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一十五章 各有所爱,因人施教

如果这会儿正在喝茶,张寿敢担保,他绝对已经一口茶噗的一声喷出去老远。

张琛这是真的吃了秤砣铁了心,想要讨好永平公主吗?否则他一个好端端的未来秦国公,去学写什么八股文!

不但是他,朱二同样对张琛侧目相视。哪怕他没听说过张琛叫嚣要娶永平公主那档子事,可此时人提出这样的请求,他就算傻瓜也会往那方面猜。紧跟着,他不由得想起当初陆三郎追求朱莹只是故作姿态,如今再想到张琛竟然也转了方向,他突然就觉得邪火蹭蹭直冒。

你们一个一个,不会都是拿我家妹妹当个幌子吧?

他当即没好气地冷笑道:“张琛,你想学八股文?晚啦!你就算现在学,十年八年也未必能考出一个秀才,想要靠着这个去骗美人,更是三五十年都兴许成不了!”

张琛登时恼羞成怒,也一下子忘了这不是在街头又或者别的地方,而是在乾清宫,当下怒声反讽道:“那又怎么样,总比你一大把年纪才知道学练武强!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你从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胡天胡地的时候,以为别人没看见吗?”

眼见这两个越来越不像话,张寿终于受不了,当即重重咳嗽了一声。这时候,两个大眼瞪小眼的顶尖勋贵子弟才倏忽间回过神,小心翼翼地瞥了瞥御座上喜怒不形于色的天子,立时低头垂手而立,那样子要多老实有多老实。他见状便冷笑道:“还知道这是在乾清宫?”

见两人谁都不敢吭声,他又沉声说道:“你们两个,阿大说什么阿二!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你们全都是一样的!朱二郎,你现在学武艺,未必能学出什么结果来,但学总比不学来得好,武艺平平也总比手无缚鸡之力强!至于你,张琛,你学八股文想干嘛?”

“我……”张琛当初对张寿失口说过这话,知道自己这心思瞒不了张寿,干脆硬着头皮说,“我听说永平公主最器重那些八股文写得好的才子……”

此话一出,别说张寿和朱二,就连皇帝也忍不住笑开了。可他到底没有在那继续看张琛的笑话,拍了拍扶手就笑骂道:“明月主持月华楼文会,脱颖而出的文人才子没有三五十,至少也有十几二十个,其中才貌双全的才子总少不了,要说八股文,哪个不比你强?”

张琛顿时哑然,随即下意识地去看张寿。而注意到他这目光,张寿干脆又好气又好笑地问道:“听你这意思,此次报选是冲着永平公主来的?”

“不是……”张琛本能地否认,可当发现皇帝眼神一下子有些古怪,他便慌忙又解释道,“臣只是想试一试,并没有什么非分之想……真的,臣就是……就是不甘心……”

说到不甘心三个字时,张琛终于耷拉了脑袋,随即就低声说道:“刚刚小先生说的话,臣都听到了,虽说一想到在父亲面前扬眉吐气的那一幕就很振奋,可要是这么下去,臣怎么可能比父亲强……祖父那么厉害的人,父亲却只是个书呆子,臣还不如父亲,将来怎么办?”

“如果张家真的一代比不上一代,就算有个秦国公虚名,日后岂不是就成了靠着祖宗余荫混吃等死的废物?万一臣真的有写八股文的才能,日后也像朱大公子的老师刘老大人似的,四十八岁大器晚成考中一个进士呢?”

他的声音并不大,说得也没有一点底气,可皇帝听在耳中,面上渐渐就露出了笑容:“如果你是冲着明月来的,朕本来还想提醒你,就明月推荐的那些才貌双全的才子,她都尚且和人没什么瓜葛,你要想靠着写八股文就能博得她芳心,那简直是痴心妄想。可现在嘛……”

皇帝脸上的笑容更深了一些:“现在朕倒是得说,你有那么一点儿志气,但也只是一点儿。你说的莹莹大哥的老师,是前兵部侍郎刘志沅吧?你觉得他是大器晚成?你只知道他是四十八岁中了个会元,那你知不知道,他当初十四岁中了秀才,二十五岁就中了举人?”

