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太祖何故造反

“九江,你过来。”

白沟河两岸,燕军与朝廷军都听到了太祖高皇帝命李景隆过去的声音。

朱棣抬起头,看向了对岸。

南北两岸数十万将士,也在等着他的下一步动作。

李景隆是朝廷军元帅,一举一动都关系到这场战役未来的走向,他的决定,可以说是至关重要!

是承认楚史官召唤了太祖圣灵降世,还是否认,斥责对方在以妖法蛊惑人心?!

三息后。

太祖的声音又传入众人耳中:“郭英,你也过来。”

军阵中,被点到名的郭英浑身一震,嘴唇颤抖了两下,很快越过人群,走上了白沟桥,朝着太祖圣灵拜倒,喊出了往日最熟悉的话:“陛下,臣郭英叩首!!”

他的声音同样传开。

武定侯郭英喊的是陛下,而非太祖高皇帝!

众将看向了他。

作为淮西二十四将的郭英,对太祖可谓比谁都熟悉,更何况郭英曾担任了太祖身旁的卫士、宿卫将军,更是对太祖的言行了如指掌。

他确认了此人就是太祖,那谁也无法反驳。

“还有你们。”

朱元璋继续点名:“瞿通子瞿能,廷玉子通渊,吴复子吴杰……以及靖难燕军,两军凡指挥佥事以上将领,都到朕面前来!”

话语带着帝皇的威严,不容置疑,命令两军指挥佥事以上将领,都到白沟桥前聆听圣训!

并且,楚祯注意到了,老朱喊话的人中,都点出了他们的父亲。

瞿通,吴复,俞廷玉等,都是跟随朱元璋起兵反元的功臣。

不是只有他们三人,而是千千万万个将士,他们的父亲、叔叔、哥哥等,也都追随过朱元璋打天下。

从攻占集庆,改名应天府,到与陈友谅的鄱阳湖之战,再到徐达、常遇春领兵北伐,攻占元大都。

定天下之号曰“大明”,建元洪武之后,又有数次北伐,征云南等。

数十年中,这些人的祖辈父辈,兄弟叔侄,乃至子孙,大半都曾追随过太祖高皇帝平定天下!

此刻太祖圣灵提到淮西二十四将的武定侯郭英,又说到三位将领的父亲,一下子就勾起了众人的回忆。

瞿能,俞通渊,吴杰等人更甚。

瞿能子承父业,世袭四川都指挥使;俞通渊的父亲跟随朱元璋起兵,他兄弟三人都在军中当将领;吴杰之父更不必说,被朱元璋追封为黔国公,他也世袭了安陆侯爵位。

几乎只是一个眼神对视,瞿能等人就朝着白沟桥走去,来到武定侯郭英身旁,朝着太祖圣灵叩拜。

但也有一些人,如都指挥陈晖、庄得、楚智等,迟疑着没有上前,都看向了大将军李景隆。

楚祯看得出,此刻的李景隆内心肯定无比复杂,先前朱元璋的话语中,尽管责骂了燕王,却也隐隐有偏袒之意,要燕王去往应天府再亲自审问。

燕王去应天府,只能是领兵前往。

而如今,太祖却是在北平府外的白沟河显灵,没有与应天府内的建文帝提前说过。

岂不就是偏袒燕王?

“有点难办了啊。”

楚祯低声和朱元璋说道:“偏偏是他不信。”

李景隆是平燕大将军,尽管他一人无法决定全军,但少他一人,却是会少许多助力!

“不必管他。”

朱元璋回了一句楚祯,继续让声音传遍整个战场,问眼前这些人道:“你们可都读过朕颁布的《皇明祖训》?”

这话是问跪着的瞿能等人,可站在白沟桥的李景隆,却是心中一震。

如果之前仅是确认了此人音容,与太祖高皇帝别无二致,那么此刻,皇明祖训搬出来,让李景隆冷汗顿时冒出。

他不自觉的往桥中间走。

“臣,读过。”

俞通渊羞愧道。

众将都纷纷磕头请罪,表示读过了,也知道自己犯了什么罪。

《皇明祖训》上写,朱元璋分封的藩王与皇帝之间,要“各守祖宗成法,勿失亲亲之义”。

如今哪里还有亲亲之义?!

