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 西部股票交易所

28日这一天起了风,天微乎有些阴沉。因为靠近江边,武昌的天气倒也清爽了许多。

啪啪!

一声汽车的喇叭声,一辆福特小汽车缓缓行使过来。

“这天是要下雨了吧?”车内传来一个中年男音,口音有着浓重的江浙侬味。

“今天不下明天也要下,昨天务农不就提示过了吗?他这人素来喜好农事,连自己的表字都改成了‘务农’,对于天气把握不下任何田间老农!”

车子里缓缓传出另外一个声音,一样是个中年男音,同样带着浓重的江浙侬味。

车子前方、后方,各有四五骑兵跟随,路人瞧见其身上的蓝灰军装便知道乃是军人。这武昌尽管经过了李汉近两年的经营,不过如今西部七省拥有的四十多辆汽车,皆是军政府采购供府内高官乘坐,少数几辆用于迎接来访客人。武昌街头稍微有些眼色的只需要看一看车牌便知道这车是哪个部门使用了。这一辆车牌为‘036’的汽车为杜公馆的接待专用车,就是不知道里面乘坐的人是谁了!

升斗小民自然不会知道,这车里面坐着的两个中年人都不是一般人物。

其中一人略显矮瘦,留着齐根断发的他带着一副眼镜,此人姓张字静江,又名人杰。其兄长张弁群为上海通运公司总经理、舅父庞青城为上海中国银行董事。出身江南丝商巨贾之家的他半生充满传奇色彩,在结识孙中山先生后便开始对孙中山先生给予经济上的支持,近十年来累计向其直接捐赠数十万元,为其拉拢援助不下百万,因此被孙文敬称为“革命圣人”。

而另一个也不简单,此人名叫虞洽卿,曾任历任德商鲁麟洋行、荷兰银行、华俄道胜银行买办,自办四明银行、宁绍轮船公司,更是上海商团的幕后掌控者。当然,他还有个不为人知的身份,其乃是与前任上海都督陈其美私交莫逆的革命支持者。这两人会在这个时候前来武昌,不得不说,这里面若是没有问题任谁都不相信。

车子行驶在新铺建成柏油马路的武昌主干道共和路上,张静江目光笃笃通过车窗看向外面的平坦柏油大马路。出身豪富的他虽然不喜汽车这种新东西但是并不是没有坐过,在上海他有很多生意要跟洋人打交道,租界内有几位与他有生意往来的洋商经常邀请他一同乘坐汽车,因此他倒不是对此没有一点了解。

只是,他乃是出访过法国并在欧洲待过很长时间的人了,这柏油路在国外谈不上多稀奇的事物,国外各强国国内都已经开始兴起了修建柏油路的热潮。但是柏油路对于民国来说无疑是一桩新奇的稀罕玩意儿。与他同车的虞洽卿或许只感觉车子行驶在这柏油路上要比寻常在上海的路面少了不少颠簸,却忽略了这背后所代表的意义。

似乎感觉到眼往车外看得太久有些花了,张静江收回自己的视线,脑海中却思绪万千。根据他的认知,兴修一公里柏油路,光是造价就数十倍于普通路面,甚至比之官道也要超出十倍。不过比之两者,柏油路的优点十分明显。能在战时还能腾出钱跟资金用于修建这利民工程,这西北的财政看在只怕不比中央差多少,难怪孙先生他们都败在了北方那位的手中,如今尚能留他一家独扛中央外加南方数省。

“静江兄...静江兄?”

一旁虞洽卿呼唤两句,张静江方才回过神来,面上有些灿灿,道:“虞兄勿怪..勿怪,方才想些事情出了神!”虞洽卿这两年在上海因为橡胶投机案跟洋商对上了,结果导致被打压的厉害,财力自然不能与他相比。因此张静江虽然比他小了九岁,虞洽卿也一直放低姿态,敬称他一句老兄。

“哦?什么事情能够让静江兄如此入神?”虞洽卿来了兴趣了,笑着追问。

张静江微皱眉,指着窗外道:“三年前我来过武昌,不过却不是如今这般光景。我在报纸上曾经多次看到有关川鄂等地的报道,只是一直都未当真,毕竟报纸上的东西如今已经变得虚假难辨。没想到今天亲眼一观才知果然,难怪有人将这武昌称之为‘小上海’,你看这人流跟道路还有街上百姓面貌,可比我上海还要强上一筹!”

