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三章 新制推行

陆康将要致仕的消息,在朝中迅速传播开来的,正月十六的大朝会之后,陆康便上书“乞骸骨”,白图也第一次驳回……

不过谁都知道,陆康的致仕,估计就是春夏两季的事情,这次被驳回,但大概再过个月许,就会走程序到第二次辞让。

至于后继者的身份,也十分好猜,陆康也没有卖关子,不仅私下里暗示过一些人,并且在朝议时也借着几次议题,将大家的关注引向虞翻。

对此众臣也不算意外,毕竟从与江东士族的关系、以及对白图的忠诚度来说,虞翻是少有的合适人选,并且能力也在合格线以上,资历也无可挑剔……

内阁是给楚王“出主意”的地方,不过出主意并不是只用脑子,或者说……有鲁肃、贾诩在,内阁不缺“脑子”。

像是陆康、黄承彦,平常主要任务,就是平衡内阁决策中,对江东士族、荆州士族的影响——一些会引发反弹的决策,他们可以提出质疑,不过能够在内阁通过的内容,他们也有义务去平息反弹。

当然,相比于陆康,虞翻这“润滑剂”显得有些磨砂感……

整个楚历四年,楚国的事情还是很多的,年中六月有学考,年末十月有科举,年初……更是将开始逐步推动州县二级制!

从楚国建立之初,白图就一直在“张罗”,不过因为牵扯甚大,尤其是对基层吏员的变动,将十分剧烈,相当于建立更多的基层官署,同时对基层官署的官员做更详细的划分……

之前一直很谨慎的在准备,如今三年过去,算上今年的科举结果,又将有一批新的人才进入楚国的官吏序列,州县二级制也已经可以开始着手。

至于具体划分,六部和枢密院,更是早就已经反复议定过,并且向各地的基层官署,也渗透过消息,甚至有些地方级的政令,已经是以新划分在执行,算是给大家一个熟悉的机会。

整个楚国本土,将划分为十道,十“道”为监察单位,类似于州牧制之前汉朝的“州”,但是不设长官,分设六部司与兵马司,互不管属,监察州级的六部堂。

十道分别是:都城金陵所在的“金陵道”,

金陵以东的“江东道”,

将淮南两分的“淮南东道”、“淮南西道”,

包括江东南部以及原章陵郡的“会稽道”,

襄阳到宛城的“望京道”,

江陵为中心的荆州北部地区的“荆湖北道”,

荆南北部,长沙、衡阳为中心的“荆湖南道”,

荆南南部,更多担负融合五溪蛮任务的“建宁道”,

以及……暂未公开的,以交州地区为主的“广信道”。

其中最能刺激到汉室的,肯定是“望京路”——不仅将郡县制大改大动,而且……望京?

怎么看宛城这位置,望的都不是你自己的金陵,而是关中、是长安!

刘协最初听到这名字时,很像拍着桌子问一句:你瞅啥?

而暂时没有公开,完全处于理论阶段,则是“广信路”——广信是苍梧郡的一个县,也是汉王朝收回两粤之地后,建立的第一个县。

后世“两广”的“广”,最初的本意,就是指“广信”。

交州士氏,已经有的举地相附的意愿,不过双方还在拉锯谈判的阶段。

士燮没有诸侯争霸之心,不过……肯定也是希望好处更多些的,前年还曾想要楚王能够为他争取汉室的爵位,之后以汉爵的身份依附,不过直接被白图拒绝。

最初时有些不愉快,可不久之后,交州便再次向楚国求助了一批粮食,并且奉上了许多特产珍宝,隐隐有朝贡之意。

历史上士燮是在赤壁之战的两年后,举族归附孙权,依旧保有一定的权力、以及在交州的影响力。

不过在士燮亡故之后,士氏后人不甘寂寞的想要割据交州,被孙权灭族,留在建邺的人质也未能幸免……

可见士燮其人并没有什么争霸之心,在赤壁之战后,孙权摆明了已经成割据之势后,士燮也没有与其争锋江东的意思,接受了孙权封步骘为交州刺史,举族归附,被封左将军,依旧坐镇交州。

同时也可以看出,士氏在交州的影响力非同凡响,在其死后,士氏依旧能做做割据的梦,而且士燮在后世两粤的地位,甚至超过南越王赵佗!

现在楚国虽然没有和北方硬拼一场,来证明自己的实力,但是……楚国的地位,也不需要由一场硬仗来证明。

再怎么看,现在楚国的形势,都比赤壁之战后,刚刚扬眉吐气的孙权要强得多。

尤其是楚国也一直积极与交州的望族与土著开拓关系,民间影响也不小,整个交州除了临海、就是临楚。

士燮客观上没有其他选择,主观上也没有其他想法。

现在双方拉锯的重点,只是士燮可以保留多少权力,或者说……士氏可以保留多少利益!

故而楚国的十道,没有算巴东,但却已经将交州算了进来。

至于州级,比现在县级略大,并且比郡要小不少,如今楚国本土,不计在辽东、东莱、州胡、巴东这些海外港口与郡县,也不计夷州、亶州的总督府,一共有二百四十四个县、二十一个郡!