侄子逼死叔叔,叔叔起兵造反,天下动荡,百万大军陈兵白沟河,即将上演惨烈大战,致使天上的太祖不得安宁,借楚史官之力显灵于此。

开场第一骂,是骂造反的燕王。

第二骂,则是骂众将,骂太孙建文帝!

这岂不就是太祖生前的言行?

李景隆走到了跪下的众人身后,陈晖、庄得等人,见燕军诸将也上了白沟桥,他们也跟着大将军来到近旁,亲眼近距离的看着太祖圣灵。

以及那位面前悬浮宝书的楚史官!

史官很年轻,靠坐在桥上栏杆处,仿佛毫不起眼,他们却不敢轻视。

“曹国公,你来得正好,朕有件事问你。”

朱元璋对李景隆淡淡说道,称呼从亲近的九江,变成了直呼名字。

李景隆心底凉了三分。

朱元璋问他:“伱领大军来打朕的儿子,有想过朕在天上怎么看?”

“父皇!!!”

朱棣泪洒当场!

他爹还是爱他的!!

李景隆羞愧难当,只能辩解:“陛下,这是您册封的太孙下的旨意,臣冤枉,臣只是领旨行事!!”

众将无不点头,没错,他们没有罪,是遵照建文帝的旨意来讨伐造反的燕王!

“好。”

朱元璋说道:“就算你是遵旨领军,没有有过错,但建文削藩时,你有没有上书反对?”

“你是曹国公,非是一般勋贵。”

朱元璋又说道。

意思是,身为国公,国之重臣,应在皇帝胡乱削藩时上谏劝阻。

李景隆无言以对。

朱元璋又说道:“朕听闻太孙连削几位藩王为庶民,其中,朕的五子周王与你交好,你去抓他时,他还命厨房做饭招待你。后来,朕的十二子湘王被逼自焚,这些事,难道你都没上谏过?”

说话的语气平淡,却有着一股凌厉的杀机。

“陛下!!”

李景隆不再怀疑眼前人是否为太祖,他颤抖着长跪在地,连连叩首:“臣李景隆,有愧陛下,有愧社稷,愧对周王昔日情分,臣自知死罪难逃,不敢求饶,请陛下降罪赐死!”

燕王是造反,固然是死罪,但应天府的太孙朱允炆,削藩之策,针对的都是太祖的儿子!

太祖岂能不怒?

怒子孙不孝,哀子孙不和,以致有了今日。

楚祯看向了还站着的两人,主帅已跪拜,他们却仍旧坚持站着,显然是心中有顾虑。

“朕到了应天府再审问你等,如今不是时候,都起来吧。”

朱元璋命桥上众人都起身,目光却看着那站着的两人。

对方主动拱手:“我乃都指挥庄得。”

“都指挥楚智。”

二人都报上了名字,庄得再问:“敢问太祖,燕王如何处置?又将置当今圣上于何地?”

这句话表明,他们是忠于建文帝。

众人都看得出,太祖要问责朱允炆,而偏袒朱棣,甚至或许是有意让他当皇帝。

但这天下,又是太祖高皇帝生前亲手交给太孙,如今却又反悔。

岂不成儿戏?

站起来的众人中,有几人也稍显尴尬。

朱元璋对他们说道:“你们都是忠臣,朕很欣慰。”

众人脸色好了不少。

朱元璋继续说:“朕与楚史官一样,不想看到追随过朕的大明将士在内战中流血,这场干戈止于此时此地,勿要再动刀兵!”

“朕知道你们有疑问,为何不去找太孙。”

朱元璋脸色沉下来:“朕归天不到一年,太孙就连削他的五位叔叔,他被权欲迷住了眼,听不进别人的话。”

众人听出了太祖的言外之意。

但朱元璋却以凌厉语气,直接告诉他们:“朕要你们联合率军南下,围住应天府,勿要攻城,朕再亲临!”

李景隆心中一震,这岂不是……太祖亲自造反?!

别说他,众将一时也不敢立刻答应下来,犹豫迟疑,思考此事是否可行。

“你们可以不领兵。”

朱元璋对庄得楚智二人,以不容置疑的语气说:“但朕却要回朕的兵马!”

说罢,昭告四方道:“朕,朱元璋,本为淮右布衣,元失其政,天下大乱。朕集众渡江,抚定江左,改集庆为应天府,建元洪武,立国大明,至如今,已有三十年矣。

两军将领听令,凡追随过朕一统天下,无论是你们父亲、叔叔,还是爷爷,都来至桥前,朕为你们化解今日干戈!!”