虞洽卿点头,颇有些感慨的道:“你要是去年来过湖北,如今感慨还要更多一些。去年四月我曾跟随宁绍轮船公司的船来了一趟,当时还是大战之后的一片荒凉。再三月过来便已经展露勃勃生机,又二月到来时恍若人在江浙,到今年六月初已经分不清我人是在武昌还是上海了!”

这位赤脚财神眼中流光闪烁,这几年来他因为橡胶投机导致四明银行与宁绍轮船公司遭到外商的排挤。为不使这两个新生事物夭折,尽管他先后又组织了宁波同乡会航运维持会,并且还靠着去年鼓吹铜价小赚了一笔,这才帮助自己的两家单位渡过难关。只是今年建设银行一开,上海除了洋人银行之外,私营银行、钱庄均是遭到挤压。随后他又因为购买“甬兴轮”与宁绍公司发生矛盾,便退出宁绍轮船公司。如今有发现了西北这一块国内不少人还未察觉到的宝地,心中未尝没有其他的意思。比如,他最近就有了变卖了在上海跟江浙的一些产业,将自己的事业转到武昌转到西部来的打算。

张静江苦笑,这他何尝不知道。就说那宋查理吧,去年来湖北在汉阳建立了一座面粉厂之后,通过了西部军政府的审查,搭上了军用采购的顺风车之后,这一年来他那原本只是经营白面磨压的汉阳福丰面粉厂,如今已经扩张成为了拥有每昼夜生产面粉16000多包,成为了仅次于张謇的复新面粉厂、荆州面粉厂的国内第三大杂粮面粉厂,连原本国内赫赫有名的面粉大王荣家兄弟的福新跟茂新面粉厂,都被迫被挤出了前三甲。那西部军政府到底采购那么多的杂粮面干什么这事他张静江管不着,不过那宋查理一年来在湖北赚得盆满钵满的事情国民党内并不是新闻,只看他在讨袁战争前一下子拿出三十万汇给孙中山做军费就知道了,这位最近风传很有可能成为孙先生老泰山的男人,一年来只怕在湖北借助着东风,终于将家产扩增到百万之上了!

他可是听说了,这仗一开打最乐的就是一帮商人了,西部军政府什么都采购,小到皮带、皮鞋、火柴,大到粮食、猪牛羊肉、各种矿石、燃料等,几个月来光是宋查理的福丰面粉厂,就接到了不下四十万元的面粉订单,纯利润高达近十万元,可眼红了不少的人。

虞洽卿看向窗外比他开战前来时要少了不少人的街道,道:“之前我才从天津回来,顺道去了北京一趟,这武昌街道上的人因为这一场仗,如今已经少了三成人流。不过那北京更显荒凉,大白天街上竟然到处都是紧闭的店铺,除了八大胡同生意一直不差之外,已经没了人气了!”

“都是这场仗给闹得!”张静江接口,他跟虞洽卿此次来武昌,正是受到前任民国总统唐绍仪跟惜阴老人赵凤昌的委托,前来劝说李汉跟北边那位袁大总统坐到谈判桌前的。他们这些人虽然不是老同盟会出身,就是国民党人。但对于这个国家的热爱不会因为那些党内的激进者战败就变得扭曲了。这一场南北大战打到现在,国内经济受到的影响已经十分明显了。南北各省都出现了大量的流民荒,上海、天津大量的商船货轮停航,就连十里洋行如今关停营业的都不下小半了。高达数千万的资本被从这个国家的经济运作中抽调出来用于战场厮杀,西部完成了初步的工业基础建设,还能因此军火订单,还能通过牺牲其他民生获得畸形的军工业繁荣。而北边的大量钱财却被抽调拿去跟洋人采购军火,钱都流出了国门进了洋人的兜里。无形中列强的军火商成了民国这一场南北大战的胜利者。

张静江等爱国人士当然不能允许新建之民国因为大战就此颓败下去,因此,‘袁世凯’跟‘李汉’两个皇帝老子还没着急,他们这些自嘲为‘太监’的爱国人士便开始着急了起来,只能南北一同发动关系奔走,希望能够避免民国走向灭亡。

张静江不说话,只是陪同前来的虞洽卿也闭上了嘴。收敛心思,虞洽卿注意到汽车减慢了速度,顿时明白可能快到地方了。

他们这辆车是送他俩去见李汉的,不过方向却不是军政府驻地或者巡检行署,而是位于西南城区西部储备银行旁边的一栋全新建筑西部股票交易所!

