(下)第124章 杜家妥协第293章 会第507章 雷霆(3)第145章 酒宴(2)第391章 拉萨战役(二)第247章 杀机顿起第17章 意外收获(下)第五百九十四章第617章 第二次远东危机(2)第242章 局变(2)第526章 归降第303章 荆楚新政(一)第420章 三年计划(下)第460章 桌下第505章 雷霆(1)第322章 历史在这里稍稍走偏第三百令七章 实业第113章 内忧外患(1)第270章 暗争施南府第568章 一触即发(4)第509章 雷霆(5)第697章 矛盾激化4第531章 应对(上)第21章 遭遇革命新军(上)第204章 合作意向第648章 反攻3第145章 酒宴(2)第347章 谈判(上)第708章 郑和计划第四百六十六章第241章 局变(1)第214章 军务会议、居正逼宫(下)第543章 詹天佑第654章 决战唐努乌梁海6第365章 分权与集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