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三章 八策

简雍打开白图这一封至关重要的信笺,看了几眼之后,脸色飞速的绿了起来。

如果不是白图一副严肃的样子,简雍实在怀疑,白图这是在故意给朝廷难堪——怎么可能同意?

信笺上,林林总总,一共八条。

第一条是白图自己的,也就是划江而治——以江陵、寿春、广陵为界,白图不会放弃将军府在南部的管辖权,这不止是对白图自己负责,也是对麾下文武、依附他的世家豪族负责。

虽说是列土封疆,但在简雍看来,这是最正常、也几乎是唯一能够同意的条件!

毕竟相比于这方面的“底线”,白图甚至主动归还了南阳与江夏北部……

然而从第二条开始,就已经“扯淡”了起来!

第二条归结起来就两个字——科举。

信笺上也写了“科举”的含义,甚至提出朝廷不明白的话,将军府可以派专人指导。

不过……这是指导的事儿吗?

唯才是举、考试做官?这在东汉,显然是反朝廷式的政治不正确!

第三条与第二条一脉相承,总结起来就是——兴办官学。

也就是将郡学、县学这一套推广出去,打破知识垄断……

当然,白图并没有说,要一步到宋时那种令科举成为几乎唯一的选官制度,只是提出要科举、察举并行,与隋唐时类似。

只是相比于隋唐,白图的科举还提到了算学、机关学、自然学等等门类,不只是做官,还有些“考证”的萌芽。

毕竟过渡也需要时间!

“白公之心,可彰日月,但是这二、三……太急了吧?”简雍有些语气生硬的说道。

“不急,将军府如今就在做,朝廷做不好,我可以出人指导。”白图一听,比简雍的语气更生硬。

显然这唐太宗“赚得英雄尽白头”的长策,如今在简雍、或者说是在朝廷看来,反而是乱国之策,这令白图也很无奈。

“那这科举与察举的比例……”简雍还想挣扎一下,看看白图有没有留出余地。

“总之将军府今后,每三年都会有科举,并且鼓励外来学子效力,也鼓励本地学子远游,推广将军府之策。”白图直接说道。

翻译过来就是,如果朝廷不重视科举,你们的官学培养出的人才,就会流向将军府,反之重视科举,而不愿意花钱扶持官学,将来楚地学子就要在朝中占据半壁。

当然,也可以破罐子破摔、对两者都不重视,但这些如果朝廷答应,是必须通传天下、咸使知闻的,做不到的话,不仅失信于将军府、也失信于天下!

简雍动了动嘴角,没有说出什么来——毕竟他也是寒门出身,虽然感觉白图在难为朝廷,但内心深处对此也有所期待。

第四条是要求朝廷扶持农业、放行工业,也就是和将军府一样,推广神农精华等等举措,同时放开对工业、工坊的抑制。

至于对纯粹的商业,白图的态度一向是“不管不顾”,各地有责任保证商路安宁,但商税也一涨再涨,相比于工业,白图对商人基本是既不抑制、也不扶持,只是……既能保证不拿他们宰猪,还清剿境内匪患,就已经令将军府在“同行”的衬托下,很令商人喜欢。

只是这税是真的肉疼,与农税、工税相比,商税是最重的。

毕竟都是鲁肃等人各方各面算到骨头缝里,令他们有赚头、又不会暴富。

毕竟工业、农业的发展红利,是将军府各部和百姓拼出来的,商人也有权力享受,但不能让中间商攫取大头儿……

初看之下,虽说有些有违以农为本的原则,但相比之前两条似乎好些?

然而其中的一个小注释,却令简雍想要吐白图口水——承诺五年之内,将粮税降到十税一,十年之内,取消粮税!

“白公这未免太曲高和寡了一些,没有粮税,朝廷以何供养、以何运转?”简雍强忍着没有将口水喷出去。

“所以才要拓展官田,如今关中凋敝,听说朝廷正要重启关中水利?我看这就是大好机会,万万趁着此时,将世家豪右放弃的土地,重新收归官有,开发集体耕作,加之今后农业的继续发展,产量也会大幅提升,工业只要发展起来,工税与商税足以令朝廷有余力,征购农户多余的粮食,来充塞府库!”

白图关心朝廷的样子,令简雍有些说不出反驳的话来,只是……粮税为本的概念,在东汉人心里,是根深蒂固的。

而且看看第五点、第六点,简雍感觉这第四点还不是最坑的。

第五点是皇族产业独立,不可轻挪一分,后代不可无功而封……

白图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剑指皇族对朝廷的侵占。

刘邦在一统天下之后,对他的父亲说过,您老人家以前说我大哥勤劳肯干,家里有多少多少土地,而我却游手好闲……但是现在全天下的土地都是我的。

然而白图想要告诉刘协,别听你祖宗胡咧咧,天下是天下人的,不是你祖宗的、也不是你的。

其实汉代的老刘家,在这方面做的还算不错,主要是七王之乱后,从汉武帝开始,老刘家对自己人都比较狠,藩王能削就削,不仅犯错削、不犯错也代代自动削。

像是刘备在起兵前,就是个编草鞋的……

相比于后世明清,汉代的宗室并没有带来那么多困扰,因为老刘家的宗室,是能够随着亲缘的渐远,最终削到成为平民为止。

而明代时老朱家再怎么降也是六品将军保底,虽说大多没什么实权,但是子子孙孙的数量,最终甚至令财政吃力,清代降到更低些,不过同样有保底,而且不仅有宗室、还有八旗子弟的大爷们。