李景隆,瞿能,郭英,以及庄得楚智二人,都为这番话深深震惊。

太祖要夺兵权……不,这些都是大明的将士,本就该听太祖旨意!

即使大将军李景隆,都指挥庄得、楚智等人不交出兵权,太祖高皇帝依旧能指挥得动这支跟随他打过天下的兵马!

甚至于,太祖可下令乱刀砍死他们这群将领!

“放下武器!!”

朱棣立刻给张玉等人下令,让他们去传达。

楚祯朝他一笑,说:“你再喊一次。”

朱棣明白这话意思,酝酿片刻,朝自己的十五万六千大军喊道:

“我乃太祖四子,燕王朱棣,奉太祖高皇帝圣旨,命五军将士放下武器,与朝廷军化解干戈,休战言和!”

他的声音传遍战场,十五万六千余名燕军将士没有太多犹豫,凡手中有武器,身上披着铠甲的人,皆解甲弃械。

朱棣其实已经被朱允炆削去爵位,但在朱元璋面前,他是无可争议的燕王!

“……放下武器。”

李景隆朝身后站在桥头的亲卫下令,眼睛却看向那位史官。

楚祯一笑,做了個手势,请他也说话。

李景隆心中紧张,也酝酿半会,才开口喊道:“我乃大将军李景隆,今日我军与燕军即将交战于此,致使将士血洒沙场,楚史官不忍见尸横遍野,故请太祖圣灵降临白沟河。

我奉太祖高皇帝圣旨,命我所统帅百万大军,弃械解甲,听候太祖之令!”

至此,兵权易手。

实际上,见燕王果决下达卸甲命令,又亲眼看到对岸的燕军弃械后,朝廷军中已有不少人纷纷丢下兵器,不愿再战。

但朱元璋仍然坚持接见了前来白沟桥的诸多中低层将领,他对楚祯说了一声后,便迈步走向朝廷军一侧。

“父皇小心!”

朱棣连忙跟上,朱高煦见状,也赶紧追过来,只是他如今空着双手,铠甲也丢了,难免会觉得寒毛倒竖,生怕有一支箭飞来。

“陛下!”

李景隆等人同样跟随在太祖身后。

既已作出决定,大将军李景隆的话传遍三军,郭英、瞿能、俞通渊、藤聚等人,也就不再迟疑,跟着太祖一起造反,打回应天府去!

他们跟着太祖,面见了诸多中低层将领,见到太祖亲自与他们交谈,回忆与他们父辈的种种事迹。

楚祯知道,这也是夺权的一步,权力是从下而上,只要这些中低将领肯听从朱元璋的直接命令,那即便李景隆等人反叛,也夺不走兵权。

见完朝廷军,朱元璋又去见了燕军将领,似乎想把朱棣的权也给夺过来。

但楚祯看得出来,这仅是为了安抚朝廷军,以示一视同仁。

朱棣的兵权可不是简单就能夺走的。

结束后,众人再来到了白沟桥中央。

朱元璋对他们说道:“你们合军一起南下,但各自领军,一个月内围应天府,朕到时候再下来。”

“切记。”朱元璋告诫众人:“沿路勿要滥杀,劝降各地,或绕路前行,直奔应天府!”

朱棣,李景隆,瞿能,张玉等,双方将领皆跪下领命。

朱元璋再以洪亮的声音下令给两军:“诸将士听令,拾起你们兵刃,穿上你们铠甲,跟随燕王返回应天府!”

“奉太祖圣旨,随燕王回应天府!”

数十万将士高呼,拜下领命。

但仍不肯走,还留在白沟河附近看着。

朱元璋看向朱棣,冷声道:“朕把百万大军交给你,若不能在一个月内回到应天府,你这燕王也不用当了!”

“是,父皇!”

朱棣再次跪下,当着李景隆众人的面,接过父皇交给他的统兵权。

朱元璋又叮嘱众人一番,最后给楚祯一个示意的眼神。

楚祯一挥手,把几十张绢本圣旨拿出,示意朱棣等人接过。

朱元璋对他们道:“这些圣旨都是朕亲手所书,又在仙界盖印,与昔日圣旨别无二致,你们且先看过。”

众人恭敬的翻开一看,里面果然是太祖笔迹,印章也一如当年,乃是洪武宝印。

朱元璋说道:“你等手持圣旨,尽量招降各地守军,勿要多造杀孽,记住了!”

