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8章 不惜开战(下)

“开战还是回避!”

这个选择题李汉心中早就有了决定了,只看他在这个需要自己选择的关键口上离开武昌,并通电响应了北京的那位,赞同将大总统任期由五年扩增到一任十年便知道了!

不是妥协而是战略性示弱,暗示北京那位他不会插手浙江。恰恰相反的,这是他要对浙江下手的前兆,只不过为了迷惑那些现在集中在他身上的眼线罢了。

军政府林林总总从各地传回来的统计数据给了他足够的信心,种种都表明了,他现在完全拥有了对北京的压倒性优势。本来他跟北京之间的差距仅仅在兵力上,经过这半年来的扩军,他麾下已经拥有了四十七个旅。按照他的强师计划,第一师到十五师已经完成了由二旅到三旅的扩编。蒋肇鉴的第一师跟姚金镛的第九师驻守西藏;季雨霖的二师、王安澜的三师坐镇安徽;守卫四川的是吴兆麟的四师跟王柏龄的十二师、还要兼顾西康省;熊秉坤领着新五师驻守陕西、张国荃率十四师从旁协助;湖北大本营有马荣成的八师、李济深的十师以及新投靠他的张孝准十五师;驻守江西的则是张炳乾的六师跟何锡藩的七师;胡玉珍的新十一师任务最重,麾下三个旅分别镇守甘肃、青海,还要对新疆输出影响力;而驻守湖南的则是新投靠他的孙万乘的十六师跟彭光烈的十七师两个暂时都只有一个旅的编制,因为守备的不足蓝天蔚的十三师也跟着镇守湖南!

李汉麾下的将军团里多了很多的新面孔比如张孝准,这位跟蒋方震、蔡锷齐名的‘中国三杰’之一本事不错,只不过时运差了一点。从辛亥革命时期他便跟着革命党,南京留守府解散之前,他被黄兴派到了湖南任军事厅厅长,希望通过他加强对湖南军权的控制。可惜,程潜等革命党人担心被他的编练新军计划夺了自己的军权,谭延闿等本地立宪派势力更是不买他的帐,最终易堂龄带兵兵围军事厅,事情闹大了之后程潜被任命为新的军事厅厅长,而他被迫辞职离开了湖南。去年讨袁战前,黄兴重新委托他前往湖南给不通军事的谭延闿做参谋长,结果他也随着李汉攻陷了湖南,成为了他的阶下囚之一。李汉对他倒也十分待见,知道他有大才,便一直高待与他,同时不忘让蒋方震以同学身份出面助他劝说,更是亲自上阵十数次与他争辩国民革命之殇,这道理越辩越明,总算是将这一员将帅之才收归帐下。

蓝天蔚也是他的另一大收获,湖北新军出身的他在湖北军界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吴兆麟、熊秉坤、蒋肇鉴、姚金镛等都曾是他麾下的士兵,不过跟张孝准一样,他人也时运不佳,当年同吴禄贞、张绍曾发起滦州兵变,失败后客居沪杭。唐绍仪组阁时,任蓝天蔚为海军总长,蓝拒绝在袁政府中担任任何官职,不过还是在民国元年l0月被授于陆军中将加上将衔,并由国家资助出国游历。蓝天蔚在海外一待就是整整一年,直到今年过年前才从国外赶回来同家人团聚。他的老家黄陂,距离武昌就那么点距离,很快就被李汉发现,邀请他加入了军政府授职。

一年来蓝天蔚经日本转赴欧美各国考察政治、军事,他综观各国政教得失,虚心向各国学习治军、治国的经验,并将所得记录下来,抒发自己的感想,写出许多建议,回国后便向北京政府提出,以图民富国强,对祖国有所贡献。不料因其曾在上海新舞台藏匿枪支,讨袁之战期间,蓝本人虽在国外未归,但所藏枪械为袁世凯军警搜获,蓝天蔚归国后以此而坐罪。也多亏了他随后便经浙江逃入江西,北京的通缉令到了江西之后便被李汉挡了下来,李汉邀请其多次一同参观规模已经不下欧洲很多强国工厂的汉阳钢铁、大冶冶金,终于令其感觉到了中国未来的希望还在李汉身上,于是答应了投身他的麾下任将,做了十三师的新师长。

十六师师长孙万乘、十七师跟彭光烈也是新面孔,彭光烈倒也罢了,他是老四川武备系出身,尹昌衡掌握成都的时候,他便是尹昌衡的第二师师长,后来跟了李汉之后被观察了一段时间,见他不像其他那些投降的将领一样自哀自愿或者心生二心,加上其本人也的确有些能力,于是这次得以荣升十七师的师长。至于那孙万乘,他本就是安徽肥东县人,辛亥革命时期曾任革命党北伐军驻庐总司令,民国成立后被改编为中央陆军第十十七师师长。他虽然是同盟会出身,但是讨袁之战时与柏文蔚意见相左,拒绝了出兵反袁的命令恪守中立,随后在西部跟北京争夺安徽的战斗中也是尽力约束属下,至少保留了七八千的安徽省籍士兵没有加入双强之争之中。

军政府之所以半年内便能够重新编满四十七个旅,如孙万承这样的降将功不可没,通过他们李汉至少从新纳入麾下的安徽、江西、湖南三省快速吸纳了近四万兵力,这些兵虽然训练强度不如西部,但都是三省训练了一年以上的老兵,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他的扩兵步伐太快导致的兵员素质下降!

