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2章 风雨欲来

2012年的最后一个月,工作会比较忙一些,这几天更新不稳定,请见谅。

苏联政权的建立,一个叫做‘红军’的军事怪兽正在冉冉壮大之中。

这个世界上,可能目前感觉到压力最大的应该就是李汉了。是的,每每想起只要再一年两年之后,这个叫做‘红军’的军事怪兽就会拥有五百多万的规模,还有依托于苏俄一千多万平方公里的辽阔领土。他就感觉到一阵手脚冰凉,那个国家的军事潜力太大了,有着较为完善的工业基础。一旦新政权巩固了统治基础后,它会迅速摆脱现在的不利,成为虎视世界霸权的存在。

社会主义挥舞的‘共产、平等’大旗对于贫民跟平民的吸引力李汉从来不敢小瞧。毕竟是红色国度走出来的精英,他并不敌视红色政权,恰恰相反的,还对红色政权有着特殊的亲切感。

但是对于成为红色国家的苏俄,李汉毫不掩饰敌意。这个沙文主义横行的国家,就算是成为了社会主义国家,对外扩张派也是层出不穷,对于中国的威胁太大了。

必须在他强大起来之前,打痛了它!

至于消灭苏俄政权,这种荒唐的想法李汉从来没有过。先不说中国就算是再有二三十年的发展,也没有那个一战毁灭苏俄的万全把握,就算是有了中国也断不会做。

一个极端被列强国家所排斥的政权,刚好能够吸引全世界的敌视目光,为中国分担一部分崛起所带来的敌意。

而且身边还有日本这个恶邻在,发展军工,壮大武力,这是当前两个李汉最关注的问题。

因为时间已经步入了1918年,欧战也许撑不了多久就要结束,在列强停战之前,他需要安排的太多,提前做好准备总没错!

民国国防体制,还不是一个很完善的体制。虽然有后世共和国解放军的经验在,也有众多国家的军事体系可作参考。但民国草建之初的军队依旧受到了前清时期的影响,高层将领大半都是来自前清时期的军队,加上数千年来根深蒂固依旧民智未开,士兵素质普遍低下等等诸多因由,总之问题绝对不少。

由李汉亲自设计的中华民国国防体系,为了防止私军、山头主义跟内部派系,尽可能的剥离了将领的权力。

整个国防军的最高统帅毫无疑问是民国大总统,现在是李汉。如愿以偿的废掉了国务院总理之后,总统的权力彻底得到了保证,他是宪法规定的中华民国陆海军统帅,民国三百多万军队的唯一合法统帅。无论是陆军部、海军部还是总参谋部,都只有通过他,才有发布军令的权力。

陆军部为远东最为庞大的中华民国国防陆军的司令部,海军部则为民国已经达到十万吨规模的海军司令部,与陆军部职责一样,是接受总统的指挥。负责军队训练,陆空、海军国防军事工业规划及建设,军备采购,军需后勤存储建设,以及军事演习、战事统筹等。

总参谋部则负责培训合格的参谋指挥军官,收集、细化分析军事作战情报,并在战时向军队提供具体的作战计划。

三大军事相关部门以下便是各大军区,到目前为止,民国因为军事跟外部环境的需要,林林总总的已经设立了十四个大小军区。最大的军区统辖之兵力近二十万,最小的也有七八万之数。为了保证保证这些军区的将领不会出现扎堆、山头,李汉可谓是煞费苦心。结合后世苏联跟共和国的经验,中俄战争之后,他首先通过颁布军事法令《军区将领任免法案》,定下了大小军区总司令、参谋长等职位,和平时期任期最多两任,每任最多五年。

同时,他还从后勤跟装备手段出发,严格控制各军区的装备跟物资补给情况。同时在军队有纪律宪兵监督,在驻军所在地有廉政公署跟调查局监督地方官员与驻地军事机构将领的联络,通过种种的手段确保军区将领不能与驻扎地行政单位多接触。

