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南唐变法之蓝

…………公元975年四月宋唐议和之后,李煜便遣派虎贲军保护官吏走马上任,去收回唐国被侵占的各州县,同时剿灭趁乱而起的地方豪强,山賊土匪等为恶之辈,随后,又派张洎及文则组成联合勘察团,去清点唐国的耕地和丁口,以便为自己的下一步政治改革打下基础。

唐国经此一战,局势混乱,动荡不安,士族门阀逃的逃,散的散,各地民心不定,李煜这一番及时的动作,却是很快稳定了人心,各地新官在虎贲军的保护下顺利的走马上任,处理搁置多时的各州县政事。

张洎和文则的勘察团的勘察工作在各地百姓,和各级官吏的配合下,也进行的十分顺利,一切都在开始往好的方向,迅速而平稳的发展着。

岁月匆匆,时光一转,三日后,入夜时分,唐国皇宫,御书房。

殿外呼的传来一阵喧哗之声,听声,却是张洎与文则连夜进宫觐见,殿外的黄元才早就得了李煜的口喻,见是他两人,也不加以阻拦,直接便放了他们进去。

进的殿内,两人见常郢也在,知道是李煜正在和他议事,点了点头,算是打了招呼,两人随即同时恭敬的跪拜道:“臣张洎(文则)叩见吾皇,吾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煜见两人风尘仆仆的样子,颇为不忍的起身扶起二人,温声道:“两位爱卿舟车劳顿,劳碌奔波,辛苦了,不必多礼,快快请起。”

张洎缓了口气,从袖箭之中掏出一张长卷,当即朗声道:“皇上,我与文大人不负圣上所托,唐国境内十三州又一府之地的土地清丈及丁口普查已然完毕了。”

顿了顿,张洎低头看了一眼手中的长卷,确认无误,方才继续道:“扬州、淮州、润州、漳州、抚州………下共二十七县,计有耕地五百多万亩!其中亩产两石以上的良田三百多万亩,亩产不足半石的山地两百多万亩,计可征收田赋六十多万石!”

“哦,竟有六十多万石?”李煜闻言眼前一亮,大喜道,“多久能收上来?”原本还以为,最多也就三四十万石田赋,不想竟有六十多万石!如果这六十多万石田赋能够及时收缴上来,那可真是解了国库困窘的燃眉之急了。

届时匀放,不但可以及时百姓的解决百姓的春耕问题,还能够足额发放各级官员的俸禄,甚至还能略有盈余。江南富庶之名果然名不虚传。

张洎点了点头,笑道:“圣上且放心,春耕完结之前应该能够全部收上来,必不会耽搁春种。”唐代历法,以一月为首月,年底为十二月。而现在是四月上旬,也就是说还有十来天春耕便要结束,最多两三天,六十多万石田赋就能够全部解送到金陵国仓,小国寡民虽有国力不大,国势不强的坏处,但在,丁口清查,土地丈量,赋税征收等方面却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李煜欣然点头,又望向两人道,“两位爱卿,辛苦了。”

张洎和文则闻言,赶紧拱手作揖,轻声道:“为圣上效力,臣等分内之事,不敢眼苦。”

李煜微微一笑,正准备转身回座,却是突的想到了什么,暮然回首,目光灼灼的望着两人:“不知我唐国目前尚有丁口几何?”

两人闻言,悚然一惊,暗叹该来的总是会来。

顿了片刻,文则率先打起胆子,刚直个性霎时爆发,上前一步,沉声道:“禀圣上,察的我唐国丁口,计八十七万六千四百余口,且,且多为老弱妇孺,青壮男丁只有约十余万。”

“艹!怎么回事?我大唐不是治下人丁数百万吗?肿么一下少了如此多的丁口!难不成都长了翅膀飞了吗!”李煜听罢,大惊失色,忍不住爆了句粗口,再无皇帝气质,厉声喝问道。

“据察,此次我大唐与宋交战,数败于宋之际,几乎唐国所有世家门阀开始携丁带口,裹携大量佃户往宋国迁徙,再加上受兵灾所致,破家逃亡之民,共计约近百万,随后,宋国退兵还城之后,虽未坚壁清野,强略粮草,但却掠虏掠青壮男丁数十万而去。”

这一次,李煜闻言神色却再无任何变化,心中暗道:就知道那赵匡胤不会这么轻易的放过朕,只是没想到,堂堂的宋太祖,居然这么没品的和朕玩阴的,还搞些小动作。”

“哈哈,好!好!这一手玩的漂亮,只是却还不够狠,若是让朕来,定然近百万老弱妇孺都不给他留下!呵呵,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必生!”片刻之后,李煜突的仰天大笑道。

顿了顿,李煜目光阴冷,寒声道:“赵匡胤啊赵匡胤,你到底还是不够狠,不够黑,哼!这天下!你是绝计争不过朕的!”

刹那间,一股枭雄之势弥漫在整个大殿之中,几人见此,无不心惊万分,为之震慑。

李煜转身回到首席就座,又肃手示意文则、张洎、分别就座,随后沉声说道:“诸位爱卿以为我大唐推行奖励耕战渔商之法可否?”