张琛先是一愣,随即倒抽了一口凉气。而张寿则是见怪不怪,要知道,历史上的明朝,意气风发的年轻举人一次次落榜,那简直是家常便饭。

不说赫赫有名的南直隶乡试解元,结果却卷进乡试舞弊大案,于是废置终身的唐寅唐伯虎,就说徐光启的恩师焦竑,人家十六岁中秀才,二十五岁中举人,结果考了一次次会试却始终落榜,直到五十岁才一鸣惊人考中状元,简直是一出活到老,考到老的奇迹。

而皇帝见张琛终于露出了瞠目结舌的表情,他就语重心长地说:“制艺时文不是那么好写的,多少名士钻研一辈子都未必能金榜题名,你就不要和他们去争这块敲门砖了。至于明月……朕且问你,你喜欢她什么?”

张寿见皇帝分明没有点张琛去做驸马的意思,他微微松了一口气,立时也跟着问道:“永平公主姿容昳丽,人称才女,你是倾慕她的品貌,还是倾慕她的才华?”

张琛压根没想到,皇帝那么直接……而张寿竟然比皇帝更直接!

他下意识地吸了一口气镇定心神,随即才小声说道:“臣只是想娶一个和家母不同的妻子。家母太过三从四德了,样样都依着家父,所以才以至于家父我行我素,不思上进……臣就是希望未来的妻子能特立独行一点……当然也一定要是难得的美人!”

朱二简直想骂娘。敢情你从前追在我家妹妹后面,就是因为她是特立独行的美人?你这家伙,就为了气你爹,又或者说要标榜和你爹不同,就来这一套?

而皇帝昨天才被永平公主气了个半死,今天再看到张琛这么一个活宝,哪怕他早知道这世上无奇不有,还是忍不住笑了起来。当下他也不再理会张琛,而是看着朱二问道:“那朱二郎,张琛因为明月的特立独行,才貌双全而动了君子之心,你呢?”

朱二没想到话题突然转到自己身上,愣了一愣之后,他就本能地说:“臣不像张琛那样不切实际。臣只要妻贤子孝就够了!”

希望有一个贤妻,这种要求不过分……可是你在媳妇都没娶上的情况下,就希望有个孝子的愿望是什么鬼?

张寿正在忍不住腹诽,皇帝却似笑非笑地说:“妻贤子孝,这个要求不过分,只不过,朱二郎,你自己想一想,你自己是孝子么?”

朱二顿时哑然。和有个撒手不管老爹的张琛比起来,他的家庭情况要正常得多。父亲严厉却不专横,长兄优秀而不跋扈,继母从前长居佛寺,现在回来了,对他也还不错,祖母就更不用说了,虽然宠爱朱莹,对长兄和他却一向都挺好的。

顶多……顶多就是大家都不给他钱……这真是一个令人悲伤的问题。

对于月钱太少这个问题,他也就是在脑子里想一想,随即就小声说道:“臣正在学着做一个忠臣孝子,这不是正想努力吗?”

皇帝上下打量着明显有些心虚的朱二,继而笑呵呵地说道:“也罢,你既然想学武艺,朕就答应你了。你家大哥和莹莹都很擅长射箭,那是你家传家的武艺,年纪大了也能习练,朕选派一个射术卓绝,武艺不错的高手去教你,但有一点,拜师的学费你自己出!”

见朱二顿时嘴巴张得能放进一个鸡蛋,他这才看着张寿笑道:“这是从张卿当初那番书非借不能读也的话中得来的灵感。太容易得来的东西,未免就不容易珍惜,所以,你要学武艺,当然得自己付出代价。朕会对你家祖母和莹莹说,不许给你钱!”

“至于学费嘛……”皇帝竟是对张寿使了个眼色,“张卿可知道他月钱多少?”