同时,各军区下属军队会不定期一年、两年轮流更换驻地,甚至连将领也不会长时间带一个队伍。制定了这么多的限制,李汉心才稍稍安,民国才刚安稳了几年,这个国家现在经不起大动荡。所以可能引起军阀混战的萌芽,必须坚决消灭掉。

通过种种手段,民国目前的军事统帅大权,牢牢的掌握在李汉的手中。在以前大概还有人说李汉这样是独.裁,这样的国防军,并不是纯粹的国家军队而是他李汉的私军。但是随着统一战争、中日、中俄战争的胜利,加上这几年国内民生建设的发展,李汉在国内的威望无人能敌。随着中俄战争之后,几百万平方公里被割占领土的回归,已经没有人再关心这个话题了。

所有人都明白,中国,现在就是一个年轻强权人物的天下。

现在的民国海军共有107艘水面战舰,总吨位11.24万吨,比起民国建国之初,总吨位几乎暴增了两倍。只可惜,这其中五艘自美国引进的老式战列舰便占去了近六万吨的总吨位,可以说,这几年来民国除了自行建造了两艘千吨驱逐舰外,也就只建造了五十多艘近海炮舰跟鱼雷快舰,几乎没增加过大型战舰。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几年来民国潜艇部队从无到有,已经建造了69艘水下恶狼。

不过全世界都是因为陆地的几场大胜利才知道的中国,所以说,民国现在的资源大半都是倾斜向国防陆军之上。也是以牺牲海军的发展为代价。民国才能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组建起一张规模庞大的陆军来。截止到1918年六月,民国国防陆军一百四十七个步兵师,骑兵废除师级编制组建了十七个骑兵旅,加上其他的炮、工、辎重、通讯、医疗等附属部队,加上军事院校,总计有穿着陆军制服地官兵三百四十七万余人。全军有火炮一千九百多门,迫击炮一千六百多门,六十个左右的骨干师旅,已经按照欧洲标准武装到了牙齿。

在世界来说,这种常备军规模,除了欧洲正在混战的那些强国之外,已经是首屈一指的了。这都是李汉几年来辛辛苦苦一点一滴的积攒,经营出来的家底,也是他权力的基础。目前国防军的军官团已经初步形成,国产装备已经基本上普及了七成左右的编制,完全完成国产化换装需要到19年年中左右。

从13年李汉便开始计划陆军装备国产化到现在,已经持续了近五年,然而民国依旧没能彻底完成装备国产化换装。再一类比一年便武装了两百多万军队,同时还在向欧洲出售军资的美国,工业化的差距让民国抱大腿韬光隐晦的日子还需要很久。

军队因为中日、中俄几场大战的胜利士气高昂,加上士兵的补贴跟待遇都是一流,战斗力相当不错,在世界上也介于准一流陆军跟第二阵营中。在远东地区,绝对是一支令人胆寒的武装力量。

现在列强各国都在关注这个国家的军事变化,尤其是面对那支越来越壮大的陆上武装力量,最不安的莫过于英法日三国。美国倒是乐意看到民国在陆地上的崛起,从而牵制日俄甚至英法在远东的扩张,保护其在远东越来越庞大的利益。

但是三国可就不爽了,陆地上随着民国军队的强大,英法两国更是感觉到了一种坐立不安的危机,两国在华拥有外人无法想象的特权,而这些特权是他们每年可以合法规避上千万的赋税,并从民国源源不断实行经济掠夺。当然,这些都不是两国最担心的。第一次、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等,两国在这个国家犯下了太多的罪孽,以英法两国为首签订的不平等协议,将民国的主权肆意践踏。

他们不得不担心,一旦民国崛起了,会不会对两国进行报复。而一旦民国进行报复,不仅两国在华特权跟租界保不住,就连两国在印度支那半岛的殖民地也危险,就算是再狂妄的国家,也不会认为,他们能够不远万里的运送一支军队,万里迢迢赶来亚洲,然后在民国的临近国土上,与这个国家打一场殖民地的争夺之战。

英法日协约三国中对民国崛起最担心的日本也开始没底起来。面对这支三百多万之巨的武装力量,日本人十分怀疑,他们还有北上吞并满蒙的机会吗?

