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二章 楚外变迁

“贵国为了征讨并无敌意的益州,而征发了这么多民夫,楚王又一向爱民如子,想来……消耗甚重吧?”秦宓孜孜不倦的想要打探出一些消息。

而现在打探的目标,正是在西陵迎接他的官员。

不是别人,正是小嘴抹蜜、说话好听的祢衡!

“秦大人慎言……爱民如子?这话要是楚官如此标榜,被某听到,定要弹劾到朝中,便是殿阁大学士,也吃罪不起。”祢衡瞥了他一眼,一副看土鳖的语气说道。

秦宓闻言,顿时气头一堵——我说什么了?不是夸你们楚王“爱民如子”吗?怎么还殿阁大学士也吃罪不起……你怎么不说直接要砍了我呢?

“我王说过,做官,最重要的是侍奉精神!我王的‘杀一人如杀我父’,何其令人崇拜,哪个敢说‘爱民如子’,不该拉去治个大不敬?

哦,对了,如果是那些主家将百姓视作猪狗的未开化之地,属官标榜一下‘爱民如子’,也还算不错,毕竟是将自家主公的牲畜当儿女。”祢衡很有阴阳家精神的说道。

秦宓气得一口气差点没上来,只是偏偏还不好反驳,一来是白图这一下,属于拔升太过、令人不适,无法从道德上指摘,二来……形势比人强,祢衡直接拿楚国的立国之本说事儿,他如何敢反驳?

真从原理上反驳,怕是楚国直接就轰他出去。

当然,实际上哪怕白图的确提过侍奉精神,不过千百年的惯性在这儿,怎么可能突然就真的说句“爱民如子”都要归罪?

会用这种事儿来杠的,其实只有祢衡……

不过的确核心高层官员,以及有些发展、想要进步的中基层官员,会有意识的避免“爱民如子”、“庶民”、“白丁”之类的说法,“匹夫”、“小人”、“群氓”之类已经衍生出蔑称意味的词汇,更是绝对不能出现在官面上、或者在官方场合说出来。

祢衡的确杠过……

半年前,陆康提到了一次“牧民”,不是放牧的人,而是《管子·牧民》的“牧民”——将百姓比喻为放牧的目标,也就是管理百姓的意思。

陆康毕竟年纪大了,有时候说话过脑子没那么快,一秃噜嘴就在朝会上用了这个词,结果被祢衡揪住一顿杠……

白图怕陆康被气出好歹,这才制止了祢衡。

不过……冷静下来的陆康,却因此在朝议中,向白图和其余臣僚请罪,自罚了三个月的俸禄。

陆康贵为殿阁大学士尚且如此,为百官做出了表率,同时也令祢衡名声更加狼藉……啊不,是更上一层楼!

陆儁因为损及父亲颜面,对祢衡恨得牙痒痒,甚至想要找人套他的麻袋,结果反而被他老爹陆康教训了一顿。

用老陆的话说:“如果不是你这逆子,老夫也不用必须做这个榜样!”

可怜陆儁也已经人到中年,被说的委屈巴巴,还不知道因为什么……

陆康看得通透,自己都已经到了现在的位子,对个人颜面的考虑也少了许多——再怎么损及颜面,他也是楚国的开国元勋,而且是立庙在白图下面,不会低于前三,写楚史的时候得单列一篇的那种!

反而自己主动请罪,才是应了大王的心思,为大王树立了一次典型,将来……自己百年之后,大王也会多记得陆氏的一份情面。

毕竟陆儁……

以后就要靠“情面”了!

事实也的确如此,白图接受了陆康的请罪,不过之后两个月里,却找各种理由,对陆康和陆儁赏赐不断。

白图也明白,内心的观念,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如果真的能,那一定是往更舒适的方向改变。

比如白图穿越十年,内心越来越接受,自己比别人高贵的设定……

正是意识到了这种改变,所以白图才尽量克制自己的外在表现。

心猿意马最难束缚,不过“管住嘴”是第一步,也是良好的开始。

祢衡现在面对秦宓,也是真的有底气——我,祢衡,让殿阁大学士当众谢罪的男人!

