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6章 原敬上位

11月7日,当东京也爆发了米骚动,甚至不得不出动军队镇压时,寺内正毅已经大势已去,站在他背后的陆军元老山县有朋在沉默了几年之后,重新开了口,希望寺内正毅能够自己隐退。

山县有朋是陆军元老,这几年来随着身体的逐渐老朽,性子也越来越安逸,没有了以前的闯劲。

现在眼看着举国都是反对跟指责寺内正毅的声音,尽管只要他这位元老站出来力顶,寺内正毅很有可能安然度过。但是,山县有朋却没有折损自己的影响力来保寺内正毅的意思,直接暗示他自己解决。

甚至,他连寺内正毅辞职的借口求为他想好了---身体有恙。

本来,山县有朋是也不想轻易放弃了寺内正毅的。因为寺内正毅在任期间,全心扩张陆军的措施,他是最大的受益者。不到万不得已,他是不愿意轻易放弃了这么好的一枚棋子的。但是他也有不得不放弃的苦衷,第一就是陆军中的少壮派军官对于寺内正毅在庚子赔款问题上,对中国的软弱态度不满越来越多,越来越不可调和;第二则是因为寺内正毅在米骚动不断扩大的过程中,为进行镇压不得不动用军队。因为此,执政党、在野党都攻击他政策不得力,全国的报刊都对他发起弹劾。

山县有朋作为寺内正毅的后台,受到的压力可想而知有多大了。

除此以外,海陆军军费的问题也是山县有朋决定放弃寺内正毅的一个主要原因。他可以接受自己扶持起来的首相有野心,但是绝不能接受自己扶持起来的首相有二心。

是的,这两年随着日本占领荷属东印度群岛殖民地,开发南洋已经成为了日本当前最重要的话题。考虑到日本到南洋之间相隔万里,中间还隔着美国、英国、法国这样的海军强国,以及恶邻中国。没有一支强大的海军,日本很难保住荷属东印度群岛殖民地。

海军便是用此理由最终说服了首相寺内正毅,尽管他是陆军出身,但作为一国首相,他需要考虑的不仅有陆军的利益,还有国家的利益。

于是乎,海军在过去两年里得到了大笔的军费倾斜,一艘艘最新型的战列舰被设计出来,并且在各地船厂内铺设了龙骨,开始建造起来。原本的八四舰队变成了八六舰队又变成了八八舰队。一些陈旧的战舰被转为海岸舰,一艘艘新型战舰被建造,一艘艘半新不旧的战舰被回厂升级,日本海军实力因此得到了显著的增长。或许短时间内还不看不出来,但是真等到两三年后,新的八八舰队形成规模之时,日本海军毫无疑问将成为仅次于英国甚至不差美德两国海军多少的海上巨无霸。

这么一支强大的海军,的确有能力震慑列强诸国,保护日本的海外殖民地安全。但是日本每年的军费都是固定的,海军的军费增加了,陆军就要受到抑制。时间久了,难免会有人背后中伤寺内正毅,讽刺他这位陆军出身的首相,非但不打压海军的发展,反而出台一系列的扩军措施,令海军每年都抢走大笔本该属于陆军的经费。

都说三人成虎,或许最初山县有朋还对寺内正毅十分信任,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背后中伤与他,最后,就连他自己也逐渐开始怀疑,开始相信寺内正毅为了首相的权力,或者跟海军达成了什么协议。然后他本人才得以游走于陆海军之间,得以在任期结束后,继续竞选首相之位。

就这样,寺内正毅的靠山山县有朋也决定要放弃了他。

于是乎,1918年11月11日,在欧洲战局因为李汉重生带来的蝴蝶效应影响下依旧恶战不休的关头,日本受到了他的蝴蝶效应影响。第十八任首相寺内正毅以身体有恙,不宜继续执掌首相之位为借口,宣布辞职。

一时间日本政局的动荡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至于新的首相人选,山县有朋其实心中已经有数,因为他心里已经有了一个合适人选,那就是--原敬!

说起原敬,此人在日本也算是一号传奇人物。他年轻时当过记者,又是天主教信徒,山县有朋对他并不陌生,因为当年山县有朋自组内阁的时候,井上馨任农商大臣时后调原敬归国任农商部秘书。1890年5月,驻美全权公使陆奥宗光归国任农商大臣,原敬任农商部参事官兼秘书。

欧战爆发后,尤其是这几年受到邻国中国跟俄国革命的影响,日本国内民主主义高涨,形成国民要求参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时代大趋势。寺内内阁由于米骚动和出兵西伯利亚而遭到批判,素有“首相制造者”之称的山县有朋希望推举元老之一的西园寺公望为首相,但西园寺称疾固辞,并向他推荐了在国会大选之中获得压倒性优势胜利的原敬出任首相。

原敬立即开始接近事实上掌握着首相任命权的山县有朋,就当时政局交换意见。山县虽然反对政党内阁,但采取就事论事的态度,在很多问题上对第一大党政友会采取了合作的姿态。原敬坚信藩阀官僚内阁已走到尽头,政党内阁取而代之的时代已经到来。从表面上看原敬接近山县是为讨其欢心,实际上原敬是在为移交政权做周密的准备工作。

山县经过不断与原敬交换意见,逐渐对他的人品、实力给予很高评价。不得不承认,原敬的口才确实极佳,令山县在跟西园寺信中这么称赞他道:“原敬和我没有什么不同意见。只不过原敬要争取政党中大多数赞同,并要改良政党,我反对他这种作法。分歧仅此一点而已。”

