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三章 古越部落

“军师!那些山越不识好歹,您何必亲自……”张辽急道。

此时,张辽与陈宫,正在庐陵郡、靠近荆州桂阳郡的一处山谷中驻扎。

不远处就是山越人的驻地——现在其中山越人的数量,已经不下十万!

正常山越部落,可不会聚集这么多人,这是以庐陵郡南部,大山深处的三大部族为核心,凝聚起来的几十个大小山越部族的青壮。

甚至不仅庐江郡,看地图的话,连桂阳郡的部分山越也都在这里……

当然,“地图”是汉王朝的地图,而桂林南部、庐陵南部的蛮族,可并不是按照汉王朝的地图来划分势力的。

不过的确东西两拨蛮族,隐隐有分别抱团的意思。

从系谱上来讲,庐陵郡这边的蛮族,寻根的话祖上是古越人,所以才称呼“山越”,而荆州的桂阳、零陵南部的蛮族,祖上是“荆蛮”,也就是楚人来到这里之前,楚地的土著。

虽然其他各国也蔑称楚国为“楚蛮”,不过楚国从王族到贵族,多出于颛顼一脉,在西周时候和西周各国交战,打打停停最后在如今的荆北一带落地生根,周王朝也承认其封国地位,而原本这里的土著,就是“荆蛮”。

至于更往西,从零陵郡西南到武陵郡南部的蛮族,则是“五溪蛮”,武陵郡西南加上益州南部的蛮族,被称为“南中蛮”,演义中戏份儿最重的孟获,就是南中蛮中最强的部族首领。

而五溪蛮和南中蛮,祖上都是巴人的后裔,巴人、越人也是从春秋到战国,楚国发展的最大掣肘……

至于荆蛮则是在楚国发展中,就已经被同化的差不多,残存的部族,在文化风俗上也已经向巴人靠近。

哪怕在汉室大一统政权下,这些“蛮族”也依旧存在,往往是安久则乱,一乱祸害一时,杀个几万人,又能重新安下来一段时间。

粗略排列的话,从巴蜀到江东,南部的蛮族从西到东可以看做是三个团体——南中蛮、五溪蛮、山越。

蛮族的部族之间的相互争斗,绝对比他们勇敢的冲出来攻击汉人郡县的时候更多,巴国被秦国所灭后,南蛮再没有统一过,但是……的确山越部族之间、五溪蛮族之间,相对更容易亲善一些。

陈宫就是要通过威逼利诱山越人,集体向西边涌过去,哪怕山越和五溪蛮打个五五开,对大将军府也是有利的,只要能够趁着蛮人无暇他顾的时候,出兵荆南地区,第三路军就已经成功了大半。

至于荆南四郡的防备力量……

在陈宫看起来根本忽略不计,如果不是有南方群山遮掩,荆南四郡的兵力加在一起也不如南郡或者南阳郡的一半!

然而现在陈宫终于勉强将山越说和在了一起,准备向西挺进的时候,对方提出了新的条件,那就是希望陈宫可以去指挥他们战斗……

名义上是作为盟友,大将军府应该减少他们的伤亡,派“智者”去协助他们。

不过实际上谁都知道,这是要陈宫作为“人质”!

张辽此时就激烈反对陈宫前往,因为往日的关系,张辽更习惯于称呼陈宫“军师”。

“不,我是出兵南路的谋划者,这是我应该冒的风险,相比于之前的预期,我们已经算是幸运的。”陈宫说道。

用粮食和拳头,说服山越部族,凑出青壮向西进发,至少第一步陈宫已经完成。

“但是……军师,那些山越人,尤其是修蛇部落的人,原本就心思未附,只怕军师此去,反而让他们以为是将军府示弱、给了他们反叛的信心。”张辽劝说道。

如果山越仅仅是为了“合作愉快”的话还好说,但又有谁能确定,这些山越人不是为了反噬,所以才先拉陈宫去祭天呢?

