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7章 和谈

巴尔特着急往走于上海跟北京之间,这段时间可谓是在华外交官最辛苦的一个。()他今天来见李汉主要有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就是劝说他派遣一员政府高层前往上海,同日本进行冲突的协调谈判。第二件事,则是劝说国.政府放弃跟美国之间的一亿华元的国防贷款,并缩减国防军的规模!

第一件事情巴尔特自然不担心他李大总统不点头,因为战争本就是把双刃剑,它能叫国人从战争收获自信跟威望,也同样对国的经济、政府财政等等造成负担。旁的不说,就是两国开战期间的军资消耗、士兵战损情况,对于日两方都是造成了严重的伤害。这几日他仔细的反复琢磨,作为一个敏感的外交官,他不得不承认自己这些人都上了当,上了国那位新总统的当。

是的,巴尔特已经发现了他们上当了!

其实也是当局者迷!

国虽然最近几年在美德等国的扶持下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国防工业跟军事建设不是两三年便能实现质变的,国虽然有着满清时期留下的洋务基础,但综合实力上比之已经进行了数十年工业化的日本还是差了不少。国防军对日交战或许凭借着出其不意加日本方面的不重视,能够赢得一场或者几场战役的胜利,但综合国力上的差距,一旦日全面战争爆发,输掉的肯定将是国。作为掌握一个国家最高权力的总统,那个年轻人不可能不清楚这些。所以,最应该担心跟规避日全面战争的人该是他才对!

好一个狡猾的东方人!

这是巴尔特想明白之后对李汉的评价,不过他也无意点破。因为日本击败国谋夺了远东霸权对于英国来说绝不是好事,有个有能力牵制日本,又会在日本打压下发展步履维艰的国顶在远东,帮助对全球霸权已经有些有心无力的帝国绝对是好事。

但是,那一亿华元的国防贷款可是令英国国内不少人都骂了娘。英国国内的确有声音,要有限度的扶持国,防止日本在远东的过分扩张。但是有限的扶持不代表英国就能够坐视国的崛起了,尤其是现在的国还是在一群民族主义者的领导下实现崛起。一旦国崛起了,英国主导的远东秩序将首当其冲受到冲击!

可别忘记了,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英国人几乎一手主导了对于这个国家来说的绝大多数屈辱与灾难,英两国在主权、关税、租界以及英边界冲突等等问题上的矛盾几乎是不可调和的。在这种情况下,倘若国人吸收了美国的一亿华元国防贷款真用了几年时间建设成一支能够稳守国境的国防陆军,这对于英国来说无异于灾难。因为它代表着自此以后,倘若英之间发生冲突,英国将再无可能像过去半个世纪一样,军舰开到国海防线上放几炮,这个国家就屈辱的选择了祈和!

倘若这个国家的真有了百万像山东战场上,那种素质的国防士兵,那么,英之间的关系反而要倒过来了。一旦有了冲突,国果断放弃了海防之后,规避了来自英国海上力量的威胁,大可以派遣陆军从**跟云南攻入印度跟缅甸甚至香港、威海卫等,除非国内调度数以十万计的陆军,不然已经很难再令这个国家屈服了。

正是看到了这种威胁,打压国国防军发展计划,破坏美国防贷款成为了英国国内发往远东,仅次于调停日冲突,恢复英国在远东秩序领导权的第二要务。

李大总统跟英使巴尔特一起在国宾馆用了午餐,为两人张罗这顿午餐的是前朝御厨王铭章!

前清灭亡之后,很多当初服侍王室的御厨都被赶出了皇宫,不少都被当时的北洋政府高官收编进了府内享受口腹之欲。后来北洋政府灭亡之后,又有一些御厨失去了生计,在李汉掌握了央大权之后,有人为了讨好他,将那位据说27岁就进宫为慈禧做了二十年菜的鲁菜玉手御厨王铭章跟他的徒弟三人送到了总统府上。)不过随后却被李大总统送到了这国宾馆内。

国家百废待兴的时候他要以身作则,因此平时一日三餐都跟总统府的警卫们吃得一样的工作餐,也不过菜多了一点,有两荤两素罢了!

