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8章 青岛之战(2)

山东省龙口地处胶东半岛西北部,附近海岸曲线长达上百里,为山东沿海重要商埠之一。《》()龙口历史悠久,商末建莱国,秦设齐郡,始置黄县,是中国最早的县治单位之一。清光绪十二年(1886),龙口易名为“金沙滩”。

1912年,民国肇始,金沙滩亦复名为龙口;民国三年,龙口开埠。龙口商埠局第一任局长蔡国器勘定龙口界址:北起沙岗,南至龙口旧村栅栏门外,东至北皂庄大道,西至北大圈西岬。中日交恶之后,为防止日本自龙口登陆,威胁山东的安全。总统府亲自下令,任命山东战区总参谋长吴兆麟兼任龙口卫戍总司令,国防军第四师主力驻扎龙口,便是为了防备日本。

9月21日,因为一场台风过境的缘故,日本虽然已经对德宣战,但是主力舰队却暂时停靠在旅顺,等待台风过境。

22日夜幕渐渐降临了,海平面上的怒涛也逐渐的平息。瞧见台风已经过去,亲自坐镇龙口负责防御跟警戒的吴兆麟穿着雨衣在小雨中前往近海阵地视察。龙口临海附近阵地上到处还有人在忙碌,有挖掘战壕、布置火力点的,有埋设地雷、设置铁丝网的,还有构筑工事、修筑炮兵阵地地,大量的作战兵器、物资、人员,都随着台风的过去而重新回到了海岸边,为贯彻总统府的命令,尽一切可能的加固龙口防势。

“报告,我们抓住了一个日本军官,说是联络官,要求会见总参谋长!”

“日本人终于来了吗?”刚刚返回自己的临时指挥部,吴兆麟的副官便过来向他报告了一些不好的消息。他心中一嘎,好在之前他曾前往北京见过大总统,就山东可能发生的变局,总统已经悉数给他做了指点。

“还真快啊,带他进来吧……” wωω⊕ тTk an⊕ ¢O

“是!”副官这便下去,很快就带着两个宪兵将一个矮瘦但身体却挺得笔直的三十多岁的日本军人带了上来。

看见吴兆麟的上将军衔和身后的一班参谋,野山助之新少佐明白已到了对方的最高指挥部。

“将军阁下,我强烈抗议贵军的这种行为……”野山助之新少佐脸色傲慢,突然发力强行推开了一左一右架住了他的两个宪兵,色厉内荏狂妄道:“贵国如此对待大日本皇军军官,将来是要付出代价的。”

“阁下,我国防军领大总统军令,在龙口布置阵地守卫国土。贵国目前与我之间有些摩擦,贵国的军官现在出现在我国的防御阵地上,让我国很难不怀疑是不是贵国要盗窃我国之军事机密资料,所以不得不如此。这是国际惯例,相信相信贵军一定也是这么做的。”吴兆麟一直对日本人没有什么好态度,尤其现在日本人还要图谋中国的青岛,这对于民族主义者的他而言,绝不是什么开心的事情,对于整个国防军体系的将军们而言,这份耻辱更是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

“八嘎野鹿……”野山助之新少佐面上阴沉,支那人什么时候敢这么对付皇军?但一想到自己的使命,还是按耐住火气:“我奉神尾司令官的命令,前来与贵军交涉。”

“愿闻其详。”

“我军即将与独军交战,为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和麻烦,希望贵军能够让出一条路来,主动撤开龙口守军,供我大日本帝国皇军通过,尽可消灭邪恶之独国,以解放贵国在青岛遭遇独国鬼畜统治,陷入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

什么叫无耻、什么叫无理取闹,吴兆麟总算是见识了。他的脸上一下子便阴沉了下去,不仅是他,因为野山助之新少佐是用中文阐述,整个指挥部内,所有人的面色都阴沉了下来,几个年轻的参谋军官更是一脸激愤,险些按耐不住出手对他一顿毒打。

“哼!”