改制后的“州”,只有八十一个,每个州有一个主力发展的县城,另外也带两三个小县。

州级见六部堂,由六部司、中枢六部,垂直管理,在六部堂的司堂中点选一人为“知州”,作为“州”的最高长官。

知州的任命原则是,当地着重发展的部门的司堂担任——大部分知州,将是负责地方民生工程的民部堂司堂担任,不过如果是商业大州、教化大州,则由户部堂、礼部堂的司堂担任知州,需要重点整顿吏治、法治,或是推广工部发明的时候,吏部堂、邢部堂、工部堂的司堂挂印知州也未尝不可。

算是令州级中有一个核心官员,可以协调地方发展,不至于完全群龙无首。

另设七府,地域上更类似于州,不过与“道”的行政级别等同,为楚国的七个中心发展区,七府的六部堂,也直属中枢。

首先自然是作为都城的所在“金陵府”,

还有与中原通商的大城所在“寿春府”,

淮南军政中心“合肥府”,

楚国领土中深入中原的“宛城府”,

荆扬水路之腰“武昌府”,

荆州中心“江陵府”,

以及楚国最重要的入海口所在“吴府”。

在州县二级制的推广中,改变最大的肯定是最基层的州一级——相当于平均三个县的官署,要整合为一个州官署。

与此同时,州官署的配套班底,也比原本的县官署要全面得多!

原本楚国境内,普通的小县,普遍基层六部都是不全的,以兼任为主,也算是早就留下的口子——合并为“州”之后,也会像拼图一样,成为更大、更完整的一部分。

并且从水泥出现后的修路计划开始,到现在铁轨都要铺起来,交通的便利程度,也意味着基层官署辖区完全可以更大!

当然,楚国也没有放弃更基层的“亭”与“乡”,只是亭和乡就已经没必要设六部,但也设乡区、亭办,其中以乡长、亭长为负责人,主要吏员需要在六部堂挂职……

另有军、监两级,独立于州县之外——“军”为驻军所在,“监”为大型重要官坊或是盐、矿所在。

比如当初甘宁在山阴建起来的造船厂,在规划中就是“山阴船监”,新野一师的驻地就是“新野军”,那些重要的矿区……

这些自然都是六部或是枢密院直接负责,不受地方州县节制,州县有州县各自扶持发展的中小型官坊。

另有一定数量的城卫军,与枢密院管理的驻军有本质区别,前者更强于城内治安,姬造士兵数量通常很少,只够铺个城墙哨位,更侧重于“治安”,而不是战斗!

各地的驻军,才是真正出能战、退能守的军队。

另外除了对军衔制的军制革新,楚国也细化了许多新的军规。

理论上城卫军面对大股敌军入侵,可以出于确保城内百姓安全,而直接投降,不必参与战争。

而驻军在承担守军任务时,对投降条件则由具体要求,比如断粮期限、敌我比例等等……

不过红线是民众伤亡——无论任何情况,因为投降而造成更大的民众伤亡,则视为叛国,也就是说……敌军如果是奔着屠城来,守将必须死在前面,多杀一个是一个。

相反如果在敌我悬殊时保全楚民,则虽降无咎,至于是否会被敌军欺骗……遵循结果论——以真实结果为判定依据。

符合规定的投降,楚国不仅不会惩罚,而且战后会积极赎人,赎买不成也会善待家属。

甚至兵败之后被俘,理论上可以无条件投降——不接受倒戈,不过同样可以等楚国赎买。

赎回来之后,如何对待,就要看战败责任的划分,非战之过的不会受什么影响。

无法赎买,尤其是无辜被掠的,在不损害楚国利益的基础上,可以酌情对待改投——比如普通政务官员,在驻军战败后被俘,敌军也不接受赎回,这种情况下投效敌军,楚国也不会追究,不过无论什么情况,泄露楚国机密、损害楚国利益,都会事后追究。

当然,不战而降、畏战而降的,更是形同叛国,家属……不流行株连,不过三代以内的后生,也别想进入演武堂之类的重要大学,或是担任重要职位。

这规定其实不仅是善待楚将、提升内部归属感,对敌军来说,也是“难受”的事情,因为“败军之罪”被细化之后,败将的后路未断,很难对楚国的败将进行说降。

不仅是“非战之过”的那部分,哪怕是在战败中小有责任的将领,往往也宁愿回楚国受些责罚,而不会选择直接投降。

最重要的是,在楚国并未追究的情况下,谁能确保他们不是诈降?

哪怕是被追究,家中后人被牵连,但不动实刑的情况下,完全有挽回的空间,谁知道原本真降的,会不会哪天想不开就利用职务之便将功折罪?

至于后路完全断了的那些……

基本都是能力、品性有问题的!

不该输的仗都输了,还有什么可说降的?

干饭太多吗?

楚国已经证明了,就算真的干饭太多,也可以在民间推广修炼,用不着去多养个废物!

