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8章 将战

一旦欧战结束之后,欧美列强的目光毫无疑问将重新回到远东地区,届时民国的外部环境无疑将迅速恶化,再想获得如同欧战期间的高发展,几乎不可能了。

不仅高速发展不能保证,民国还将面临来自英法美等国的竞争跟打压。别看前几年美国在远东选择扶持中国的政策,那不过是因为美国主要的精力都集中在欧洲,一旦欧战结束之后,美国商品将重新面对欧洲强国的竞争,到时候势必将损失大量的欧洲市场,不得不重新将目光转向其他海外市场。

所以,欧战结束之后的远东,尤其是远东中国这个新兴市场,无疑将成为欧洲老牌强国跟新兴美国角力的地方。

有着原历史上,民国资本跟产业战败的历史,李汉对此看得很清楚。为此,他在很久之下,便为自己跟整个国家,按照不同的时期,制定了一份长远达二十年的发展计划。这其中赫然已经将全部可能遇到的最坏情况都算在了其中,如今眼看着欧战将步入尾声,他也已经感觉到,为了应付即将到来的,欧美强国的打压跟竞争,民国必须在此之前,收复被日本所占领的国土,以军事上的胜利震慑某些国家,迫使战后可能到来的冲突跟打压变成经济上的竞争。

虽然从目前来看,他的这大战略一些小的地方还需要修改,但是总体而言却是非常具有可行性的。

郑和计划,正是李汉为了应付日本人,制订的一个计划。这计划是他于1914年中日冲突之后,眼看到日本大陆派将注意力一直放在中国身上,尤其是辽东半岛跟朝鲜日本驻军,更是气焰嚣张,即便是民国在山东半岛狠狠教训了日本人一顿,依旧嚣张的多次悍然越过占领区,骚扰东北地区。

为了改变这一不利局面,为民国赢取充足的发展时间。结合当时的欧战背景,一个大胆的计划在他脑海中逐渐成形,那就是‘郑和计划’。

郑和计划严格说来并不只是一步两步,而是一个长期的对日作战计划,其目的是为了最终收复日本所占领的领土,同时,将日本推向前台,成为民国的挡箭牌。

计划初步开始于15年中,民国通过背后扶持日本革命党人、海军南下派,甚至派遣调查局特务在日本活动,通过煽动媒体跟民意,将原本压倒性的倾向于北上向大陆扩张的声音,逐渐两极分化。为了达成此目的,民国为此做了许多。首先成立了东北、华北、华东三大军区,近四十万军队枕戈待旦,一批又一批的永久性军事建筑被建设完成,只要不是瞎子,都能看到民国高层跟军事机器对于日本的警惕。同时,民国无视中日停战协议打着预备役的大旗大肆扩充军事力量。同时通过将这些消息传到日本国内,向当时已经全身心投入享受欧战红利,不愿意开展破坏了天赐良机的日本国民跟有志之士宣扬,以逼迫日本人相信,他们的军队若再想踏上民国国土,势必要同民国国防力量展开殊死之战,就算是胜利了,也不外乎是一场日俄战争式的惨胜。

事实上,大隈重信时期的日本国民逐渐趋于稳定跟追求财富、平等,尽管不甘心失去满蒙的陆军还在叫嚣着报复跟北上,但响应者寥寥无几。李汉胜利了,凭借着对日俄战争之后,日本国民对于可能影响到他们生活水平的战争的不满,赢得了胜利。

辛亥年之前,日本国内北上派与南下派力量对比过于悬殊,但是到了15年16年,日本国内的南下派声音逐渐渐长,尤其是海军多数高层跟几位元老都开始南望之后,南下派势力暴增,虽然仍旧不能与北上派正面对垒,但也拥有了影响日本朝堂决策的能量。

这其中,日本海军起到了主导作用。日本人对于马六甲海峡跟南洋丰富的物资觊觎早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尤其是在李汉的蝴蝶效应之下,德国吞并了荷兰,迫使荷兰灭亡。荷属东印度殖民地也随着荷兰政府的灭亡,王室流亡英国而成为了别人盘中的肥肉。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海军对于南下的欲望更是难以抑制的增强了。