吴兆麟好不容易才压下心里的火气,普鲁士式的八字胡气得不停抽动。冷哼一声,他正视着野山助之新少佐,话里的火药味也开始浓郁了起来。

“不劳贵国费心,我国青岛人民生活如何,自然有我国政府同德国交涉,还轮不到日本来插手!”

“阁下所言谬也,我大日本帝国作为东亚之最强国,理应起到领导黄色人种反抗欧洲白人统治的重任。贵国若论国势较之欧洲国家相差甚多,国民也因喜食鸦片而懦弱不堪,更是被国际社会所瞧不起。日中两国作为世代友好之邻国,理应当扶持后进,我国代为处之,足见我国政府之诚意及责任心!”

吴兆麟不想在这个问题上扯皮下去,毕竟连政府现在都没正面回应日本对德宣战,抢夺青岛的强盗途径,他在这个问题上纠结,只会叫日本人嘲笑。

当下便沉声道:“阁下可回去告诉贵国将军,我国防军命令驻扎龙口,拱卫我国之海防。没有大总统的命令,国防军各部断无可能私自立刻驻地,更不可能为贵国让开一条南下通道的!”

野山助之新少佐脸色顿时难看了起来,威胁道:“我奉劝阁下一句,我军即将对独军展开全面攻势,届时我国之盟友英国也将配合作战。若是贵国耽误了军事行动,一切责任由贵军承担。”

“哦?我可以将之理解为威胁吗?”吴兆麟怒道,“这里是中国,是我国防军第四师的驻防区,我第四师及国防军各部领大总统命令,无论任何国家、势力,若使用武力侵犯我国之主权完整,必倾尽举国之力以对抗之,不死不休。龙口乃我国之军防重镇,我国乃中立之国,阁下若是不懂国际法律,可以回去好好学习一番再来!”

“你……”野山助之新少佐的脸涨成了猪肝色,“若贵国的将领都是如此不识抬举,日后必要为今天付出代价!”

吴兆麟冷哼一声,“不劳阁下费心,送客!”

两个宪兵之前被他挣开,现在也是一肚子火气,他一挥手立刻上前左右开架重新将他架起,没等野山助之新少佐嘴里嘟囔出什么,已被人推了个转身,差点还因为被门槛绊了一下而趴了狗啃泥,指挥部里笑声一片。

“各位,日本人看样子要动真格了,虽说总参分析日本人恐怕不会对龙口下手,但谨慎一点是好的。传令下去,靠近海岸线的阵地要隐蔽好,人员要撤下来,只要留少数观察员就可以了。我再强调一遍,阵地前沿雷区的标识要醒目,这两天因为下雨而导致的相应问题要有应对措施,一旦有日本人或英国人冲过来,咱们不能开第一枪,但开第二枪、第三枪要坚决!”

“是!”

尽管日本人向龙口驻军表现的态度十分强硬,但事实上正如总参预测的那样,在英日联军是否通过龙口登陆问题上,英国人表现的十分谨慎。因为根据国际法约定,交战双方无权通过和利用中立国领土,否则就视为对中立国的侵犯。在列强眼中或许侵犯一个小国、弱国的中立地位并没有什么大不了,但是在中国日渐强硬的时候,显然不适合去招惹是非的。不然,英国在威海卫直接就有基地,何必要费老大的力气在别处琢磨登陆呢?

日本一贯骄横,在日俄战争时期根本就不把中国的中立地位放在眼中,这次也不例外。但考虑到现实影响和对华关系,加藤并不能够马上做出决断向中国、军队进攻,至少在国内没有明确指示前他不能这么做。何况,根据野山助之新少佐的报告,中国、军队似乎已有了妥善的准备和充足的兵力,贸贸然与中国、军队在龙口、交战可能引起中日两国互相宣战,中国方面政府已经在山东附近集结了高达二三十万军队。担心与中方交战可能会导致计划中短时间将结束的青岛战役持续长达几个月,死伤也要更多。最终思来想去,加藤还是决定放弃了自龙口登陆,选择了直接依靠海军优势强攻胶州湾!