好歹还能延长人口寿命,甚至……略微增加受孕几率、生育能力。

当然,楚国在军队方面,最在意肯定还是“军民同心”与“服从朝廷”的方面。

恶意扰民、害民是红线就不必多说,对军队临时征用物资等等,也都做出了细致规定,并且规定的目标,不仅限于楚民。

看巴东郡就知道,宛城一师和新野一师,在益州额外征粮的时候,也都是直接拿出了盐、肉干等等做交易的,对大族的储粮征用,暂时还不上也都打了欠条。

哪怕是在亶州,总督府和语言不通的野人,也都徙木立信……

毕竟楚国军饷落实、对基层战将的家属,也都格外优待,不需要像其他诸侯那样,将“合法劫掠”、“潜规则劫掠”,作为维系军队基层战将军心的筹码。

唯一的“缺陷”,就是成本太高——不仅是发军饷、优待军属的成本,更重要的是,为了维系、加强这种情怀,不仅需要是不是展开相应活动,而且……对于违背原则的战将,不论军职高低,都要勇于分割、勇于处罚。

后者才是真正的“成本”……

这些年,被贬、被斩的各级战将,可不是只有潘璋一个,军职比他更高的都有好几位!

而好处那就太多了……

不仅楚军在军心、信念方面,超越“古代军队”范畴,已经在素质上达到近现代军队的程度,而且在对外战争中,也同样可以削弱占据地的民间抵抗!

严颜在巴郡经营数年,辖下在益州,无论军心、民心都绝对比平均线高了许多,然而巴东才丢了大半年,现在巴东人就已经“乐不思蜀”。

金陵的邸报上,经常看到巴东民众的感谢信,以及对蜀侯的控诉,巴东的邸报上,也经常见到楚国民众的真正待遇,盼着战区令早日解除……

在城姬世界的具体表现,那就是在新占之地收纳的人力,可以直接补充到己方军队中,而对姬造士兵的可控程度的降低微乎其微。

第二百零四章 蛇劲第四十一章 高朋满座袁公路第一百七十七章 寿春惊变第三百五十五章 襄阳事变第五百九十四章 长安局势(二合一)第一百二十二章 白公肉第三百二十五章 袁、曹第二百二十章 连弩第八十六章 子义你又调皮了第一百四十二章 劝降第四百五十三章?一铢钱第五十八章 神器第五百九十九章 错过吃鸡套装的司马懿第一百二十一章 使者第三百九十二章 单福第三百六十五章 满堂青紫第九章 刘关张第四百八十二章 楚外变迁第五百八十七章 奇袭第四百八十九章 汉末三仙第三百二十六章 延津大捷第四百一十九章 归金陵第一百五十四章 互助第四百四十三章 新剧目第二百八十二章 要想学得会第三百三十二章 曹操:T_T第二百四十章 七探盘蛇枪第三百六十五章 满堂青紫第一百五十九章 联姻?第四百七十二章 诈城第七十一章 一斗孙伯符第一百八十五章 疟疾第三百二十六章 闯关中第九十八章 暴雨第六百章 齐地乱局第四百四十章 开荒军团第三百三十章 袁氏相疑(二合一)第十七章 理想第二十六章 六亲不认孔文举第六百零二章 我,刘继,齐侯第五百一十一章 南蛮之乱第五百八十二章 俘虏第四百八十四章 大订单第二百七十二章 白虎祭第一百八十章 七胜七败第五百六十四章 拆第三百零七章 理想第五百四十三章 弹弩第一百一十五章 治所之争第二百五十章 开化姬第二十八章 辞行第四百零八章 夫人小心,他是楚后的人!第六十四章 白虎授首第一百六十五章 辛苦你了封推感言第一百二十三章 办法很简单第二十七章 家宴第一百六十五章 辛苦你了第八十三章 异姬第六十五章 鲁子敬第五百一十四章 庞统的精神力实验第四百二十九章 申请交易第二百八十四章 两摞第三百六十五章 满堂青紫第十九章 紫气东来,大贤出世第五百五十四章 三三第一百三十八章 天命玄鸟第三百六十八章 纳吉第三百二十章 强攻第五百四十六章 钢针铁网第二百六十八章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第四百四十五章 汉中决议第一百八十八章 刺杀第一百八十章 七胜七败第三十九章 护卫第一百四十九章 处置第二百七十九章 上苍的明示第三百七十三章 官坊第八十八章 袁术的回应第一百六十九章 耗粮之计第四百七十四章 拒战第五百一十八章 翁主第二百零六章 丞相府来使第六百一十五章 魏国的制胜点第二百四十章 七探盘蛇枪第二十五章 吕布往事第三百八十一章 州县二级制第二百九十七章 薄恩寡义?第三百一十七章 老人家第三百五十三章 八策第三百八十四章 水利人选第一百五十一章 携民渡江第五百九十一章 仿制火炮?第一百九十五章 告状第四百四十九章 袁氏流亡第五百二十五章 陈宫的妙用第九十八章 暴雨第二百一十八章 水战第三百三十二章 护民祭第一百四十章 信息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