今天王铭章亲自操刀,为李大总统跟英公使巴尔特做的午餐正是赫赫有名的章丘烤肉。随着一头刚刚弄好的烤乳猪被送上来,就连心里有不少事的英使巴尔特都暂时忘记了心事,在浓郁的烤肉甜香味与他进行了一顿长达一刻钟的午餐,待餐具被收走之后他还一副依依不舍的模样。果然,洋人对于国美食抵抗力不大。

当然,巴尔特很快就想起了自己今天过来的正事,就日调停及和谈向他转达了调停四国跟日本之间的意思。

有关日冲突的协调问题,巴尔特的意思已经很明确了,日本人在四国的压力下做出了退让的举动,下面就该国做出让步,以换取日彻底走出冲突对立之局势。

这是英国人一样惯用的平衡法,刚刚敲打完了日本,也不忘回过头来敲打国,拿着日本现在国内的民情激涌、不许政府同国和谈说事,逼迫国对日本做出让步。比如,让出部分主权什么,以换取日本政府顺势下了台阶。

日本国内这几日的局势的确有些混乱令人不安,山县有朋等几位陆军元老已经经过了几轮的密商,而且还和首相进行了几次磋商,双方就对华谈判的事情还有所争议,但是进一步扩大战事这些元老们似乎也并不支持了。这令陆军的那些少壮派军官们一片义愤填膺,不但要求陆相辞职的声音越来越大,代代木练兵场聚集的士兵跟浪人也越来越多,近卫军跟日本驻守的几大师团之间最近密集联系,少壮派军人似乎有绕开政府单独行动的意思。

这还不是令日本政府头痛的全部呢,在朝鲜、在辽东,日本驻扎在本国外的七个师团最近军的骨干参谋们现在纷纷也都在串连,计划在满洲策划一次行动来将战事彻底扩大,将日本这个国家完全的拖入对华战事当。他们拒绝承认第师团跟十八师团在山东的失败,认为乃是因为其登陆后失去了后方补给遭遇数倍的支那军包围,才遭遇了屈辱的惨败。而辽东跟朝鲜都在日本的经营下多年,远不是山东那种地方可比。他们叫嚣着要一战彻底吞并满蒙,为大日本帝国的扩张建立不世之功。

而这些闹事的少壮派军官的领袖分别为陆军省军务局长田义一跟前任陆相的现掌第三师团的上原勇作!在他们的强硬拒绝妥协下,日本国内对现政府内阁的声讨声不绝于耳,大隈重信内阁受到了不轻的压力,除非能从国得到些好处,不然,日本不能体面的下台,现内阁甚至可能遭遇倒阁危机。

日本政府现在已经向田义一跟上原勇作施压,逼迫两人压制军的少壮派蠢蠢欲动,英国已经从日本政府内部那些大正派的政治家们那里得到了这一消息,同样明白日本政府向英国转达这一机密的原因。他们在四国的压力下做出了妥协,但这妥协也是要付出代价的。对,日本人就是要从国收获一些利益。

最后巴尔特还点到,倘若国一意孤行要与美国贷款一亿华元用于扩充兵力,必导致日本国内上下更是不满,恐激化日冲突与矛盾,希望国放弃或暂缓与美接触贷款发展国防。

对于英国公使转达的英国政府的意见,李汉客气的接受了,但是没有立即给予答复,借口需要咨询幕僚意见,将答复日期推到了次日。

巴尔特一走,李大总统照常参加了下午的会议之后,当天下午与工商界人士会谈结束后,他立刻召集了一干幕僚,研究当前形势下,日本政府和谈的诚意有多少,国可接受的让步有哪些,可让步到什么程度。

外交部长陆征祥是最早过来的,他最近一直都在着手于准备对日谈判的事情,因为一旦日冲突进入谈判阶段,免不了他是要出面跟日本人直接唇枪舌剑一番的。

其余诸位也依次到来。

对于大隈重信内阁的和谈诚意,李汉还是有些相信的。作为大正派政客的代表,大隈重信毫无疑问并不是一个军人式的政客。这位曾被成为日本近代化工业之父的男人,李汉更相信在他领导下的内阁更关注欧洲大战所带来的战争红利。现在日本想加强工业建设,以便令本国经济走出‘日俄战争’的阴影恢复到正常水平,必然要全力投入到对世界市场的争夺去,以最终恢复国力。可是由于日冲突的影响,日本国内极度缺乏资金,再加上调查局已经将日元作为打击目标之一。正如日本政府在甲午战争印刷银票、宝钞混乱国经济一样,依托于他从后世带来的几块伪钞模板,国已经对日本展开了一场隐形的货币战争。

保守估计在过去的三个月里,至少有七百到一千万日元伪钞融进了日本那虚弱的国家经济之。而这笔巨额黑金除了部分隐藏外,大部被转化为大米、棉纺等物资,经货船运往南洋以伪装日本国内情报组织的耳目。还有少量被转变成了军火物资,然后通过各种途径流进了四国跟国地区的几部米乱起义的乱民手。进一步加剧了日本国内经济体的虚弱。在这种背景之下,日本其实跟国一样不能再打下去,借助欧战发展经济才是王道。

但是另一方面,由于在对国的战争惨败,日本国内群情汹汹。在这种局面之下,日本政府到底有多少决心无视国民的意愿,这却是不好说。所以,日本政府同国进行谈判很可能进一步刺激日本政府内部和民间的激进情绪。为免内阁被推翻,大隈重信内阁很可能拒绝妥协退让,所以,日本人的谈判诚意其实还是需要一番考量的!