按照方才李煜、常郢两人商讨的规划,唐国经此一战,所有有可能抵抗朝廷之力,几乎是皆然不存,若要发展,则必须变法。

若要变法,则需的分三步走。

第一步是推行编户齐民律,将世家、士族、宗族、门阀、地主私藏的大量佃户解放出来,使之成为受唐国朝廷直接管辖的编户平民。

同时,再推行编户平民律的过程当中,顺便解决各州各县的士族门阀的豪强势力,解除唐国的一大隐患,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第二步便是清丈全国土地、推行新田赋法,让世家、士族,门阀跟平民百姓一体纳赋,在极大扩充国库赋源的同时,极大削弱唐国世家、士族,门阀的影响力,借此再度强化唐国的中央集权,使各州、各县直接置于皇权的强力掌控之下。

第三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奖励耕战读商!李煜的确很推崇大秦的耕战体系,但他从来就没有想过全盘沿袭,方才他也与常郢探讨过,找出其中的不足。

决定要在耕战体系中间再加一个读字,使唐国的耕战体系,变成大唐的耕读战体系,不过现在想来,却还要再加一个商字了。

几百年前曾经奉行耕战体系的大秦帝国,举国上下只热衷于两件事,一是种地,二是打仗,在战功和爵位的诱惑之下,百姓都变成了战争狂人,国家也变成了庞大的战争机器,所以秦国的军队能够越打越强,军粮也绝无匮乏之虑,所以秦国才能够扫灭关东六国,一统天下,而此际,李煜所面临的境况和形势几乎与秦国相差无大。

历史上,如果不是秦始皇暴殁,如果不是二世胡亥和赵高倒行逆施,奉行耕战体系的大秦帝国还会继续向外扩充,在发兵三十万北击匈奴、出兵五十万南征百越之后,肯定还会出现更大规模的对外作战,大秦帝国最后会打下一个什么样的版图,那就只有神知道了。

不过,既便大秦帝国征服了整个亚洲大陆,也绝对无法长久,因为秦帝国为了保持对外扩张的动力,在大力奖励耕战的同时,也严重约束了商业、科学、文化上的发展,一个文明如果失去了商业、科学、文化的繁荣,是绝对无法长久的。

同样,没有商业的繁荣,就不会出现丰富的物质,国家就不会富裕。

没有科学的繁荣,就不会出现文明的进步,就会招致强敌的入侵。

没有文化的繁荣,就不会出现民族的认同,国家就很容易瓦解掉。

所以,李煜思索再三之后,还是决定要在耕战体系中再加上“读”“商”俩字,变成耕战读商体系!耕战就不必说了,奖励读书,却不是鼓励士子大夫死读书,去皓首穷经,埋头默文,而是鼓励士子博采众长、勤学诸子百家。

这样一来,必然导致文化上的繁荣,文化上的繁荣,则必然会催生出天文、地理、物理、化学、医学等学科的快速发展。

第41章 诸侯第44章 金大牙第136章 平定第124章 中计也!第57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七(上)第170章 长安复定第74章 打草惊蛇第126章 吴越一统第142章 风花雪月第33章 西征大军第9章 南唐变法之春耕第98章 形势第9章 南唐变法之春耕第121章 吴越国第163章 正面突击第126章 吴越一统第79章 清丈田土第164章 逝去第87章 一网打尽第97章 大败吴越第87章 一网打尽第24章 大战尾声(下)第160章 汉元帝第71章 为何而死第82章 南汉新帝第167章 长安乱第105章 火烧金沙第127章 定乱山越第14章 世族宋家第60章 伏兵第37章 南地乱起(上)第34章 十面埋伏第14章 开宝九年第67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十六)第36章 杀出重围第131章 踏平山越第143章 兵发楚国第51章 百密一疏,森林行船第116章 水上行舟第87章 五百铁骑第118章 留守汴梁第66章 军功勋章第40章 丛林首战第81章 里通外敌第117章 扬一益二第120章 强峰之刃第4章 玉娘酒肆第37章 古代的阵法(一)第14章 浩荡宋辽第79章 清丈田土第118章 留守汴梁第48章 举城投降第18章 调兵遣将第98章 晋州,晋州!第73章 声东击西第137章 曲终人散第125章 借刀杀人第163章 唐末史第153章 杨行密卒第41章 步卒大阵第62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十一)第16章 对峙第19章 太原府衙第51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一)第106章 试枪第155章 淮南杨家第113章 典虎为先锋第170章 长安复定第89章 蠢蠢欲动第93章 初战湖州军第39章 小长老第41章 群雄逐鹿第25章 北地瀛州第5章 乡野密闻第103章 以牙还牙第92章 吴越宗顺第141章 王建第115章 士气大损第67章 石重贵第11章 初战,血勇!第10章 江家之祸第160章 兵临长安第39章 激将法第28章 润州南唐历史下第16章 对峙第70章 不死不休第99章 铁骑破阵第147章 古往今来第31章 荒芜深山,特种操练第122章 钱王第125章 后方火起第155章 淮南杨家第17章 决战前奏第49章 兵者,诡道也第62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十一)第107章 章 龙脉第109章 火药枪的历史(下)第135章 吴越兴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