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第180章

模拟小行星撞击地球之时,全球每一块区域所受到的影响,以及所受到影响之间的相互影响,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模拟一次,所需要的算力便高到平常人无法想象的程度。

但现在,按照陆铭所提的要求,这样的模拟,需要进行足足两千多万次。就算以小行星预警中心的超算的算力,也需要足足两天时间才能完成。

在这两天时间之中,一切科研任务都将暂停。但幸好,并不会影响到预警中心这里的日常观测工作。

因为只是观测的话,并不需要用到超算。

面对陆铭的要求,王姓主管神色严肃的答应一声,立刻开始了操作。

他将陆铭的要求转化为了细致严密的计算机语言,然后输入到了模拟程序之中。在可视化屏幕之上,陆铭看到了第一次模拟的详细过程。

当然,对于超算来说,这第一次模拟,仅仅只耗时几毫秒而已。为了更加直观的让操作人员感受到模拟结果,才会耗费长达半个小时的时间,将其用画面呈现出来。

于是,陆铭便看到一颗庞大的小行星,以较为倾斜的轨道,迅猛向着地球太平洋冲了过去。

这颗小行星的最长处高达20余公里,宽度和厚度分别有10公里和7公里左右。它整体呈现出暗黑色泽,主要构成为铁、硅、碳、氧等。

它就这样撞击到了地球的大气层之上。在这一刻,它的表面变成了红色,释放出耀眼的光芒。

它的表面温度,在这一瞬间之中攀升到了数千摄氏度。

这一过程仅仅只持续了几秒钟时间。因为它的速度太快了,而地球大气层又太薄。

仅仅数秒钟而已,它便穿越了地球大气层。而在这一刻,爆裂的飓风因为这猛烈的撞击已经形成。在极高的压力之下,狂风以每秒钟数千米的速度向周围扩散。

就算最猛烈的台风,其风速也不过每秒钟几百米而已。此刻,这狂风的威力超越台风何止十倍。

就算是铁人,在这区域之中也要被吹成碎片。

单单这狂风,就已经足以对地表造成极大的破坏。但在这整个撞击过程之中,这仅仅只是开胃小菜,完全不值一提。

之后,这颗小行星的最前端,接触到了太平洋之上,一块五公里乘以五公里,总面积二十五平方公里,编号为110265的区域之中。

这里是撞击的中心点。在中心点之外,因为这颗小行星太过庞大的缘故,它还覆盖了周边数个其余区块。

撞击点中心的水直接被汽化,小行星的一些残骸,甚至因为这猛烈的撞击又被直接甩回到了太空。高达千米的巨浪生成,横扫全球,狂暴的地震波同样以此为起点,蔓延到了整颗星球之上。

地质薄弱点处,板块断裂,前所未有的猛烈地震摧毁了地表的一切。火山开始喷发,狂风开始绕着整颗地球横扫一切。山峰被吹倒,树木被连根拔起,高楼如同玩具一般轻易倒下,因为有充足凝结核的缘故,雷雨闪电开始在地球许多地方出现。

此刻地球已经遭受到了足够猛烈的蹂躏。但这仍旧只是开始。

各种剧烈的地质灾害将维持数年之久,要完全平息下来,没有数百年时间恐怕不行。狂风暴雨也将成为常态,气候恶化到完全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步。

但这仍旧不是最可怕的。

最可怕的事情是,太多的尘埃与火山灰因为此次撞击而被释放到了天空之中。它们是如此的浓密,以至于遮挡了大部分阳光。地球因此而变得寒冷,便连终年炎热的赤道,也将冰封万里。

整个生态圈完全崩溃,99.99%以上的物种灭绝。除微生物之外的大型生物,其野外灭绝率甚至可能高达100%。

唯有掌握了先进科技的人类,才可能在少数基地之中苟延残喘。但面对连绵不绝的自然灾害,以及恶劣的自然环境,这些人也将在接下来数年时间之中全部死去。

屏幕左上方,那个数字终于变成了零。

王主管低声道:“较为理想的情况下,嗯,现在是撞击之后第四年零56天,最后一名人类死去。人类灭绝了。”

这便是小行星撞击的威力。

几人各自神色凝重。

陆铭知道,如果没有提前准备,没有提前知晓受到波及最小的地点,并在那里囤积足够的物资,建造合适的庇护所,安置足够的合适的人员,那么,现实情况之中,人类文明的结局,不会比这模拟之中更好。

——极大概率,末日组织现在就正在这样做。

“唔,第一次模拟的结果出来了。”