今天是国内第一家证券交易所成立的日子,一手策划了证券交易所成立的李汉为了增加它的分量,自然是要亲自出席开业典礼的。两人得知之后也是好奇,便跟着被送往交易所了!

提起股票交易,其实在国内并不陌生。其实早在数年前上海便诞生了所谓的‘上海股票交易所’。当然了,那并不是什么所谓的股票交易机构,而是洋商跟买办阶级操控,通过茶馆、酒楼,利用钱庄、银行、洋行等机构,遥控买卖香港股票经纪协会、南洋甚至英国伦敦等地的股票。国人若要购买股票,不但要跟钱庄、银行、洋行打交道,还要接受买办跟洋商的欺压,这里面的内幕黑如墨池,而且因为跟国际市场不同步据有数天的延后性,导致掌握第一手情报的洋商跟买办可以在收到不利的消息后谋取暴利全身而退。而第一手消息全要靠跟欧洲国家据有几天延后性的洋人报纸来获得情报的国人,就只能跟着吃亏。历史上的橡胶投机就是如此,国内因此亏损接近四千万两白银,潜在损失更是难以计算。

正是担心一战开始后,洋商再通过这种手段控制民国金融。加上短短不到一年,李汉便发现了军政府置办的一些得到快速发展的实业有了退化成后世七八十年代国企的萌芽,效率不但开始低了下来,连管理层也开始了屡禁不止的贪墨跟损公肥己。左右打算之后,他终于决定成立自己的证券公司,自己不可能一直都分神盯着官督商办的这些实业,那么就让民国初年这些斤斤计较的称职股东们来盯着它们吧。这样不但能够将市面上的一些闲余资本合理引导到证券市场中,也能借他们之手进一步壮大实业发展,更能打击洋人对于民国金融的掌控,可谓一举三得的好事。

于是便有了西部股票交易所的成立了!

第620章 三路开战(1)第741章 有限支持第624章 三路开战(3)第352章 暗流涌动(下)第228章 暗夜偷袭第284章 血战光化第350章 空手套白狼第332章 就任川督(上)第469章 阿司匹林第134章 肮脏的政治(中)第501章 国外国内2第481章 打陆唬龙(中)第547章 巨头碰面第621章 日本第735章 今日之局第222章 一场不能输的战役(下)第248章 赴宴第4章 方老先生第220章 一场不能输的战役(上)第三百令七章 实业第666章 今日天晴第481章 打陆唬龙(中)第709章 不宣而战1第547章 巨头碰面第353章 不安的预感第291章 变(2)第295章 黎宋会第175章 三人同行(下)第104章 宋卿唱戏袁公登台(下)第341章 天下第21章 遭遇革命新军(上)第448章 大战(五)第106章 武昌之议(下)第64章 捧杀第338章 成都战役(四)第745章 血染海疆1第656章 决战唐努乌梁海8第171章 河口之变(上)第615章 应对第96章 盐业(1)第23章 遭遇革命新军(下)第109章 视察新兵(下)第221章 一场不能输的战役(中)第485章 远东准盟友(下)第五百六十二章第231章 清军来了第11章 误会与陆家援兵(下)第334章 动第371章 风雨欲来第79章 发兵汉川第9章 马贼来袭(2)第287章 都是名人第267章 胜利了第331章 抵达重庆第555章 劫第219章 孝感集合(下)第614章 外蒙危机第174章 三人同行(中)第223章 指点江山第620章 三路开战(1)第357章 巨大的收获(下)第718章 不宣而战10第90章 应城风云(3)第430章 人心第58章 恩威并重(中)第24章 汽车工业之梦第377章 靠拢第541章 过渡内阁(中)第667章 国务院改革草案第709章 不宣而战1第70章 两镇光复与冲突(上)第187章 陈小六第536章 以夷制夷第689章 沙皇一家的命运第725章 偷袭战果(2)第546章 孙黄抵京第150章 恶战一家岭(2)第518章 刺袁(中)第579章 青岛之战(3)第471章 现代管理跟一三式步枪第453章 大战(完)第145章 酒宴(2)第709章 不宣而战1第六百零六章第297章 图谋四川第626章 捷报频传1第394章 巡检第375章 内部会议(下)第272章 喜讯!捷报(上)第248章 赴宴第227章 密议(下)第29章 来自奥匈帝国的某卡尔(上)第267章 胜利了第332章 就任川督(上)第441章 湖南攻势第149章 恶战一家岭(1)第455章 捷报第388章 来与去第110章 杜家龌龊(1)第642章 南洋变局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