虽然计划中的二十个师尚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才能编练完,不过如今手中握着二十八万雄兵,哪怕这其中大半都仅是只接受过三个月高强度军事训练的新兵,但李汉能够保证他的军令祭出下面各部令行即止,要论对军队的控制能力,从一开始就按照职业化军队训练的军政府无疑要比北京那位更强。至少派系的萌芽被他死死镇压,到目前为止虽然顽强的依旧存在,却不如北洋军中一般成了气候,以至于就连北洋系的首领袁世凯也只能通过冯国璋、段祺瑞等对军队进行间接控制!

而且,经历了去年的那一场调动十数万军队的大战,军政府各部门已经有了相关经验,即便是现在再来一场那种强度的大战,保证物资上至少要比去年调运快上三成。军政府的物资本来就比北方要充裕的多,补给速度也比北军要快。去年他是在北军手上至少折损了三万精锐,可同样也强吃了第六师,打残了第二师跟第三师,现在即便已经补充回来,但以官僚主义横行的北方,新军训练速度远比西部要落后的多,现在就算是补充了足够的精锐,训练是肯定比不上西部的。至于说什么北军彪悍纯属扯淡,不说李汉控制的陕甘穷乡僻壤出强军,就是皖赣湘川鄂五省又有哪个是弱省,淮军、湘军、赣军、川军、楚军,在近代史上留下了赫赫威名的强军尽数被他控制在手中,仿照德式新军跟现代化陆军训练出来的士兵单兵素质已经超越了北军了!

所以,这个选择题李汉心中一早就有了答案。

打...坚决要打!军政府需要出海口,江防舰队也需要出海口,浙江是李汉版图上必不可少的一块。本来他已经开始考虑要不要对广西跟广东开刀了,尤其是广东...粤汉铁路广东段被龙济光握在手里,这老匹夫担心粤汉铁路一旦建成,李汉的军队会借着粤汉铁路一路南下直到他的老巢,因此无论他如何诱惑,老匹夫始终以本地意见不一拒绝合修粤汉铁路的提议。

所以,既然不能通过粤汉铁路获得南方出海口,而这时浙江又闹出了‘驱朱运动’,上天把这么好的一个几乎送到了他的面前,他是无论如何也要趁机拿下浙江,获得出海口的!

不惜开战!

做出了这个决定之后,李汉已经感觉到身上本就压得他喘不过气来的沉重,现在又增加了几分。虽说他一直都站在风口浪尖上,但是现在...来自北洋的明晃晃刀刃已经隐隐可见,这一会,大家是要撕破脸皮、赤果上阵了!

经过去年的明暗斗争,袁世凯已经领教了李汉的手段,而李汉也通过一战摸清楚了袁世凯的底蕴。

现在的袁世凯实力有限,他的力量看似庞大,但是麾下声音太多太分散了。除此外他过半的力量跟威慑力又都是来自手上掌握的中央大势跟为此依附于他的势力。这些人袁世凯强的时候,能打胜仗的时候,他们乐得屁颠屁颠的跟在身后,所以国民党打不赢他。但是李汉在去年已经证明了,他的力量不比袁世凯差,而且比袁世凯更年轻更有魄力,也更可能成为未来这个国家的胜利者。人心难免的因此分化,只看新疆杨增新、广东龙济光、广西陆荣廷、云南唐继尧都往武昌派遣了专使建立了联络点,待遇如同北京一般便知道了,至少李汉可以确定,这一次他若再同北京交战,地方后方基本上没有人敢给他添乱,被全灭在湖南省内的桂军一个师已经向世人宣告了他的睚眦必报了。

李汉认为这一次如果他能够集中力量对袁世凯麾下的北洋军进行一次毁灭性的军事打击,未必没有赢的可能,但是也必须付出较大代价,毕竟打仗这事一直都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民国旁边还盘卧着日俄这样的虎视眈眈者,就算是其他列强要恨不得从他身上割掉几块肉!他不是没犹豫过继续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占据西北半壁,图谋西南数省,发展工业,增强军队实力,稳固后方根据地,依靠工业力量的勃勃生气,在与袁世凯打一场持久战缓缓的耗干对方力量,然后挥师北伐,毕其功于一役,用较小的代价和较长的时间完成控制全国权力的目标。李汉可是清楚的记得,历史上袁世凯在一战开始后第二年便一命呜呼,调查局发回来的情报也显示了现在袁世凯的身体已经越来越差了。

