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8章 酣战

对于国防军终于在山东跟隶属协约国的日本对上,最高兴的应该是德国人。(_)

尽管在欧洲不断的取得胜利,但是宣战之后的短短一个多月,德国便伤亡士兵近二十万人。因为海外殖民地或被协约国攻占,或正在于协约国军队的围剿,加上英国舰队封锁了德国的海外贸易,德国已经感觉到了战争所带来的影响。尽管卢森堡、比利时跟荷兰暂时被德国接管,令这个国家容克贵族跟卡特尔垄断阶层的利益得到了极大的增强,但德国人在外交上已经开始谋划拉拢更多的盟友,加入到这场对世界旧秩序的颠覆中。现在在欧洲,西班牙、意大利、希腊、保加利亚,在非洲埃及,在亚洲波斯跟中国,在北美洲美国跟墨西哥,在拉丁美洲巴西、阿根廷、智利跟秘鲁,都是德国外交官们拉拢的对象。

这其中意大利的态度依旧暧昧,西班牙跟英国以及法国都有不小的仇怨,但国势自上个世纪初以来已经衰弱的跌落出欧洲第一强国阵营中,且因为葡萄牙的亲英立场,陷入矛盾之中。希腊因为世敌土耳其投入了同盟国阵营,国内明显亲英势力大增,新国王只能暂时宣布中立,却没有放弃向德国示好。埃及尚在英国的控制下,尽管国内反英势力暴增,但除非埃及国内能够看到英国欧战落败的可能,不然仍旧控制苏伊士运河并在地中海留有一支强大舰队的英国,埃及惹不起。波斯现在正处于卡扎尔王朝的统治中,因为国内革命刚被英俄两国联手镇压下去,尽管国内各阶层普遍敌视协约国,但恐怕无胆反抗。美国跟墨西哥态度暧昧,且互相敌视,又置身于欧战之外,不太可能被德国拉拢。南美洲巴西跟阿根廷一个亲.美一个亲德,互相敌视很难走到一起。秘鲁跟智利有领土争端且都从欧战中品尝到了战争红利,也不太可能加入进来。

所以,所有德国正在外交努力的国家中,唯有保加利亚跟中国,都跟协约国有着利益冲突,而且国内普遍敌视协约国一个或者几个成员国,是最有可能被德国拉拢,并且能够帮助到同盟国的国家。

德国公使弗朗茨接到了青岛传来的中国方面出动海军鱼雷快艇夜袭日舰,对日本舰队造成一定损失,并且日本人在山东国防军驻守海岸登陆,向国防军发动强攻的情报。这位德国外交官压制不住激动,立刻向外交部递交了照会,并再次拜见了李汉。两人相见时谈的无非就是要求中国加入同盟国集团的老调。

李大总统微笑着礼貌地对加入同盟国集团再次予以了婉拒,并且顺便将话题扯到德军何时交付青岛上来。虽然德国已同意交还中国,但自中日宣战之后,便停止了按照中德联合声明向中方移交青岛,心里的打算李汉瞧得清楚。

公使阁下在这个上面也是支支吾吾,迟迟没有个爽快话。他表示因为战争的关系,滞后了移交速度,同时向李大总统再三表示,回去之后便向国内请示,以争取尽快促成青岛的移交问题。同时,两人还在就青岛德侨的撤离和德国殖民官员的撤离达成了一致意见。中方保证这些人在撤出了青岛之后,在中国国内任何一座城市都享有暂时定局或自由驻留的权力,当然,他们若是想要冒险通过英日等国的海上封锁回国,中国方面也不阻拦。

尽管仍没能说服中国加入同盟国阵营,不过德使弗朗茨显然还是比较满意的,在中日就青岛控制权发生冲突后,中国明显与德国之间多了一些配合跟默契,虽然中国还没有答应加入同盟国体系,但短时间之内中国同协约国之间的交恶还将继续,只要中国人保持中立不加入协约国体系,一个中立地中国远比一个敌对的中国来得有利,至少德国在远东尤其是中国的很多权益都能受到保证。

至于共同关心的军事情报和信息交换,公使也很识趣的没有在会谈中透露半点口风。反正彼此心照不宣就可以了。

10月6日,中国再一次拒绝了日本公使日置益的外交照会,李大总统让他的外交总长向日置益表明了他的态度,日军一日不从山东撤离,他便拒绝承认中日邦交问题,并拒绝同日本的一切商谈。这自然是外交上的惯用手段,但着实令这位驻华公使气得直跺脚。