崂山湾位于胶州湾和丁字湾之间,湾口宽约11公里,湾口距湾顶长约13公里,面积约160多平方公里,海湾开阔,海湾东西两侧为崂山花岗岩形成的低丘陵,海岸陡峭,北部地势平坦,湾内无河流流入,尽管一直未得到开发,但崂山湾拥有成为一流港湾的潜力。

这么一处紧挨着胶州湾的地方,战前倒也罢了,当欧战打响英德交恶之后,它的战略重要性便尽数凸显,因此在欧战打响之后,中国、政府方面便开始缓慢增加崂山驻军,到日本向中方递交了外交抗议之后更是将驻扎崂山湾的驻军从老北洋时代的两个步兵连加一个炮队增加到了一个步兵团加两个重炮营,直接隶属国防军驻青岛驻军指挥。

英国人和日本人也没有吭声,一来,山东本来就是中国的土地,中国、军队要在山东的调动跟增减换防,完全是天经地义。何况中德有关收回青岛的联合声明早在日本最后通牒之前便已经签署,说来英国默许了日本图谋青岛已是刺激了近些年来民族主义兴起的这个国家,尽管日本人有些不满意,但英国人担心过度刺激中国,可能再一次引起中国人对列强的敌视。如今西方列强各国都被欧战吸引,当年配合默契的英德俄法四个强盗国家现在已经走向了敌视。中国真要闹将起来趁机驱赶了洋人,就算是欧战之后洋人能够卷土重来,在远东的半个世纪的经营也要伤筋动骨一番。

英国人显然不知道中德双方配合到了什么地步,在事关青岛的问题上,两国之间的合作远超已经达成了协议共同攻击青岛的英日两国想象。不仅在物资补给上,中方政府承担了向青岛德军补给的重任,而且,调查局也跟德国远东情报机构的相关人员达成了配合,共同清剿日本间谍人员。

在中国人眼中,所有的欧洲人似乎长得都差不多,不管是法国人还是德国人,不管是英国人还是意大利人,似乎都是从一个模子中铸造出来的。同理,在欧洲人眼中,亚洲人几乎也是一个模子中刻出来的,他们根本弄不清楚中国人和日本人乃至安南人和缅甸人的区别。这种分辨能力的不足导致德国人面对日本间谍向青岛的渗透伤透了脑筋。在欧战爆发以来,陆陆续续有零星的日本情报人员进入山东境内,有的化装为小贩,有的装扮成商人和旅客,但目的都一样探明德军在青岛的布防情况,为日军随后的进攻提供便利。

这个时代的日本间谍素质可谓十分之高,加上难以分清中国人跟日本人之间的区别,青岛德军担心其在青岛的防势会提前泄露日本,毕竟青岛最为德国租借地,一直都是华人跟前朝官宦、商贾云集之地,加上德国政府不愿意在这个时候得罪了中国,所以大规模逮捕的方式便不能进行,只能靠跟中方合作,邀请中方的情报机构介入共同逮捕日本间谍。

对待日本间谍这一点上,调查局表现的十分令德国人满意,或者说是震惊才对。因为大总统对于那些向日本出卖情报以及投靠日本的卖国贼的痛恨,调查局在对待日本间谍问题上表现的手段十分凶厉,在青岛打着德军的名义,几乎是稍稍发现同日本人合作,便由德军出动抄家处刑,几乎是发现一个枪毙一个,短短几天时间便有上百人经调查局的导演倒在了德国人的枪口下。尤其青岛的那些日企跟日本浪人,更是青岛当局重点收拾的对象,面对间谍,调查局本着宁杀错无放过的原则,令日本在华间谍机构损失惨重。

日军指挥官也不是傻子,为调查局背了黑锅的德国人在青岛有杀错无放过的反间手法,很快便令日本在华青岛机构损失惨重,发现帝国惯用的人员侦察和刺探行不通后,他们打起了用飞机侦察的念头。