“是,陛下!”

众人又一次跪倒。

朱元璋这才满意的点头,返回了海城。

“大明太祖圣灵已回了仙界。”

楚祯以时空史官的身份宣告道,众人只看到那道光柱随之升入天空,一时又再次拜倒,恭送太祖。

楚祯继续说道:“我很欣慰的见到大明将士不再受这场灾难,但靖难之役还未结束,等你们回到应天府,我再请太祖圣灵下界,彻底解决这场无谓纷争!”

众将士这才慢慢散了。

楚祯看向他们,见他们神色有些微妙。

朱元璋一走,燕军与朝廷军将领难免会有些尴尬。

他们本该在此时对战在一起,决出胜负,如今却是一个阵营。

楚祯笑问:“燕王和李将军要如何南下?”

李景隆拱手:“一切听燕王之令!”

这是彻底放权之意。

朱棣面色如常,也未有推辞,对瞿能、郭英等人说道:“兵贵神速,我与诸位各自领军,趁他人还未知晓此事前,先南下占据各地,诸位意下如何?”

众人推辞,表示还是听燕王命令。

朱棣正色道:“各位勿要再推辞,父皇显灵化解这场干戈,我既答应与各位合军,岂有再猜忌之理?诸位将军尽管放手去做,就如史官所说,尽管消弭这场纷争!”

朝廷军众将士感动的行礼,表示愿为燕王手下,听从他的命令。

朱棣命人去拿来地图,在白沟桥上与他们定下作战计划。

楚祯笑道:“我再送给你们一些东西,等着,我回去一趟。”

不一会,他回来后,交给了朱棣一张地图,以及三十部电台和充电器,让他们各军之间能随时联系。

朱棣一眼看出来,这就是史官家里的那幅地图!

郭英拿到盒子后,忍不住惊叹的问楚祯:“楚史官,此物就是燕地传闻中,能千里传音的无线电台?”

众将同样双手恭敬的捧着电台,脸上满是受宠若惊的表情。

和李景隆一样,他们早就听说过燕王手中有电台这种神奇器物,没想到今日他们投降燕军……不,是太祖下旨让他们归燕王统率后,就见到了实物!

史官还每人送了他们一部。

这就相当于给了他们一道护身符,靠着此电台,未来燕王登基后,少不了他们的一份功劳!

“没错!这就是电台。”楚祯笑道:“有这东西,再加上洪武大帝给你们的圣旨,相信你们能很快劝降各地,回到应天府!”

众人纷纷赞同的点头,他们都是常年带兵打仗的人,知道电台发挥出的作用。

尤其是他们如今共有七十五万兵马,有了电台交流后,更是如虎添翼!

朱棣很快定下了南下作战的大致策略,其余细节在电台中再交流。

他意气风发的对众人下令:“诸位,与我一起拔营,挥师南下!一个月内到应天府!”

“是!”

众将领命,拿着圣旨与电台,骑马返回了各营地。

比起圣旨,电台更让他们信心十足,也彻底坚定的站在燕王,不,是站在太祖这一边!

他们走后,朱棣给楚祯单独行了个谢礼,做长揖。

“这是什么意思?”楚祯笑道。

朱棣正色说:“史官大恩,对我,对大明,皆是如此,今日先简单谢过,等到了应天府,我再隆重回报史官之恩!”

楚祯淡淡笑道:“你记得当初答应过我的事就成。”

朱棣略想了想,笑道:“眼下又与当时不同了,当时我是造反的燕王,如今我是父皇册封的燕王,入应天府后,事情不归我来管,归我爹管!”

楚祯哈哈一笑,朝他道别后,离开了此地。

朱高煦,张玉等人目送他消失,才上前来听候殿下命令。

“回去,拔营南下。”

朱棣简短吩咐道。

“爹,您就信了那些人?”

“闭嘴,再说这些话信不信我抽你!什么叫那些人?他们都是大明将领,与我们一样!”

朱棣这话说得理直气壮。

从现在开始,他就不再是反贼了!

相反,反贼在应天府!

他是替他爹杀回应天府!

……

七日后,济南府。

瞿能来到济南城下,见城门关紧,城墙上守军皆严阵以待,虎视眈眈的看着他父子三人所率的五万大军。

“瞿能,汝何故跟着燕贼谋反?!”