这一刻,屏幕之上的地球冒出了密密麻麻的数字。它们连成一片,完全看不清楚。王主管将其放大,陆铭才看清楚那些数字是多少。

撞击点核心处的数字是1000。核心点周边,则是999、998、997等。它们密密麻麻的连成一片,将整个核心完全包裹,占据了足足数百个区块。

很显然,相比起撞击点核心处,这些地方所受到的影响小了那么一丁点。但这不具备实际意义。

一直到距离撞击点一百多公里之外的地方,陆铭才看到一个990以下的数字。900以下的数字,则在距离四百多公里的地方才找到。

“此次模拟,评分最低的地方,在这里。”

王主管拨动地球影像,在距离撞击点一万多公里之外的一处荒漠处,将一个区块调了出来。

“评分34。”

“放大。”

“好。”

那个区块被放大开来,展现出了相当真实的影像。于是陆铭便看到画面在剧烈的抖动,良久才平息下来。

“震级为里氏6.2级。不算高。”

这样等级的地震,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之下,如果出现在人烟稠密的城市之中,足以造成上万人伤亡。但如果对于某些特制建筑来说,则完全在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

但这一次地震,仅仅只是开始。

不久,陆铭便看到了漫天而起的狂风。狂风裹挟着黄沙,遮天蔽日,什么都看不到。

黄沙之后,暴雨出现。这干旱了不知道多少年的地方,竟然也有了洪水。

暴雨让黄沙减少了一些,天地之间略微恢复了一点清明。但狂风仍旧不停。同时,天空被尘埃所覆盖,温度直线降低,甚至降到了零下七八十摄氏度。

狂风、低温之外,还伴随着连绵不绝的余震。

这里已经完全无法支撑人类的生存。

并不是说人如果在这样的地方,会被冻死、饿死、渴死之类,而是,只要人无防护的出现在这样的地方,单单是空气,就足以将人呛死。

陆铭神色有些黯然。

这样环境恶劣的地方,竟然还是在遭受小行星撞击之后,地球之上相对于人类来说,环境最好的地方。

其余地方的环境有多么恶劣,可想而知。

但,这次模拟,也验证了陆铭之前的那个猜想。

在这受到波及最小的地方,在其地下建造一个具备足够抗震等级的基地,只要储备足够的物资,确实可以支撑人类在这里生存下去。

人类现有的技术可以做到这一点。这毫无疑问。

因为小行星撞击而释放到太空之中的烟尘和尘埃,会伴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消散。大气元素结构也会伴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优化。阳光终究会重新撒到这一片大地之上,温度会缓慢提升,寒冰会渐渐融化。

这一切,可能仅仅只需要数年时间而已。

只要在这地下基地之中撑过这几年时间,外部环境便足以支撑人类无防护生存。某些条件较好的地方,甚至可以进行种植。

这样一来,人类文明将缓缓复苏。只要有科学的规划,重新繁衍足够的人口,重新占据这颗地球,恢复全盛时期的状态,并不是不可能。

但,如何扛过这一段环境恶劣期是最大的难题。

而,解决这个难题的关键,在于确定当撞击真的到来时,究竟地球上的哪一块区域,才是受到波及最小的地方,才具备让这个地下基地保存下来的最大概率。

第一次模拟已经结束。第二次模拟的过程随之开始展示。

这一次,这颗小行星撞在了某个山区。然后陆铭发现,相对于这样猛烈的一次撞击来说,其对地球造成的整体影响,无论它撞击的地方是海洋,还是山脉,又或者平原,其实都没有太大差别。

结局总会是全球冰封,地震与火山频发,人类只残存下少数人口,最终在恶劣的环境之中,苟延残喘数年之后最终灭亡。

没有一次例外。

而在这不断的模拟之中,一个又一个总是评分极高的区块浮现了出来。

不管那颗小行星最终撞击到哪里,它们受到的影响总是极大。

此刻,时间才刚刚过去不到一个小时而已,模拟便已经进行了足足三十多万次。两天时间之后,高达两千多万次的模拟,全部完成。

高达5.1亿个区块,在这两千多万次模拟之中所生成的所有数据,全部被输入到了统计程序之中。然后,平均得分在60以上的,全部被直接排除。

行动二队在这两天之中之中并没有闲着。在模拟进行之时,几人联系了一些建筑专家,以及气象、地质专家等,进行了另一项评估。

评估内容是,以人类文明的力量,在地下所建造的基地,最高可以承受多么严重的自然灾害。评估出结果后,再与小行星预警中心这里的评分模式结合,得出的结论是,人类所建造的地下建筑,在评分不超过50的各类型自然灾害之中,有较大概率生存下来。

于是,末日组织的那个地下基地——几乎可以肯定那基地是建在地下的。因为如果是建造在地面的话,早就被人类发现了。并且,面对撞击之后的狂风骤雨,地面建筑根本不可能幸存。唯有建在地下才有可能保留下来。