最终。郑和计划的第一主战略成功,日本南下派在朝堂上第一次在面对北上大陆派成功,数万军队跟数十万吨战舰南下,荷属东印度殖民地被日本占领,日本不但控制了马六甲海峡,改写了英国人独霸这一战略要地的情况,更是与英法美三大海军强国交恶,成功吸引了三国的瞩目。

欧战结束之前的时间里,英法等国为了不失去日本这个主要盟友国,可以选择暂时无视南洋问题,但是很难说欧战结束之后,他们做出什么样的反应来。尤其是英国跟美国,英国一直将马六甲海峡视为自己的禁脔,南洋也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而美国在太平洋上面临日本海军的直面威胁,同时唯一远东殖民地菲律宾,也被日本三路包围。是断不可能,坐视日本得意的吞并整个南洋的。

而且虽然从短时间来看,因为李汉的战略,增强了日本的国力。实际上却不然,从南洋到日本本土距离何止万里,日本海军因此被分割成了南北两部分,同时日本还要每年拨出巨额经费发展殖民地工业、矿业跟铁路,派遣大量驻兵驻扎南洋殖民地。

所以,只需要派出几支成规模的海军力量,便有希望将日本本土跟南洋殖民地之间,分隔开对付。

郑和计划的第一步成功之后,李汉又开始了下一步的安排。

对于如何从日本手中收复失土,他跟总参、陆海军部高层密集研究过多次,最终确定了一点,那就是日本的陆上力量已经不足以威胁到民国,所以收复辽东半岛并非难于登天。毕竟从14年到现在,他们在东北建设了数千里的阵地跟5万多座永久性工事,锁死了日本人从辽东半岛、朝鲜半岛甚至海参崴地区向东北进攻的可能性。

除非日本人在战争爆发半个月内,便向东北地区投入40万以上的陆军,并调集2000-3000门火炮,300-500架性能还在民国飞机之上的战机。才能在民国反应过来之前,完全摧毁东北军区的防御线。否则,北方陆地战争的胜负,从一开始便掌握在民国手中。民国反攻占领朝鲜半岛的几率较低,但是收复辽东半岛,逼迫日军撤离并非难事。

战争最困难的,实际上还是收复台湾这一战。因为中日两国的羸弱海军对比……

“目前,我军前线一线部队已全部部署到位,按照作战计划,东北军区、蒙古军区、伊上军区、华东军区、华北军区现有三十八个师将改编为九个军。一旦开战,第一军、第二军将对辽东半岛发动强攻,确保在十个月内,清除日本除旅顺以外的全部军事力量。第三军、第四军,将向朝鲜半岛发动全线强攻,届时第五军除了配合策划进攻外,仍需领命警惕来自海参崴方向,我们担心日本人到时候很可能将从海参崴出兵。第六军、第七军在战后初期驻扎奉天跟哈尔滨,视前线情况而定。第八军、第九军将沿勒拿河跟外兴安岭山脉,警惕日本西伯利亚驻军南下。”

“作为此次作战的中坚力量,陆航肩负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除了已经部署在东北军区的二大队之外,我们已经开始从其他地区调拨飞机前往东北集结,按照目前的集结速度,只需要再一周时间,我们就能集结五百多架飞机,辽东半岛跟朝鲜半岛的上空,我们不希望见到一架在飞的日本战机。一旦摧毁了日本的空中力量,我们在后方已经为日本人准备了超过一万吨的高爆航空炸弹,这已经是我们这几年来的小半的储存了。”

“北方战区,由于我们的准备相对于日本而言十分充足,所以,在北方战线,我们可能会在前期取得一定优势。但收复辽东半岛容易,若想东北此后二三十年内再无战事,就要看我们能在朝鲜半岛上打到哪里,令日本人付出怎样的代价了!”

