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五章 跳槽的韩世忠

看着城下的西夏兵马潮水一般退去,韩世忠也有些疲乏的靠在城墙上。如果是前几日,他一定会用强弓再送他们一程。

十几日的死守,让守城的将士耗尽了体力。敌人一退,就抓紧时间养精蓄锐,准备迎接下一场厮杀。

西夏兵马围城后,前几日只是试探性的进攻,之后便四面齐攻。西夏人伤亡过半,城中的三万西军也剩下不足一万了。统兵大将刘仲武的九个儿子折了五个。

韩世忠今年已经三十三了,十七岁从军,至今已是十六个年头,但还是一个不入流的军将。

刚刚从军时,他便斩将夺关,但是功绩簿上打了折扣,以后的功劳也总是时有时无。前些日子,他生擒了方腊,又被辛兴宗夺去,还险些被军规处置。

当韩世忠听说梁山兵马突袭了东京,灭了宋朝以后,韩世忠第一个念头就是高兴,不是高兴宋朝灭亡,而是高兴辛兴宗抢到的功劳没用了。

大军日夜不停的赶回来,韩世忠听说老种经略相公已经归顺了大梁,呼吁西军诸将都归顺大梁,共抗西夏时。

韩世忠便生出了一个念头,到老种经略相公麾下去。

刘延庆不敢为部下的功绩出头,而且为人首鼠两端。他是在老种经略相公麾下升迁的,相公被罢,他以鄜延路总管的身份行使相公的权利,却和阉人童贯走的近。

在这样的人麾下征战,拼了命立功最后却不知道便宜谁。所以韩世忠准备落跑来投靠老种经略相公时,宋朝已经灭亡,他便是真的跑了也不算逃军。

正准备带着几个心腹将士落跑时,却听得刘延庆同意了归顺大梁,这是麾下将士们的呼声。

一者因为老种经略相公在鄜延路威望甚高,二者大伙的家眷都在西北,如今能支援西军的又只有大梁。这是现在最好的选择。既然老种经略相公说了可以打败西夏,那他们就不会考虑投降西夏。

韩世忠也不逃了,向刘延庆提出要带兵增援老种经略相公。

刘延庆也知道乱世来了,他自认没有逐鹿天下的能力,只想选一个最可能一统天下的人投靠。天下势力最大的就是晁盖、王庆、田虎、童贯,王庆和田虎虽然声势也不小,但是在西军看来,两人也就是一方草寇,不须多,两万西军就能剿灭他们。他们回来的路上。收到童贯的信,江南建了一个南宋。刘延庆也不看好童贯,没有了西军支持,他也翻不起什么风浪,何况还有方腊残余势力掣肘。

只有晁盖看起来最有天下之主的气象,这两年替天行道收拢了不少人心,又打败了二十万宋朝大军的征缴,麾下应该也有一支精兵。打下东京后,又得了东京的财富。最重要的是得了老种经略相公的支持。

在刘延庆看来,谁得了西军支持,谁就最有希望一统天下,河北边军、江南兵早已腐朽没了战斗力。即使被西夏打败。西军残部必然也会撤到中原去,人人死战那是不可能的。

到时决定天下归属的恐怕还是西军,而在西军中最有影响力的就是老种经略相公。

他也担心这两年和童贯走得近让老种经略相公不满,想弥补一下。不过老种经略相公让他回防鄜延路,他也不敢耽搁兵事。

看到韩世忠自愿去前线,当即给了韩世忠一千人马。让他去听老种经略相公调令。

于是韩世忠便被老种经略相公派来镇戎军了。

看到下面西夏人来捡尸体,韩世忠也拎起一个尸体扔了下去。

其余将士也把城头上的尸体扔下去,任由西夏人捡走。

即使有兄弟死于西夏人之手的将士也没有放一只箭,这是西北战场的传统。除非败退来不及捡自家同袍的尸体,否则他们一定会把尸体捡回去埋葬。这是给同袍的安慰,也是给自己的安慰,说不准明天死得就是自己,谁也不想死后被扔在城下,任由野狗撕咬。

守城的也会配合,因为尸体腐烂会发臭,如果不掩埋,用不了几天,整个城池都会臭不可闻,而且尸体会带来瘟疫。

这一点西军和西夏人都知道,瘟疫是恶魔,谁也不敢把他们释放出来。

无论双方厮杀的再惨烈,他们都不愿拿尸体做武器。因为他们都是开化的民族,他们争夺的是可以繁衍的土地,而不是鬼蜮。而且战场离双方的家园都不远,谁也不敢把恶魔放出来。

处理了城头的尸体,韩世忠才往城下走去。

刚来时,他的资历并不能独当一面,但是杀退了无数波西夏人,城中的将官也死了一多半以后,他就是独挡一面的大将了,而且是西夏人重点攻击的北面。

西夏人为了发挥兵力优势,也消耗城内守军,每日都是同时攻打四面城墙。不过只在北面堆了一座土山,虽然上面的弓箭手也死伤很大,但是也吸引了城头西军的不少注意力。因此西夏人把主攻方向放在北面。