他们的地下基地的抵御自然灾害的评分,被行动二队几人经过商讨之后,定在了60。

虽然末日组织如此迫切的需要人类的高级知识分子,这一点证明他们的科技程度可能并不是很高,但难免他们也会有一些人类未曾掌握的能力,故此,行动二队几人将他们的地下基地的抵御等级提高了一些,便定在了60。

在两千多万次模拟之中,平均得分高于60的地方,很显然意味着该区域存在一些诸如地质不稳定、气候不稳定、易受周边区域影响、容易被洪水淹没之类的硬伤隐患。这类地方,不管那颗小行星撞击在哪里,都不适合作为地下基地的建造场所。

高达5.1亿个区块,在完成这一次排除之后,数量爆降,仅仅只剩下了不足2000万个,相对应的,便是大约200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

虽然这个模拟较为粗糙,统计方法和筛选条件也较为粗糙,并未排除众多概率较低的可能性,但此刻仍旧可以认为,末日组织的老巢,被他们自称为方舟的那个地下基地,较大概率便在这2000万平方公里范围之内。

但这面积仍旧太大了。它们零零散散的分散在整颗地球上,想要对这些地方展开完全搜索,不具备可行性。

陆铭沉吟片刻,说道:“我认为,可以将海洋、湖泊、河道等地方排除。”

做出这个排除的依据,仍旧是“末日组织既然需要人类的高级知识分子,那么他们自身的科技实力就算比人类强,也强的有限”。

既然强出有限,那么,将基地造在海底、湖底之类的地方的可能性,就可以排除掉。

张定山说道:“我同意。”

何薇与吕卿良两人也各自表态同意。

于是,又有高达七成的区块被排除。

此刻还有600万个区块剩下,对应60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

陆铭操作了一下,将这600万个区块在地球图像上标注了出来。于是,几人便看到,这600万个区块就像是沙子一样,零零碎碎的散落在地球之上。

小的,仅有几个几十个区块连在一起。大的,最多也就三千来个区块连在一起。如此零零碎碎,总计分成了七万多处,遍布七大洲。

从5.1亿平方公里的地球总面积,缩小到此刻的600万平方公里,目标总计缩小了85倍。

可是……

还是太大了,不具备完全搜索的可行性。

求票票求订阅~~~~~

(本章完)

第398章 汽车与打火机第168章 水桶型人才第381章 异常第217章 神异之事第133章 辐射第382章 发展第17章 社会学实验第147章 理想与现实第406章 石书第162章 排除法第6章 化学物质第48章 真假虚实(求追读!)第372章 陷阱第384章 历史使命第353章 尸检第268章 都疯了第168章 水桶型人才第301章 等死第329章 牌坊第305章 前所未有第109章 发育不良第315章 误导第84章 模式第40章 帮帮我第264章 魔眼第130章 愤怒,仇恨第70章 能量(八更求订阅!!!1/8)第397章 打击第223章 课外实践第262章 转让第7章 冬眠第40章 帮帮我第144章 误会第268章 都疯了第153章 五年第257章 开闸!第208章 评分第231章 神启第186章 决策思路第352章 孝子贤孙第235章 物理交互第294章 仪式第409章 私人行为第68章 释放第234章 活祭第84章 模式第375章 恩赐第127章 分界线第218章 幸运值第83章 死亡率第120章 杆菌第7章 冬眠第44章 无条件无折扣第246章 薛定谔的猪第378章 预言和预告第278章 搜索第194章 幸存者第30章 大本事第9章 指标第72章 真空(八更求订阅!!!3/8)第408章 神游第367章 X射线源第76章 表彰(八更求订阅!!7/8)第78章 滨海大厦第179章 模拟第143章 让子弹飞一会第116章 危楼第185章 不良少女第137章 机器狗第75章 绝密任务(八更求订阅!!!6/8)第259章 同归于尽第173章 头盔第238章 欺骗(为盟主西门嘘嘘加更!)第302章 腐烂第356章 暗中保护第280章 燃眉之急第341章 恩怨分明第171章 唯一备选第326章 死亡笔记第62章 外乡人第151章 大消息第24章 杀鸭第63章 牛郎(求追读)第381章 异常作者君阳了。。。。。第130章 愤怒,仇恨第226章 仪式第171章 唯一备选第364章 人贩第38章 仪式第296章 诅咒第121章 风水与医学第10章 悬案第70章 能量(八更求订阅!!!1/8)第258章 希望第76章 表彰(八更求订阅!!7/8)第331章 有效性第294章 仪式第308章 少了一个第239章 不想,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