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四、大阿哥,你想岔了

等杨孟晗晚上,和大哥碰头,才知道大哥他们有点走偏了;怪不得应该热闹的招商场面,自己没有看到,这么冷冷清清,水波不兴的。只好耐心地跟大哥再沟通一次。

大哥多少也想到,自己这做法有些不妥,进书房后,喝了几口茶,自己先解释道:幼鸣,大家是担心,如果搞得太引人注目,朝庭知道了,不好交差,所以在找乡里乡亲的悄悄的去。

杨孟晗:自明朝开始,大明海外贸易已数百年,为什么禁而不止,屡禁不绝?

杨孟昭:朝庭没有记载呀,你听谁说的呀?

杨孟晗:对,几百年了,瞒上不瞒下,都干了几百年了,朝庭真就是不知道;大阿哥,你知道原因在哪里吗?

杨孟昭:没有人上奏吗?

杨孟晗:现实就这么作弄人,就是没人上奏。在明末更过分,南方几乎所有的官员、勋贵、军官,都参与海贸走私;而且,为了垄断走私,还反对松弛海禁。大明朝怎么死的,穷死的;可是南方这些勋贵、官员、士绅,一个个富得流油;最后全便宜了从东北一路烧杀进来的满人。

杨孟昭:你是让我们,仿前人故智?瞒上不瞒下?

杨孟晗:大阿哥,光我们几家,瞒得再死再严实,都是瞒不住的。只有大家都在里面,都有好处,甚至是大好处,利益均沾;那么,谁都不会说了。

杨孟昭:那我家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地方,就这么让给别人了?

杨孟晗:大阿哥,你想一,没有想二;举个简单例子:大米,现在沪上一担七百文,南洋多少?

杨孟昭:应该便宜点吧?

杨孟晗:不超过五百文,越南,有时三、四百文;运到天津是多少?

杨孟昭:至少二、三两银子吧。

杨孟晗:对呀,大阿哥,只要我们有足够多的大船,地给别人越多,我们赚得越多,赚得还是大头;这还只是其中一样,蔗糖呢?生丝呢?木材呢?橡胶呢?香料呢?等等等等,除非荒年,否则这些比大米还赚钱。如果在南洋开工厂,钱赚得更多,根本不在乎地里刨出来那点小钱;也不在乎那些地,想要地,派兵再打下一块地方就是。哪些金矿银矿、还有其他的什么矿,我都不跟你细说了。而且,既然你都这么喜欢地,舍不得地,那些几乎以白捡的价格,得了地的人家,能不喜欢吗?上上下下也都跟着发财了,谁会傻傻地乱说?只会瞒得死死的。即使有风声传出去,也会装傻充楞搅浑水,帮着捂盖子;万一朝庭真知道了,想管了,哼,他管得了吗?这么多官员,一起起哄,一起糊弄,到最后肯定不了了之。我们敬爱的咸丰大帝,也只能躲在紫禁城里,自己跟自己发脾气,自己捶自己。

喝了几口茶,杨孟晗接着说:别人这么做,只是一家一户发财,而我们家做的事,是利国利民的一件大事。大阿哥,你知道,为什么,中国三四百年,就要进行一次政权更替吗?

杨孟昭:不是因为皇帝昏庸吗?而且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吗?

杨孟晗:那是儒家书生们想当然的解释,也是有利于他们获得权力与利益的解释,事实还真不是那么回事。实际上,一直就是土地与人口的矛盾。皇帝昏庸与否,残暴与否,杀了几个兄弟或者权贵高官、书生之辈;实际上和老百姓过日子关系不大。中国一直是皇权不下县,中国老百姓又是最吃苦耐劳最能忍受的,只要土地上刨出来的粮食,能够填饱肚子,没有人造反。每次大乱之后,人口下降了,就能平稳个二、三百年,等人口繁衍了,土地又不够了,就乱起来了。跟皇帝没一毛钱关系,倒是跟儒家有关系。

杨孟昭:三弟,这话怎么讲?

杨孟晗:人多了,粮食不够吃了,无外乎两个途径;一个是向外扩张,增加土地,儒生早就把武人阉割成守户之犬了,你能指望这些软脚虾征服世界。一个是想方设法,提高产量,坐在书斋里吟风弄月的书生才不会干,别人干了,他还斜着眼看,不是鼻子不是脸的。儒生掌国,这两件事,他们做不了,也不屑做,还不让别人做。活生生的两头堵,楞憋得我大中华一两千年,都在原地打圈圈,一点长进都没有;最后还在皇帝身上找毛病。玩脱了,大家拎起刀子相互杀一通,人又少了,世道就又平稳下来了;儒生的好日子又美滋滋地还接着往下过;换个皇帝而已,话事的还是他们儒生,那这一切都不是事了。

杨孟昭:大清朝人口比前朝多呀,好像没像你说的那样呀?