日本自对德宣战以来,因中国一直拒绝开放路上通道,导致原本不该受到损失的海军自开战后已被击沉一旧一新两艘主力舰,其余尚有十余艘战舰都或多或少受伤,损失不可谓不轻。陆军也是一样,二十三联队在崂山湾登陆之后接连损失了一千六百多人,尤其其中八九百人都是都或轻或重的带伤,给予日军后勤跟医疗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加藤安吉跟神尾光臣中将都在中国人身上吃了亏,如何能够甘心吞下失利地苦果。为了自己的前途着想,两人拍发往国内的战况报告不尽真实。神尾光臣中将将二十三联队的损失推给了国防军,将受到伏击含糊成登陆时遭遇国防军强硬的阻挠;而加藤安吉有样学样,将海军的损失一半归纳为德国人将青岛建设成了亚洲第一军事要塞,安艺号的沉没责任直接被他推给了他的第一难遣支队参谋长。最终归纳总结起来无非就是一句话,因为帝国对支那的态度太过软弱,导致帝国军队没能按照之前制定的完善计划,在龙口登陆,从陆地上自德国人的背后强攻青岛,避开海防要塞炮群,减少海军舰艇的损失。总之一句话,都是支那军队的错,因为他们顽强的抵抗,导致帝国军队有所损失,加藤安吉跟神尾光臣同时向帝国要求,希望帝国能够能够给予更多的支持,比如允许两人为夺取青岛跟抢夺德国人在山东的特权而使用各种手段,否则,以支那军队的反抗强度,帝国在山东的利益(已经看作是自己的了)肯定是要受损的。

因为前线的遮掩,东京大本营所掌握地情况并不全面和透彻。国内,东京固然授权日置益压迫中国方面让步,威胁、恐吓均可。但对中国实行更强硬的政策,甚至全面开战的提议却在军方少壮派提出后遭到政府高层的镇压。英国人能容忍的底线是日本对中国这个中立国家的战事只能维持在山东一带,俄国人迟迟不从远东调兵往欧洲,一方面是担心中国,另一方面更是担心俄国调兵之后,日本趁机谋夺满蒙权力。美国人尽管国内中立的呼声越来越多,但美国银行团跟财团在华的利益也越来越大,一旦亲.美的中国现政府受到日本的威胁,相信美国国内高层会做出强硬态度的。

所以,全面对中宣战不可取,剩下的便只能继续同中国维持一种‘默契的态度’,两国默契的将战争规模维系在山东一线,而且,均不对对方国家宣战。

但日本人出现了一点根本性错误,因为这两年在中国大量的间谍人员牺牲导致他们对于中国这两年来的形势发展掌握的不尽真实。中国方面虽然坚持自己的‘中立’,但不是日俄战争时期那种窝囊和憋屈的‘中立’,这就注定了日本若对山东还不死心,双方国家之间必有一场你死我活的恶战。

只是,日本人骄横惯了,从来就没有真正将中国人放在眼里,日军对国防军在山东的部署也压根没有视为对自己地威胁,东京大本营更是认为国防军的部分主力师虽然拥有超过帝国乙等师团的装备,但中国人还跟日清战争时一样,纵使装备了大量的强大德式装备,意志跟训练都远远无法同帝国皇军相比较。在这样的心态下,如何能将国防军放在眼里?同样基于这种心理层面和独霸青岛的战略意图,日置益也干脆地拒绝了巴尔特的和谈建议,让后者大为光火,表面上看不出来,心里却巴不得日本人再碰个大钉子。

都说军事是政治的继续,但在目前这种场景中,政治何尝不是军事的继续呢?正如巴尔特在约会外交部陆征祥总长时暗示的那样,‘等到了合适时间的到来,一切都会迎刃而解’,这个合适的时间如果是对西方政治十分熟悉的人很好解读,李大总统就读懂了英国人的意思。你中国能在山东打一场胜仗,把表面上对英国恭敬私下里却十分不服的日本打痛了,你们打赢了、掌握了优势才能谈得上在谈判桌前掌握主动!

这是强权时代颠扑不破的真理,更是西方国家数百年来冠绝世界从一个个王朝的兴衰跟国家崛起中得到的最好信念。

加藤和神尾对于日军在支那人手上受挫都感觉受到了极大地侮辱,尤其是黑夜中遭遇敌人的鱼雷舰偷袭,更叫日本人感觉自己仿佛被痛扇了几十巴掌一般,无论海军还是陆军第6、18师团上下都沉浸在癫狂的报复气氛中。为此,海军舰艇游击胶州湾跟青岛外海,利用舰炮拔除德国近海炮台。而陆军自崂山湾跟黄县、即墨三线登陆之后,数万军队按照神尾光臣制定的集中摧毁国防军主力,然后侧翼迂回包抄青岛的计划,对国防军各阵地展开了强攻!