不过,虽然还是不能确定日本政府的谈判诚意,而且,李汉的幕僚团们在和谈条件跟让步上也一直犹豫不定,但在第二日在回复英使巴尔特前,李汉跟他的幕僚团还是在两点上达成共识,即派出谈判代表同日本代表接触以及督促东北及沿海各省加强戒备。

以日本一贯的作风,不排除打着和谈的幌麻痹国,然后趁防备松懈偷袭的可能性。

向英国转达了国乐见于结束日冲突的意向后,当天晚上,在一群笔杆的努力下,一则以大总统名义发往全国的通电出台。

在1914年的国,还没有无线电广播这个词。就算在全世界,也只不过到了1920年才在美国开始了无线电广播的试营运。而最快地将李大总统的通电,传播到全国重要城市还是靠着电报机跟国之声如今已经遍布全国的新闻网络。李大总统的通电,在11月26日晚上,就已经通过国之声发往了各地的印刷厂,这一则通电在第二天见报之后,立刻成为南北各省最关注的新闻。

“……古有贤者云,时如白驹过隙。今已十一月尾,又一年将去。回首看去,总有些感慨在心。民国三年之时局可谓风云巨变,欧洲明之诸国为战所陷,似有昭示欧洲之黎明将远去。值此风云巨变之时,我新生之民国本应当小心经营,内则勤修政务、发展经济、解民之忧、福我国民,对外则以礼相待、以诚相知,国防之兵恪守职责,以卫国防。

然,变局一起必有祸事降临。在此世界板荡之时,我国亦因胶州湾及青岛一地引来祸端。胶州者何在?青岛者何方?

好叫我国之民知晓,盖因前朝满清无能,割我国土与德人之手。民国成立之后,我国国势充实,国威渐壮。德之友人欲交好与我国,主动提及回归之事项。此本彰显国威,福我百姓之举,李某慨当答应,方有德联合之声明。我华骨肉分离约十数年之青岛,眼看将回祖国怀抱矣!消息传出,凡我国民,无不感奋而慷慨流涕谓此为我民国收回前清失去权益之张本,我民国经此日后,国势定将驻日渐长,累二十年未尝不能重回世界强国之林。

然国事多艰,东邻日本国。悍然不顾青岛已为我国国土之事实。张协约国之虎皮,调五万陆军,军舰无数。耀武于胶东外海,扬威于我国门之外!随即崂山登陆,青岛要塞南北,尽在日军侵略之兵糟蹋之下,兵火交接生灵涂炭!我民国遭此劫难,公理何存,正义何存?日本国内之对我决诀华夏之狼野心由此固为天下所知!我国防军上下数十万带甲之勇士,在我国土遭此奇辱上下无不流涕,誓已杀敌至果,尽复国仇为己任。遂经累月之战,国防之军不畏牺牲、不惧艰险,忍辱负重、步步为营,终究布局得当,引得骄横之侵略军入我囊,为我所困。然后苦心于和平求其投降,日之虎狼引以为耻,反笑我华爱好和平之兵围懦弱之军,拒绝投降。

于是为保国土之完整,维护主权之不失。十万国防勇士怒而举枪,与敌厮杀交战数日,硝烟漫天、血色千里。日军五万侵略之兵,土崩瓦解于青岛城下为我国防勇士重创。威哉,我国防军。痛哉,我日本友邻。

我民国虽获取不时之大胜,但汉常思及我华乃礼仪和善之邦,遍观古今数千年,少有对外主动兴兵之举。因此,虽有大胜不曾得意忘形,主动请求欧美之友人,代为我民国同日本和善后事。

此乃为国际责任计,强自束手唯已大军监视,期盼重开和谈。实思日本政府能痛悟前非,摒弃其野蛮之思想,早归明之国度,各自致力于国内民生大计!四国有人忙于奔走调停其,望两国协和,为世界去一乱源,为东亚开一新天。友人此心,民国上下齐齐感谢,举国上下,皆谓和平可得,而公理胜利矣。

围绕青岛所起之纷争,日人强词夺理实则毫无道理。青岛本是我国之土,只因前朝无能,暂时割让德人。今我民国政治清明、百姓和睦、商业兴旺,乃有开大兴之世征召。青岛回归,本是民国相知于德,外人焉有插手之理。国际友人,亦早有定论。至此道义为我独有,军事亦大占上风之际,我国防军束手观兵,期待和平解决耿耿此心可昭日月。然过去半月曾有变局,日人海船炮轰我之疆土,灭我城市、毁我船厂,知我百姓损失千万。华举国为此怒急!