9月24清晨,海面风平浪静,一艘造型特殊的日本战舰在几艘巡洋舰的护送下,缓慢的向胶州湾驶去。这一艘造型特异的战舰名曰‘若宫号’,尽管现在的它模样看上去十分怪异,囧同于日本国内各式战舰,但它的出现却有着不同的意义,因为他代表着日本海军最新式海军战略发展的摸索。

这是一艘水上飞机母舰,航速只有10节的‘若宫号’有着5180吨的标准排水量,它原为英国货船,在日俄战争中被日本俘获。1910年美国飞行员尤金?伊利驾驶一架柯蒂斯飞机,从经过改装的轻型巡洋舰“伯明翰”号上起飞成功,次年1月他又在装甲巡洋舰“宾夕法尼亚”号的后主甲板上,利用尾钩钩住制动索,平稳安全地完成飞机降落.这两件事情极大地刺激了正在迅速扩充中的日本海军,海军当局立即作出反应,于1912年成立了“海军航空术研究委员会”,研究飞机的使用问题。同时在横须贺的迫洪成立了水上飞机墓地,引进水上飞机进行训练.13年日本海军确定了将海军运输船‘若宫号’改造的计划,到今年的八月,,日本海军第一艘水上飞机母舰若宫号在横须贺船厂完成改装,在前桅和后桅前部各有一个用铁架帆布搭成的机库,载水上飞机4架,前后机库各一架,舱内机库装2架。

日本对德宣战之后,日本“海军航空术研究委员会”顶住了海军内巨舰派的压力,将慢如蜗牛的‘若宫号’一同派往中国,不乏实验跟摸索‘水上飞机母舰’使用的意向。这一天收到了命令之后,‘若宫号’上搭载的法曼式水上飞机首次起飞,除担负着侦察重任外,这些飞机上还搭载了几枚小型炸弹,企图对青岛的德国守军进行恐吓。

从战术意图上说,日军的计策是相当对的,飞机自从在远东跟比利时惊鸿一瞥现身之后,尽管现在因为中德两国的战略封锁,导致外界对飞机的运用还很有限,但对于新技术十分敏感的日本,已经早早发现了飞机的军事价值。但日本显然忽略了一点,并不是好的想法都能带来好的结果,日军的几架水上飞机,又老又旧,速度慢、转弯半径大,根本就不是德国人的对手,飞机性能的落后严重制约着战术意图的达成。在日本飞机飞抵胶州湾时,德军设在青岛最高峰亨利王子山(即浮山)上的炮兵观察所就看见了那几架摇摇晃晃、慢慢腾腾的侦察机。刹那间,德军军用机场值班室电话铃声大作,几架日机的方位、大致高度、航向和速度等至关重要的信息迅速通报给执勤的战斗机小队。

“小伙子们,该我们表现的时候到了!”今天负责执勤的德国航空中队队长冯?鲁登上尉兴奋得挥舞着双手喊道。

“狠狠地揍他们!”一直都在机场警惕敌机来袭的年轻飞行员们快速套上了飞行马甲,戴上护目镜爬进了机舱中。青岛驻军的飞机并不是同中方采购的,乃是德国在欧洲生产运抵山东的,尽管技术跟中方采用的一样,但因为德国工业的发达,无论是被更名为lz系列的轰炸机还是福克13d式战斗机,性能都比中方原产的要高出一线。这些远东地区的战斗机王者,对付几架又破又旧的法曼式水上飞机简直易如反掌。

很快,六架涂有铁十字图案的福克13d式战斗机便跟和四架涂有膏药旗图标的日本飞机在青岛郊外的上空开始缠斗起来。虽然日本飞机一看形势不妙提前扔下炸弹就返航逃跑,但他们缓慢的速度、笨拙的飞行动作无一不成为德国飞机最好的靶子,双方的距离迅速拉近,德军飞机上机枪的子弹不时在长空中划出死亡的轨迹。经过一番几乎是一边倒的空中屠杀,4架日机全部被击落,“若宫号”成了没有飞机的摆设。