山东参政铁铉,站在墙头对着瞿能高声大骂道。

数日前,有人来传消息,说前线李景隆所率大军尽数倒戈,六十万大军非但一仗不打,反而投靠燕逆,为虎作伥!

铁铉当时听了,只当做是谣言,全然不信,哪有六十万大军全部阵前倒戈的道理?

从古至今,都没有这样荒唐的事!

为此,他还斥责了从真定府逃来报信的人,虽然那人信誓旦旦,但铁铉一个字也不信。

但又过了一天,再有河间府的人来报信,同样说前线李景隆六十万大军尽数倒戈,正南下攻城略地中。

不,不叫攻城略地,而仅是行军。

六十万大军,再加燕王十余万,总计七十多万军队,浩浩荡荡的南下,根本无需攻城,所到之处,尽数投降。

即便不投降,在如此海量的军队面前,也根本截断不了粮道,出不了城,七十万大军光是路过,就能把沿路城池守军吓个半死。

越来越多的人来报信,铁铉不得不信,李景隆所率的庞大北伐军队,全部倒向了逆贼!

“这…这…不可能如此!”

铁铉目眦欲裂,为李景隆,也为郭英,俞通渊等领军大将的反叛而感到愤怒难当!

直到。

瞿能领五万先锋军来到济南府,并劝降他。

“我非谋反,乃是奉太祖圣旨,回师应天府!”

瞿能在城墙下,高举明黄色圣旨。

铁弦只觉他的话刺耳无比,奉太祖圣旨?!

太祖乃庙号,如何下旨?

但铁铉知道瞿能为何如此说,白沟桥太祖显灵一事,也随着六十万大军的反叛而传开,铁铉已紧急上奏报给朝廷,但面对百万南下的大军,谁能来抵挡?

更何况,这些人全都信誓旦旦,坚信不疑,就是太祖显灵了。

铁铉在墙头看到,这些到来的反叛大军,士气高昂无比,丝毫不像说谎的模样。

三人成虎,如今却是六十万大军都说见到了太祖!

“你让你的人退后,我下去一看。”

铁铉面沉如水,让瞿能大军远离城池,他再下了城墙,打开城门,领着十数个亲卫,骑马来到了瞿能面前。

“铁铉接旨!”

瞿能翻身下马,准备宣读圣旨。

铁铉嘴唇动了动,最终还是选择下马,行礼,躬身接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说与各地官员听,朕在天上从楚史官那儿,知道燕王与太孙争权,这些个不孝儿,不守《皇明祖训》,朕下界来,收回李景隆兵权,命他们南下,等他们到应天府时,朕下来收拾这些个不孝子孙们。

各地官员接到朕的圣旨,肯听从的,多给大军粮草,不听从的,勿要生事,钦此。”

瞿能念完,合拢圣旨,朝铁铉微微笑道:“你可要亲眼一睹此圣旨是否陛下笔迹?”

铁铉半晌才说:“此圣旨的确是太祖语气,但我仍要见一见这笔迹!”

他是国子监生,后被选为礼部给事中,多接触过陛下御笔,知道陛下笔迹如何。

瞿能也没藏着,将圣旨递给他。

铁铉拜了一下,才双手接过圣旨。

展开细看。

许久。

他无话可说,只看向了瞿能:“你们真的见到了太祖圣灵?”

这份圣旨,他找不到半点破绽,是太祖说话的语气,是太祖的文笔,也是洪武宝印!

“我瞿家三代皆是忠臣!”

瞿能正色道,“若非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我又岂会带着我的两个儿子一起南下?”

铁铉沉默着。

瞿能又说道:“我手中还有楚史官所赠电台,能与燕王、曹国公、武定侯等人联系,你若还是不信,尽管与他们聊上半日。”

铁铉长叹:“不必了,我信了你。”

瞿能笑道:“今晚我再与铁参政细聊,我问心无愧,我身后五万大军可为我作证!”

铁铉看了看他身后,转过身,做了个手势,“请瞿将军入城!”