“楚王光耀万古,宓受教了。”秦宓深呼吸了几次之后拱手说道。

祢衡也不怕气坏了他。

毕竟是大王让他来接益州的使者的……

我祢衡是什么人,朝中谁不知道?(自豪脸)

难道让我来接待,是指望我好生招待吗?

“恩,听说蜀侯在益州苛待百姓,益州百姓甚至因为缺少肉食,入夜便目盲不能视物,着实令人哀恸!蜀侯是因为多学着些。”祢衡用前鼻音发出回应的声音,并且鄙夷的说道。

秦宓再次开始深呼吸,不过同时也更加不敢反驳。

这也是提醒他,益州根本不是楚国的对手。

之前阴沟山之战,江州军为什么毫无反击之力,严颜也已经分析出了原因,为此还向蜀侯申请,要提高军费。

不过因为刘璋本身对益州的控制力有限,明知道此举事关蜀军成败,但依旧掣肘颇多。

其实像是魏国的精锐,还有齐侯、郑侯的军队,早就已经注意这方面,尤其是魏国——北方乌桓、鲜卑有大把的牛羊,随便劫掠一两个部族就是牛羊千万,哪怕不够像楚国一样将民间肉价打压下来,不过军队还是不缺肉的!

齐侯在徐州、青州,也大力发展渔业,效仿楚国开发大海……

这也能看出楚国渐渐强盛后,世家豪族到处“进口”人力,所带来的一些不好说是“优势”还是“弊端”的连锁反应!

虽然各方诸侯治下,大多都是广义上的“汉人”,相互之间也有地域文化分歧,但是终究同文同种,又有楚学作为核心团结力,想要彻底吸纳还是很容易的,至少相对于人口的增加,给礼部增加些担子也很划算。

然而在一定程度上,这也向其他地区的世家大族,起到了“炫富”的作用。

要知道“世家”的话,最在意的就是田地和人口,一般情况下,不会大规模的卖出田地以及久为附庸的人口,除非……给的实在太多了!

至于底子不厚,相比于传承、更看重实力的豪族,那就更不用说——除了楚国之外,其他地区的豪族,几代的家产,被楚国新贵们,在这数年、尤其是最近两三年中,轻易的超越。

更可怕的是,商品流通起来之后,基本就是被割的份儿。

虽然各地诸侯,积极进口“楚货”依旧是主流,但也渐渐有“有识之士”发现……我们的家底是不是在缩水?

而且还是求着楚国来令我们的家底缩水?

各种楚国的军械、盐糖、织锦、粮食等等物资流入己方的同时,己方的金银铜铁、甚至是人口,都在以更快的速度流失。

一时半会儿,各地诸侯还转不过这个弯儿,不过迟早他们会反应过来——不是楚国收不收税的问题,是我们应该给楚国收税!

更重要的是,随着楚国的人力越来越宝贵,各地世家也切实感觉到了楚国的“富有”,他们想破脑袋也不明白,一个“贱民”拆成骨头、炼出油来,也不应该值这么多才对!

甚至不仅是其他地区的豪族,连平民都在接受着这一点——楚国的工坊新贵们,开始主动对外宣扬“楚国的生活好啊、真滴好,楚国的生活棒啊、真滴棒”,手段包括且不限于传播“楚地神剧”、“楚地神曲”。

原本礼部暗中的确养了一批专门在楚国之外,乡野中演出的演出队,然而现在……更多新贵主动拿钱养的演出队、戏曲团出现。

就为了吸引人口移居——直接将主动来楚国的外地平民“弄”来,可以省下一大笔给当地世家豪族的钱财!

不过这些“炫富”,也是在“露富”。

各地世家豪族越不平衡,其他诸侯想要“效楚革新”的阻碍、也就会越小,甚至迟早当地的士族,会逼着他们“效楚革新”!