“南线方面,华中军区、华南军区、西南军区集中十七个师,虽然日本人去年年初将台湾守备队则扩充升格为台湾军后,在台湾的驻军已经增加到两个师团,近四万人。算上其所招募的伪军及警察等,军事力量总人数接近六万人。根据我们的调查,日本在台湾只有十几架飞机,一旦我们能够建立桥头堡,我们的陆航勇士们将随后开赴台湾配合作战。”

日本人最早在台湾的驻军转制是1896年,为了清剿岛上反对日本统治的势力,日本守备混成旅团虽然打着旅团之名,但是却拥有七个联队之多,总人数一度高达三万多人。直到1907年日俄战争后,岛上的反抗势力在十几年内遭到日本驻军的残酷镇压,已经不足为据。加上对满清的蔑视跟对陆军急速扩张的警惕,日本将驻扎台湾的守备混成旅团降级为台湾守备队,总司令仍由台湾总督兼任,辖下有台湾第一守备队(台北)与台湾第二守备队(台南),驻军人数降到6400多人。

辛亥革命之后,日本国内出于担心大陆的革命火种播撒到台湾的担心,多次提出要求重新扩充台湾驻军,只是几任日本首相出于打压陆军的政策,断然拒绝了扩充台湾驻军。直到1916年日本出于吞并荷属东印度殖民地的需要,才借口增加台湾驻军,以行瞒天过海之计。但那之后,日本并没有扩充台湾驻军。直到去年,中日两国因庚子赔款后续款问题,闹的不可开交之后。寺内正毅认为中日或许还将再有一战,便下令将台湾守备队又扩充升格为台湾军,驻扎两个师团以震慑民国。

第385章 时而欢喜时而忧第317章 来自四川与北方的消息第429章 站队第306章 影响与实业第209章 汤黎之谋(上)第676章 昂首走进1917年第108章 视察新兵(上)第60章 恩威并重(完)第315章 整顿与联合盐业(下)第108章 视察新兵(上)第703章 皇姑屯事件(下)第368章 货币与军校第30章 来自奥匈帝国的某卡尔(中)第六百零八章第671章 拖第452章 大战(九)第303章 荆楚新政(一)第83章 击溃第八镇残兵第149章 恶战一家岭(1)第15章 刀疤第467章 大胆的计划第195章 刘家庙失陷(下)第102章 鄂中革命军分政府第738章 攻破瓦房店第223章 指点江山第五百六十二章第541章 过渡内阁(中)第374章 内部会议(上)第144章 酒宴(1)第465章 芜湖陷落第681章 刀第14章 义庄(下)第224章 抵达第699章 矛盾激化6第126章 先行一招(上)第580章 青岛之战(4)第415章 西巡第709章 不宣而战1第388章 来与去第221章 一场不能输的战役(中)第182章 打草惊蛇(上)第646章 反攻1第342章 1911年的最后一天第505章 雷霆(1)第131章 西进第312章 资州军变第203章 接触第84章 进城第11章 误会与陆家援兵(下)第502章 一触即发第140章 沙洋失陷第568章 一触即发(4)第485章 远东准盟友(下)第363章 余波(下)第656章 决战唐努乌梁海8第593章 李大总统的算盘第292章 变(3)第287章 都是名人第684章 军事会议(中)第522章 走向和谈(上)第494章 尔虞我诈第57章 恩威并重(上)第500章 国外国内第667章 国务院改革草案第六百零八章第503章 护国肇始(上)第336章 成都战役(二)第159章 鹜蚌相争、渔翁得利(5)第453章 大战(完)第593章 李大总统的算盘第317章 来自四川与北方的消息第557章 另一把刀第175章 三人同行(下)第710章 不宣而战2第158章 鹜蚌相争、渔翁得利(4)第255章 小战第741章 有限支持第188章 血书残卷第661章 拖第635章 中俄之战3第294章 变局第485章 一个计划第625章 三路开战4第376章 会第185章 任务第431章 刺宋案第727章 辽东恶战2第354章 民心第442章 讨袁败局与建设银行第75章 紫禁城内(中)第493章 大铁路建设公债第578章 青岛之战(2)第717章 不宣而战9第725章 偷袭战果(2)第205章 落后就要挨打第268章 滦州兵谏第57章 恩威并重(上)第259章 圈套第727章 辽东恶战2第720章 递交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