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六章 第二届科举

十一月十五,又到了科举放榜的日子。

加之又是十五沐休的时候,金陵许多普通百姓,也都来围观“金榜题名”。

虽说科举发三榜,但大家最为关注的,自然还是最精华的“金榜”。

第二届科举,没有了第一届时的泄洪效应,金榜含金量略微下降,不过参加人数却大幅提升……

毕竟对于荆扬两州的士子来说,真正有才华的,在三年前就已经参加了第一届科举。

第二届……大多是上一届落榜,或者说是成绩不理想的,以及楚国之外,受到第一届科举鼓舞,或是受到楚国日益增强的国力、楚学的吸引,赶赴楚国谋个出身!

像是法正、诸葛瑾这种水平的顶级人才,在第一届的时候,会为了噱头、为了捧场,而出现在科举中,在第二届并没有出现这种级别的人才。

不过即便如此,依旧涌现出了不少民间豪雄,不乏令白图眼熟的名字……

像是诸葛瑾、诸葛亮的胞弟“诸葛均”;益州出身,在荆州游学,被司马徽推荐来科举的“尹默”;马良的弟弟,马氏五常中的五弟“马谡”;出身淮南,历史上做到曹魏三公的“蒋济”……

一个个名声虽然不是很大,纵观全史的话,没有出“三国圈”,甚至像是马谡名声还有些挥泪……但是在三国时期,也都是一时之选,能够在史书中留下一段、甚至单独成传的人才!

七科之后,最令白图惊喜的是军科——去年金榜题名的郭淮的同乡郝昭,看到郭淮的际遇之后,远从太原而来,一举夺得今年的军科榜首。

历史上郝昭最出名的一战,就是在陈仓,率领千余守军,对抗诸葛亮的三万大军,坚守二十余日,令诸葛亮的第二次北伐无功而返!

当时正值魏吴两国,为了淮南的控制权,而在石亭大战,魏国新败,主力都堆在江淮一带,所以诸葛亮看准时机,兵出陈仓、剑指关中……

不过郝昭在一年前,就驻军在陈仓、勤于加固城池,最终以千余人,守了二十多天,坚持到张郃带兵来援后,诸葛亮撤退。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挫伤了魏延为首的激进派锐气——诸葛亮的北伐,一向偏向于以陇右、也就是关中地区以西的雍凉为战略目标,而魏延则是主张一把梭,直接挺进关中。

就像当年的汉高祖刘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一样,直接从陈仓攻入关中,先灭三秦、再战关东。

赢了长安复汉、输了插标卖首……

郝昭在陈仓的战绩,无不说明关中没那么好进!

可惜的是,这次大功之后,曹丕正准备重要郝昭的时候,他便重病身死。

虽说能在面对诸葛亮时,“1000vs20万”的守住二十余日,其中很大一部分因素,是因为陈仓本身的坚固,但是……陈仓本身的加固,就是郝昭奉命督建的。

甚至也只有《三国志》中是“奉命”,也就是加了一句奉曹真之命加固陈仓,无形中吹捧了曹真料中蜀国动向,不过其他史料中都只是写了郝昭、王双驻军于此……

如果并没有“奉命”,是自行加固陈仓的话,更可见郝昭的谨慎与擅守,而且……魏国当时的表现,很难说是料中了诸葛亮的动向,否则为什么去淮南和吴国拼命?

无论如何,郝昭都是一位善战之将,而且与他的同乡郭淮一样——善守!