见日人未有自检之举,本欲起兵百万与日死战,卫我华之尊严。然今日观日本政府似有愧作之心,大隈内阁亦往国派遣外使,似在国际友人之帮助下,有了和谈之诚意。无论孰是孰非,又或者日本狡诈之举。但凡有一和平之可能,我民国决不放弃。

李某及政府诸位同僚。不欲见此世界激荡之际,再陷远东沦落修罗之局。故愿在此最后正告日本国内诸君,贵国若有和谈之诚意,我民国亦然。贵国若无和谈之心,只为从迷惑,再起祸兵犯我神州,则我华之国民必永世万代当与日本不死不休。

和平难求,战端易开。生灵涂炭,本非我愿!还望日本,其速醒乎!”

27日一早,大总统的这则通电见报之后,迅速成为全国关注之焦点,甚至泰晤士报,也在匆忙赶版之时原引用,后面的英翻译还是随后补上的。无论民国国内,还是国际社会关注日冲突的诸位,都从这份民国临时大总统的通电之读出了许多东西。

百姓读到了政府强硬之态度以及国防实力之激增,再对比几年前的满清时期跟之前的短暂北洋时代,顿时心又多了几分对李大总统的崇敬。李汉继袁世凯之后当选民国第二任民选总统已经不可动摇。而稳健派的政客则读到了李汉并不希望将战事进一步扩大的想法也暗舒了一口气,这个时候,能够和平,还是和平一些的好!而英法等国,则对国点头走到谈判桌前坐下的态度感觉满意,在他们看来,只要李汉服了软低了头,日走上了谈判桌,这远东之和平不远矣。

11月28日,在英使巴尔特的催促下,李大总统临时任命外交部长陆征祥为方使者,前往上海公共租界,正式同日本外相碰面,协议和谈事宜。

第611章 一年第三百二十三章第206章 又一份不对等的提案第72章 后手第240章 第一协入城第368章 货币与军校第248章 赴宴第348章 谈判(下)第738章 攻破瓦房店第227章 密议(下)第353章 不安的预感第41章 控制八营(下)第89章 应城风云(2)第669章 动荡第555章 劫第17章 意外收获(下)第591章 变局第269章 情报司第489章 扩兵与整军第520章 东交民巷的炮声第462章 桌下3第243章 局变(3)第306章 影响与实业第657章 决战唐努乌梁海9第274章 武胜关大捷第207章 给我两个月的时间第289章 以杀止杀第86章 城内的混乱局势第610章 宣誓第747章 血染海疆3第326章 12月7日,黑风山事件第686章 借刀第283章 局部反击第627章 捷报频传2第737章 骂名我来当2第346章 联合盐业成立与北使碰面第631章 日本在行动第725章 偷袭战果(2)第365章 分权与集权第491章 目标‘特斯拉’第377章 靠拢第668章 国会第651章 决战唐努乌梁海3第403章 吞并甘肃(六)第397章 南进?北上!第502章 一触即发第522章 走向和谈(上)第653章 决战唐努乌梁海5第73章 有人惦记第124章 杜家妥协第六百二十二章第416章 四川盐务(一)第485章 远东准盟友(下)第161章 喜讯传来第614章 外蒙危机第308章 战重庆(上)第142章 三个坏消息(下)第473章 变局第259章 圈套第133章 肮脏的政治(上)第169章 又见阴谋(下)第274章 武胜关大捷第718章 不宣而战10第723章 欧洲局势第326章 12月7日,黑风山事件第506章 雷霆(2)第三百七十八章第521章 愚人节玩笑?第652章 决战唐努乌梁海4第265章 重火力网压制第409章 诉状与刺猬第489章 扩兵与整军第345章 交锋(2)第59章 恩威并重(下)第448章 大战(五)第512章 日本第280章 内阁总理大臣第20章 逃脱第459章 西部股票交易所第683章 军事会议上第281章 信阳动第643章 南洋变局3第272章 喜讯!捷报(上)第583章 青岛之战(6)第526章 归降第293章 会第332章 就任川督(上)第15章 刀疤第258章 夺关(下)第404章 飞机与假钞第29章 来自奥匈帝国的某卡尔(上)第718章 不宣而战10第四百七十五章第723章 欧洲局势第697章 矛盾激化4第109章 视察新兵(下)第120章 汉口来的盐商?第570章 山东危机(2)第742章 伏击与反伏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