国防军在第一时间让出了近海阵地,虽说因为阵地的失守对士气有一定的影响。不过让出了近海二三十多里的阵地,也令日本的海军舰炮无法对国防军的炮火造成压制,真正说来应该是利大于弊,毕竟以国防军的火炮配置,根本无力压制日舰火炮。

6、7日,国防军同登陆的日军双方集中近千火炮,在近海四五十里处在国防军的二线阵地上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日军在兵员素质、火炮的配置跟炮兵的精准度上占据压倒性的优势,同时,国防军在日军登陆地点附近只有三个步兵旅及七个炮营的配置,总兵力只有日本人的二分之一不到。不过依托于阵地、机枪配置以及来自天空上的援助,国防军顽强的坚守二线阵地整整三天,为华东军区司令部从山东省内其他地方调集兵力赶来支援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到9日晌午,尽管在日军的猛烈炮火中,二线阵地部分失陷,甚至崂山炮营暴露在日本人的面前,但国防军赢得了宝贵的反应时间,季雨霖上将很快从山东其他各处将二十二师、二十七师以及第二师一部调来前线,国防军在对日正面战场聚集了三师两旅七万多兵力,尽管火炮数量上只比日本稍差一线,但因为二十二及二十七师都是新成军不足半年的新兵,正面面对日本第六及十八师团,国防军暂时只能依托阵地对其造成一定杀伤。

战场,似乎是陷入了胶滞之中!

10日清晨,太阳重新升起,潍县前线指挥部却是一夜都没有停息。季雨霖交代完了战术要点和大致方针后就沉沉睡去,很快鼾声如雷。经过了连续三天的强攻,日本人尽管依托于素质上的优势攻陷了部分国防军阵地,但始终做出突破。而且崂山一直掌握在国防军手里,第四次击退了日军对崂山一线的强攻后。前线传来的最新战况显示,日本人似乎也对持续三日的高强度战事有些吃不消,除了少数牵制部队外,主力尽数撤回休整。为了应付日军的第一波进攻,季雨霖已经十来天都没能好好休息了,无论精神还是身体都疲惫到了极点。向前线各部交代了小心日本人耍诈之后,他也不上床,直接就趴在了指挥部内,和衣睡了起来。

———————————————————————————————

第322章 历史在这里稍稍走偏第20章 逃脱第477章 战后新气象第146章 酒宴(3)第347章 谈判(上)第四百六十八章第357章 巨大的收获(下)第463章 桌下4第227章 密议(下)第621章 日本第104章 宋卿唱戏袁公登台(下)第290章 变第735章 今日之局第449章 大战(六)第386章 网第674章 刹不住的马车第711章 不宣而战3第五百九十二章第698章 矛盾激化5第602章 大选第216章 战时军事总司令第127章 先行一招(下)第554章 入京第586章 海军出动第546章 孙黄抵京第646章 反攻1第54章 你听那呼声第545章 年轻的哈里曼(下)第449章 大战(六)第379章 迫在眉睫第567章 一触即发(3)第657章 决战唐努乌梁海9第635章 中俄之战3第511章 雷霆(7)第六百零八章第502章 一触即发第六百一十三章第60章 恩威并重(完)第508章 雷霆(4)第500章 国外国内第11章 误会与陆家援兵(下)第169章 又见阴谋(下)第442章 讨袁败局与建设银行第541章 过渡内阁(中)第127章 先行一招(下)第324章 兵临武昌与先生回国第680章 苏俄第688章 行动第582章 国土虽众,但无一寸多余第410章 过激反应第63章 武昌城内战事结束第374章 内部会议(上)第711章 不宣而战3第197章 卡伦?比利斯?韦伯第131章 西进第531章 应对(上)第20章 逃脱第443章 大战序幕第223章 指点江山第348章 谈判(下)第546章 孙黄抵京第658章 试探性接触第259章 圈套第519章 刺袁(下)第599章 毒气第663章 亚瑟·贝尔福第51章 恶战督署(下)第149章 恶战一家岭(1)第655章 决战唐努乌梁海7第646章 轰炸第579章 青岛之战(3)第163章 宜昌密信第258章 夺关(下)第58章 恩威并重(中)第588章 酣战第528章 和谈(二)第402章 吞并甘肃(五)第571章 山东危机(3)第699章 矛盾激化6第93章 虎踞鄂中(3)第134章 肮脏的政治(中)第422章 大战的硝烟第738章 攻破瓦房店第24章 汽车工业之梦第31章 来自奥匈帝国的某卡尔(下)第642章 南洋变局2第11章 误会与陆家援兵(下)第556章 相见第653章 决战唐努乌梁海5第224章 抵达第491章 目标‘特斯拉’第672章 俄国十二月革命第477章 战后新气象第697章 矛盾激化4第465章 芜湖陷落第457章 谈判之前第379章 迫在眉睫第736章 骂名我来当1第512章 日本第118章 扫平内患(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