现在的郝昭,和郭淮差不多年纪,不过二十有一,刚好可以与实际结合的、逐渐接受真气弹弩、火炮应用后的新式战略思想。

而军科第二名的全琮,虽然是“碗里的肉”,但表现出的才能,也令枢密院不少高层将领看好——全琮的父亲全柔是孙策的部将,周瑜特地让全琮走了科举的路线,没有内荐。

历史上全琮作为吴国将领,和郝昭应该没见过面,不过两人却有些间接的联系,那就是……之前提到的石亭之战,吴国主帅是陆逊,左右副帅之一就是全琮。

并且全琮在没有白兔效应的历史上,十分能“蹭”——从吕蒙袭荆州,到陆逊指挥夷陵之战,再到后来的石亭之战,全琮都蹭到了战功。

尤其是吕蒙袭击荆州的时候……

当时吕蒙和孙权,已经定计要拿关羽下手,不过为了保密,没有告知其他人,全琮这时也上书建议攻取荆州,自然没有得到孙权的回应。

不过在吕蒙大获全胜之后,孙权特地提起此事,并且认为全琮也有功劳,封了之前根本不知情的全琮一个亭侯!

其后全琮为副将时,多能建功立业,不仅辅佐主帅,而且能发挥不小的作用,只是……当吴国中后期,全琮开始做主帅,尤其是因为资历够深、当上了东吴大都督之后,战绩反而乏善可陈。

这次能在军科夺得第二,也算是证明了全琮在军争上的基础,还是很牢靠的,而且身家清白,算是可用之人。

另外令白图注意的是,河内司马氏、司马八达中,司马朗、司马懿之后的老三司马孚,居然也参加了楚国的科举。

和诸葛均不同,司马孚这应该算是河内司马氏,选择正式分投一部分到楚国的信号!

司马孚在户科拿了第一,在礼科也拿了甲,如果不是给士匡开了后门,说不定他也能两科前三。

历史上司马孚算是司马氏中比较老实……或者说是比较谨慎并且爱惜羽毛的,相比于司马朗、司马懿,其实司马孚的性格,更符合“世家”概念。

没有白兔效应的历史上,高平陵之变刚刚发生的时候,司马孚可以说是司马氏的中流砥柱,之前也存在感满满。

不过在司马懿渐渐控制魏国朝政之后,司马孚便开始淡出核心决策层,并且在他侄孙司马炎正式篡位之后,司马孚也依旧以魏臣自居。

很难说司马孚是魏国的忠臣,毕竟除了口头上之外,他也没有做什么,只是在司马懿、司马昭当权时,司马孚克制自己没有去做一些事情。

司马懿活了七十二岁,以时代而论,已经算很有长寿基因的,而司马孚……显然比他更明显的继承了长寿基因,活到了九十多岁!

对于司马孚来说,自居魏臣也没什么损害——他侄孙司马炎,还能因此而见责?照样是加官进爵,每次在司马孚入宫时,也都是车接车送、以家人之礼相待。

与此同时,司马孚的才华的确是有的,只是……和司马懿没得比。

不过就性情而言,白图也可以放心些,如果现在司马懿弃郑侯张燕,来投奔楚国,白图恐怕也会很矛盾,会对他提防几分!

当然,司马懿也不敢来——楚国如今没有给他发挥的空间且不说,而且……还有张春华在!

“外人”谁不知道张春华和楚王的关系?司马懿还担心被枕头风吹死呢!

何况即使外面传言的那些“绯闻”不足为据,司马懿还能不知道张春华的性子?

现在他真到楚国来,怕是一步一个被算计——论才能,司马懿自然不会怕张春华,但是论算计……张春华至少是能令司马懿加以小心的对手。

何况张春华如今在楚国,已经是尚书郎,身后还有身为殿阁大学士的老毒物贾诩,司马懿才不会来找这个不痛快……

而且在张燕麾下,司马懿感觉也完全有发挥空间!

虽然和魏王、楚王比起来,张燕弱了些,甚至不如辅汉势力内部的齐侯,但至少张燕容易控制。

容易到什么程度?

司马懿为了方便行动,现在已经站了起来——张燕深信这是医学奇迹。

而且张燕的势力,主要是在关中,是辅汉诸侯中,最接近长安的一方……

虽说如今在长安,汉天子是有自己的军队的,并且辅汉六侯各有三千人在长安周围的城邑驻扎,算是相互制约,张燕的控制范围最接近长安,也不代表他能像李傕、郭汜,或是曹操、董卓一样,对朝廷有那么大的影响。

但是对于司马懿来说,却从中看到了不小的可操作性……

不过从司马孚来到金陵就能够看出来,司马氏现在根本不想陪司马懿“梭哈”。

现在最引人注目,也并不是司马孚或者郝昭,而是……

礼科第二,士匡!