德国飞行员路肯尼作为第一批德国同中方协议加入中国飞行俱乐部培训的飞行员,在此战中表现极其醒目,他独自击落两架日本战机,成为远东空战的第一王牌。日机扔下的炸弹全部都在旷野或田地中炸响,除了给土地挠了挠痒痒外几乎没造成什么后果。在下面各个防御阵地准备迎战的德军步兵则全神贯注地关注了整个空战进程,并不断地为本国飞行员大声叫好,在日机坠毁后铁十字们返航时,阵地上到处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因为被困而导致的略微显得低沉地士气也随着空战的胜利而高涨起来。宪兵和警察领着军犬纷纷前去寻找遗骸和幸存者,不过除了一堆碎片和几具血肉模糊的尸体外,没有找到任何有价值的东西。

按照计划和以往的经验,飞机侦察最多2个小时就结束了,否则只有油尽坠毁的结局。但加藤定吉中将等日本高层指挥官左等没有等到飞机地归来,右等没有接到任何有关青岛德军的情报汇报,顿时明白这4架飞机恐怕已经遭遇了不幸。简直气炸了肺,对着周围的下属大发脾气。他的生气和失态完全事出有因,前两天刚刚因台风过境而造成了一艘驱逐舰因搁浅被德国炮舰击沉,今天又白白损失了4架宝贵的飞机,让他开战之初口口声声宣称的“不费吹灰之力拿下青岛”誓言迅速破产。为了报复同时也为了挽回面子,他命令舰队做好准备,打算在第二天向青岛开战。

动用强大的战列舰编队炮轰德国人的防御体系。

第350章 空手套白狼第457章 谈判之前第171章 河口之变(上)第439章 出兵湖南第六百零六章第563章 插手与中华民国宪法第144章 酒宴(1)第437章 我们的‘普鲁士’第220章 一场不能输的战役(上)第334章 动第470章 结束第604章 调停第114章 内忧外患(2)第128章 落魄的骗子(上)第514章 先兵后礼第56章 全面进攻(下)第261章 争分夺秒(上)第434章 大战前的准备第63章 武昌城内战事结束第529章 和谈(三)第589章 布置与阴云第312章 资州军变第405章 行动第625章 三路开战4第740章 抉择下第173章 三人同行(上)第365章 分权与集权第681章 刀第54章 你听那呼声第57章 恩威并重(上)第216章 战时军事总司令第141章 三个坏消息(上)第598章 末日临头第363章 余波(下)第652章 决战唐努乌梁海4第235章 战起(4)第7章 指点第571章 山东危机(3)第120章 汉口来的盐商?第389章 交底第445章 大战(二)第146章 酒宴(3)第254章 誓师夺关(下)第354章 民心第56章 全面进攻(下)第742章 伏击与反伏击第577章 青岛之战(1)第108章 视察新兵(上)第616章 第二次远东危机(1)第517章 刺袁(上)第189章 青太?情才?第605章 日本妥协第371章 风雨欲来第524章 走向和谈(下)第708章 郑和计划第485章 远东准盟友(下)第66章 争端第136章 肮脏的政治(完)第202章 韬光隐晦第389章 交底第174章 三人同行(中)第717章 不宣而战9第529章 和谈(三)第718章 不宣而战10第533章 危机与机遇第521章 愚人节玩笑?第381章 西藏战事第36章 秘密采购与租船协议(3)第五百六十二章第454章 安徽巨变第545章 年轻的哈里曼(下)第486章 孔昭绶案与国会第193章 三府合并第749章 血染海疆5第526章 归降第735章 今日之局第221章 一场不能输的战役(中)第658章 试探性接触第679章 九月革命第92章 虎踞鄂中(2)第294章 变局第16章 意外收获(上)第375章 内部会议(下)第344章 交锋(1)第246章 县城第66章 争端第50章 恶战督署(上)第342章 1911年的最后一天第392章 拉萨战役(完)第429章 站队第352章 暗流涌动(下)第52章 攻破总督府第204章 合作意向第332章 就任川督(上)第六百三十七章第732章 新竹血战1第496章 驱朱运动第427章 法西斯化(上)第170章 二十三日第204章 合作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