张寿还真听朱莹八卦过她二哥那可怜巴巴的月钱,当下就落井下石道:“臣记得,好像是五贯钱,如今因为他要去国子监上课,太夫人就特意嘱咐,再添了五贯钱,总共应该是十贯。怕他乱花,一向都是他的长随带着,他自己身上的应该就是过年那点金银压岁钱。”

如今的风俗,皇家会在逢年过节时铸造一批金银钱币用于赏赐官员,而富贵人家也会自己用模子铸造一些金银钱币,作为压岁钱散给年少的子弟。所以,虽说金银并不用于民间日常流通领域,但商贾们通常还是很乐意收这些贵介子弟的金银钱币。

所以,听到张寿连自己那点最后的底子都抖露了出来,朱二顿时在心里哀嚎了一声。果然,下一刻他就只听皇帝说道:“那好,就定每个月五贯钱吧。这样高的学费,就算三天一次,那些高手定然踊跃,教你的时候也能尽心尽责。而你花了钱心疼,应该能好好学。”

见朱二面如死灰,张琛忍不住幸灾乐祸地笑出声来:“皇上圣明!”

然而,他立马就看到皇帝朝自己看了过来,那脸上还挂着某种让他心惊肉跳的笑意。果然,皇帝接着就笑眯眯地说:“明月你就别指望了,她眼高于顶,如果她看不上你,朕要是乱点鸳鸯谱,只会让你们成为怨偶。但是,你既然说要学写八股文,朕就成全你,送你老师。”

张琛简直是惊到头皮发麻了。他想学着写八股文,那是为了想看看有没有可能撼动永平公主芳心,如今没有这可能的话,他吃饱了撑着去写那玩意啊!

可还不等他苦着脸想要拒绝,就只听朱二声音响亮地大叫道:“皇上圣明!”

眼见这两个家伙再次相互拆台,张寿这一次却懒得再训斥了,直截了当地对皇帝欠了欠身道:“皇上圣明,这一文一武两个老师派过去,他们也能好好磨一磨性子。一个是练武其次,强身健体却是重中之重。一个是学习制艺时文在其次,好好学习经史才是其一。”

“毕竟,我这个国子博士,在半山堂只不过是讲一些最基础的东西,仅仅只能让他们不至于睁眼瞎到让人笑话而已。”

说到这里,张寿就诚恳地说道:“所以,臣恳请皇上,等到今年岁末,在半山堂中举行一次全面考试,彻底给所有人摸摸底。有上进心的,资质尚可的,擅长数理的,擅长其他的……臣希望把各种各样的人都筛选出来,然后相应择选师长,因材施教。”

“再这样混作一堂,内中若有人还有什么没能发现的天赋,那就真的是浪费了。他们毕竟大多还年轻,即便前头十几年浑浑噩噩,却还有弥补的机会。”

皇帝没想到选婿选到最后两个出身最高的贵公子之后,张寿竟然说出了这么一番话,不禁有些讶异地端详了张寿片刻,随即就笑道:“照你这么说,到时候你就不当他们的老师了?”

张寿满不在乎地笑道:“臣擅长的是算经,于自然也有所涉猎,也会根据所读,给他们讲一讲经史。但后者毕竟粗浅,别看半山堂中的监生们对臣似乎很服膺,可在博士厅中,一直都有人对臣这种教法颇有微辞。如若他们找到了自己的长处,好好受教,将来成才,怎么也比臣硬是赖在半山堂做这个老师,要合适得多。”

见张琛一愣之后,立刻不服气地就要反对,他就直接对人打了个手势,又沉声说道:“最重要的是,三皇子和四皇子毕竟太小,在这种年纪的时候,和半山堂中其他至少十六七的监生混在一起上课,短时间没问题,长时间下来,进度却难免有差异,臣要周顾哪一边?”

皇帝突然轻轻拍了拍手,这才笑着说道:“张卿此言,朕采纳了。只不过,半山堂依旧放在那里,依旧归你管,但按照你从前那选修课的模式,一大堆人的课可以分开上。至于国子监没有那么多讲堂的问题……他们大多有钱,家里捐资在国子监周围扩建十几间屋子吧。”

他一面说,一面笑眯眯地看着张寿:“朕听莹莹说,你让陆三郎去组织那些半山堂的监生‘乐输’奖学金,然后用于奖励资助其他六堂品学兼优者,甚至还提供房子?主意不错,但可以把上课也纳入进去,日后半山堂的课,也可以让国子监其他六堂的监生来听。”

“朕相信,你这种因人施教,因人延请名师的效应,还是管用的。请不来名师,让葛老师出面,再请不来,朕帮忙!”