一个是短期战略,一个是长期战略,到底该采取哪一个战略,这要看国际、国内形势发展而定,如果形势允许的话,长期战略就必须立即更改为短期战略了。

问题的关键在于,李汉可以利用休养生息政策增强实力,而袁世凯恐怕也不会闲着,国防军力量增强的同时,北洋军的力量也在增强。这半年来袁世凯投入至少两三千万贷款用于发展军工跟更新装备,这无疑已经触动了李汉心中的敏感神经。按照李汉的战略计划,夺取全国权力的时间最好能够在今年年底军政府的三年计划初步完成。到时候他控制下的势力便拥有了不弱于巴尔干强国保加利亚、塞尔维亚的军事工业规模,完全足够支撑起一支四十万到五十万上下的西式新军。

不过,日本在半年前向辽东半岛增兵暴露出的野心打破了他的计划,很明显他已经感觉到就算是德国在远东的海军势力大增,但恐怕局势不会如他之前所推算的那样,因为德国远东舰队势力的增加,令日本推迟三到四个月出兵山东。以日本人的狼子野心,他们就算是顾忌德国在远东的海军势力而不敢对如历史上那样在欧战开始的第一时间便敌视德国,但是日本出兵东北,趁英德俄等主要对手注意力被欧战牵制而扩大东北‘殖民地’的可性能却高达百分之九十!

真如此,他就不得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就夺取全国权力了,由于欧洲列强尚未卷入战争,能够在远东抗衡日本势力,那么,李汉的夺权过程就不大可能遭到来自日本方面的干扰,而欧洲列强又会因为欧洲局势紧张也不可能对李汉采取果断行动!

调查局半年来不断的收买拉拢北洋系将领,军政府两年多来的累累成果也告诉了他,他的实力已经超越了北洋巨兽了!不过唯一令他不安的是,他寻找同北洋战略决战的行动很可能给那些野心家留下机会,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恢复局势,历史上二次革命之后民国的地方实力派做大的窘况可能重新发生一次。

带着一点对历史惯性的不安,一条军令在第二天凌晨时分,自湖北拍向了南昌,稍晚一些还能更多的电报从武昌拍往四川、陕西、安徽、湖南等等各处!

一场浙江兵变,很快将成为两个互相忌惮的利益集团碰撞跟争夺这个国家最高权力的导火索了!

第557章 另一把刀第738章 攻破瓦房店第557章 另一把刀第276章 入瓮与礼和洋行来人第340章 成都战役(完)第653章 决战唐努乌梁海5第五百六十二章第607章 和谈第240章 第一协入城第三百令七章 实业第371章 风雨欲来第265章 重火力网压制第373章 陕西战事第493章 大铁路建设公债第490章 行动代号‘狩猎’第457章 谈判之前第422章 大战的硝烟第83章 击溃第八镇残兵第163章 宜昌密信第575章 妥协与应战第四百六十四章第115章 扫平内患(1)第86章 城内的混乱局势第292章 变(3)第184章 打草惊蛇(下)第414章 三人游第586章 海军出动第130章 落魄的骗子(下)第564章 重大事件第602章 大选第122章 兵围杜家庄(中)第717章 不宣而战9第28章 密信第703章 皇姑屯事件(下)第604章 调停第432章 倒袁风起第310章 鄂西之变第165章 应对第34章 秘密采购与租船协议(1)第198章 礼和洋行第293章 会第504章 护国肇始(下)第737章 骂名我来当2第400章 吞并甘肃(三)第88章 应城风云(1)第379章 迫在眉睫第411章 大选第131章 西进第649章 库洛帕特金第146章 酒宴(3)第611章 一年第662章 和谈第626章 捷报频传1第277章 谎言与合作第430章 人心第176章 新军服第710章 不宣而战2第443章 大战序幕第630章 攻陷库伦2第459章 西部股票交易所第474章 和谈第692章 重要2第275章 重九举义与撒网第170章 二十三日第7章 指点第50章 恶战督署(上)第549章 国防与教育第322章 历史在这里稍稍走偏第40章 控制工程八营(中)第736章 骂名我来当1第91章 虎踞鄂中(1)第五百九十二章第283章 局部反击第628章 捷报频传3第397章 南进?北上!第729章 辽东恶战4第300章 枝江(下)第362章 余波(中)第672章 俄国十二月革命第72章 后手第9章 马贼来袭(2)第235章 战起(4)第117章 扫平内患(3)第631章 日本在行动第269章 情报司第238章 谷城之战第242章 局变(2)第110章 杜家龌龊(1)第45章 攻陷楚望台3第740章 抉择下第233章 战起(2)第729章 辽东恶战4第87章 要变天了第240章 第一协入城第485章 远东准盟友(下)第229章 乱局第1章 货币金融情报科第749章 血染海疆5第454章 安徽巨变第420章 三年计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