中日矛盾由来已久,尤其最近几年,随着中国的崛起,中日两国不仅在辽东半岛、台湾、琉球等岛屿问题上存在分歧,还在东北及中国国内特权问题上,中日频繁爆发冲突。随着时间步入了1918年,中日两国矛盾又有爆发的趋势。导火索就是1914年底中日山东冲突之后签订的《中日停战协议》。

根据《中日停战协议》,新生的中华民国承认日本在华特权,承认庚子赔款,只是庚子赔款将延迟三年,于1918年初按照6%的利息全额移交三年需支付之数额。

当时李汉之所以默许外交部在这份屈辱协议上签字,主要还是因为民国当时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虽然在山东击败了日本,但是并没有与日本打一场全面战争的实力。而且欧战在即,国内也尚未实现统一,南方割据势力众多等等。于是才有了当时的签字。

只是时局瞬息万变,短短三年的时间,民国在远东正面击败了俄国数十万军队。工业上第一个五年计划已经所有投资悉数到位,除了造船业远远不可敌外,中国已经建设拥有了一份不差于日本多少的军事重工业。经济上,在过去的三年多的欧战中,民国持续从欧美分享到了超过15亿华元的战争收益,虽然看上去比日本的23日日元要差不少,但如果算上战前中国投资的一些美国公司的股票,加上发现的一些美元假钞跟走私的毒品等,收益可能还要再翻一倍有余,已经超过了日本。

正是依托于这种收益,民国才能快速的组建起一支规模庞大的军事武装力量,并且跟日本叫板。

当时间走到1917年底,《中日停战协议》规定的中方将向日本支付庚子赔款的时候。国内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抗议政府接受日本无理要求,并要求政府拒绝继续庚子赔款。更有激进者向政府书写了血书,要求发兵收复辽东及台湾。

游行示威给了李汉当局很好的借口,他当下便令外交部以‘民生沸腾,若妥协恐激起民变及排日之风为借口’,向日本政府转达‘合理要求’,要求暂缓移交庚子赔款。这摆明了就是不愿意继续支付庚子赔款,日本方面自然不会同意。从时间步入18年至今的快半年时间里,两国都是在磨嘴皮子中渡过的。

双方都不愿意妥协,民国知道一旦妥协,将损失国民的信任,损失这个新崛起的国家的自信心,而且还有数千万的巨额赔款。日本更加不可能妥协,因为妥协只是第一步。一旦在这里让步了,更远的日本在华租界、在华特权、不平等协议、辽东半岛跟台湾占领地都将暴露在中日两国之间。

只是不妥协,那就意味着战争。

是的,一场新生中华民国与日本之间的战争或将爆发。只是两国都在尽量控制,日本还在消化南洋新占领的印度支那半岛近两百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民国也在忍耐,因为一旦开战,必将是中日两国的全面战争,必将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惨烈战争,中国现在不但要顾忌苏俄政权跟中亚的影响力,还要准备应付一场全面战争的物资,总之,大家都在尽可能的控制...直到控制不住。

随着苏俄政权武装力量的扩增,以及中日冲突的加剧,李汉认为有必要召开一届军事会议,就前两年民国国防体系的建设跟规划问题,进行一次总结,同时就一些暴露的问题进行改正,以应付可能不久后将到来的冲突。

西安,总参谋部指挥作战会议室内,一排排的高级将领腰板笔直的在那里端坐,军帽都放在自己的膝盖上面。

尽管室外的问题很高,而且会议室的门跟窗户都是关得死死的,但是却没有一个人喊热。只因为十二座大扇叶的风扇被置于作战会议室内,虽然屋子里面的气温还有点高,但有它们在辛勤的工作着总归大家还是能感觉到一些凉意的。

仔细观察这些军官,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年轻。这些是现在国家的骄子,有的是一路跟随李汉起兵创建了这个共和国的将领,有的是近几年来几场大战中崛起的年轻英杰,有的是留学海外军事名校学习多年的精英,甚至还有些是从民国初年的其他势力合并的军队中提拔的高级将领。