这不就是后世大学同班分课制,动不动就请名人讲座的真正精髓吗?

张寿顿时笑了,随即起身行礼道:“多谢皇上成全!”

第五百一十五章 魔音,兄弟第三百七十八章 偷换概念第五百六十六章 夜深人不静第五百四十三章 招兵买马第三百七十三章 移镇的背后第八百六十章 威吓第七百二十八章 识诈第八十一章 我想当斋长!第三百七十八章 偷换概念第六百三十二章 保媒拉纤,醉翁之意第六百五十九章 居心不良第七百四十六章 嫁妆和迎亲第七百八十二章 诱之以利第七百零八章 几家欢喜几家愁第五百三十二章 虚怀若谷求教忙第三百三十五章 东渡漂流记第四百三十二章 任劳任怨老黄牛第八十七章 当卤煮开始掉书袋第五百九十四章 何德何能第八百零四章 侃侃而谈第八百五十八章 善后第八百五十章 接触第五百一十章 千里马和伯乐第五百五十一章 母子连心第四百一十九章 弄巧易成拙第四百五十二章 先尝后买第三百九十二章 撒手掌柜做不成?第四百九十九章 愿为前驱第四百二十二章 秋风未到蝉先知第六百二十二章 决意第七十三章 谁误人子弟?第七百四十一章 绝世而独立第八百六十八章 分家第四百零四章 不争这口闲气第三百九十九章 老师常背锅第八百一十章 交心第六百六十七章 自知之明第七百二十九章 同去凑热闹第六百五十九章 居心不良第七百零九章 抄家?堵门?第七十五章 葛氏语录新编(下)第六百五十八章 教子第一百四十三章 声声惊堂木第六百七十四章 星象为虚,农事为实第四百八十七章 陪客和眼光第五百二十七章 老调无人听第八百二十四章 人多力量大第二百七十四章 错第三百二十三章 双簧?铮臣?第一百三十六章 赵园本是大观园第六百一十章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第四百五十七章 道不同第七百九十八章 最佳捧哏第七百二十四章 近墨者黑?第七百六十四章 透心凉第七百一十六章 虎口夺食第两百二十九章 理直气壮第二百九十章 举一反三第七百零二章 歪打正着第五百六十五章 成婚如赶集第七百九十二章 今夜不能眠第十三章 暂住变长居?第三百八十章 自家人第六百一十九章 全都乱了第四百七十二章 录取和升留级第四百三十六章 废后大赢家第一百一十九章 差点进司礼监和领袖潜质第七百一十七章 同心,异心第六百五十七章 排名大杀器第两百二十五章 狮子大开口第一百五十章 循循善诱第一百七十三章 惊走第三百三十章 和你一起变老第五百七十三章 经筵开场第四百一十二章 磨刀霍霍向膳房第八百四十一章 有心计和没见识第八百三十一章 好为人父第四百二十四章 撒手放养第一百七十六章 皇子妃和童养媳第六百三十七章 十万个为什么第六百四十六章 疏不间亲第八百三十五章 小霸王闹事第三百七十八章 偷换概念第七百三十一章 动之以理第六百九十五章 抱大腿第四百五十六章 跌了一地眼珠子第六百三十二章 保媒拉纤,醉翁之意第一百零三章 闲极无聊的出题第五百九十章 虚惊和捧哏……第六百二十六章 强词夺理第六百三十七章 十万个为什么第三百零七章 鸡毛飞上天第五百六十一章 雷霆暂消第三百七十章 避重就轻第五百七十八章 勃然大怒第五百九十一章 贤王和闲王第四百四十章 兴隆茶社的预热日第一百章 二进制?第三百九十七章 述而不作?第四百二十二章 秋风未到蝉先知