杨孟晗:那是因为红薯、玉米、土豆的广泛种植,田亩单产产量高了,同样的地,能够养活更多的人口;不过,现在的产量又到极限了,人口承受也到极限了。如果一旦乱起来,再加上战乱形成的瘟疫、饥荒,就不那么容易平定的。在中国,所谓的末世之像,不是皇帝昏庸,也不全是灾害频发;是人祸,是人多了形成的祸......

杨孟晗:尽快地把土地放出去,尤其是给官员那块,谁来买都给。唔,润淼从舅做这件事,恐怕不行,他老先生脑子还没转过弯来,推动得太慢了。大阿哥,你最好到吴大人衙门走一趟,好好地掰开了、揉碎了跟他详详细细地说一遍;尤其是这件事情做成功后的大好处,跟他掰扯清楚。也要提醒他,盯着眼面前几个小钱,真的毫无意义。唔,润淼从舅做不了,就让吴大人来操办,吴大人人脉也广些。这样吧,让吴大人往外批条子,你这边认账;七品以下给二百亩,七品以上给五百亩,三品以上大员,可以考虑给一千亩。但要跟吴大人说清楚,这只是给他拉关系的,为大夏公司运作保驾护航的,让他千万千万不要伸手,不要从中落好处;否则会坏了大事。嗯,我倒是相信,吴大人这件事上,会比润淼从舅明白些。

杨孟昭:别人想多买怎么办?

杨孟晗:很简单的,大阿哥,每年卖一次好了,正好配套滚动开发;南洋的地,至少够我们卖五十年;五十年后,大势已成,还用想那么多吗?

杨孟晗最后,郑重地对大阿哥孟昭说:人口移出去,一是对国内早日平乱有好处,二是给国内平乱提供钱粮,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情,抓紧办吧。唔,也要成立银行了,给普通百姓小额贷款,需要银行运作;发展工业、运输业,更需要银行背后金融支持。大阿哥,什么时候,把二阿哥找来,我们兄弟细细商量一下设立银行的事。

一百八十七、移民送老婆二百二十四、我大清也要“米骚动”三十、疑是故人来二十一、父子夜话三百七十三、百花洲上三百四十八、远洋舰队三十二、把信送给李善兰二百一十八、包令爵士上位三百七十六、先手棋三百七十六、先手棋二百九十二、向着卡宴,启航!三、今夕何夕兮二百一十六、黑海暗潮涌一百零六、江宁对之二二百八十一、克里米亚的血肉磨坊一百七十、刘丽川咸鱼翻身三百八十二、达哥和小包道长之三一百一十二、沪上新家七十八、犹太人的家园梦二十、乘风归去一百六十一、众叛亲离的刘丽川中二百五十七、阿礼国是个明白人三百四十五、端午小聚首一百七十五、北极熊不相信眼泪五、蓝婶一家子二百四十二、而今识得愁滋味三百九十五、上江来客郭鬼子三百一十四、大迂回之二三百七十八、布手闲棋五十、安家田一百零一、热心教育事业的刘松岩八十三、三发之战一二百三十九、暴风骤雨之二三百零八、四方云动一百八十一、晚来天欲雪一百四十四、陈昱之北上定远一百零三、秦园月夜话秋凉六十六、李大裱糊匠的同年刘松岩一百五十一、江南旗人三剑客三百三十四、计将安出二百九十六、钱塘江遥远的潮音三百一十六、大迂回之四二百一十三、东征之三三百三十一、两三点雨山前一百一十一、胸中邱壑陈睿霆二百零六、路在何方一百五十七、晋江丁拱辰八十九、目标坤甸三百零二、徐耀大爷在耀县七十、要向东多看一眼七十三、第二次下南洋的准备工作三百九十三、李二先生再赴上海一百七十五、北极熊不相信眼泪十、白狐一百三十三、临阵无一策一百八十二、能饮一杯无二百三十一、“米骚动”进行曲一百九十八、意外总是难免的二十五、队伍要开张了三百五十、江西是块硬骨头?一百七十三、把米留住三百七十二、和风细雨下袁州五十九、何卓人一百八十四、真就打起来了三百二十九、英丫头与小梅子二百五十二、汪百龄市长四十五、郑滔一百三十二、年味有些淡了一百二十六、民不加赋而用度足五十三、百龄县三百六十七、还真是个硬茬二百一十二、东征之二九十、八方风雨会坤甸三十一、爱德华.金能亨二十三、和徽商们的第二次亲密接触一百三十一、书斋中的方子聪五十九、何卓人二百二十五、麦莲驾到二百一十五、放眼婆罗洲二百九十五、巡防纵队来了之三一百四十七、风声雨声金戈声二百八十、长大后的二毛一百三十九、镇江之战十六、我养你呀二百零六、路在何方一百五十二、暗流涌动二百八十九、蓝海之梦一百零九、长洲龚振麟三百七十七、对湖北的战略思路二百四十二、而今识得愁滋味一百二十六、民不加赋而用度足二百九十四、巡防纵队来了之二二百二十七、顾芗斋回沪与陆耕浓南行二百四十三、却道天凉好个秋三、今夕何夕兮二百一十三、东征之三一百七十九、绿蚁新焙酒一百零七、水波不兴五十四、扩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