不是不想在其他三面也弄一座土山出来,而是土山的堆积工作量很大,这一座比城头高一些的土山都是十多日的功夫。

要弄四座土山的话,西夏兵马就不用攻城了,都去挖土好了。

东西面的城墙是刘仲武的儿子刘锜、刘锡负责,南面则是大将杨可世。

杨可世是杨家将的后人,但是杨家将已经没落,杨可世是和他一样从士卒升起来的,不过杨可世的运气比他好。一直在老种经略相公麾下,无人吞没他的战功,他又勇猛善战,因此在宋朝时便做到华州观察使了。

和韩世忠一样,杨可世刚刚从江南回来,得知西夏兵马要走葫芦河,便带了兵马来增援老种经略相公,华州却是不在前线,他也不须驻防华州。

击退西夏后,西军也要接受大梁整编,大梁军制简单,没有宋朝的五十二阶。凭着镇戎军的功劳,他应该够得上千夫长了,但是万夫长恐怕还不行。千夫长太多了,他要立更多的功劳做万夫长。。。

第四百九十八章 辽国变故第二百一十三章 自投罗网第三百四十章 大梁祖训第二百四十八章第五百二十四章 东征日本(三)第三百六十一章 日行千里第一百零一章 夫妻二人第三百六十四章 新贵传奇第五百零九章 骑兵会战第一百四十三章 飞石逞威(上)第四百四十八章 折家将第五百零二章 兵逼金军第五百一十四章 第一起空难第二百一十九章 关扑第一百零八章 铁打的武松第七十四章 花荣神射第二章 灾星宋江第三百四十八章 天山勇第二百九十四章 文人弱点第三百五十五章 辽将心思第二百零七章 浪子燕青第七十一章 说降黄信第十四章 武松还乡第四百九十五章 大军凯旋第四百四十五章 西北四总兵第一百章 人肉传说第三百八十章 西夏一品堂第五十三章 针锋相对第三百六十三章 东京民心第一百二十二章 百密一疏第三十三章 捉扈三娘第四百零四章 青铜峡第十二章 泰安相扑第四百七十六章 成神的节奏第二百九十八章 马军到达(为“风@传人”加更)第四百六十一章 田虎被擒第六十三章 大婚(上)第六十七章 青州三山第二百六十七章 霸王再现第三百二十章 对付文人第五百零六章 三国国界第一百七十八章 大相国寺(下)第一百三十章 半路杀出第四百零九章 惊天动地第二百七十二章 谁主沉浮第四百八十八章 吕师囊授首第四百一十九章 强攻序曲第一百六十二章 霸王弓现第五百一十四章 第一起空难第三十五章 情挑三娘第三百四十一章 募敢战士第四百零九章 惊天动地第四百零七章 兵临城下第三百一十三章 方腊被俘第二百二十三章 耶律大石第七十八章 没遮拦穆弘第三百七十五章 大军西进第二百四十六章 大梁阵容第八十六章 樊瑞入伙第三百章 大军入城第二百八十章 昏君奸臣第四百零四章 青铜峡第三百五十三章 半渡而击第二百章 多疑吴用第二百六十一章 恩威并施第四百三十七章 部落危机第三百零八章 小种经略相公第七十一章 说降黄信第四百六十五章 大梁权利第二百零六章 道童李逵第二百零六章 道童李逵第五百二十六章 东征日本(五)第二百五十八章 兵逼东平第四百八十三章 帝国二十八路第三百五十四章 天罚降临第二百九十二章 进宫第四百零七章 兵临城下第三百六十六章 金奴快感第三百八十二章 天神下凡第三百八十一章 刺杀第六十三章 大婚(上)第三百三十六章 马车旖旎第四百八十五章 贵族学院第二百零四章 吴用兵败第四百三十七章 部落危机第二百四十五章 铁方梁死第三百五十六章 辽将赎金第二百六十九章 再收猛将第一百八十八章 奸猾高俅第四十五章 樊楼花酒(上)第三百零四章 神机军师第一百二十八章 宋江遇难第二章 灾星宋江第五百二十四章 东征日本(三)第一百二十三章 二娘探牢第三百零二章 孤家寡人第三百四十五章 轻取雄州第四十九章 计赚徐宁第一百二十八章 宋江遇难第五百零九章 骑兵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