用粮食将原本无法聚集在一起的山越,聚拢到一起,原本就是很危险的事情,稍有不慎,就可能要翻车。

越人崇蛇、巴人崇虎。

古越人的部落,大多是以蛇来命名,而且有刺青蛇类的习惯,尤其是用过越姬“化蛮”的蛮兵,身上基本都是蛇类战纹。

这也是区分古越人山越,和汉民聚居的“伪山越”的最好办法,那些还叫张家沟、李家寨的山越,不用想也知道是汉民上山……

现在拥有“越姬”的三大部族,就都是以传说中的蛇类命名,分别是修蛇、钩蛇以及鸣蛇。

其中修蛇部落的人,对汉室的敌意最浓,初次接触时,差点产生激烈冲突。

只是在谈判之后,修蛇部的人,似乎对于西进也抱有极大的热忱,甚至主动“帮助”大将军府,联络其他山越的部族!

相比之下,鸣蛇、钩蛇两部,更像是被利诱成功,才掺和了进来……

“将大量山越青壮聚集起来,本就有危险,不过毕竟他们还有妇孺老幼留在山中,我们担心他们反噬,他们又何尝不担心我们釜底抽薪?

至于修蛇部族……虽有阴谋,但如此一来,我更要亲自去这一趟,免得其他部族被其蛊惑!文远,现在仲达带着陷阵营,在周围策应,我去山越人那里之后,这南路军便交给你了。”陈宫坦然道。

与此同时,在山越人驻地中,修蛇部族的族长,还有三名猎头,正在一处单独的营帐中密谋着什么——这营帐还是大将军府提供的“军需物资”。

十万,对于整个江东的“山越”来说,只是个小数目,东吴在征讨山越的时候,可是随便打打就能获得上万兵源,在三国前中期,仿佛是东吴取之不尽的“兵营”。

不过江东绝大部分山越,和古越人其实都没什么关系,只是农户上山而已,连严白虎在占山为王的时候,都自称是山越!

而对于真正的古越部族,也就是庐陵南部的这些古越人来说,这十万人已经是八成以上的青壮……

换做是贾诩在这儿,让他做人质?

估计贾诩会连夜故布迷阵的撤军,之后一个回首掏、一路把庐陵郡部落中留下的老幼全都迁回豫章郡,不愿意迁的就套上绳索、变成奴隶带走,套上绳索还要反抗的就永远也不用走了……

之后只要在豫章南部的几个县城坚壁清野、据城而守,挡住几波反噬就可以——在有准备的情况下,山越人想要破城几乎没可能。

如此一来,南路军西进未必能成行,但是最顽固、真正在文化上和汉民也有所差异的这部分山越,肯定可以解决个彻底!

当然,陈宫并不是贾诩,而且能够将山越人“哄”出来这么多,还多亏了之前高顺、陈宫代表大将军府,在庐陵郡的种种立信之举,换成是东吴……只怕人家也不会相信。

这种情况下,大将军府也不会接受,将自己的信誉,透支在这种地方。

“族长,那汉人会来吗?”兕通对为首的族长问道。

仅看容貌,除了皮肤更粗糙、因为经常战斗而关节粗壮之外,这几位和汉人倒是没有什么本质差别,毕竟再偏僻的古越人,也早就已经混了“汉人”的血脉。

只是打扮的怪异了些,都是兽皮坎肩儿和小皮裤,哪怕城姬世界的人,打扮本来就不是很“正经”,但在中原还是很少看到这么非主流的,大块的裸露皮肤上,可以看到刺青……或者说是战纹。

名为“兕通”的猎头,胸前还挂着浮夸的角制品项链,坎肩儿和短裤上,也好像打柳丁一样,装饰着各种角制品。

一旁看起来更粗犷的豨源说道:“不来又如何?大不了直接杀过去!在平原上有阴险的骑兵、在城市中有阴险的城墙和弓箭,但是这里……是我们先祖庇护的战场!难道勇猛的古越勇士,还敌不过那些汉人吗?”