当然,“效楚革新”也不是说效、就能效的,且不说其中需要的技术支持,哪怕是楚国现在,都因为自己的人力成本而难受……

而且落后于楚国的,人力成本哪怕没有楚国这么高,但也会被带动起来的一些,到时增加的人力成本,也会给他们的发展带来巨大掣肘,毕竟楚国的人力再贵,至少楚国也富有,这也是强者恒强的惯性。

秦宓在和祢衡一同前往江陵,再从江陵继续顺江前往武昌、金陵的路上,也没有放弃沿途观察楚国情况,并且在交谈中尽量打探有用信息。

期间秦宓也怀疑过,祢衡究竟是来迎接自己,还是背负着气死自己的使命前来的。

如果真是后者的话,秦宓宁愿楚国派人煮了他……

祢衡虽然是大阴阳家(大雾),但是并非嘴没有把门的,并没有透露机密给他,真的要说什么,也是七分真、三分假。

不过在交战后勤投入方面,祢衡的确是实话实说的,毕竟这种事情将来很容易判断,都是楚国的基本信息。

甚至像是魏国、齐侯,应该早就已经打探到。

然而秦宓的第一反应是不信——这比没有这些船只、纤夫车的时候,还要高了许多!

换成是益州府来做,都不需要这么大的开销……

旁的不说,按照楚国的人力成本标准,一个普通民夫,在武当县的水利工程干上五年,卖足了苦力气、受够了罪,五年之后回乡,至少也是个能一年购置几套新缎子衣服、能顿顿大鱼大肉、能让儿女读书的富户。

当然,这种“富户”在其他地方,能买得起仆人,在楚国不仅买不了,也请不起……

第五百三十七章 锦马超第六百零五章 理想幻灭的孔明第五百三十五章 天师府的困境第五百三十一章 终将不眠第五十三章 落荒而逃第二百二十四章 破城第一百五十八章 海边工厂第三百六十三章 立国八策第十二章 世家之友第四百五十二章?聪明反被聪明误第四百八十八章 黄天第七十二章 民勇第一百一十四章 分歧第二百六十八章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第四百四十二章 岁旦宴第一百七十七章 寿春惊变第三百六十五章 满堂青紫第二百一十二章 名医荟萃第五百五十章 神兵天降第三百四十一章 恐怖的精神力第九十四章 天书第四百三十章 变化的礼部第四百六十三章 版本大更新前的踟蹰第一百四十二章 劝降第四百八十一章 楚国的“缺陷”第五百一十四章 庞统的精神力实验第一百四十三章 皖城无战事第五百二十四章 开辟南疆(大章)第四百零一章 老了?第一百七十三章 珍宝第二百八十二章 要想学得会第五十七章 荆淮议和第九十五章 战乱的中原第一百八十三章 名将第三百八十八章 战术第三百六十章 正月十五平诸吕第四百七十章 二营长,你退下!第二百九十五章 新的王第五百六十三章 阳平关第二百一十五章 硌得慌第二百七十九章 上苍的明示第三十五章 我白图只凭一颗真心第二百章 南阳军情第五百八十一章 大捷第四百八十六章 助人为乐第四百四十章 开荒军团第五百零三章 波第四百七十八章 楚巴东郡第一百五十四章 互助第一百五十七章 晒盐法第三百七十六章 狠与毒第二百六十四章 智者封推感言第四百四十一章 企划第三百九十六章 诸葛第四百六十七章?动兵第二章 我看到你的机甲了第三百七十一章 张松十分感动……第四十七章 约战第四百一十四章 邓艾第四百九十八章 六坑之二第五百一十章 渤海之变(大章节)第四百八十二章 楚外变迁第二百三十五章 背刺第一百四十七章 谣言与罪证第十五章 硬盘第四百四十七章 嫡长子隐忧第五百零五章 交州渐定第二百八十八章 公孙氏第三百二十九章 征西大将军第三百八十五章 扫荡第一百二十三章 办法很简单第一百六十八章 威武门之战第二百六十二章 陆康发现事情并不简单第五百零六章 第二届科举第二百六十七章 望空与摩忽肯第四百一十六章 义子与……呕第一百八十章 七胜七败第四百四十一章 企划第三百二十二章 克容陵第五百零五章 交州渐定第一百二十二章 白公肉第五百二十章 追寇第五十八章 神器第二百六十八章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第五百零一章 你来的正是时候第八十九章 臣择君第一百三十八章 天命玄鸟第八十二章 过江东第一百零四章 霸王渡江第二百四十七章 新手任务第七十二章 民勇第五百零二章 出海第四百六十二章?新军第一百零四章 霸王渡江第五百八十四章 搏一搏第四百四十七章 嫡长子隐忧第三百二十章 强攻第二百一十章 悠悠苍天,何薄于民第三百零四章 港口偶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