这“第二”放水很严重,而且算起来还是表现在礼科的“经义”解读方面,按说实际含金量并不高。

最大的作用,大概就是出来给王肃的新学站站台——我这个在交州不出来的路人儒生,看到你们对新学如此热议,特地关注了一下,结果现在开始粉新学了呢!王肃的书我买了好多本哦!

其实具体怎么回事儿,大家都心照不宣。

之所以“引人注目”,还是因为士匡的身份……

作为交州二号人物的儿子,士匡来楚国出仕,无疑意味着交州更加向楚国靠近。

对此其他诸侯,哪怕并不乐见其成,却也难以制止。

毕竟交州的位置,注定了是楚国的附庸,其他人想要插手也无能为力,除非……能够像楚国在辽东登陆那样,直接走海路来干涉交州。

可惜,无论是齐侯还是魏王,都没有如此完善的航海技艺,哪怕船只工艺上,在楚国的带动下快速进步,但航海技巧却无法在短时间内抹平。

更重要的是,楚国海军在“交学费”的时候,好歹有“教材”,并且面对的是单纯的大海,但现在渤海、东海上,渤海港、东莱港、辽东港、州胡港……还有远些往东的亶州港,往南的夷州港……

各个都有楚国军舰游荡!

即使有能力走海路来交州,他们也没有信心与楚国的海军交战,甚至一个个小心戒备着,唯恐之前甘宁带走的两万海军,其实是要偷袭自己。

反而如果魏国对燕侯有什么想法,楚国完全能够从海路干预,掌握先手……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不仅是科举、学考,连纯武试中,也多了不少女子报名参加——毕竟民间多了一大批真气修炼者,其中也不乏女性。

楚国给出的修炼优惠,可是对男女同等生效的,而且那些真气工具,其实也缩小了男女同样修炼后、在劳作上的差距。

并且还真的有一名女子,夺得了武试第三……

不同于军科的理论考核,武试是枢密院自行筹办,仅以个人武力、体能为考核项目的征辟性考核。

仅仅只有武力强大的话,很难成为主将,自然武试相比之下,并不那么被重视。

不过武试出身的武人,可以被编入一些特殊的精兵部队,担任基层战甲,或是送入演武堂培训军科的内容——毕竟目前来看,战甲在战场上的作用,并不会有太大削弱。

对于民间出身的武人,也算是不小的际遇。

不过今年武试第三的女子,倒不能算是民间出身,而是白图认识了很久、以前还经常请她吃糖的孙尚香!

相比于工于心计的二哥孙权,孙尚香的性子,更接近于孙策。

不仅性子大大咧咧,而且对读书也不甚感兴趣,只是在楚国刚刚还是推行女官的时候,孙尚香还因为“野心”,而耐着性子读过一段时间。

只是最终实在不是那块料,几个月便放弃了……

孙氏虽然是吴郡望族,不过孙坚一门的门风还是很宽松的,尤其是以孙策在楚国的特殊地位……孙氏的其他长辈,非但对他们没有约束,甚至有时会避嫌的保持距离。

虽然名义上每一名楚军,无论是基层战将、还是姬造士兵,都是楚国的战士,而不是一家一户的战士,但是孙策麾下的班底,却是当初孙坚留下的,从基层战将到高层指挥,一应俱全……

白图对孙策部的军队,虽不时有调度,但没有刻意的打散孙策部的战将编制,故而孙策部依旧有些“私军”的影子。

如果孙策真的有心组成小圈子也就罢了,问题是……孙策自己根本没有以此来额外争取什么利益,像是这次的全琮,孙策部也没有内荐、自行消化,而是走了科举的朝廷渠道,所谓的“私军”影子也是越来越淡的。