古越人的语言,显得有些单调,导致“阴险”这个词很滥用。

豨源在皮坎肩儿上,还加了一截仿佛披风、但仅仅及腰的兽皮,上面是密密麻麻的鬃毛。

“你是不是忘了我们的目的?如果没有那些阴险的汉人,我们还无法纠合这么多勇士,去取回先祖的荣耀。”第三位猎头陶光,这时反驳道。

四人之中,从身材来看,反而是陶光和族长“瘦弱”一些。

其中陶光是女子,上身除了开怀的坎肩儿,胸前还裹着块兽皮。

从女子的角度来说,陶光就很健壮了……

从姓氏也可以看出,陶光并不是部落中的传统“猎户”。

伏羲氏订立人伦之后,部族基本都有取姓氏的习惯,但是非农耕文明的姓氏并不稳定,大多还遵循之前的命名规则,传递中经常更换……

比如姓兕、姓豨,代表他们的父亲或者祖父、曾祖,独立猎杀过犀牛和野猪,而姓陶……代表她家里应该是部族中烧陶器的!

越是闭塞古老的古越部落,越是保留了这一点,有汉姓的古越部落,基本都是靠北一些,经常与汉民交往的。

古越人的历史,自夏而始,从大禹的一位孙子,开始有“越国”作为封国,虽然按照东汉时代、或者说按照礼制来说,古越人不算“诸夏”,但说是炎黄子孙,却一点毛病都没有。

古越人最接近于诸夏的时代,应该春秋时越国最强的那一百多年,尤其是勾践击败吴国、令越国最兴盛的那几年,还鼓励耕种、积极与中原诸国往来……

当时越国的农耕程度,并不比其他诸侯国差。

不过战国初期,越国本身贵族阶层混乱,出现“越人三弑其君”的连续内乱,最后被楚国尽夺江东之地——之后想要耕种也没有土地,只能缩在多山的会稽一带,与楚国打游击。

至此,越人错过了转型农耕的最佳机会,最后被秦国彻底灭国。

在秦末时候,越人贵族倒是也带领越人,参与了伐秦,而且在楚汉交战时,还站边成功,从一开始就支持刘邦,因此保留了瓯越国的封国,后来汉武帝时瓯王主动提出举国归附,迁往江淮,但始终有一部分,以部族的形式存在,没有彻底融入汉王朝,六七百年过去,也还是渔猎为主。

巴国其实也是差不多的遭遇,而且巴国还参加了伐纣,是周王朝最初就认证的封国之一,理论上也是“诸夏”,只是因为地理原因、发展闭塞,先是被楚国打得被迫西迁到现在的巴郡一带,最后被秦国灭掉。

而没有彻底转化为农耕文明的一部分巴人,就这么继续向南搬迁,流落成了现在的“南中蛮”。

至于为什么文明程度,会“退化”的这么快?

其实也不算退化,毕竟春秋时还是奴隶社会,战国时铁器普及才开始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到汉代才算是彻底转化,时至东汉末年,“奴隶”本身的存在都没有消失!

实际上哪怕换成春秋时期的中原各国,如果将任何一个国家的“国人”、也就是城市中居住的人,以及在野的贵族抹杀,剩下的野民也会迅速回到部落时代,更不用说环境闭塞的越国、巴国。

奴隶制社会下,贵族哪怕将自己包装的再文明,也与绝大多数的底层民众无关。

越国的贵族也好、东瓯王也好,他们代表的是越人中“文明的顶层”,但是被他们抛弃的底层,从一开始就没有接触过文明。

豨源听到陶光这么不给面子的骂他,顿时一瞪眼道:“你是说我阴险?”

“不,我是说你蠢。”陶光撇嘴道。

“不是阴险吗……”豨源稍微冷静了一些,不过紧接着还是纠正道:“蠢也不行!”