山县认识到在藩阀官僚势力中没有能顺应时代的人物,最终接受了西园寺的意见,同意由原敬担任首相。

此时日本国内混乱的时局令山县担心,国内米骚动和要求实现普选制的民众运动以及民主主义思潮高涨。国际上则面临欧战持久不停所带来的连锁变化,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利益越来越重也越发将日本当成大敌,俄国爆发革命,中国崛起势头不可阻挡。冷彻的山县不得不认识到藩阀官僚政治家已无法担当应对时代的重任。

当然,作为扶持原敬上位的交换条件,山县有朋要求原敬内阁内的陆相又自己挑选出合适的人选来。而他所挑出的人选,正是曾在拯救沙皇一家中表现夺目的田中义一。

原敬内阁受到国民欢迎,不仅是舆论,就连在野党宪政会和国民党也对政党内阁的诞生表示欢欣鼓舞。这种好评源于原敬的“平民首相”形象和国民对政党内阁取代藩阀官僚政治的期待。而原敬也确实做得不错,在11月27日宣布就任首相后,12月初便应东京商工会议所邀请发表施政演说,提出改善教育,特别是扩充高等教育机关;整备交通机关,。完善、扩充铁道、海运、邮电、电报电话等交通通信网络建设,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充实国防,。防止外来侵略,吸取欧战教训,从国家防卫视点出发完善军备;控制米价等物价等。

这就是所谓政友会主张的“四大政策纲领”。此外,原敬还实现了其长年主张的陪审制度、修改选举制度,将获得选举权的纳税额由10日元下调为3日元。每一项政策都是在其强有力的领导下实施的。

这些策略令他在18年最后的时间里,一度成为整个日本关注的焦点,国民跟政客们全都称赞他的贤明……但是,原敬却有苦在心头,成功就任日本第十九任首相后,有三个问题摆在他面前,避无可避。

这三个问题分别是‘陆海军的高额军费拨款’、‘中国拒绝继续向日本支付庚子赔款’以及‘出兵西伯利亚’。

不夸张的说,这三个麻烦问题都是当前日本国民们最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是整个国家关注的焦点,避无可避。

尽管欧战战场上,随着东线的结束,德奥等同盟国为了应对美国的参加,不断内部妥协,增加了同盟国各国内部的合作,加上苏俄的割地赔款等,令同盟国虽然露出了败迹,但依旧还能坚持下去。

欧战尚未结束,就意味着日本还能从欧洲战场上获得源源不断的战争红利,尤其是在美国参战之后,中日两国出口的生活物资一度占去了整个协约国所需的80%以上的份额。

然而,日本的经济并没有因此得到好转,寺内正毅时期的扩军政策对这个国家的伤害太大了,而且还要肩负开发南洋跟出兵西伯利亚两大巨坑,时至原敬就任首相之时,日本财政已经十分危险,到了不得不改革的时候了。

于是,矛盾便这般出现了,原敬头痛的发现,他的前任寺内正毅给他留下了一个烂摊子,一个稍微处理不好,就很可能引起诸多恶劣连锁反应的烂摊子。

那就是要改革财政,他如今必须直面的三大麻烦问题。

第115章 扫平内患(1)第255章 小战第581章 青岛之战(5)第50章 恶战督署(上)第456章 走向谈判?第588章 酣战第635章 中俄之战3第738章 攻破瓦房店第604章 调停第570章 山东危机(2)第448章 大战(五)第473章 变局第649章 库洛帕特金第691章 重要第387章 湖南风起第442章 讨袁败局与建设银行第197章 卡伦?比利斯?韦伯第266章 大获全胜第450章 大战(七)第373章 陕西战事第34章 秘密采购与租船协议(1)第264章 重炮齐鸣第227章 密议(下)第573章 山东危机(5)第259章 圈套第685章 军事会议(下)第585章 发现第159章 鹜蚌相争、渔翁得利(5)第7章 指点第726章 辽东恶战1第426章 揭晓第508章 雷霆(4)第243章 局变(3)第740章 抉择下第198章 礼和洋行第22章 遭遇革命新军(中)第81章 第八镇残兵第296章 何进续职第79章 发兵汉川第607章 和谈第160章 马荣成疾走拿荆门第四百七十八章第590章 引敌深入第615章 应对第379章 迫在眉睫第357章 巨大的收获(下)第702章 皇姑屯事件(中)第173章 三人同行(上)第452章 大战(九)第359章 湖北变(中)第75章 紫禁城内(中)第77章 汉口小停第434章 大战前的准备第438章 大战起第15章 刀疤第21章 遭遇革命新军(上)第610章 宣誓第708章 将战第6章 方老第216章 战时军事总司令第51章 恶战督署(下)第110章 杜家龌龊(1)第140章 沙洋失陷第251章 接管县城第145章 酒宴(2)第321章 动第284章 血战光化第194章 刘家庙失陷(上)第634章 中俄之战2第168章 又见阴谋(中)第709章 不宣而战1第449章 大战(六)第617章 第二次远东危机(2)第646章 反攻1第664章 面见第265章 重火力网压制第五百九十二章第647章 反攻2第681章 刀第628章 捷报频传3第672章 俄国十二月革命第355章 大变局前第472章 半自动步枪与谈判第527章 和谈(一)第694章 矛盾激化2第33章 买枪(下)第266章 大获全胜第149章 恶战一家岭(1)第223章 指点江山第689章 沙皇一家的命运第476章 分离情报机构第720章 递交战书第六百三十二章第723章 欧洲局势第639章 中俄之战5第225章 留些后手第107章 摩擦第265章 重火力网压制第588章 酣战第338章 成都战役(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