“请。”

瞿能顺利进入城中,傍晚时分,拿出电台来,给铁铉等人看,当着他们的面联系燕王等人。

铁铉默然许久,心中明白,此刻身处应天府中的圣上,怕是要寝食难安了……

七十万大军南下,势不可挡。

事实如铁铉所猜测那样,李景隆六十万大军临阵倒戈,一起归降燕王的消息,传回应天府时,朝中大臣无不哗然。

应天府内的百姓争相议论此事,一些人见机不妙,慌忙逃离应天府,回了乡下老家。

御座之上,天子震怒,先是命人严查谣言为何人传播,不久后,慌张下令各地勤王,调集大军前来应天府。

第二日,祭告太庙,求太祖显灵。

太祖不应。

天子再接二连三的祭祀太庙,朝堂内人心浮动,每一日都能听到七十万大军南下到了何地的消息。

沿途几乎无人抵挡,大军浩浩荡荡,所过之处,无不信从,奉太祖圣旨,供给大军粮草。

只半月后,燕王所率先锋军就进入了徐州,即将来到朱家祖地所在的凤阳府。

“皇爷爷,为什么不来孙儿这里!!”

太庙内,建文帝朱允炆崩溃大喊。

七十万大军,如何挡得住?

他身后,站着黄子澄齐泰二人。

“陛下,应天府有二十万禁军,还有一战之力!”

第347章 曹操好人妻第317章 你们颉利可汗,住哪儿的?第20章 闻大明收幽蓟辽东第293章 大明不能亡!第182章 有了盛唐,才会有李白第77章 打完辽东前不能变第63章 正式史官第17章 茶与手电筒第46章 楚郎君答应我一件事第148章 楚郎君都没成婚呢!第213章 太白经天见秦分第147章 浣溪沙·小院闲窗春色深第33章 我大明女子,皆不许缠足第120章 败将尉迟恭第387章 王熙凤二借金银财第50章 我为元帅,兄长请先回长安第337章 天下三分第96章 当秦王,挺好第309章 解围北平第109章 二郎,你有僭越之罪第239章 猎于上苑第235章 昏德公,来观牵羊礼!第7章 从天而降林妹妹第309章 解围北平第233章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第90章 虎牢关外第165章 林妹妹二送汤圆上新强了,感谢大家支持第296章 楚太太第68章 士大夫第39章 隆庆开海,白银三100000000二第152章 鲁国公,楚祯第311章 暖阁脉脉情第314章 李清照:我成大太太了第285章 袜刬金钗溜第287章 朱棣:见过国瑞兄第42章 祖训,靖难,清君侧第102章 懿旨第72章 大唐楚先生第339章 大明打王鞭第358章 凤穿牡丹秦可卿第250章 请斩朱勔,传首四方第208章 警幻仙姑之妹第321章 朕没死呢!第380章 秦可卿倾心第350章 天下之势,在南阳第273章 展望蒸汽机第319章 时代变了,突厥人第364章 俏平儿巧语劝熙凤第25章 胜利者书历史第152章 鲁国公,楚祯第207章 秦氏兼美,字可卿第306章 十七弟,四哥来看你了第168章 我给爹娘看一下楚郎君第37章 李世民在长安第124章 帝皇家事第142章 林妹妹搬出贾府第241章 业余无线电台第155章 时空点数破十万第171章 朱元璋:我有上中下三策第160章 夜语,大逆不道第275章 最后的秦王宴第32章 紫禁城第一颗荔枝第357章 栊翠庵品茶第90章 虎牢关外第1章 兄友弟恭李世民第325章 太祖何故造反第386章 栊翠庵妙玉诵经书第93章 真巧,你也受了九锡之礼?第79章 林黛玉初进荣国府(下)第61章 文官,科举,沈万三第98章 天下财富第64章 陇西有工匠,薛举好神弓第50章 我为元帅,兄长请先回长安第290章 朱允炆:四叔吃饭没?第59章 大明中央银行第385章 秦妃娘娘第340章 潇湘馆晴雯反击第373章 宝钗之请第254章 朱棣,李世民第66章 药方,本草集,玉米第352章 赴宴第98章 天下财富第371章 倚门回首,却把梅花嗅第137章 哄人玩时就叫林妹妹第239章 猎于上苑第65章 你这伤害是穿透的?第147章 浣溪沙·小院闲窗春色深第327章 侄儿,四叔回来看你了第47章 去提胡惟庸来第38章 赤脚医生手册第117章 封宜妃,加封凤藻宫尚书,赐延祺宫第35章 秦王府第337章 天下三分第79章 林黛玉初进荣国府(下)第328章 太子朱棣第406章 重阳日可卿欲语还休第123章 你是秦王,他是齐王第395章 庆中秋楚史官品妙玉茶第174章 元妃省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