“好了,那汉人真不敢来的话,我们就想其他办法拖延……同时去联络五溪各部族的事情,也要加紧。”族长望空这时开口打断道。

“族长……五溪那边的部族,本来就与咱们不和,何不趁此机会,直接灭了他们?”豨源发狠的问道。

“不要忘了我们真正的目的!他们若是敢添乱,自然是要灭的,但也不能让汉人在后面看热闹!”

“这么说……族长您要请那汉人来是为了……”豨源有些惊诧的看着族长。

只见族长脸上洋溢着自信的说道:“没错!我要与他斗智!”这一刻,族长身上的羽毛装饰更加鲜艳了。

第三百二十四章 东莱之议第六十六章 枭雄本色第四百五十八章?楚炮!第五百四十五章 对策第三百四十八章 朝廷来使第四百六十五章?汉中之难第五百零六章 第二届科举第一百九十四章 还是要匡扶汉室的第四百六十一章?通过几炮的了解,我已经掌握了“炮”的精髓!第五百三十八章 天师第四百八十四章 大订单第一百零九章 多面华歆第二百八十二章 要想学得会第四百九十六章 学考倒计时第四百零一章 老了?第四百零八章 夫人小心,他是楚后的人!第三百二十六章 闯关中第三百四十章 两军阵前第二百六十九章 荆南第一百零四章 霸王渡江第一百二十二章 白公肉第四百零六章 头铁第五百一十二章 意欲何为第三百零六章 我于吉从不拍马屁!第五百八十二章 俘虏一百一十六章 深井病第一百一十一章 汇合归来第一百零七章 名士第五百二十五章 陈宫的妙用第九十五章 战乱的中原第二百三十七章 舌剑连击第六十四章 白虎授首第六百一十一章 道不同第一百一十九章 死循环第五百四十五章 对策第三百九十章 拜访第一百二十三章 办法很简单第三百七十六章 狠与毒第二百三十六章 弋阳军情第三百九十二章 单福第二百九十九章 岁旦宴第七十三章 鏖战第三百五十三章 八策第五百三十一章 终将不眠第一百九十七章 医学院第四百七十六章 夜战第三百六十七章 方兴未艾第二百九十三章 被俘第十九章 紫气东来,大贤出世第一百一十章 罪在人主第一百三十五章 儒林惊诧第二百三十八章 常山赵子龙第三百零五章 于吉第五百五十五章 南郑之战第三百三十三章 条件第五百七十五章 礼物第二百六十四章 智者第四百六十三章 版本大更新前的踟蹰第五百零七章 北方变故第三百四十六章 没白挨打第二百零七章 清廉俭朴第五百五十五章 南郑之战第一百六十九章 耗粮之计第四十一章 高朋满座袁公路第五百二十三章 启蒙第七十章 孙策叫阵第三百零九章 适合过年的话题第六章 睿智的吕玲绮第五百八十三章 团聚第四百四十四章 汉水计划第四百四十一章 企划第二百七十二章 白虎祭第一百零一章 交换第五十五章 张勋末路第四百四十四章 汉水计划第六百零六章 猛张飞第九十三章 鲁肃:谶纬之事不可信!第四百九十一章 致仕第五百八十六章 魏国应对第四十八章 将计就计第六百零五章 理想幻灭的孔明第一百四十三章 皖城无战事第二章 我看到你的机甲了第五百五十九章 安排第一百八十四章 子龙去向第四百五十一章 条件第三百六十一章 仪式第五百五十九章 安排第五百七十一章 真金不怕火炼第一百六十一章 夏侯惇第五十二章 伏宾入场第六百一十一章 道不同第四百九十四章 针对黄金州人的预案第四百一十八章 泛真气计划第五百二十四章 开辟南疆(大章)第三百八十三章 薅两嘬第三百三十八章 周公难第七十四章 二斗孙伯符第四十五章 蚁附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