如此一来,孙氏自然不愿意沾他,免得好事儿赶不上,还凭白被猜忌。

故而孙尚香习武之事,在孙策同意之后,其他人也就反对无效。

哪怕是两位吴夫人,平时对年纪最小的孙尚香,也都是宠着为主……

孙尚香的武艺天赋,也稍有些随她大哥孙策,而且因为战况不紧,最近一年,楚军的高层将领,经常有回金陵的机会,孙策也指点过她几次,八年前还是个的六岁小屁孩的孙尚香,现在已经穿上了鎏金战甲!

孙策为此还特地私下里找了白图,希望研究一下对孙尚香的分配问题——连孙尚香都背着,毕竟孙策知道妹妹的性子,不希望她知道,自己帮她走后门……

第五百三十五章 天师府的困境第五百五十九章 安排第四百零一章 老了?第二十五章 吕布往事第四百三十章 变化的礼部第五百六十六章 兴顺七年第一百一十章 罪在人主第四百八十章 水路第五百四十九章 汉中之危第七十七章 夺乌江,三斗孙伯符第六百零六章 猛张飞第二十八章 辞行第二百四十八章 兼弱攻昧第六百一十七章 爆锤第三百七十三章 官坊第八十七章 善良白图第四百四十八章 魏国海船第四百零五章 元让的女儿也不错!第一百六十五章 辛苦你了第五百九十四章 长安局势(二合一)第八十九章 臣择君第五百六十七章 远洋损失第六百一十七章 爆锤第三百三十九章 江陵城第一百六十章 代理商第二百一十二章 名医荟萃第五百九十二章 接回来(大章)第五百八十七章 奇袭第六十四章 白虎授首第二百九十章 随和的甘宁第六百零二章 我,刘继,齐侯第四百一十一章 绝户第五百五十四章 三三第一百二十七章 有何面目第五百零九章 楚历五年第二百六十一章 缺陷第一百五十二章 会稽之虎第七十五章 空城欺人第一百五十四章 互助第二百五十章 开化姬第五百三十六章 阳平关第三百二十四章 假威白马第九十一章 活蹦乱跳陆季宁第四百二十九章 申请交易第一百八十七章 无名第四百二十一章 哼第二十一章 隐藏效果第五百三十四章 不安第二百九十八章 容易第三百六十六章 招聘广告第六十二章 京口第二百八十四章 两摞第三百九十四章 战术指导第二百二十章 连弩第四百三十三章 隔锅饭香第三百零七章 理想第七十八章 乌江斗,遗甲出第一百零一章 交换第五百二十九章 转移注意第六百零八章 雨第三百二十章 强攻第六十四章 白虎授首第八十九章 臣择君第四百二十二章 酒第三百二十六章 延津大捷第九十八章 暴雨第五百三十七章 锦马超第五百三十三章 楚国的反应第四百六十二章?新军第五章 原来你也是谋士?第三百三十二章 护民祭第二百一十七章 反激第四百零六章 头铁第四百七十二章 诈城第五百零八章 阴暗的楚王第四百七十二章 诈城第一百一十九章 死循环第五百七十八章 瘦死的骆驼第一百零四章 霸王渡江第十九章 紫气东来,大贤出世第十一章 尴尬第四百一十五章 傻孩子第五十六章 战略目标第一百九十三章 写诗第五百九十九章 错过吃鸡套装的司马懿第四百八十一章 楚国的“缺陷”第三百二十二章 克容陵第四百二十五章 差距第一百一十二章 细嚼慢咽第三百一十二章 不离之间第六十五章 鲁子敬第四百四十章 开荒军团第一百一十八章 地气有变第五百零三章 波第三百八十章 西巡第四百六十一章?通过几炮的了解,我已经掌握了“炮”的精髓!第二百三十二章 建安四第六百零一章 真诚的法正第三百六十章 正月十五平诸吕第五百三十章 吕布很心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