老刘家在这方面,其实还算不错,白图特地提出来,只是为了防微杜渐,毕竟汉室如果再复兴一次,怕是真要在华夏百姓心中,留下个“正统”的印象,搞不好也能像某岛国的皇族一样万世不易,那对于宗亲自然要更严苛些。

按照白图画的规矩,皇帝也没有权力封自己的儿子爵位,能够给子孙后代的奖赏,必须全部从皇族自己的内库里抠。

至于税收中输入内库的比例,则不能有任何增加——相信这规矩只要定下来,将来的朝臣也会自发的看住皇帝。

主要是无功封爵也要制止,否则皇帝动辄给自己儿子封个郡王、县王,则原本要入朝廷的税收,岂不是被空手套白狼的给了皇族?

只是在简雍看来,这皇帝给自己的儿子封个爵位都不行,您老这规矩画的……都要画到皇帝脸上了吧?

第六点是刑律,不仅废连坐株连、重罪赎金,而且还隐隐有要“人人平等”的意思!

第七点是废终身契、废奴籍,无论官私,最高只有十年契。

第八点更是丧心病狂的强调,以上所有要求,对所有人等同而视,无论老幼、性别、是否为罪籍奴籍……

八个条件,除了第一条,其他的与其说是在争取利益,不如说是在给朝廷立规矩,这令简雍并不看好这八策,只是白图已经没有谈判的意思。

第三百九十二章 单福第二百八十四章 两摞第一百五十四章 互助第十四章 城姬第一百三十二章 利弊第四百九十三章 新制推行第五十九章 特产邬堡第三章 开会第三百二十七章 乐于助人甘兴霸第四百八十一章 楚国的“缺陷”第四百八十九章 汉末三仙第六十三章 陆逊第五章 原来你也是谋士?第二百八十二章 要想学得会第八章 可悲的大人一百一十六章 深井病第三百七十五章 此人甚是刚烈第三百五十四章 天子之怒第四百九十九章 陆老的请求第四百二十三章 礼物第一百一十八章 地气有变第四百三十五章 亶州第八十五章 六部不是一天建成的第四十章 水贼小将第九十三章 鲁肃:谶纬之事不可信!第六百一十一章 道不同第一百三十二章 利弊第四百四十章 开荒军团第一百六十七章 白公炮第十八章 组合拳第三百八十八章 战术第三百八十章 西巡第十七章 理想第十三章 沛郡太守第五百一十五章 士燮的惊异第八十九章 臣择君第二百七十九章 上苍的明示第一百一十四章 分歧第六百零四章 威震三秦第二百七十六章 意外收获第三百五十一章 南郡有变第三百八十三章 薅两嘬第四百五十一章 条件第三百三十四章 斩首!第三百二十八章 东莱对峙第二百二十七章 名家第一百四十九章 处置第二百一十章 悠悠苍天,何薄于民第五百九十七章 脱离第五百五十六章 迎接第一百二十七章 有何面目第五百七十六章 叛逆第五十六章 战略目标第五十四章 巧遇第五十一章 憋屈的埋伏第二百五十三章 总督人选第五百九十章 陇西兵变第五十九章 特产邬堡第一百九十九章 质子与检阅第一百八十九章 渡河第一百五十九章 联姻?第五百三十六章 阳平关第八十四章 礼物第六百零二章 我,刘继,齐侯第三百九十章 拜访第二百三十九章 换帅第九十五章 战乱的中原第一百九十七章 建安三年第六十四章 白虎授首第一百五十六章 重任(大章)第五百六十章 最真实的楚学第五百八十八章 占据第四百六十五章?汉中之难第五百七十七章 曹魏动武第五百零三章 波第五百三十六章 阳平关第一百二十章 陪你吃猪!第三百七十章 张松第一百四十七章 谣言与罪证封推感言第一百二十章 陪你吃猪!第五百零七章 北方变故第三十二章 江面激战第五百一十一章 南蛮之乱第二百七十三章 后方的忙碌(二合一)第三百一十九章 廊桥车与吕公车第五百三十二章 规矩第二百一十一章 九锡第三百五十八章 入襄阳第二百八十五章 拜师第五十章 掎角开阵第五百五十七章 张鲁降楚第一百二十五章 诚实的迷惑第七十章 孙策叫阵第三十七章 两份大礼第三百八十章 西巡第四百六十一章?通过几炮的了解,我已经掌握了“炮”的精髓!第一百四十三章 皖城无战事第八十九章 臣择君第一百三十章 上半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