尽管出身不同,尽管学历不同,但是现在的他们是自信与骄傲的,也是最团结的一个群体。只因为他们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有了自己的灵魂、信仰跟骄傲,他们是近代中华从未有过的最有自尊心的军人。

最前面一排端坐着的除了陆军部跟海军部的几位次长外,其余不是远从库伦、上乌金斯克赶来的季雨霖跟吴佩孚,就是从阿拉木图赶回来的熊秉坤跟从比斯克赶来的张孝淮等等,都是民国国防军一二线军区的最高长官。

后面的几排最低军衔也是中将,可以说,这里几乎云集了民国陆海军的八成高级将官,一旦出现了问题,李汉辛辛苦苦建立的国防军事体系短时间内将陷入崩溃之中。

只是,有谁有那个能力在民国的总参谋部内制造血案呢?

答案自然是没有!

而现在,所有人都在安静的等待着,等待着大总统,等待着这位民国最高统帅,统一了全国并一手建立起了民国如今规模庞大的三百多万军队的那位绝对领袖。

云集了国内这么多的高层将领,就算是平时爱开玩笑的几位年轻将领也都收束了心神,安静的坐在那里等待着。

他们不知道这一场会议之后,这个国家会发生什么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所有人都在忍不住的期待,期待那位奠定了中华民国现今伟业,创造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总统,为这个国家带来更大更好的变化。

第543章 詹天佑第481章 打陆唬龙(中)第69章 第二标第2章 这里是哪?第443章 大战序幕第149章 恶战一家岭(1)第672章 俄国十二月革命第504章 护国肇始(下)第222章 一场不能输的战役(下)第692章 重要2第563章 插手与中华民国宪法第604章 调停第434章 大战前的准备第85章 宴请第213章 军务会议、居正逼宫(中)第68章 布局第369章 升官与报复第90章 应城风云(3)第453章 大战(完)第685章 军事会议(下)第416章 四川盐务(一)第366章 蒋方震与忙碌的日子第124章 杜家妥协第588章 酣战第181章 将回应城第40章 控制工程八营(中)第524章 走向和谈(下)第183章 打草惊蛇(中)第49章 中和门阻敌第375章 内部会议(下)第449章 大战(六)第121章 兵围杜家庄(上)第303章 荆楚新政(一)第186章 《鄂军政府改订暂行条例》第611章 一年第419章 三年计划(上)第457章 谈判之前第452章 大战(九)第167章 又见阴谋(上)第511章 雷霆(7)第406章 溥伟之死(上)第104章 宋卿唱戏袁公登台(下)第356章 巨大的收获(上)第366章 蒋方震与忙碌的日子第473章 变局第424章 幕后第296章 何进续职第521章 愚人节玩笑?第330章 恶战第739章 抉择上第577章 青岛之战(1)第419章 三年计划(上)第493章 大铁路建设公债第431章 刺宋案第457章 谈判之前第554章 入京第381章 西藏战事第64章 捧杀第171章 河口之变(上)第324章 兵临武昌与先生回国第78章 汉川起义第643章 南洋变局3第377章 靠拢第193章 三府合并第481章 打陆唬龙(中)第442章 讨袁败局与建设银行第315章 整顿与联合盐业(下)第257章 夺关(中)第403章 吞并甘肃(六)第354章 民心第125章 买命情报第153章 恶战一家岭(5)第484章 远东准盟友(中)第440章 剑指岳阳第688章 行动第698章 矛盾激化5第393章 共和党党魁第700章 矛盾激化7第381章 西藏战事第59章 恩威并重(下)第35章 秘密采购与租船协议(2)第91章 虎踞鄂中(1)第697章 矛盾激化4第615章 应对第728章 辽东恶战3第706章 要和平还是战争2第126章 先行一招(上)第398章 吞并甘肃(一)第460章 桌下第746章 血染海疆2第128章 落魄的骗子(上)第36章 秘密采购与租船协议(3)第459章 西部股票交易所第741章 有限支持第52章 攻破总督府第708章 将战第399章 吞并甘肃(二)第328章 四川变局第413章 生产建设兵团与供销社第651章 决战唐努乌梁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